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12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所以在意境中既能做到形象鲜明,又不是一览无余,这才是意境引起人的美感之妙。

一言蔽之,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带给欣赏者美的体验和感思,彰显其审美的功效。

 

(摘编自甘霖《意境与美感》)

材料二: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

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

意境"

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

意境是客观的生活、景物与主观的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所谓"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诗浩荡"

,即情景结合才能引起人的美感。

情和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情属于主观范畴,景是客观范畴。

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

王夫之曾说: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

”如《早发白帝城》一诗中的“彩云”、“猿声”、“轻舟”、“万重山”等等,这些景物不仅直接唤起诗人情感,更与诗人的生活紧密相联,如李白从流放到遇赦……正是由于诗人的生活才赋予这些具体景物以审美的意义。

但在艺术中出现的景,并不是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而是“情中景”——既是融注诗人自身情感的景,也是在这种感情支配下,经过提炼取舍所创造的“景”。

艺术意境中的景浸透了诗人的情感,这种“景”区别于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景”,它展现了那些能唤起人们情感的自然特征。

在意境中,艺术家的情、意对自然之景的选择、提炼,起着潜在的指导作用。

意境中的“景”由于成为“情中景”,因此,他往往以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上的影响。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

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

艺术家是通过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构成意境的。

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于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他们往往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

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虚实处理、疏密留白、意象造型等。

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而采取的表现手法。

这些手法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无限的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的最终构成,是由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的结合才得以实现的。

创作是将无限表现为有限,百里之势浓缩于咫尺之间:

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于咫尺间体味到百里之势。

正是这种由面到点的创作过程和由点到面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二者都需要形象和想象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意境就是艺术家用所表现形象来表达胸中之意,对山水的情感,艺术家把这种情感写于笔端,让后人欣赏他的作品丰富的内涵。

(摘编自杨辛《意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概》中借景言情的“景”表达作者情感,用形象说话,这种形象引起人的美感。

B.只有抓住激发情感的景物特色,读者才可以根据形象提供的条件去领悟形象的内涵。

C.体现艺术美的意境可以作为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的衡量标准。

D.“情与景汇,意与象通”,这不只是创作的依据,也是欣赏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是用以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之物。

B.诗人运用表达技巧使语言、色彩、线条富有表现力,将情感巧妙地寄寓在眼前之景,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抒发面对美景的喜悦心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指的是客观范畴的景物与主观范畴的情感的关系,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D.绘画艺术中的留白,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情中景,景中情”的一项是(3分)

A.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请概括出材料一中意境引起美感的四个原因。

(4分)

5.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

“山之精神(意境)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意境)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诗句。

请结合材料二关于意境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⑴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

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⑵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

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

这只蝴蝶,或者大鹏。

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

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

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

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⑶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

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

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⑷庄子被诱惑。

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

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

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

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

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⑸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

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

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

“我富甲天下。

”我们有这种气魄吗?

没有。

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⑹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

因为庄子家贫。

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

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

庄子是有翅膀的人。

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

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⑺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

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

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

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

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

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

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

凭什么?

凭他的一对翅膀。

⑻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

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

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

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

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

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⑼沉重是自找的。

⑽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

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

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

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二千多年。

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的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⑾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

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

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⑿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呀!

⒀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

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文本二:

文木和散木(节选,有删改) 

⑴庄子将树木分为两类:

文木和散木。

文木是有用之木,散木是无用之木。

文木因其有用,而夭于斧斤,散木因其无用而颐养天年。

庄子的结论是:

做散木,不做文木。

⑵庄子的观点,是对还是不对?

很难说。

读《庄子》,纠结于对错,有点误会了庄子。

我个人的观点,庄子不是要让你相信他,庄子是说,一个问题,我有另一个答案。

庄子处处与常识作对,并不是他刻意反常识,而是在常识之外,还有一种更高的常识。

⑶常识是,一个人只有有用,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

公司聘用员工,自然是着眼于一个人的“用”。

若此人无一技之长,公司凭什么养活他?

“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无用的人,等同于一个废物,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遑论组织家庭,为社会做贡献。

⑷这世上,文木成就了事功,散木成就了艺术。

没有文木,国家的大厦就没有支撑的柱石;

没有散木,人生就失掉了诗意。

庄子强调散木的价值,一方面固然是“重生”的思想在起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与庄子追求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有非常直接的关联。

6.下列对文本

(一)内容及艺术表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开头“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指陷入“越想摆脱沉重越深陷沉重”的恐惧。

B.作者认为庄子的自由在于他轻视物质乃至看淡生死,暗含对当下金钱至上的观念的批判。

C.散文把庄子放在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去体味他的处境,从而凸显了他的思想的伟大。

D.最后一段表面上流露出绝望消极的情绪,实际上是自嘲和激愤之词。

7.下列一组人物中,最适合作为文本

(二)三四段之间举例的是(3分)

A.屈原与司马迁 

B.诸葛亮与陶渊明 

C.李清照与柳永 

D.辛弃疾与苏轼

8.有人认为文本

(一)第(10)段删去更好,你赞成吗?

为什么?

9.在《庄子的翅膀》和《文木与散木》中,庄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太史公曰: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

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

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二年,市不豫贾。

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

五年,丧期不令而治。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

“子产去我死乎!

