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点

中医学整理重点第一章 导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 步形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奠定了 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 中 药学理论体系 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 中医学辨证论治,中医针灸学重点1 孙思邈绘制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最早彩色经络

中医重点Tag内容描述:

1、中医学整理重点第一章 导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 步形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奠定了 中医学理论体系 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 中 药学理论体系 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 中医学辨证论治。

2、中医针灸学重点1 孙思邈绘制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最早彩色经络腧穴图.2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

3、中医外科学重点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发生于人体体表或窍道,具有肉眼可见有形可征等特征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疗法则。

4、喜燥恶湿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

5、中医眼科重点3第七节消渴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熟消渴内障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多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可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病因病机:1 气阴两亏,因虚致瘀,血络不畅2 禀赋不足,劳伤过度,脾肾两。

6、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一医药起源论1医源于圣人伏羲 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神农 尝百草黄帝 尝味百木典主医药2医源于巫3医源于动物本能4医食同源5医易同源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二医药知识外治法:1砭石:我国最。

7、中医护理学重点中医护理学1.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2.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

8、中医诊断学重点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审查内外辩证求因四诊合参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的概念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脉诊专著脉经第二章 四诊第一节 望。

9、中医妇科学重点月经病一月经先期. 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血热型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二月经。

10、方剂重点 广中医绪论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组合,并酌定剂量确定适宜的剂型及用量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治法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麻黄麻黄。

11、中医内科学重点 中医内科学非重点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一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考虑继发它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

12、中医骨伤科重点中医骨伤科重点名词解释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

【中医重点】相关DOC文档
中医学整理重点.docx
中医针灸学重点.docx
中医外科学重点.docx
中医重点1Word下载.docx
中医眼科重点3.docx
中国医学史重点.docx
中医护理学重点.docx
中医诊断学重点.docx
中医妇科学重点.docx
方剂重点 广中医.docx
中医内科学重点.docx
中医骨伤科重点.docx
标签 > 中医重点[编号:4292536]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