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35.10KB ,
资源ID:98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98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5分册下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5分册下练习题.docx

1、第5分册下练习题第5分册(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1、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则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A签订辛丑条约 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C宣布“铁路国有” 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2、美国史学家HaroldZ.Schiffrin说:他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他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这个“他”是A 毛泽东 B 蒋介石 C 孙中山 D 黄帝3、“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

2、生变化原因的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发展促进思想观念改变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4、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提倡女权 提倡男女平等 提出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性别歧视消失A B C D5、孙中山在宋教仁被刺后发动的二次革命,这里所指的“二次革命”的含义是A孙中山发动的第二次武装革命B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C主要是前面发动了武昌起义D是以辛亥革命为序6、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

3、nd Science指:A 科学与技术 B 民主与共和 C 自由与平等 D 民主与科学7、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因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次转移。按转移的先后顺

4、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B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9、“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一二九运动 D 七七事变10、著名学者胡绳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 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种转折出现的

5、客观因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人思想的解放 C.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的失败,中国人寻找新的道路 D.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提供了榜样1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一理论的社会实践依据中最为关键的是A.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必须避免在城市与强大的反革命势力正面抗衡B.中国农民占95以上人口,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盟友C中国地方性的小农经济,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可能D.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给了革命以可乘之机12、国民革命军1926年开始北伐,不到半年的时间间就将革命推进到长江流域、军阀为之丧胆,其中的根本

6、原因是A.国民革命军将士的英勇善战B.北洋军阀的战斗力衰败C.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D.共产国际给予的大力支持13、“九一八事变”后,有一幅“穿和服的巨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的漫画。这幅漫画所表示的内容是 A美蒋亲密关系B. 日本与汪伪政权的亲密关系C. 日蒋亲密关系 D日本帝国主义与伪满洲国的关系14、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A 国共合作,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局面 B 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 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15、73年前,正当我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

7、的政治事件。下面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情的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 B. C. D.16、“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6-2009年)红军长征已经过去73周年,我们今天去追寻“三军”胜利会师完成长征的地点,应该到: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陕西吴起镇 D甘肃会宁17、中央红军长征期间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A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B. “一二九”运动爆发 C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D中共纠正“左”倾错误18、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

8、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9、“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认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20、以下事件中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上海无关的是 A创办新青年 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制定C五卅大罢工 D八一三事变21、Franklin Roosevelt如此描述20世纪30年代初本国的社会现象:“叹交换手段难逃 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已成枯

9、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反映的是A.纳粹暴政 B.瘟疫肆虐 C.经济危机 D战争沧桑22、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指: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23、罗斯福新政中有不少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因而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还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搞社会主义。上述看法的主要错误在于 ( ) A单单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B只看到内容,没有看到形式 C. 没有用阶级分析

10、方法看待问题 D用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24、图片中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主要特征的是 A议会审判查理一世 B甲午战争中日军的旅顺大屠杀 C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 D纳粹冒险开进莱茵非军事区25、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于1946年写出了德国的浩劫,对纳粹主义出现作了初步剖析。“后来灾难的种子根本上就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绝非现代史上的偶然现象。”作者所要表达的原因是A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B长期分裂饱受大国欺凌C普鲁士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D政治统一和经济的崛起26、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的主要目的在于A满足德国侵略要求B支持苏台德区民族自治C推动德国东侵苏联D避免战争,保全自己 2

11、7、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A 美国、英国、法国 B 英国、法国、苏联 C 美国、英国、苏联 D 美国、法国、苏联28、以下国际条约中,苏中美英四国都参加签字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雅尔塔协定 D. 开罗宣言29、右图为日本昭和天皇停战诏书,该诏书发布的时间是 A. 1945年8月6日 B1945年8月9日 C. 1945年8月15日 D1945年9月2日30、图为讽刺与幽默上登的一幅漫画,它主要反映了日本A蓄谋发动侵略战争 B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社会暴力激烈D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二、简释题1、阅读材料并

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问题:(1)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

13、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1)原因: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时代精神:“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关系: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主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

14、“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2、透视老新闻中的历史(8分)以下是1934年10月23日登载于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赣匪弃巢西窜。香港: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二十二日专电)南京: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长河残匪,我军挺进后,知难立足,内部已感恐慌,不难直捣巢穴。(二十二日专电)问题(1) 上述新闻内容与我党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信息?(2) 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如何?(3)此文是否是研究该历

15、史事件的原始材料,并说明判断理由。 (1)长征。(1分)时间、地点、人物等(2)原因: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结果: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是。因为新闻发表日期与历史事件相一致,属于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范畴。3、图片中的历史下图是2008年9月14日日本朝日新闻刊有南京大屠杀活埋中国军民场面照片的报道。图片说明:上图原为神户市滩区的居民吉本映三提供的照片;下图原为中国国民政府1938年7月出版的日寇暴行实录中的照片。回答问题:(10分)(1)从史料的角度看,两张照片构成怎样的关系?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2)对于下图,一些

16、日本人原来认为是假的,理由是没有具体的拍摄时间和地点。那么这些日本人为什么这样认为?(3)以上照片同为史料,但人们对它的态度却不同。你怎样看待此类史料的可靠性?(1)相互印证的关系。(2分)从照片中的人物,服饰,武器等方面。(2分)(2)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掩盖其侵略罪行等。(2分)(3)一般情况下,如果史料与史料的使用者在利益或立场等方面有牵连,那么它的可靠性就下降;如果史料出现在中立者或敌对者的手中,那么可靠性就大大增加。(2分)历史事实如果由不同立场或利益的方面提供史料相互印证的话,可靠性就会大大增加。(2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

17、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是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摘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

18、方休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摘自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六卷材料三 广岛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摘自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 回答: (1)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史实简单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观点:战略轰炸;美国海军的优势;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多种因素的综合;日本经济

19、上的弱点: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投放原子弹。日本战败是世界多股反法西斯力量综合的结果,是决定性因素。美、苏、中的力量或步骤都只是综合力量的因素之一。美国力量决定论忽视了中、苏力量的重要作用,苏军力量决定论同样忽视了中、美力量的重要作用,都是不全面的。至于美国投放原子弹决定论则是更为荒谬,投放原子弹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美国人员的伤亡,其结果是使许多日本平民成为原子弹的无辜受害者,是不人道的。(8分)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

20、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 摘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二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切降临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摘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三 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的波兰陆军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界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的额外的开支。摘自1939年1月5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材料四 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它们当

21、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 摘自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五 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摘自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 回答: (1)比

22、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张伯伦与丘吉尔的辩论源于何事?二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一个材料给了以上辩论以最好的回答?另一材料又说明了 什么? (3)与张伯伦的辩词相比较,他写给希特勒的信反映了什么问题?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不同点: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的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对绥靖政策前途的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材料四回答了以上的辩论,材料三则说明了希特勒的狡猾:既欺骗了波兰,又给英法等西欧国家以德国的敌人是苏联的印象,同时又不会惹恼苏联。说明英国的态度与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有所变化,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强硬的表态,但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