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01MB ,
资源ID:95816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5816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试题.docx

1、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试题选修 5自然灾害与防治考纲原文 1.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4. 防灾与减灾。 高考题组一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1. (新课标全国文综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 4月 20日, 这里发生了 7.0级强烈地震。 2013年 4月 21日夜至 24日, 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 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答案 图示区域 (地处断裂带 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 破裂,形

2、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解析 由文字材料可知, 图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多地震, 导致岩石破碎、 岩体松动, 这是发生滑坡、 泥石流灾害的内因; 图中又显示多处地方等高线密集, 山高坡陡, 震后出现降雨,这是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外因。2. (新课标全国文综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 图示意该区域 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 6月、 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 (夏季多,冬季少 58月相对集中,其中 6月

3、份发生 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 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解析 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 由图可知, 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 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 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 58月次数较多, 6月次数最 多, 11月次年 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和降水量密切 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 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 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 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 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 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 受夏季风

4、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高考题组二 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3. (福建文综 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 (1可能发生在 6月9月 (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 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 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三点即可 解析 (1鄱阳湖对长

5、江有调蓄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水进入鄱阳湖, 湖水水位上涨,滨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段是 6月9月,正值雨 季。 (2防治涝灾要考虑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过技术措施提高预警;工程措 施主要包括完善抗洪排涝系统, 退耕还湖,提高蓄水能力;生物措施包括培育、推广耐涝作 物等。2010年 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 “ 鲇鱼 ” 的袭击。图甲为 “ 10月 22日 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 ,图乙是 “ 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 ” 。 读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5题。 4. 10月 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 “鲇鱼

6、”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 显的省份是 ( A .广东 B .福建 C .海南 D .山东5. 22日 16时, “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 A .东面 B .南面 C .西面 D .北面答案 4.B 5.A解析 第 4题,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部分组成,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 因此风暴潮的大小取决于风力的大小。 从图上看, 福建正是台风登陆的地方, 并且正是迎风 的海岸,风力大,风暴潮明显。第 5题,读图可知,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而台风的西部吹 西北风,因此 “ 鲇鱼 ” 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东面。高考题组三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6. (山东文综 阅读

7、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 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 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 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 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 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2分析近 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答案 (1年内分布不均 (雹灾发生在 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 ;主要集中在 59月; 8月最多。(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解析 (1年内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得出答案,注意分布类问题描述时要先 “

8、总 ” 后 “ 分 ” 。 (2成灾是说 “ 造成的灾害 ” ,成灾次数多,说明损失大,可以结合材料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 化和抗灾能力解答。7. (2013福建文综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 P 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 (1农业减产 (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 ;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 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解析 第 (1题,冷冻灾害使农业减产,并对农业基

9、础设施产生破坏。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 受地形阻挡在山前堆积,产生冷冻灾害;地势高,气温低加剧了冷冻灾害的程度。第 (2题, 通过灾害预警预报、管理与科技等防御冷冻灾害。8. (2012天津文综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1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 _。(2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答案 (1森林火灾 (病虫害 (2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寻找地下水;采用耐旱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 业。 (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解析 (1林区大旱、空气干燥是火灾隐患,同时也易发生病虫害。 (2面对干旱,要实现农 业

10、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解决缺水问题,可从 “ 开源 ” “ 节流 ” 两方面思考。 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从考查内容看,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的成因、 分布、 危害及防御措施是考查重点。 从考查形式看,以现实重大灾害为背景,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为背景,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地质灾害、气 象灾害和水文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等基本知识。 (2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为 背景,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 核心点一 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主干精讲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的比较

11、2. 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1地震灾害世界主要地震带及其原因 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 烈度,其大小受以下因素影响: (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滑坡的发生机制 预测演练1.读“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回答问题。 简要分析诱发云贵高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环境特点。答案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位 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石灰岩广布,岩石已被溶蚀;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蚀切割作用 强;工农业生产及工程建设,破坏原生地表和植被。解析 滑坡、泥石流发生需要的条件:岩石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地势起伏大,短期内有

12、大 量的水汇集。 云贵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跃, 岩石破碎; 石灰岩广布, 植被覆盖率低; 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易发生滑坡等灾害。核心点二 水文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主干精讲1. 我国主要水文灾害的对比分析 (1自然原因水系特征:a. 流域广,支流多; b. 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 量增大。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2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 降低;泥沙入江,

13、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3.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1来水量大。影响因素:气候 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 流域面积 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 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 占用河道。(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4.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1上游 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中游 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3下游 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4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

14、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 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预测演练2.读“ 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答案 (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读出,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呈波动

