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181.54KB ,
资源ID:98563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8563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docx

1、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生理学第一章1、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功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2、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征,称为兴奋性。 兴奋组织有神经、肌肉和腺体阈强: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3)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动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应激性。4)适应性 5)生殖3、体 液 细胞内液(40%) (60%) 细胞外液(20%) 组织液(15%)血 浆 (5%)4、稳态:生理学中通常将

2、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叫稳态。5、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方式 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反射 反射的基本结构基础 :反射弧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弥散3)自身调节特点:影响范围小、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6、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系统 包括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控制系统:可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

3、动。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常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正反馈控制系统: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 例如:排尿排便反应、分娩射精过程、血液凝固第二章7、物质转运小 被动运输 单纯扩散 :不需要介导分 (高-低不耗能)易化扩散 : 需要介导子运 主动运输 原发性主动运输:每分解一个ATP伴随着3Na+移到膜外同时2K+进膜内输 (低-高 耗能)继发性主动运输:不直接伴随ATP分解和其他物质消耗 由原发性提供入胞与出胞式物质转运(固体叫吞噬 液体叫吞饮)8、介导分为 通道、载体、离子泵 通道:离子选择性、门控性 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9、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意义?

4、1)维持细胞内高K+浓度 2)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3)能够建立起一种势能储备10、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产生条件: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2)安静时,只对k+有选择性透过11、极 化: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叫做膜的极化超极化: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70mv-50mv)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12、动作电位:指各种兴奋性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有扩布行的电位变化 产生条件: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2)细胞膜受刺激时

5、,对离子的通透性13、兴奋性的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图见P5114、阈电位: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值15、局部兴奋及其特点:1)不是“全”或“无” 2)衰减性: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3)可以互相叠加第三章16、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17、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 Ca+通道开放,Ca+内流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子释放) 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神经受体结合,受体蛋白质分子构性改变 终板膜对Na+、K+(尤其是K+)通透性增加 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膜电位(EPP) EPP

6、点紧张性扩至肌膜 去极化达到阈值,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18、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滞黏性19、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20、骨骼肌的收缩形式:1、单收缩(频率低)2、强直收缩 a不完全强直收缩b完全强直收缩 3、运动时收缩形式 a缩短收缩 (等张收缩等动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第五章21、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 白蛋白 血液 固体成分 球蛋白 血浆 (8%-10%) 非蛋白氮、葡萄糖、脂类、激素、维生素、无机盐 水(90%92%)22、血浆蛋白:1)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三类 2)用电泳法可将其分为1、

7、2、和球蛋白 3)主要功能:a形成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b运输功能c缓冲功能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参与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f作为储备蛋白为机体提供营养2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4、血 量: 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25、 晶体渗透压 组成:无机盐 葡萄糖等小分子晶体物质 ,主要是NaCl 血浆胶体渗透压 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分布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功能 胶体渗透压 组成:血浆蛋白等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 作用: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26、血浆的等渗溶液:0.85%NaCl溶液 5%葡萄糖溶液 1.9%尿素血浆的等张溶液:0.85%N

8、aCl溶液 5%葡萄糖溶液 27、血液的功能 a运输功能 b维持内环境稳定 c防御和保护作用 d调节体温28、血细胞的生成部位:早期在卵黄囊肝、脾骨髓29、红细胞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1012/L功 能:1)运输O2、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 悬浮稳定性生成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影响红细胞成熟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红细胞破坏:红细胞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铁可再利用) 当脾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贫血30、缺铁性贫血:又名小细胞低色

9、素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原因 不成熟的红细胞缺乏促肾性贫血:原因 肾疾病或肾切除的患者EPO(糖蛋白)生成减少31、白细胞 粒 细 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32、血小板 正常(100-300)*109/L)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功 能:a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b促进凝血过程 c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33、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样状态的过程34、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钙离子(内) 组织因子(外)35、凝血过程: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激活转变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内源性凝

10、血途径:XII外源性凝血途径:III36、血清:血凝块回缩时,挤压出的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血浆:血液抗凝后,在上层的透明淡黄色液体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但又增加了少量凝血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37、血液在血管中为什么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 1)正常血管内皮光滑,可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活化2)血液中有许多抗凝物质,例抗凝血酶III、肝素等3)血浆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血液循环不息、血流迅速,即使局部有少量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随及被血流冲走38、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39、凝集原:红细胞膜上一些特异糖蛋白起着抗原的作用 凝集素:血浆中相应的抗体40、

11、输血原则 1)同型输血2)交叉配血试验(主次都不凝,可以输血。主凝,不可。主不凝次凝,基本相合,缓慢少量输血、若发现溶血立即停止。) 红细胞 红细胞 供 受 血 主 次 血 者 者 血 清 血 清 41、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A抗BBB抗AABA和B无O无A无B抗A和抗B 第六章42、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43、心 率:每分钟心动周期的个数44、心脏泵血过程时相压力变化房室瓣主动脉瓣等容收缩期室上升最快 主室房关关快速射血期室最高 室主房开关减慢射血期由于惯性 主室房开关等容舒张期室迅速下降 主室房关关快速充盈期 主房室关开减慢充盈期 主房室关开心房收缩期

