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0 ,大小:160.30KB ,
资源ID:98095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809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研究报告.docx

1、医药行业分析报告研究报告上篇:行业分析提要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指标数量同比增减%供给生产能力2002年化学原料药561807.60吨7.80中成药594578.90吨24.202003年化学原料药803461.20吨16.47中成药601963.40吨18.482003年比2002年新增生产能力化学原料药241653.6吨中成药7384.5吨2003年111月份医药品进口量28151吨17.42003年111月份医药出口量270510吨15.4趋势预测本期市场供求特点分析2003年111月,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94.2%,比上年同期提高0.5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好于上年。但多年来低于全国

2、工业平均产销率水平45个百分点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扭转,且产成品资金占用较上年同期增长7.74%,产成品库存可供销售天数居高不下,年末剧增达50%以上。 下期市场供求趋势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医药贸易国际一体化进程加速、生物技术新药物品种不断出现、资产重组。【结论】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回升,商业效益下滑,两极分化加剧;民营经济发挥更重要作用。简要结论行业生产能力没有过剩,建议进入。企业参考指标净资产(千元)利润(千元)自然排序法较好值33308.002845.00中间值9794.00383.00较差值2601.000.00算术平均法较好值196529.1532561.15中间值46008.195442.

3、22较差值9590.21-206.45注:企业指标参考为该项指标根据统计局2002年末全国18万家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而得,单位为千元,仅供参考。自然排序法三个值分别为序列中分别处1/4、2/4、3/4位置企业数值;算术平均法分别为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上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下所有企业水平。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平均利润率与全行业比较与top10比较与全部工业行业比较行业5.391.000.831.22top106.491.201.001.47全部工业行业4.400.820.681.00二、行业规模分析(一)本行业与整个工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本行业A全部工

4、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42284274.201648013687.602.57利润2279154.3072516479.803.14销售收入24403255.801245785800.801.96从业人数1128309.0056524091.002.00(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与整个行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总资产利润销售收入从业人数全行业42284274.22279154.30244032561128309Top 105162584.1334803.10379679883792三、行业集中度分析Top 10(%)销售集中度15.56资产集中度12.21利润集中度14.

5、69四、行业效率分析单位:元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每万元资产利润539.01440.02122.50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2025.221126.77179.74人均利润20199.7412829.30157.45五、盈利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净资产收益率(%)7.857.24108.55总资产报酬率(%)6.535.55117.56销售利润率(%)35.457.05502.89成本费用利润率(%)10.276.28163.60六、营运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周转率(次)0.580.767

6、6.35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191.7468.1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3.996.5760.64七、偿债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产负债率(%)54.0259.2591.16已获利息倍数5.734.81119.06八、发展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本积累率14.7313.49109.16销售增长率18.5927.6967.14总资产增长率15.2814.60104.67九、成本结构分析(一)成本费用结构比例(二)去年同期成本费用结构比例(三)成本费用变动情况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2003年111月15

7、612921.003746601.902340624.10481679.1022181826.10去年同期13201083.113188326.011958189.66441785.8418789384.63同比增长(%)18.2717.5119.539.0318.06(四)本期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指标来保证的。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变动分析,可以发掘出该行业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目标方案。1.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较2003年111月

8、去年同期同比增减(%)成本费用22181826.1018789384.6318.06其中:销售成本15612921.0013201083.1118.27销售费用3746601.903188326.0117.51管理费用2340624.101958189.6619.53财务费用481679.10441785.849.03销售收入24403255.8020577836.0718.59利润2279154.301770906.8028.702.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本行业A全部工业企业B与全部工业企业比较a/b(%)成本费用/利润9.7315.9261.13成本费用/销售收入0.910.9398.0

