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05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docx

人体工程学3感觉与知觉

人体工程学

 

题目: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系别:

艺术系

专业:

艺术设计

姓名:

张盼盼

学号:

034409325

指导教师:

张桦教师签字

评分:

评语:

 

河南城建学院

2011年4月25日

 

感觉与知觉

1.感觉与知觉的定义区别是什么?

答:

1)感觉是指对外物以及自身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清晰度,包括知情意三个层次。

知觉是指接收到的客观事物的信息经头脑加工以后所形成的一种整体认识。

2)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是对整体的认知。

2.感觉与知觉相同点与区别及其关系?

答:

1.两者的相同点:

首先,都是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

其次,都是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2.两者的区别如下:

a产生的来源不同: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

b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是人脑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c生理机制不同: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3.知觉的特征?

答:

知觉主要有以下四种特征:

1)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知觉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这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看作孤立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3)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4.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错觉现象?

是阐述原因?

以及对设计的影响?

答:

1.穿重色竖条条的衣服比较显瘦,因为第一,重颜色给人收缩感觉,显得稍瘦些。

此外,竖条条的衣服感觉空间的收缩增高。

这就是是错觉。

2.在设计上可以通过颜色给人的各种心理感受来进行设计: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

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

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退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但却不是物理的真实,而是受我们的心理作用而产生的主观印象,这就是属于一种心理错觉。

视觉

1.试述人眼的主要视觉规律?

1)人眼有以下7种特性:

光知觉特性:

光是人们认识世界一切事物的媒介,是视觉的物质基础。

人对光的刺激反应表现为那边能力、适应性、敏感程度、可见范围、变化反应和立体感等一系列光觉特性。

颜色知觉特性:

人对颜色的反应表现在颜色基本特性的知觉,即对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知觉及其心理表现。

形状知觉特性:

表现为人对图形和背景,良好形态和空间形象的认识。

质地知觉特性:

人对的感觉,即物体表面质地感觉,表现为光洁程度、柔软度。

空间知觉特性:

空间知觉特性表现为人对空间的认识,空间的开放性和封闭性。

时间知觉特性:

人对环境的适应和辨别率也不一样。

恒常特性:

人对固定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空间等特性的认识,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同。

2.以人的视觉观察规律结合视觉构成原则来表达(色彩的搭配表达色彩的性格)?

答:

视觉规律包括:

知觉和错觉。

例如: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无论是有彩色系还是无彩色系,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并带给观众一定的心理感受。

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和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随之改变了。

因此,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像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一样困难,然而对于典型的性格,我们还是可以作出一些描述。

红色----具有兴奋、刺激、热烈、热情、欲望、活力、血腥、革命的效果。

橙色-----具有轻快、欢欣、热烈、醒目、活跃、朝气时尚的效果。

黄色------具有快乐、希望、明亮、富贵、智慧、轻快、幻想的个性

绿色------具有和睦、宁静、清新、健康、安全、生机、和平的感觉。

蓝色------具有凉爽、清新、豁达、冷静、遥远、先进、专业的色彩。

紫色------具有神秘、权利、虚荣、时尚、柔美、奇特、幻想的色彩。

白色------具有洁白、明快、纯真、清洁的感受。

黑色------具有深沉、神秘、寂静、悲哀、压抑的感受

灰色------具有中庸、平凡、温和、谦让、中立、高雅的感觉。

 

3.理解人体静态和动态尺寸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

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

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

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构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4.设计厨房寝室、洗手间、等功能空间及必要的设施。

要求利用人体尺度数据库。

人体模板实测等手段,确定这一功能空间所需的最小尺度。

设计时要考虑不同百分位的人的需要。

1)起居室

A、起居室的处理要点:

a、起居室是人们日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平面布置应按会客、娱乐、学习等功能进行区域划分

 

b、功能区的划分与通道应避免干扰

B、起居室常用人体尺度

2)餐厅

A、餐厅的处理要点:

a、餐厅可单独设置,也可设在起居室靠近厨房的一隅

b、就餐区域的尺寸应考虑人的来往,服务等活动

c、正式的餐厅内应设有备餐台,小车及餐具贮藏柜等设备

B、餐厅的功能分析:

C、餐体常用人体尺寸

3)卧室

A、卧室的处理要点:

卧室的功能布置局应有睡眠、贮藏、梳妆及阅读等部分。

平面布局应以床为中心。

睡眠区的位置应相对比较安静。

B、卧室常用人体尺寸

4)厨房

A、厨房处理要点:

a、厨房设备及家具的布置应按照烹调操作顺序来布置。

以方便操作,避免走动过多

b、平面布置除考虑人体和家具尺寸外,还应考虑家具的活动

B、厨房功能分析:

 

C、厨房常用人体尺寸

D、厨房家具的布置

1、厨房中的家具主要有三大部分:

带冰箱的操作台

带水池的洗涤台

带炉灶的烹调台

2、主要的布局形式见图

E、厨房操作台的长度

(一)面积与布置

1.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基本炊事家务活动的需求。

在厨房内,要进行食品、餐具的洗涤,食物的配切,搁置餐具,周转熟食,其最小空间尺度应得到相应的满足。

2.满足最低储物空间。

从生活实际出发,现代家庭对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都有一定的储备,特别是双职工的家庭,因时间关系储量—般还要多些,同时各种烹饪器且也需一定的存放空间。