12、 主房室关开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45、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特点音调低 时间长音调高 时间短成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壁突然紧绷和射血引起的大血管扩张及涡流产生动脉瓣关闭、射血突然停止导致大血管和心室壁振动标志心室收缩心室舒张定义心室收缩能力与房室瓣的功能状态动脉瓣功能状态46、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时摄入动脉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所射出血液的总量。 简称心输出量。心指数: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心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数47、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1)每搏输出量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心肌收缩能力 2)心

13、率48、 普通(无自律性):心室肌、心房肌心肌细胞的分类 特殊(有自律性):窦房结、蒲肯野纤维网 49、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图见P118) 0期(去极化过程) :Na+快速内流 1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 2期(平台期) :Ca+的内流与K+外流同使存在,相互抵消 3期(快速复极末期):K+继续外流4期(静息期) :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和钠-钙交换作用,降内流的Na+和Ca+排除膜外,将外流的K+转运进入膜内(蒲肯野纤维网 动作电位除4期可自动除极外,其余与心室肌相同)自动除极是自律细胞生物电活动共同特点50、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图见P119)(4期自动除极最快) 0期:Ca+内流 3期:

14、K+外流 4期: 递减性K+外流 递增性Ca+内流 If电流51、心肌细胞按照 0期去极化速度分类 慢反应细胞 :蒲肯野细胞、心室肌细胞、心房肌细胞 快反应细胞 :窦房结细胞5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兴奋性1)决定和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 a静息电位水平 b阈电位水平 c离子通道的性状2)心肌细胞兴奋期的周期变化 a)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去极化相到复极化相的-55mV的时期局部不应期:-55mV到复极化相的-60Mvb)相对不应期 :-60mV继续复极化至-80mVc)超常期 :-80mV恢复至-90mV3)期前收缩:心肌在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正常窦性冲动传

15、来之前受到额外刺激时,便可产生一次额外的收缩。又称早搏。4)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但并不是都会出现)自律性1)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其他自律性较低的心肌细胞叫做潜在起搏点。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节律 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叫做异位节律2)决定和影响心肌细胞自律性的因素A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b阈电位水平 c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传导性1)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兴奋传到缓慢,兴奋在这里延搁一会才向心室传播 生理意义:保证心房收缩后,心室才能收缩,增强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量和射血量收缩性1)“全”或“无”式收缩 2)不发生完全性强直收

16、缩 3)依赖细胞外液的钙离子53、血管分类a弹性储器血管 b分配血管 c阻力血管 d交换血管 e容量血管 f毛细血管前括约肌g短路血管54、动脉血压:血流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动脉血压形成原因? 1)前提条件:循环系统的平均充盈压 2)主要因素: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a 每搏输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e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55、中央静脉压:右心房与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0.4-1.2kPa(4-12cmH2O)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压 正常值:0.5-1.4 kPa(5-14 cmH2O)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a心脏泵血功能 b循环系统的

17、平均充盈压 c体位 d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e呼吸运动56、右心衰竭: 回心血量大大减少 颈外静脉怒张 肝充血肿大 下肢水肿左心衰竭: 左心房和肺静脉压升高 端坐呼吸 粉红的泡沫样痰第六章 迂回通路 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营养通路)57 微循环 直接通路 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骨骼肌组织中较多见 动静脉短路 与散热和体温调节功能有关58、有效过滤压:EFP=(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促进组织液生成 抑制组织液生成EFP 0 组织液生成 =0 相等 骨骼肌和内脏血管 冠状血管 脑血管63、一般认为 延髓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最基本中枢 心脏延髓心血管中枢

18、的神经元是指位于延髓内心迷走神经元 心交感神经元 交感缩血管神经元血管64、心血管反射: 意义 1. 通过负反馈调节快速使BP保持相对稳定 2. 维持心脑正常血流量65、体液调节1)肾上腺素 临床上可作为强心药 来自肾上腺髓质分泌2)去甲肾上腺素 使动脉血压升高3)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4)血管升压素(VP)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 是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抗利尿激素(ADH)第七章66、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外呼吸67、呼吸的3个环节 血液的气体运输 内呼吸或组织呼吸68、肺泡表面张力方向向中心 倾向于使肺泡

19、缩小 形成回缩压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释放 主要成分为 二棕榈酰卵磷脂 生理意义:1)减小吸气阻力 2)维持肺泡大小稳定 3)防止肺水肿69、肺通气 直接动力 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吸气初 大气压 吸气末 = 大气压 呼气末 = 大气压 70、平静时呼吸频率 1218次/分71、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胸膜腔内压生理意义?1) 有利于肺的扩张 2) 降低心房 腔静脉及胸导管内的压力 使之扩张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72、潮气量 :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 : 最大吸气后 再做最大呼气时呼出的气体量肺通气量: 每分

20、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用力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一次吸气后 尽力尽快呼气 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73、影响肺换气因素 1)气体分压差 2) 气体扩散系数 3) 呼吸膜厚度 4)呼吸膜面积 5) 通气/血流比值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 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比) VA /Q 最适宜值为 0.8474、组织换气如果血流量不变 代谢增强 组织液中 PO2 PCO2 增大 不变 PO2 PCO2 75、血液运输CO2 、O2 的形式有两种 1)物理溶解(少) 2)化学结合(主)76、 O2 与血红蛋白结合特

