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14.08KB ,
资源ID:93105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3105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课后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课后练习.docx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三个条件,所以物质燃烧一定需要氧气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性质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A B

2、 C D3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AA BB CC DD4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

3、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 B C D5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 B气流带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超过10会使人死亡,是因为CO2 有毒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点燃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可能爆炸,但点燃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不可能爆炸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4、粒子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D化学变化会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8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 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 10.8g;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 NaOH 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 加 13.2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

5、该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 B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O 和 CH4C该气体可能只含有H2 和 CO D该气体可能只含有CH4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铁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C汽车发动机中的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态为了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而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10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H2、H2O、CO、CO2,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检验,观察到 A、D 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B、E 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C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该实验方案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6、装置 B 和 E 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不完全相同;装置 C 减少的质量等于装置 D 增加的质量;该混合气体一定含有 H2O、H2、CO2、CO;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H2O、CO2、CO。A B C D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目的方案A除去木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7、在空气中充分灼烧B鉴别软水和硬水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鉴别氢气和甲烷点燃,火焰上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AA BB CC DD13除去以下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AN2O2通过灼热的炭粉BCO2CO点燃CCuFe加过量盐酸,过滤,洗涤,烘干DCaOCaCO3加水,过滤AA BB CC DD1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则转化、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B若X、Z元素组成相同且

8、常温下均为液体,则气体Y具有可燃性C若Y、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转化、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D若Y、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则Y不一定具有还原性二、填空题15质疑和反思精神是重要的科学精神。(1)郭子仪同学在研究燃烧条件时候,某些参考资料上讲: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他对此表示怀疑,就试着用电吹风的热风去吹蜡烛,结果蜡烛也熄灭了,于是他认为吹灭蜡烛时候,灭火原理主要是_,而不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郭子仪同学学习方程式的意义知道: 的意义有:每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每36份质量的水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可以得出每3

9、2份质量的氧气中如果有N个氧分子,那么36份质量的水中就有_个水分子,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中就有_个氢分子。这样就实现了宏观质量和微观微粒数量的有机统一。16一种混合气体可能由,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组成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粉末后,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试管壁上有水珠;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迪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_,可能有_,一定没有_172008年我区部分居民用上了燃气公司提供的天然气,代替原来使用的煤或液化石油气,对我市的环境起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某小区原来使用的管道燃气是液化石油气(主

10、要成分C3H8),煤气公司给小区的炉灶进行了改装,如果改装进空气口,应将进口直径_(变大或变小)。(3)列举一条天然气取代煤作为燃料的优点:_。(4)合格公民都应具有节能意识,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节能建议_。(5)按要求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肼(N2H4)和一氧化氮(NO)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作为火箭发射的动力,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另一种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8综合分析下列实验。(1)实验一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对实验一分析正确的是_(填序号)。A处将稀盐酸换为稀硫酸,B、C处也一定能观察到同样的实验现象B处紫色石蕊

11、变为红色,因为CO2能与水反应C处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3)实验一中的蜡烛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实验二中对比_(填字母)两处现象可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4)为减少污染,并同时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创新设计了实验三。当针筒将适量的空气压入瓶中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填序号)。a红磷燃烧 b燃烧匙中白磷不燃 c燃烧匙中白磷燃烧d瓶底白磷不燃 e集气瓶中液面下降 f量筒中液面下降你认为瓶底白磷是否必需?_(填“是”或“否”)。19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右图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小塑料筒里

12、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2)下列情况下,可能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填序号)。金属筒不加盖时 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写出一种即可)。2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为_;(2)学校图书档案着火宜用_来灭火;(3)将家用燃气(主要CO)的液化气灶改成烧天然气后,空气进气管的直径应_。三、简答题21按表中要求收集四瓶氢气和空气混合

13、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表中。2:84:66:48:2点火处理爆炸爆炸爆炸不爆炸(1)如何收集混合气以为例?将集气瓶中盛入_体积的水,盖上玻璃片,倒置放入水槽中。当导气管口_时,移去玻璃片,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从水中取出倒置放在桌面上。(2)由此点火实验的结果可知,氢气在空气混合气中爆炸范围的上限在_%(体积,下同)到_%之间。(3)由上述实验结果评价:“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只发出轻的噗声,表示收集的已纯”说法的真正含义是_。22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简易的泡沫灭火器请回答:(1)观察到的现象是_(2)请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上述观察到

14、的现象的原因_2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若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2)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选择F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2424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下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1)上图是A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_,若_,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其原因是_。(2)用上图B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_。四、综合应用题25燃烧是生

15、活中常见的现象,它通常与空气中氧气有关。某校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展开探究。(1)甲组:探究可燃物异常燃烧的原因大烧杯中盛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的熄灭,然后棉花突然剧烈的燃烧起来,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请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推理:棉花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是_。猜想与假设:可能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可能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可能_。实验验证:验证内容操作现象结论猜想取上图甲中烧杯进行实验,点燃蜡烛,放置稍长时间(不倒入二氧化碳)棉球不燃烧猜想不成立猜想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足量

16、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后,将_;_;猜想成立猜想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撒入足量过氧化钠,充分振荡后,用手触摸瓶壁_;猜想成立(2)乙组:探究某可燃物的组成将含碳氢元素的气态燃料1.6g放入足量氧气中燃烧,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如下图装置(忽略所有影响因素),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提示:干燥剂用于吸收水分)实验前实验后装置总质量105.0g106.8g装置总质量286.1g288.3g验结束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燃料中_填是还是否含有氧元素(写出计算过程,下同);根据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推算,理论上中能得到碳酸钙质量是_克【参考答案】1A 2D 3C 4C 5B 6D

17、 7A 8B 9C 10B 11D 12A 13C 14B15清除可燃物 2N 2N 16 (或,或和) 17 CH4+2O2CO2 + 2H2O 变小 运输或使用方便,或不会产生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 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电器等 N2H4+2NO2N2+2H2O 18 CaCO3+2HClCaCl2+H2O+CO2 与空气(或O2)接触 a、b c、d、e 否19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严禁烟火(或其他合理答案) 20隔绝空气(或氧气)液态CO2灭火器增大2120%(或1/5) 有气泡连续、均匀地产生 60 80 这种说法只能表明收集的的体积分数,而不是纯 22溶液(或 A)中产生

18、大量气泡,B(或导管口)处有大量泡沫喷出(或气体带液体喷出),火焰熄灭 浓盐酸与Na2CO3(快速)反应,生成大量CO2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使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泡沫(或气体和液体)从B管口溢出,喷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火焰熄灭。 23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石蕊试液变红 CaCO3+2HCl=CaCl2+CO2+H2O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24 通入气体(或吹气) 水从中间玻璃导管上升(或冒出) 中间导管可以起到调节压强的作用。(注:若气体不纯,点燃时发生反应压强增大,将装置中水压入中间导管内,此时便降低了装置内压强,即可防止爆炸。) 吸热,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5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该反应放热 棉球不燃烧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 木条复燃 2.2g 是 5g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