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6.38KB ,
资源ID:94965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4965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鸡泽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鸡泽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1、河北省鸡泽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1、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2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旨在A.鼓励发展小农经济B.剥夺旧贵族的特权C.培植新兴地主阶级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3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2、,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4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5历史学家张荫麟在其著作中国史纲中写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

3、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严禁此种陋俗A.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形成C.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D.彻底消除了宗法制的影响6韩非子定法记载,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这段材料表明A.商鞅规定斩首多者可从事医生行业B.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存在缺陷C.商鞅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D.商鞅变法导致人们无

4、法各尽其能7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在当时的秦国A.道家思想成为主流B.法家思想备受推崇C.儒家思想没有市场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8针对变法,秦孝公安排了一场辩论,保守派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鞅的驳斥主要反映了A.历史进化的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C.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9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

5、,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A.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10北魏太和年间,拓跋政权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北魏政府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由此可知,北魏政府A.改变了选官方式B.提高了官员俸禄C.打破世族对官员的垄断D.积极向汉族官制靠拢11据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6、。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据此可知,鲜卑贵族改姓有利于A.在全国推广汉语B.在全国推广汉服C.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促进民族融合12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由此可知,孝文帝迁都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寻求与汉族地主合作,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B.减少保守势力对改革的阻挠C.推进改革进入新阶段D.摆脱柔然的骚扰,保障政治中心的安全1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

7、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土地的农民需承担租税役14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15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

8、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16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青苗法 保甲法 .均输法 保甲法.市易法 将兵法 .免役法 保马法17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18克

9、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此后,俄国通过改革A.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C.解决了农民暴力反抗的问题D.促进了手工工场向机器生产的过渡19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死刑。对此材料中的它解读全面的是A.阻碍了社会公民道德的发展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危及了国家安全D.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需彻底废除20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

10、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A.遵循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211917年,投入俄国工业的5亿英镑的总额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外国资本控制了50%的煤和石油产量、60%的铜和铁矿产量以及80%的焦炭产量。这说明A.外国资本控制着俄国的经济命脉B.外国资本是推动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C.俄国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D.俄国远远落后于欧美其他国家22欧洲史记载:1861年3月3日的皇帝告示使一直为农奴的农民获得自由。他们在法庭上得到了平等,但土地仍属于村社。告示使农民非常不满

11、,他们或者去南部参加农村无产者的队伍,或者加入城市工业无产者的队伍。这说明农奴制改革A.是一场欺骗,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一场掠夺,造成了社会的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C.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封建专制统治得到不断强化D.造成了社会分化,实际上培育了俄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23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另一方面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这说明A.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农奴成为无产阶级B.农村阶级分化客观上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C.资本主义农业在农村已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12、D.农奴制改革造成了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24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这实质上表明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B.农民价格低廉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D.农民实用性更强25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26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

13、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27明治政府继承了幕府末期的富国强兵政策,但随着国力的强大,对其弱邻心怀叵测,失之于欧美,取之于邻国的打算日益膨胀,企图充当东方鹰犬。这表明,日本的富国强兵政策逐渐变质为A.天皇专制政策B.“脱亚入欧政策C.对外侵略扩张政策D.“文明开化政策28明治维新期间,提出改革军制的山县有朋认为:改革军制就

14、是内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力。由此可见其改革军制的主要目的是A.彻底打击幕府势力B.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C.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及抵抗外来侵略D.为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做准备29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B.工部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30有人这样描述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

15、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能够表明的是A.贵族阶层的经济地位下降B.封建的等级制度依然存在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D.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31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明确规定:帝国议会以日本贵族院、日本众议院两院组成之两议院得议决政府提出之法律案并可各自提出法律案,两议院之会议公开举行,但依政府之要求或该院之决议,得举行秘密会议。这些规定A.说明日本政府的权力高于日本帝国议会的权力B.有利于日本政府欺骗民众、按自己的意愿作出专断决策C.有利于日本帝国议会议员与政府官员相互勾结牟利D.表明日本贵族院、众议院和政府遵循三权分立原则32

16、明治政府在吸收和引进西方工业文明的过程中,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地加以移植和仿造,因而在移植初期免不了会有依样画葫芦的弊病。产生这一弊病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当时日本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当时日本对西方文明未有正确认知D.当时日本民族危机不断加剧3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中国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意图主要是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论证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

17、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34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维新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35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表现在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36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

18、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还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材料折射出的信息是A.维新运动推动社会风俗的改变B.维新运动推动政治改革C.维新运动促进新式文化事业勃兴D.维新运动促进革命思想传播37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A.表达了大众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变法脱离国情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38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

