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10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初二生物上册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2)受精的过程:

(识图——9页,图14-7)

(3)有性生殖意义:

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很有意义。

子房

子房壁

果皮

果实

胚珠

珠被

种皮

种子

受精卵

受精极核

胚乳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识图——10页,图14-8)

三、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2)家蚕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3)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4)其他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等昆虫。

2、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1)蝗虫的发育过程:

卵→幼虫(若虫)→成虫,属不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3)其他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蟋蟀、蝼蛄、螳螂等

3、消灭害虫的最佳时节:

幼虫期,此时害虫食量大,行动缓慢,活动范围小,抵抗能力差,容易被消灭

四、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

脊椎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生,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蝌蚪

成蛙

呼吸器官

皮肤、肺

四肢

生活环境

水中

浅水及湿润

的陆地上

(1)蛙的生殖过程:

求偶→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受精卵

(2)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变态发育过程

(3)比较蝌蚪与成蛙的不同处

2、两栖动物主要特征——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能够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

体温不稳定。

(1)变态发育: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不同的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两栖动物的受精作用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生殖、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因而它们的生活范围有到一定的限制。

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

(3)其他两栖动物:

蟾蜍、蝾螈、大鲵

五、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

(2)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

(3)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开始发育,鸟卵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降低胚胎停止发育。

(4)鸡卵的结构:

①卵壳:

上面有气孔,能进行气体交换,保护内部结构.②卵壳膜:

保护卵、卵黄。

③卵白:

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需要。

④卵黄:

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

⑤胚盘:

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可发育成雏鸡。

⑥卵黄膜:

保护卵黄。

⑦气室:

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⑧卵带:

固定卵黄。

2、早成鸟与晚成鸟:

(1)早成鸟:

鸡、鸭、鹅、大雁

(2)晚成鸟:

家鸽、燕子、麻雀

第十五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遗传——亲代生物生殖与其相似的子代的现象。

(有性生殖)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识图——29页,图15-2)

(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位于DNA上。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3、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一般成对出现。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会引起变异。

4、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构成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

1、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包括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等

(1)遗传性状——可以遗传的形态特征(外貌)和生理特征(血型)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家兔毛的黑色与白色、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等)

2、基因控制性状

(1)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基因型——指与生物体被研究的性状有关的基因组成。

(例如,DD,Dd,dd)

(3)表现型——可以观察到的个体性状,是特定的基因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类型。

(4)判定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6)基因的表达:

①一对显性基因(DD)——表现型为显性性状②一对隐性基因(dd)——表现型为隐性性状③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Dd)——表现型为显性形状

(7)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8)杂交——两个遗传性(或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

3、例题:

控制羊毛色的基因为D与d,D为显性基因、d为隐性基因。

两只白山羊交配后生下一只黑山羊。

问题:

①白色和黑色哪个是显性性状?

②写出三只羊的基因型③这两只山羊再生一只小黑羊的几率是多少?

④如果这只黑色小羊与一只基因型为DD的山羊交配,产生的后代中会有哪些基因型,什么毛色?

三、人的性别遗传

1、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1)男性:

22对常染色体+X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形成的精子有二种: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2)女性:

22对常染色体+XX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形成的卵子有一种: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识图——37页,图15-10)

四、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成改变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能够遗传给后代。

2、常见的遗传病:

色盲、先天智力障碍、血友病、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3、近亲结婚后代易患遗传病:

基因来自共同祖先,夫妻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1)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人:

父方(23对染色体) 

精子(23条染色体) 

受精卵(23对染色体)

母方(23对染色体) 

卵子(23条染色体)

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女。

若父母双方原来携带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基因型为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父母双方都不表达。

如果两个隐性在受精卵中组合,后代就患遗传病。

(2)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婚配生育,其后代出现遗传病

如:

Aa 

×

Aa

(正常) 

(正常)

后代:

AA 

aa

(正常) 

(患病)

4、我国婚姻法规定:

禁止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

5、优生优育的措施:

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五、生物的变异

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出现的不同性状。

(有性生殖)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1)可遗传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性状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2)不遗传的变异:

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性状变异,(不可遗传给后代)

2、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

(1)基因重组:

杂交产生的后代,由于基因重组可能出现新的基因型,并可遗传给其后代。

(2)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3)基因突变:

基因结构的改变。

发生于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人工选择培育:

