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29KB ,
资源ID:96019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6019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

1、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五单元文言文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班级 姓名 【2016吉林卷】(一)古诗文阅读(10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2、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0.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人名)。(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屋舍俨然 (2)便扶向路_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2分)答: 13.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

3、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2分)答: 14.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3分)答: 【2016湖北省十堰卷】(一)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 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B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用说 便要还家 要:要求C问今是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是 是:这句话D未果,寻病终 寻:很久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通过描绘桃

4、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22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 【2016福建省南平卷】(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3题。(17分)

5、【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

6、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仿佛若有光 ( ) (2)悉如外人 (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4)自恨不如远甚也( )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

7、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译文: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答: 【2016福建省福州卷】(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3题。(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8、。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3)不独子食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

9、、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11翻译下面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2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

10、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第六单元文言文考试一(满分50分)班级 姓名 【2016北京卷】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阅读三峡,完成710题。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1、。(2分)(1)沿溯阻绝 溯:_(2)属引凄异 属: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_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分)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_,_。【2016云南省曲靖卷】(二)(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12、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略无阙处 阙: 虽乘奔御风 奔: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春

13、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 _ _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第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4分)【2016湖北省黄冈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21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

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

15、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第:房屋,宅子,家。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曩:以往,过去,从前。23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1)略无阙处( ) (2)属引凄异( )(3)二人对酌( ) (4)越钱塘,绝长江(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6、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4分)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_(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译文: _27(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分)(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2分)第六单元文言文考试二(满分50分)班级 姓名 【2016重庆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

17、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8、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016江苏省盐城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19、”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诣武卫营 (4)卒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富民出,

20、民皆动摇,吾谁与守?译文: (3)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译文: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答: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卷】(一)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

21、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A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译文: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答: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