9、8利润/销售收入0.090.06160.45十、贷款建议行业资金流向流入利润水平可接受度较高建议开发热点区域上海、北京、广州等产品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企业1.西安杨森制药公司2.天津史克制药公司3.阿斯利康制药公司4.上海罗氏制药公司5.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主要风险政策风险2003年10月份国务院发布了从2004年1月1日开始,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的决定,其中涉及到西药原料和医用敷料,品种面较广:这次调整后退税率拉开了档次,分为17%、13%、11%、8%和5%五档,即不同的出口商品会面临不同的调减退税幅度。受该政策影响,2004年中国医药出口贸易的

10、增长速度将比今年有所下降。市场风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医药市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竞争市场已勿庸质疑。国内企业将面对大型跨国企业而不仅仅是国内其它企业的挑战,如果不进行改革并加速国际化进程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几年后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巨资的不断投入,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药品进出口贸易将急剧增长,药品价格悬殊的现象将荡然无存,医药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经营风险目前,由于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和相互攀比的“顽症”复发,医药行业正面临新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2004年,医药企业之间的兼并行动将进一步升温。兼并的结果是医药生产经营集中度进

11、一步提高,企业通过转换机制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企业间的竞争将愈趋激烈。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一、风险揭示一是企业规模问题突出,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且布局分散。二是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三是是医药流通体系不健全,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的任务还很艰巨。四是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五是外贸产品结构不合理。二、政策分析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除了推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之外,近期还将采取四方面措施,加强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这些措施包括:完善国家药物政策,加强合理用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进一步

12、完善药品安全监督法规体系;完善和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预防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的应对机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GMP认证时限不延期,标准不降低。1998年我国只有87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到2003年11月底,全国4979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2230家通过了认证。目前我国的血液制品和注射剂已全部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GMP是国际通用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标准。卫生部1988年公布了这一规范,1993年对其进行修订,并开始实施GMP认证工作。实施GMP不但加强了药品生产的监督管理,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乱办药厂造成的低水平重复现象。药品不良反应同样是日益引起公众关注的话题。到20

13、02年底,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组建了ADR(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全国ADR监测网络已经形成。据统计,2000年,国家药监局收到的ADR报告为1868份,2002年的报告数量上升至17000份,报告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边振甲透露说,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并建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的损害求助机制,探索设立赔偿或补偿基金会。三、负面信息一是我国的传统中草药具有优势,但在生物制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着相当的差距。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对药品制造企业实施GMP管理,要求按照国际规则实施GMP认证,但我国的医药制造企业尚欠竞争能力;二是研制开发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三是急功近利的无序竞争使我国医药制造企业

14、内耗严重。一方面,医疗药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如PCR诊断试剂的成本只有10多元,而售价在100元以上;另一方面,仿制新药的时间和费用远远低于独立开发新药项目。这就必然诱导众多医药企业、甚至是一些非制药企业纷纷投资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产品多家生产的重负现象;四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的销售额都在几百万元至一千万元左右,企业规模小,规模经济效应无法与国外的大公司抗衡,这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发展的瓶颈。再加上进入WTO后,制剂药品的关税将在10年内逐步减到6.5%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药品将丧失关税政策保护下的市场价格优势;五是知识产权的禁锢。由于资金投入的

15、不足,国内生产的大部分新药物都是模仿而来的,这势必潜伏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一方面这些产品不可能出口,只能内部销售;另一方面仿制的做法也越来越受到诸多的限制,甚至引起知识产权的纠纷。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一、行业运行情况运行特点1.主要经济指标一路走高。 2.新的结构性矛盾有所显现。主要产品变动2003年111月,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共完成化学原料药7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完成中成药产量5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93%。预计全年化学原料药产量有可能突破80万吨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中成药产量将超过60万吨,也创近年高水平。存在问题1.制药企业多、规模小。2.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16、形成“多、小、散、低、乱的局面,许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3.科研资金投入少,产品创新能力不足。4.企业整体质量不高:多数企业未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但在上市公司中,此情况相对较好。上下游变动1.市场竞争主体迅速增加,打破了原医药站、医院分别对医药批发、零售市场的垄断。2.当前药品流通市场是多种流通模式并存,并正呈现“少流通环节”的趋势。3.药品零售市场的区域垄断在形式上被打破,药品零售企业可以在全国跨省连锁。4.上游生产企业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5.消费者的选择自主权以及对药价的敏感程度在不断加强。6.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药品的流通产生了巨大的影

