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44.23KB ,
资源ID:96227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6227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

1、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_第四章_认识化学变化_单元检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P+5O2P2O5化合反应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Cu + 2AgNO3=Cu(NO3)2 +2Ag置换反应C用硫酸除铁锈 Fe2O3 +2H2SO4=2FeSO4 +3H2O置换反应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CaCO3=CaO + CO2 分解反应2 .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

2、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3 . 把煤块粉碎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A提高煤的利用率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4 . 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和1 g 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B27C44D565 . 下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BCD6 .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

3、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7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D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物质,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8 . 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4、钢铁生锈B动植物呼吸C蔗糖溶于水D食物腐烂9 . 下列物品废弃后可能会带来“白色污染”的是A塑料袋B报纸C玻璃瓶D铝质制饮料罐10 . 化学趣味实验为您打开神奇的化学世界之门。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可验证粉尘爆炸B说明分子不停运动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D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11 . 关于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醇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个乙醇和 3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个二氧化碳和 3个水C46g C2H5OH和32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44g CO2和 18g H2OD1 个 C2H5OH 分

5、子和 3 个 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2 个 CO2分子和 3 个 H2O 分子12 . 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碳、铁、镁B镁、碳、铁C碳、镁、铁D铁、镁、碳13 . 钻木取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取火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钻凿处,木头温度升高:木头在空气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可转化为热能。这三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BCD14 . 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

6、物有3种C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1815 .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错误信息是(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2:2:116 . 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核辐射的标志是( )ABCD二、多选题17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慎打翻酒精灯而着火,用湿抹布扑灭主要是降低着火点B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洗去餐盘上的油渍C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

7、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18 . 若将点燃的镁带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反应表达式为: Mg+CO2MgO+C,关于CO2在该反应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测空气氧气的含量时,可用镁条代替红磷BCO2可支持某些可燃物的燃烧CCO2可用于扑灭任何情况下的火灾D反应后的固态残留物一定是混合物19 . 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B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C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3三、填空题20 .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类型_(填“

8、属于”或“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2)该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填“分子”或“原子”),该反应_(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参加反应的两种微粒的个数比为_。(4)该反应后的产物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1 . 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气球爆炸均属于物理变化。(_)22 .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会排放出SO2这种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而且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其中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是(2)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在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块活性炭,过一会儿,瓶内红棕色变淡甚至消失,活性炭具有的这种性质叫做(3)对于SO2和NO2,小余同学归纳出了如下一些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都是非金属氧化物B硫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C每个分子都由3个原子构成D常温常压下都是有颜色的气体23 . 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探访太空圆满完成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史的辉煌其中航天飞行器座舱的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上图空气更新的过程中,C、H、O三种元素中的_元素没有参与循环利用(2)装置()中的CO2和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0、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反应(3)从装置(I)、()、()中可知道O2来自_和_(填化学式)两种物质四、简答题24 . 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如图)做火源,它空心,可以用固体酒精引燃。(1)机制炭做成空心的目的是_(2)这里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的原因是_五、科学探究题25 . 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26 . 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下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水

11、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27 . 某小组同

12、学在镁条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中,除了观察到镁条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还观察到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及溶液中有沉淀生成。他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开展探究。(查阅资料)i. 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均难溶于水;在溶液pH 2时,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Cu2 (OH)2SO4 + H2SO4 = 2CuSO4 + 2H2Oii. 镁、铜均能与浓硝酸反应:Mg+4HNO3=Mg(NO3)2(溶液为无色)+2NO2(红棕色)+2H2OCu+4HNO3=Cu(NO3)2(溶液为蓝色)+2NO2(红棕色)+2

13、H2O(提出假设)I镁条上的红色物质是金属铜。II无色无味气体是_。III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碱式硫酸铜或二者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数据实验结论1取10 mL 10% CuSO4溶液于试管中,测定溶液pHpH 约为3.42向实验1试管中加入足量打磨光亮的镁条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镁条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溶液中出现沉淀3将实验2中得到的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硝酸_假设I成立4用小试管收集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小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尖锐的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假设II成立5重复实验2,过滤、收集溶液中的沉淀,晾干

14、,备用6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试管甲和试管乙,向试管甲中加入1 g_,向试管乙中加入1 g_;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试管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乙中仍有固体剩余沉淀是碱式硫酸铜(解释与结论)(1)镁条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由实验1现象可知,CuSO4溶液呈_(填“酸”“碱”或“中”)性。(3)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4)根据实验4补全假设II:_。(5)试管甲、试管乙中加入的物质分别是_、_(填字母序号)。A 氢氧化铜B 实验5中得到的固体(反思与评价)(6)有同学认为根据实验6数据和现象得出“沉淀是碱式硫酸铜”结论不正确。正确的结

15、论应为_。六、综合题28 . 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以一种镁矿石(主要成分为SiO2和MgCO3,还含有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MgSO47H2O的主要流程如图1: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的名称是_,“废渣Y”中含有少量的 FeOOH,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2)MgCO3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会生成Fe2(SO4)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选用MgO调节pH而不选用NaOH的原因是_。(4)向盛有100g C溶液的烧杯中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2),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34.2g,求图象中m的值为_。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二、多选题1、2、3、三、填空题1、2、3、4、四、简答题1、五、科学探究题1、2、3、六、综合题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