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197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docx

初二上学期中考五六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五单元文言文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班级姓名

【2016·吉林卷】

(一)古诗文阅读(10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0.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人名)。

(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屋舍俨然

(2)便扶向路____

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2分)

答:

13.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2分)

答:

14.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

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3分)

答:

【2016·湖北省十堰卷】

(一)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9分)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渔人,乃大惊乃:

就乃不知有汉乃:

竟然

B.无论魏晋无论:

更不用说便要还家要:

要求

C.问今是何世是:

表判断吾尝疑乎是是:

这句话

D.未果,寻病终寻:

很久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在国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

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

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22.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

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

【2016·福建省南平卷】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3题。

(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n):

确实。

④浣:

洗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仿佛若有光()

(2)悉如外人()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4)自恨不如远甚也()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

(1)其中往来种作

(2)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答:

【2016·福建省福州卷】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一13题。

(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不独子食子()(4)货恶其弃于地也()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

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2)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

工的句子是: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2分)

示例: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第六单元文言文考试一(满分50分)

班级姓名

【2016·北京卷】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沿溯阻绝溯:

________

(2)属引凄异属:

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4分)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云南省曲靖卷】

(二)(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阙:

②虽乘奔御风奔: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

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

(4分)

 

【2016·湖北省黄冈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

(21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

乙翁曰:

“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

“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

“差矣,汝之言!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甲翁曰:

“甚善!

”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

“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

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

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

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

(4分)

(1)略无阙处()

(2)属引凄异()

(3)二人对酌()(4)越钱塘,绝长江()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4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分)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第六单元文言文考试二(满分50分)

班级姓名

【2016·重庆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答谢中书书()

(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016·江苏省盐城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诣武卫营(4)卒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译文: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分)

答: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卷】

(一)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

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译文:

14.古游记大多较简。

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

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2分)

答: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