如选择培育高产奶牛。

(2)杂交:

如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

(3)诱导基因突变:

如培育太空椒。

(4)诱导染色体变异:

如培育无籽西瓜。

第十六章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飞行、游泳、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滑翔等

2、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1)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2)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3、动物的运动器官:

多细胞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

单细胞动物也有运动结构。

(1)鱼——鳍;

昆虫——翅;

爬行动物——四肢;

草履虫——纤毛;

变形虫——伪足

(2)蚂蚁运动时,一般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4、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骨连接、骨骼肌

人和脊椎动物全身的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

骨骼是动物体形的基础,为肌肉提供附着点。

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5、产生运动:

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或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6、曲肘运动:

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等要舒张

伸肘运动:

肱二头肌舒张,同时肱三头肌等要收缩

7、人和肌肉收缩和舒张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8、运动能量的来源:

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热能+ATP

ATP释放,能量转化为:

动能(运动)、光能(萤火虫发光)、电能(电鱼放电)

第十七章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通过独特的方式取得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防御行为——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十分重要

生殖行为——使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迁徙行为——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

社群行为——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

2、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能大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3、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4、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5、动物的行为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有关。

6、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第十八章疾病与免疫

1、传染病——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

(1)传染性、

(2)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3)有病原体(4)有免疫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主要:

空气传播、水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未患过麻疹的人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4、常见的传染病:

按照转播途径的不同可划分为:

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根据致病的病原体进行分类为:

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

5、爱滋病的三个主要传播途径: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6、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传染病在发病前就有传染性。

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对传染病病人尽可能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病变引起的疾病。

9、冠状动脉的功能:

给心脏肌肉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同时运走代谢废物

10、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

主要症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11、心绞痛:

心脏的肌肉暂时性缺血,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

12、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能流通,心肌梗死

13、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14、癌症——人体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5、在城市中,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在农村中,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

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

16、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17、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

外科疗法(手术切除肿瘤)、化学疗法(使用抗癌药物)、放射疗法(射线)18、人体的三道防线:

(1)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巨嗜细胞和白细胞等)(3)免疫器官(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19、抗原——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并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物质。

(病毒、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

20、抗体——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21、免疫——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依靠这种功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维持内部环境稳定。

22、免疫的分类: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特异性免疫——人在出生后,受到病原体的作用,通过与病原体做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

(2)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免 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溶菌酶、人体三道屏障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自然的

人工的

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

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

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

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

23、计划免疫——有计划进行的预防接种。

24、四苗免疫——卡介苗(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白破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疫苗(麻疹)

25、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第十九章珍爱生命

1、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前三种都由罂粟提炼得到)

2、安全用药:

分清处方药(R)与非处方药(OTC)。

在医生指导下,才能长期服用非处方药。

3、人工呼吸:

①把被救者放在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场所②使被救者呼吸道通畅:

解开衣领,使病人仰卧,头后仰③用手捏住被救者的鼻孔,进行吹气。

每分钟15~20次④观察反应。

4、心脏复苏术:

①使病人仰卧,头后仰,腰带放松②按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准备好。

③挤压心脏④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4~5次心脏挤压,反复做⑤观察反应

5、健康新概念: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道德健康

6、影响健康的因素:

①生物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

③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7、吸毒成瘾原因:

(简答)人脑中可分泌类吗啡肽等物质,用于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毒品进入人体后,外来的吗啡肽抑制人体类吗啡肽的正常分泌,最终导致人体类吗啡肽停止分泌。

一旦毒品停止供应,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就会出现混乱,必须要及时补充吗啡肽才能缓解。

因此,吸毒会成瘾。

一些医用药物,如杜冷丁等,如果滥用也会出现成瘾症状,原因和吸毒成瘾是一样的。

8、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论述)酒精对人体多个器官的伤害,酒精引发基因突变

9、吸烟的危害:

(论述)对吸烟者身体的危害,被动吸烟受害,引发基因突变,引发火灾,浪费

10、毒品的危害:

(论述)对人体有极强的破坏力,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11、分析讨论:

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

他说:

“这不关我的事,我管他干嘛!

”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上中学的儿子成了毒品的俘虏。

而且儿子的身体从以前的“体健如牛”逐渐变成“骨瘦如柴。

”(摘自“新华网”)

(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为什么?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4)在短短的两年中,他儿子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

(5)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