17、响,加剧了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技术进步变动1.资金投入不断升温,形成全新的投资开发热点。2.战略联盟日趋频繁形成强大的联合研制与开发攻势。3.生物技术新药物品种不断出现。4.R&D投入持续上升,蓬勃势头不减。国际市场变动1.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医药贸易国际一体化进程加速。3.非处方药(OTC)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加快。4.在制剂方面,透皮吸收控释药物制剂前景广阔。5.老年疾病用药以及妇女儿童用药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6.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行业前景预测1.持续稳定增长,增幅高于2003年。2.出口碰上一定困难,进口继续高幅增长。3.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加快调整,

18、生产经营集中度进一步提高。4.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回升,商业效益下滑,两极分化加剧。5.资产重组推动业态转型,民营经济发挥更重要作用。业内对策建议1.突出主业,发挥优势,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2.“改”字当头,实现三个转变。3.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4.以降费增效为目标,加快医药流通改革。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强势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年均增长17.7%,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2.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3.农村人口的药品消费水平提高。4.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5.非处方药的需求较快增长。弱势1.制药企业多、规模小。2.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形成“多、小、

19、散、低、乱的局面,许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3.科研资金投入少,产品创新能力不足。4.企业整体质量不高:多数企业未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但在上市公司中,此情况相对较好。机会在新世纪,人类的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模式,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由传染性疾病向着影响身心的慢性疾病方面转化,人口的老龄化使一些老年性疾患的防治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生存环境的不断提高,“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会更加强劲;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体系也就有更高和多样化的要求。医疗卫生界人士则通过实践认识到,对防治身心疾病为主的现代疾病,应考虑到作用的多靶点

20、和人体的整体性等等。入世后,中药在绿色健康产品市场将有更大的潜力。据测算,美洲消费120亿美元,欧洲消费120亿美元,亚洲消费120亿美元,其他地区消费 90亿美元。这些因素对中药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风险随着中国医药市场越来越融入到国际医药大市场之中,我国的中药行业面临强大跨国医药集团的激烈竞争。虽然我国传统中药出口量在不断增长,但由于一些产品尚不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销售份额只有百分之几。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本行业A同比增长全部工业企业Ba/b总产值(变价)26071044.917.3112532601782.08总产值(不变价)33147956.519.991139118136

21、2.91产品销售收入24403255.818.5912457858011.96利润总额2279154.328.7072516479.83.14税金总额1600643.912.3764904114.52.47应收账款6121541.47.50189500531.63.23产成品2637043.66.9884078455.63.14进口总额156890523.13705892560.0042出口总额*252981821.83903376780.0065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业内按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单位:千元/人排名销售收入资产利润从业人数1690249

22、6714544145893320086261594511542327038541517512355005982776007544327117944322912671451863445113292532352388064288306514537163106826308154992902884272562421188556561607613248220741136215079749866859202654921650881369344803101944075748608749814698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地区企业数亏损企业数亏损企业比重全国406399024.37%北京市1563723.72

23、%天津市952122.11%河北省1704828.24%山西省843035.71%内蒙511529.41%辽宁省1274636.22%吉林省1965226.53%黑龙江省862124.42%上海市1883217.02%江苏省3336419.22%浙江省3204413.75%安徽省1133631.86%福建省791924.05%江西省1093027.52%山东省2614015.33%河南省1934121.24%湖北省2495823.29%湖南省1433524.48%广东省2948127.55%广西1193932.77%海南省381026.32%重庆市511325.49%四川省1893920.63