目前多数家庭采用的组合吊柜,一般都能较好地解决存放空间的问题,前提是要有较充裕的地方安置吊柜。

3.满足厨房家具、设备的安装空间。

住宅厨房的家具、设备应包括灶台、操作台、洗涤池、储物柜,此外还应有冰箱等家电。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安置这些东两,传统的混凝土制作的灶台等已被整齐、美观、卫生的整体厨房所替代。

整体厨房是按照实际尺寸,依据人体工程学理论,用专业设备加工而成。

高度方面,台面高度为800~850毫米(850毫米为推荐尺寸,下同),深度为550~00毫米;吊柜的高度受层高和使用者身局限制,深度为300~350毫米。

长度尺寸应结合各种家电的尺寸统一考虑。

通过对深圳地区的欧凤、方太、大森等十几个知名品牌上百款家电统计,得出以下数据:

灶台680~840毫米;抽油烟机710~900毫米;消毒柜600~800毫米;微波炉450~520毫米;冰箱580~650毫米。

此外,洗涤池530~720毫米,操作台应不少于450毫米的空间,使用才比较方便。

存对厨房进行设计时上述数据都不应该忽视。

4.操作流程布置应符合“省力工作三角区”。

根据效率专家的研究,操作者在厨房的三个点——即水池、炉灶和冰箱之间来往最多,他们称三者之间的连线为工作三角区。

因为这三个功能通常要相互配合,所以要安置在最合适的距离内以节省时间、人力。

这三边之和宜在3.60~6.71米之间,过长成过短都将降低厨房的作业效率。

总长在4.50~6.00米时效率最高。

基于这个原则,同时考虑到水池和炉灶间往复最频繁,距离在1.20~1.80米较为合理,冰箱与炉灶间距离以1.20~2.70米较为恰当,而冰箱与水池间距离在1.20~2.10米较好。

此外,厨房交通道应尽量避开工作三角区,使作业线少受干扰。

  通过分析并结合市场调查,三房厅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满足3~5人的居住使用,厨房面积大小约6平方米为宜。

住宅面积增大或减少,厨房面积也可作适当调整,但其应在3.5~8平方米之间,太小即不能满足《住它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的要求,使用也不方便,太大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参照上述厨房面积,并考虑一般人家通常备料、洗净、备膳、烹调、上桌一整套流程,厨房工作区的设计大致有:

一字型、U型、L型、岛型

(二)通风与排烟

  保证厨房通风与排烟是现代住宅的另一个起码要求。

目前,深圳地区住宅采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在燃烧时会散发出有碍人体健康的不良气体。

此外,烹饪菜希时,由于滚烫的油脂会分解成许多烃化有物和炳烯醛体,不仅影响厨房、居室的环境卫生,也影响人体健康,这些存厨皮设计上要予以充分的考虑。

在改善灶具的同时,尽量组织单独的穿堂风,同时提高机械通风排烟效率,利用好进出风口及气流走向。

5)卫生间

A、卫生间处理要点:

1、卫生间中洗浴部分应与厕所部分分开。

如不能分开,也应在布置上有明显的划分。

并尽可能设置隔屏、帘等。

2、浴缺及洁具附近应设置尺度适宜的扶手,以方便老、弱、病人的使用。

3、如空间允许,洗脸梳妆部分应单独设置。

B、卫生间的功能分析:

C、卫生间人体尺寸:

2、尺度处理应使客人有亲切感。

空间较大时应利用家具或其它手法构成尺度亲切的小空间。

B、功能分析:

C、常用人体尺度

6)商业餐厅

A、空间处理要点:

1、餐厅的入口应宽些,避免人流阻塞。

大型的较正式餐厅可设客人等候席。

入口通道应直通柜台或接待台。

2、餐桌形式应根据客人对象而定;以零星散客为主的宜用四人桌,以团体客人为主的可设置六人以上席位。

3、在以便餐为主的餐馆可设柜台席。

4、由于食品烹调方法不同,柜房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向客席区敞开。

5、服务台的位置应根据客席布局而定。

B、功能分析:

C、常用人体尺寸:

5.设计一款休息时用的椅子,分析如何考虑人体工程的因素,怎么分析运用数据进行设计?