21、征 1)可逆结合 反应快 无需酶催化 2)氧合反应 3)一分子Hb可结合四分子O277、Hb氧容量 Hb所能结合最大O2 量Hb氧含量 Hb实际结合O2量Hb氧饱和度 Hb氧含量与氧容量的比值 78、 上段 PCO2 60-100mmHg PCO2 不低于60mmHg 血液就可携带足 够O2 不至于发生低氧血症氧解离曲线为S形 中段 PCO2 40-60mmHg 保证机体安静状态下组织代谢所需氧量 下段 PCO2 15-40mmHg 血液中O2 储备 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所 需氧量79、影响氧解离曲线因素 1) PH和PCO2 (波尔效应) 2) 温度 3) 2,3二磷酸甘油酸 4) Hb自身性

22、质80、二氧化碳的运输 碳酸氢盐(主)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81、延髓是最基本的生命中枢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82、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机械感受性呼吸反射 防御性反射(咳嗽 喷嚏反射)1)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动脉血液 组织液 脑脊液中O2 CO2 H+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a.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适宜刺激 动脉血液中PO2 降低 PCO2 H+ 升高 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有适应性 延迟性) 适宜刺激 脑脊液或局部脑组织细胞外液 H+b. CO2 H+ 和低氧呼吸运动的调节P(CO2) 呼吸加深加快P(H+) 呼吸加深加快P(O2) 呼吸加深加快C

23、O2 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生理化学因素一定水平的PCO2 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必要 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和麻醉效应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是完全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低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2)机械感受性呼吸反射肺牵张/黑伯反射 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可分为 机械性消化 和 化学性消化吸收:食物经消化后 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83、Q:动物实验过程中 人为增大解剖无效腔 呼吸如何变化A: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 抑制 呼吸加深加快 PO2 兴奋 抑制解剖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 外周 兴奋 中枢

24、兴奋 PCO2 兴奋 外周 兴奋第八章84、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特性1)舒缩迟缓 2)紧张性 3)节律性 4)伸展性 5) 对电刺激较不敏感 对牵张 温度 化学刺激敏感85、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 静息膜电位 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 动作电位(Ca+内流) 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参与消化道运动控制) 粘膜下神经丛(调节腺细胞分泌)86、肠胃神经支配 外来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对胃肠道运动和腺体分泌通常起抑制作用) 副交感神经(引起胃肠运动加强括约肌舒张腺细胞分泌 增加)87、胃液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碳酸氢盐、内因子纯净的胃液是无色 酸性 液体88、 贲门腺 分泌碱性粘液

25、泌酸腺 壁细胞 分泌HCl 内因子外分泌细胞 主细胞 分泌胃蛋白酶原 黏液颈细胞 分泌粘液 幽门腺 分泌碱性粘液内分泌细胞 G细胞 分泌促胃液素89、盐酸作用1) 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2) 激活胃蛋白酶原 使之转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环境3)进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4)盐酸所营造的酸性环境有助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90、泌酸所需的H+来自壁细胞质内的水 Cl-来自血液9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1)乙酰胆碱 胆碱能M3型受体 阿托品阻断2)组胺 II型受体(H2受体) 甲氰咪胍阻断3)促胃液素 92、胃排空和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盐酸 十

26、二指肠的脂肪 高张溶液93、胃的运动 容受性舒张 紧张性收缩 蠕动94、胃的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直接动力:胃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动力:胃的运动95、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吸收部位96、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胰液中含有胰细胞 胰细胞中含有各种胰酶 小导管壁细胞中含有H2O HCO3-胰液中的消化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 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激活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可激活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一同作用于蛋白质 可消化蛋白质为小分子多肽 氨基酸97、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迷走神经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 因此其特点为 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 酶的含量却很丰富 2体液)

27、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 盐酸 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酸钠 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 使其分泌的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 酶的含量低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蛋白质分解产物 脂酸钠 盐酸 脂肪98、胆汁呈金黄或墨绿色 成分:胆盐、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黏蛋白、无消化酶99、胆汁的作用1) 胆汁中胆盐 胆固醇 卵磷脂等都可以作为乳化剂 降低脂肪表面张力 使脂肪乳化成微滴2)胆盐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使脂肪消化吸收3)对脂溶性维生素(A、 D 、E 、K)的吸收有促进作用100、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部分) 胆囊收缩素 促胰液素 蛋白质和脂肪 盐酸 的消化产物 101、 神经因素 迷走神经 体液因素 胃泌素 胆汁的分泌 排出调节 促胰液素 胆囊收缩素 胆盐102、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蠕动冲:小肠的一种进行速度快 传播较远的蠕动103、Q:为什么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吸收部位? A:1)巨大的吸收面积 2)停留时间长 3)食物在小肠内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小肠周围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丰富第九章104、碳水化合物 是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05、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清晨 清醒 卧床 未作肌肉活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