24、%贵州省963738.54%云南省812530.86%陕西省1516140.40%甘肃省50612.00%青海省1218.33%宁夏7342.86%新疆22627.27%详细分规模企业分布情况参见下篇企业分析部分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在“国退民进”政策指导下,国有资本的集中急促退出,要在国企退出中拔得头筹,资本成为首当其冲的要素。2002年,在“国退民进”政策指导下,中国医药业也掀起了第三次浪潮。而2003年,贵州神奇收购永生数据,西安步长入主红河光明,东盛与太太对决潜江制药这一次轮到羽翼初丰的民营资本大显身手。整个中国医药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严重低,意味着中国医药行业蕴藏着无限的并购潜能。近几年,整

25、个世界医药市场形势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医药企业当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洗牌不可避免,以资本为动力的产业整合开始出现,外资由于种种原因暂时还难以大规模进入中国药业,这就为民营资本跃上并购舞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医药行业大部分都属于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存在很大的退出空间,这无疑给民营资本获得了绝佳的投资机会。中医药、保健品、生物工程、化学制剂、医疗服务等领域近几年相继成为国内民营资本的投资热点。在新一轮医药产业的调整中,民营企业有机会以资本对医药行业优势企业、资源的整合,提升了其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医药行业和证券市场上,一家大的集团公司控股和参股数京公司,我们往往称这些母公司及控股参股公司为

26、一个医药系。随着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不断进行,已经有七大医药系浮出水面,相信今后这样的医药系会越来越多。 太极系。1998年5月,上市仅半年的太极集团就斥资1亿元收购桐君阁全部国有股,成为桐君阁的绝对控股公司,实现了本企业资金、技术、产品优势与桐君阁百年老字号品牌和庞大商业零售网点等优势资源的整合。1999年,太极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10余亿元,净利润7,500多万元,总资产逾20亿元。桐君阁的经营状况也随之迅速好转,业绩大幅提升,尤其是医药商业规模跃居全国前列,并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配股,配股融资8,400余万元。 2001年2月太极托管本地区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西南药业,并不拥有其产权,只是负责向

27、西南药业提供新药报批的支持,同时委托西南药业加工曲美、睡宝等产品。而据2003年最新公告,太极集团已经完成广对两南药业的收购。此次收购将使太极集团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运作思路更加明晰:以后太极股份只负责中成药生产;西南药业主攻西药和生物制药;桐君阁则发挥医药流通作用。 华源系。以纺织业起家的中央直属企业华源集团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最终定位于以医药产业为核心的“大生命产业”,涵盖医药研究、制造、流通和医疗保健等。并购重组就是华源进入并完善“大生命产业”的主要途径。华源集团首先重组浙江凤凰为华源制药,然后由华源制药重组辽宁本溪三药,收购安徽广生制药,确立了华源制药在中药领域的发展方向。 2002年中国

28、医药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就是以华源为主角的。2002年8月初,华源集团出资11亿元人民币,占有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成为上药集团第一大股东。这样,华源集团和上药集团在医药领域的销售额加起来接近200亿元,强强联手打造了医药领域的“巨无霸”。 复星系。复星系大厦始建于1992年,当时郭广昌与其他4位复旦同学筹集几万元开办了名为“广信”的民营科技咨询公司,同年11月,广信组建了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开始进入生物医药领域。2001年6月18日,天药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天津药业集团为第一大股东。而早在2000年8月,复星即注资1.49亿元人民币拥有天津药业集团22%的股份,成为天津药业集团第二大股东。复星对羚锐制药有类似的间接参股。近几年来复星的收购兼并动作神速,先后参股河南信阳、天津药业、武汉中联、上海雷允上北区药业,并收购了商业性资产豫园商城、友谊股份,今年又参股了广西花红药业,控股了重庆药友、北京金象。一系列的收购令复星实业成为一个庞大的医药产业综合体,而在医药商业渠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