19、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中国)褒衣博带,长裾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变革社会风俗,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剪辫易服,采用汉人装束39晚清时期,有人提议: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材料表明此人认为A.保

20、障民权可以造福百姓B.实行民主制度可免百姓积怨C.设议院可消除阶级矛盾D.实行君主立宪可以稳固政权40著书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二、材料解析(本题包含41、42、43题,共40分)41、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

21、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贾谊评价商鞅: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西汉的儒生批判商鞅: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商鞅反圣人之道,变乱秦俗,其后政耗乱而不能治,流失而不可复。三国的桓范评价商鞅:夫商鞅、申、韩之徒,贵尚谲诈,务行苛克(刻薄),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此则伊尹、周、召之罪人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说这番话的主要目的。其思想主张有何实施效果?(7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22、西汉以来的儒生批判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5分)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及思想家评论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最为主要的观点,是认为王安石变法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并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这个观点的出笼恰恰是与南宋初期的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蔡京不仅营私舞弊,贪污腐化,残害忠良,而且自称是王安石的弟子,打着王安石的改革旗号继续进行所谓的改革,所以后来人们在检讨造成北宋危亡的原因,以确定由谁来承担造成国破家亡的历史罪责时,自然就把责任推到了王安石身上,认为王安石是历史的罪人,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措施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材料二 梁启超1908年

23、出版的王荆公一书是20世纪上半期研究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大的著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梁启超给王安石及其变法以全新的评价,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总之,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遵奉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根据有关材料摘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亡国”这一评价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5分)(2)梁启超为什么要高度评价王安石变法?(5分)(3)不同时代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43近年来,对中日两国改革

24、的研究角度愈加新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强调中日在政治权力集中程度上的巨大差异,认为这对两国近代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地主阶级革新派、洋务派乃至于维新派如果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都很难有所作为,低层次改革也很难为高层次改革创造充足的条件;而日本半独立的诸藩能够推行同中央政府相抵触的藩政改革,由此进一步加强它们相对于幕府的半独立地位,当某些藩的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藩政实权后,其所在藩就成为倒幕的根据地,这是日本近代低层次改革迅速推向高层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条件。摘编自丁日初、杜恂诚十九世纪中日资本主义现代化成败原因浅析材料二日本实行世袭、门阀制,使得有才能的下级武士不能进入高层

25、,这从客观上促使下级武士走向与旧政治制度决裂,为倒幕维新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则将全国各地、各民族中掌握土地资本、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三位一体的代表人物(也包括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中央政府中来,加强了专制统治,统治者利用这一制度成功地钳制了众多读书人的思想。摘编自马家骏、汤重南日中近代化的比较(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2)材料二主要从哪个角度分析了影响中日改革成败的因素?并作进一步分析。(8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

26、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A【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经济政策。由材料可见,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反映了商鞅在变法中强调建立小家庭的政策,旨在鼓励发展小农经济,保证赋役征派的来源,故选A。B、C、D所述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3.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国家权力日益强化,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李悝倡尽地力之教旨在发展生产,

27、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其做法旨在防止农民由于生产失调、生计无着之时转而成为盗贼,B项正确;C、D两项均排除。4.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的变法改革运动,此次改革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秦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型。由材料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信息可知,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故D项正确;明尊卑爵秩等级表明此时并未废止贵族等级爵制,故A项错误;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表明宗法制受到沉重打击,但并非完全

28、摧毁了宗法分封制度,B项错误;变法中奖励军功,目的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而非健全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5.A【解析】商鞅变法通过禁止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居一室,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等,对材料中陋俗进行了改革,这有助于确立封建小农经济制度,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国家户口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项与材料无关;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D项说法错误。6.B【解析】材料大意为,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授官,如果有法令规定让杀敌立功的人去做医生或工匠,那么他房屋也盖不成、病也治不好。工匠是有精巧手艺的,医生是会配制药物的,如果让杀敌立功的人来干这些事,那就与他们的才能不相适应。由此可知,商鞅变法按军功授

29、爵是存在一定缺陷的,B项正确。7.C【解析】根据题中关键信息商君书可知,这论述的是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商君书把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列为危害国家的大事,说明当时的秦国不奉行儒家思想。材料不涉及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故答案为C项。8.A【解析】B项可以直接排除,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是法家的主要思想,但在材料里没有体现,D项排除。商鞅的驳斥强调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因此治国的方针、方法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体现了历史进化的思想,故答案为A项。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反映的是洛阳实行坊市制度,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宋朝时坊市制度被打破,故B项错误;商业市镇的兴起是随着坊市制度被打破,商品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故D项错误。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议定百官秩品,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为鲜卑贵族定姓,体现了鲜卑统治者积极向汉族官制靠拢,D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