15、增长的趋势,同时,灾害发生 的频率越来越高。 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使得人们破坏植被, 降低了河流湖泊的蓄洪、 泄洪能 力。第 (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泄洪能力弱,同时人们围湖造田等活动破坏 了湖泊的泄洪能力。 所以,一方面要整治河道,一方面要退耕还湖,从而加强河流湖泊的分 洪、泄洪能力,达到防洪的目的。核心点三 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主干精讲1. 我国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3.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1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预警系统。(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3加强防灾演练。 预测演练3.下图为“西南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示意图” 。

16、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2推断这种变化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并简述其危害。答案 (1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上减少。(2高温、干旱。 供电紧张,造成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减产;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 物减产;蒸发量增加,可用水源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偏高。解析 (1获取图中信息即可回答。 (2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必然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 危害可从对农业、工业 .0,另外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1. “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 地面逆温现象。 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 “冷湖” 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 1为冬、 春季节

17、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 a 、 b 、 c 、 d 代表等温线, 且数值 abcd。 图 2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读图,完成 (1(3题。 (1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图 2中,若按“冷湖”逆 温垂直递增率 1 /10m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A . 24mB . 40mC . 6mD . 60m(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柑桔

18、?答案 (1D(2A(3南坡 (阳坡 ;坡中部;向南开口的围椅状小盆地。 (任答两点 解析 (1山谷地形中植物发芽、开花最早的地方应是气温最高的地方。根据四条等温线数 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bcd可知,甲、乙、丙三地的气温都低于 d ,而丁地的气温在 c d 之间,即丁地气温最高。故选 D 。 (2已知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从图 2中 可以读取谷底部的最低气温约为-11.4 , 根据 “ 冷湖 ” 逆温垂直递增率 1 /10 m可计算出 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24 m 。故选 A 。 (3由上面两题可以看出,柑 桔应种植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方, 因此要选择在山地阳

19、坡、 坡的中部, 或者是向南开口的小 盆地中,避开山谷的底部。2.下图为“我国海南岛过去 62年内台风发生频次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海南岛台风频次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2试评价台风对海南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 (1分布特征:分布不均; 从东 (南 往西 (北 影响次数减少;文昌、万宁附近次数最多, 中部和西北部几乎不受台风影响。原因:东 (南 部离台风源地较近,中部山地对台风起一定 的阻挡作用。(2降雨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大风导致农作物倒伏;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使土地质 量下降。 (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因为台风中心主要在海南岛东部的北太平洋洋面上,所以岛屿

20、东部受台风 影响较大。加上中部山地的阻挡,中部和西部几乎不受台风影响。第 (2题,台风的危害表 现为强风、 暴雨和风暴潮。 强降雨会淹没农田; 大风导致农作物倒伏; 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 使土地质量下降。3. (海南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初春气温逐渐升高, 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 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 形成泥流。 规模 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 15001700毫米, 年雨日约 180天, 甲地海拔约 1000米, 平原平 均气温约 4,公路西端海拔约 3000米。山地 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 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

21、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答案 (公路北侧 山高 (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 坡长,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 (降水 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 ;冬季气温低于 0,土层冻结,有积雪;初春升温快,冻土 层和积雪快速融化。解析 从泥流发生条件并结合图文信息来分析:土源丰富 (土层深厚 、 坡度大 (公路北侧山地 海拔较高且坡度长 、水源丰富 (初春,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和冻土融化,提供水源 等。 4.下图示意“我国汉江流域 19512012年年均暴雨量分布 (单位:mm ” 。读图完成下列问 题。 (1说出汉江流域年均暴雨量分布特征,并指出暴雨可能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2分析武汉市暴雨易成灾的

22、主要原因。答案 (1分布特征:东部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部从南向北递减。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 (答对 2点即可 (2暴雨量大,地处平原,排水不畅;城市建筑面积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系统不完 善,排水能力差。 (答对 4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东部等暴雨量线数值从东 南向西北递减, 西部从南向北递减。 也可以说成 “ 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汉江位于秦岭山 地南面,山区在暴雨多发季节,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第 (2题,根据 图中数值判断, 武汉市暴雨量大, 且地处平原, 排水不畅, 容易积水成灾; 城市建筑面积大,

23、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差。所以暴雨易形成灾害。5.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时也能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阅读 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山东省 1971年2008年 7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天 材料二 山东省 2013年雷电次数分布走势图(1简要分析图示区域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2分析雷电次数的时间分布规律及原因。(3指出防御雷电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 (1分布不均匀;鲁中南山区及山前迎风坡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受地形影响, 山地及迎风坡气流抬升,有利于雷电形成。(2夏季最多,其他季节少。夏季气温高,空气受热对流运动显著。(3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雷电的意识和能力 (或具体表述为:雷电天减少外出,减少使 用电子产品等 ;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完善避雷针等防灾设施建设;贯彻相关防灾政策法 规等。解析 第 (1(2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雷电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根据产生雷电的条件分 析时空分布特征的成因。第 (3题,从普及雷电知识、加强预防及政策落实等方面采取措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