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

以高弟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

“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

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

”王曰:

“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

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

循吏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B.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C.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D.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做官之人,孟子也说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推举为官的。

B.竖子,本义为童仆,又用于对人的蔑称,范增就曾在鸿门宴后怒曰“竖子不足与谋”。

C.斑白,指头发花白,又用来指年老,孟子的王道理想就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博士,指精通经典的博学之人,后世地方官学也设有博士,与今天的学位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叔敖善于教导百姓,担任楚国宰相三个月,就使得楚国成为远近效法的楷模。

B.子产受到百姓拥戴,担任郑国宰相二十六年,去世之日老人和儿子都为他啼哭。

C.公仪休为官清廉,担任鲁国宰相时,要求官员不与民争利,以身作则绝不受贿。

D.石奢执法严明,担任楚国宰相时,放走杀人的父亲,之后不听楚王之劝而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王曰:

14.孙叔敖对待宰相之位的态度如何?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和裴迪①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晚年入蜀做幕僚,与杜甫常有诗歌唱和。

裴迪原作已佚,但其中裴迪可能表达了自己无法折梅相赠的遗憾。

②何逊,南朝梁代诗人,曾于扬州作《咏早梅》一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迪诗中写到东亭梅花,杜甫将之和何逊诗作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裴作的欣赏。

B.颔联上句紧扣诗题中的“相忆”,杜甫对雪遥遥相忆,抒发了对裴迪的无限思念。

C.颔联下句紧扣诗题中的“送客”,用一个疑问句表达了乱世中彼此的身不由己。

D.尾联回到现实,以眼前所见江梅盛放催人白头,婉转地写出了自己的满腔愁绪。

16.明代王世贞认为颈联为“古今咏梅第一”,请赏析此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一个贫苦农妇抱着孩子在旁边,接下来用动作描写表现农妇的悲惨境遇的一联“ 

, 

”。

(2)《阿房宫赋》中,为了表现秦人对各种珍宝毫不珍惜的态度,用形象化的手法,例举对四种珍宝的漠视的一句是“ 

(3)《逍遥游》中,庄子说明大鹏鸟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是凭借风力,然后形容大鹏鸟在天上毫无阻碍的状态的一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家乡坐落于一处长方形的平原地带,周围山峦起伏,林木森森。

一到孟秋,气候便凉爽起来,但是白天的阳光,还是把山石与农作物炙烤得发烫,会迸发一种香浓的气味。

它刺激神经的力度 

,由此,鸟叫声会变得响亮而且持久。

尤其是田野里的大小昆虫,都成了男高音、女高音,歌声 

,犹如一川流水,随风而泻。

我总是觉得,家乡的秋庄稼,所以成熟快速,与这些昆虫和鸟类发出的自然之声有关,或许,它们就是催情剂?

谁晓得呢,大自然有太多的 

孟秋与仲秋时节的故乡田野,高粱帅气,高挑而匀称,颜色红艳艳的,像燃起万千火把。

谷子色泽金黄,沉甸甸地垂着它饱满的长穗儿,有些醉态地摇来摆去。

荞麦托起它的蝇头小白花,撒一地香气,吸引蜂与蝶。

家乡,起先是不种稻子的。

有一年,突然从叫德都县的地方搬来十几户朝鲜族人,他们开始种起水稻来。

稻花很美,浅绿色,好看,亦香,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就是这般情景吧?

稻花盛开时,朝鲜族女人在河边,一边优雅地捣衣,一边唱起她们的“阿里郎”。

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所陶醉,神情专一,让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

那种气氛,现在想起来,与李白所说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十分相似。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可小觑 

此起彼伏 

奥秘 

描绘

B.不可估量 

此消彼长 

秘密 

描述

C.不可小觑 

D.不可估量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B.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中司马青衫湿。

C.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0.文中画横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各项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所陶醉,神情专一,使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

B.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所陶醉,神情专注,连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

C.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所陶醉,神情专注,使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

D.看样子,她们好像被自己的歌声所陶醉,神情专一,连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都被感动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

①__________,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以古代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如今也兴起了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反之,②_________,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其次,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③_________。

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为大众提供服务,丰富市民生活。

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

22.APP是Application的缩写,指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

根据下面文段,概括疫情期间App在用户手机上出现崩溃的五点直接原因,每点不超过6个字。

(5分)

疫情突袭,全国人民被迫宅在家中,众多需求只能依靠“云”满足,这使得一众App难以承受,纷纷宕机、崩溃。

全民在家做凉皮、用电饭锅蒸蛋糕……于是下厨房App崩了。

视频平台也纷纷出现宕机,“爱奇艺崩了”“小米电视崩了”“韩剧TV崩了”登上微博热搜榜,急坏了一众追剧网友。

众多用户声称期待许久的热播剧《想见你》大结局于2月16日22:

00在爱奇艺播放,几分钟后爱奇艺App就出现了崩溃。

16日晚22:

58,爱奇艺表示经过紧急修复,网络带宽较高的用户已经可恢复正常使用。

专业人士建议先清理设备内存,释放更多的空间后再打开App,进入App后不要点击广告等第三方服务的内容,这样也可以有效保持App的稳定运行。

原因: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

格培养的作用。

七十多年前,西南联大的国文课选讲了10则《梦溪笔谈》的内容。

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的付佳老师说:

“《梦溪笔谈》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它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兼具理性和审美。

而《西南联大国文课》所选的十篇内容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材料三:

近日,甘肃酒泉市敦煌中学凭借课间操《舞美敦煌》走红网络。

身穿校服的学生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动作整齐,时而还摆出反弹琵琶、飞天等动作。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脱离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2021届高三“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语文答案解析

1. 

A. 

A、《艺概》中“借景言情”中的“景”,已经是被“艺术家在自然形象中捕捉到那些富有诗意的特征”,故此项正确。

B、过于绝对,因为还需要“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才能满足条件。

C、张冠李戴,应该是艺术美的衡量标准,不是“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原句是“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