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276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docx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检测试题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_第四章_认识化学变化_单元检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P+5O2

P2O5  化合反应

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Cu+2AgNO3=Cu(NO3)2+2Ag   置换反应

C.用硫酸除铁锈  Fe2O3+2H2SO4=2FeSO4+3H2O  置换反应

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CaCO3="CaO"+CO2↑分解反应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3.把煤块粉碎使其充分燃烧的目的是

A.提高煤的利用率

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减少酸雨的形成

4.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gC和1gD,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27

C.44

D.56

5.下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6.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D.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物质,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8.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动植物呼吸

C.蔗糖溶于水

D.食物腐烂

9.下列物品废弃后可能会带来“白色污染”的是

A.塑料袋

B.报纸

C.玻璃瓶

D.铝质制饮料罐

10.化学趣味实验为您打开神奇的化学世界之门。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可验证粉尘爆炸

B.②说明分子不停运动

C.③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D.④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氢气

11.关于化学方程式C2H5OH+3O2

2CO2+3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醇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 个乙醇和3 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 个二氧化碳和3 个水

C.46gC2H5OH和32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44gCO2和18gH2O

D.1个C2H5OH分子和3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CO2分子和3个H2O分子

12.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碳、铁、镁

B.镁、碳、铁

C.碳、镁、铁

D.铁、镁、碳

13.钻木取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取火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①钻凿处,木头温度升高:

②木头在空气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③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可转化为热能。

这三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14.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物有3种

C.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

3

D.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

18

15.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错误信息是()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

2:

2:

1

16.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核辐射的标志是()

A.

B.

C.

D.

二、多选题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慎打翻酒精灯而着火,用湿抹布扑灭主要是降低着火点

B.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C.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8.若将点燃的镁带伸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反应表达式为:

Mg+CO2

MgO+C,关于CO2在该反应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测空气氧气的含量时,可用镁条代替红磷

B.CO2可支持某些可燃物的燃烧

C.CO2可用于扑灭任何情况下的火灾

D.反应后的固态残留物一定是混合物

19.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

C.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

3

三、填空题

2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类型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2)该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该反应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参加反应的两种微粒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4)该反应后的产物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1.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气球爆炸均属于物理变化。

(______)

22.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会排放出SO2这种气体不仅污染空气,而且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其中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在盛有NO2的集气瓶中放入一块活性炭,过一会儿,瓶内红棕色变淡甚至消失,活性炭具有的这种性质叫做              .

(3)对于SO2和NO2,小余同学归纳出了如下一些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硫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

C.每个分子都由3个原子构成

D.常温常压下都是有颜色的气体.

23.我国“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探访太空圆满完成任务,创造了我国航天史的辉煌.其中航天飞行器座舱的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上图空气更新的过程中,C、H、O三种元素中的_____元素没有参与循环利用.

(2)装置(Ⅱ)中的CO2和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反应.

(3)从装置(I)、(Ⅱ)、(Ⅲ)中可知道O2来自_____和_____(填化学式)两种物质.

四、简答题

24.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如图)做火源,它空心,可以用固体酒精引燃。

(1)机制炭做成空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5.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6.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

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

27.某小组同学在镁条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中,除了观察到镁条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还观察到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及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他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开展探究。

(查阅资料)

i.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均难溶于水;在溶液pH<2时,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Cu(OH)2+H2SO4=CuSO4+2H2O

Cu2(OH)2SO4+H2SO4=2CuSO4+2H2O

ii.镁、铜均能与浓硝酸反应:

Mg+4HNO3=Mg(NO3)2(溶液为无色)+2NO2↑(红棕色)+2H2O

Cu+4HNO3=Cu(NO3)2(溶液为蓝色)+2NO2↑(红棕色)+2H2O

(提出假设)

I.镁条上的红色物质是金属铜。

II.无色无味气体是_____。

III.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碱式硫酸铜或二者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数据

实验结论

1

取10mL10%CuSO4溶液于试管中,测定

溶液pH

pH约为3.4

——

2

向实验1试管中加入足量打磨光亮的镁条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镁条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溶液中出现沉淀

3

将实验2中得到的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硝酸

_____

假设I成立

4

用小试管收集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小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

尖锐的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

假设II成立

5

重复实验2,过滤、收集溶液中的沉淀,晾干,备用

——

——

6

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试管甲和试管乙,向试管甲中加入1g_____,向试管乙中加入1g_____;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

试管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乙中仍有固体剩余

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解释与结论)

(1)镁条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由实验1现象可知,CuSO4溶液呈_____(填“酸”“碱”或“中”)性。

(3)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根据实验4补全假设II:

_____。

(5)试管甲、试管乙中加入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铜               B实验5中得到的固体

(反思与评价)

(6)有同学认为根据实验6数据和现象得出“沉淀是碱式硫酸铜”结论不正确。

正确的结论应为_____。

六、综合题

28.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以一种镁矿石(主要成分为SiO2和MgCO3,还含有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MgSO4•7H2O的主要流程如图1:

已知:

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废渣Y”中含有少量的FeOOH,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MgCO3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会生成Fe2(SO4)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选用MgO调节pH而不选用NaOH的原因是_____。

(4)向盛有100gC溶液的烧杯中加入40g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2),过滤,称量滤液质量为134.2g,求

①图象中m的值为_____。

②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多选题

1、

2、

3、

三、填空题

1、

2、

3、

4、

四、简答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2、

3、

六、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