以蛋壳的流线型和圆润感带给人们亲和力的感受,它的升华是蛋壳沿流线型的裂纹打开,就是椅子的靠背,用海绵外表包裹天鹅绒的颗粒状、紧密排列而成的做蛋壳的内部,有非一般的感官舒适性。

此椅子可以合上也可以打开,既节省空间,有新颖简便。

6.根据测量学和人体工程学基本数据的了解和学习,测量人体的基本数据包括成年男性、女性、孩童、(测量内容包括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尺度,不同尺度的平均值或是适宜数值,比如臂展的平均值等数据。

详细准确以图表、数据、画面表示)。

1、体重:

(男:

68.9女:

56.7)

2、身高:

(男:

173.5女:

159.8)

3、座直臀至头顶的高度:

(男:

90.7女:

84.8)

4、两肘间的宽度:

(男:

41.9女:

38.4)

5、肘下支撑物的高度:

(男:

24.1女:

23.4)

6、座姿大腿的高度:

(男:

14.5女:

13.7)

7、座姿膝盖至地面的高度:

(男:

54.4女:

49.8)

8、坐姿臀部至腿弯的长度:

(男:

49.0女:

48.0)

9、坐姿臀宽:

(男:

35.6女:

36.3)

立姿人体尺寸(见图1、表1、表2)。

 

图1

 

表1立姿人体尺寸百分数(男)mm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18~60岁

18~25岁

151050909599

151050909599

4.1.1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1913197120022108221422452309

1930199020142122223122642329

4.1.2双臂功能上举高

1815186918992003210821382203

1828188919132018212521552220

4.1.3两臂展开宽

1528157916051691177618021849

1532158516071695178218101861

4.1.4两臂功能展开宽

1325137413981483156815931640

1328137814031486157016001651

4.1.5两肘展开宽

791816828875921936966

795818831877925941976

4.1.6立姿腹厚

149160166192227237262

143157162180206215240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26~35岁

36~60岁

151050909599

151050909599

4.1.1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1917197720072113221822462312

1907195919882090219122242282

4.1.2双臂功能上举高

1817187219032009211121412205

1806185618851987208821172178

4.1.3两臂展开宽

1534158716101698178118051851

1522157215991683176717941837

4.1.4两臂功能展开宽

1331137814021489157115941639

1319136813921477156015841635

4.1.5两肘展开宽

794818830877924937966

788812825870915929956

4.1.6立姿腹厚

149160166191218230245

156171178204238249267

 

表2立姿人体尺寸百分数(女)mm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18~55岁

18~25岁

151050909599

151050909599

4.1.1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1798184518701968206320892143

1812185218821981207020982154

4.1.2双臂功能上举高

1696174117661860195219762030

1711175117791874196019862041

4.1.3两臂展开宽

1414145714791559163716591701

1422146014821562163916631709

4.1.4两臂功能展开宽

1206124812691344141814381480

1216125412741348142014411486

4.1.5两肘展开宽

733756770811856869892

739760772815859873899

4.1.6立姿腹厚

139151158186226238258

135145151175204211230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26~35岁

36~55岁

151050909599

151050909599

4.1.1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1796184618741969206520912150

1790183418591953204720752126

4.1.2双臂功能上举高

1692174217691861195519802031

1686173217531845193719642008

4.1.3两臂展开宽

1412145914821562164016611703

1412145014721551162816521689

4.1.4两臂功能展开宽

1206125012741348142114401481

1203124112611335141014301470

4.1.5两肘展开宽

731758770812859870892

732753766805850863887

4.1.6立姿腹厚

140153159187223233250

146161168201239250272

 

4.2坐姿人体尺寸(见图2,表3,表4)。

 

图2

 

表3坐姿人体尺寸百分数(男)mm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18~60岁

18~25岁

151050909599

151050909599

4.2.1前臂加手前伸长

402416422447471478492

401416423448472480494

4.2.2前臂加手功能前伸长

295310318343369376391

295311319344369378393

4.2.3上肢前伸长

755777789834879892918

748773784829875889915

4.2.4上肢功能前伸长

650673685730776789816

648669682725772785810

4.2.5坐姿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1210124912701339140714261467

1218126412811348141614351481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26~35岁

36~60岁

151050909599

151050909599

4.2.1前臂加手前伸长

404417424448471478489

401414421446469476490

4.2.2前臂加手功能前伸长

296311318344369375390

296309317343368375390

4.2.3上肢前伸长

758779790835879892916

757778792836880894920

4.2.4上肢功能前伸长

650675686731776788814

652676688733779793819

4.2.5坐姿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1213125512751343141114281470

1202123812591327139314121448

 

表4坐姿人体尺寸百分数(女)mm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18~55岁

18~25岁

151050909599

151050909599

4.2.1前臂加手前伸长

368383390413435442454

368382389411434441454

4.2.2前臂加手功能前伸长

262277283306327333346

262276283305326333345

4.2.3上肢前伸长

690712724764805818841

689710722762802813841

4.2.4上肢功能前伸长

586607619657696707729

581607617655693704730

4.2.5坐姿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1142117311901251131113281361

1153117911961259131613321364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26~35岁

36~55岁

151050909599

151050909599

4.2.1前臂加手前伸长

369383391414437443455

369384390412435442453

4.2.2前臂加手功能前伸长

262278284307328334347

263276283305326332345

4.2.3上肢前伸长

690712723765808820841

692714726765806818840

4.2.4上肢功能前伸长

585606619658697710732

590609619658696707728

4.2.5坐姿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1143117611931253131313311363

1135116611831242130213191348

 

4.3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见图3,表5,表6)

 

图3

 

 

表5跪姿、俯卧姿、爬姿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男)mm

年龄分组

百分位数

(P)

测量项目

18~60岁

1

5

10

50

90

95

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