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015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初中化学试题命制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说明中的命题原则。

⑴坚持能力导向的原则。

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导向、评价、教育和反馈等多项功能,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⑵坚持原创。

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抓住化学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核心能力,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⑶试题内容科学、正确,问题情境真实,表述清晰无误;

试卷的题量适中;

试题难度适当,难点分散,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层次学校对录取新生的要求,试卷有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业成就。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说明中的命题原则。

⑴基础与能力并重。

⑵范围与课标相符。

⑶原创与改编结合。

⑷科学与规范统一。

⑸诊断与导向并举。

3.充分做好试卷命制前的准备工作

试卷命制前,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各知识点应达到的认知水平以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和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等。

要经常深入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中间,多看学生在做什么练习与作业,多问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难点与疑惑,多了解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多调研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态等,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树立“考学为主,考教为辅”的命题思想,达到考试促进学与教的目的。

要经常走进不同类型学校老师中间,通过“备、教、批、辅、考、研”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与教师一道研究改进教法与学法的途径和方法等。

要关注社会热点、学科最新进展、科技新成果等“时事素材”和全国其他省市同类型、不同类型考试命题的新趋势、新题型等,并对这些命题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以形成命题的有效素材。

要准备好命题的基本参考书,如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相应的素材型资料等。

4.认真做好试卷命制的前期工作

4.1 

试题结构的初步确定

试卷结构包括试题题型、考试时间、分值分配、整卷阅读量、整卷难度系数、整卷知识覆盖率等宏观指标。

应根据考试目的、考试对象、考试功能的不同进行合理预设。

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时间90分钟。

卷面满分50分。

依学生卷面实际得分计分。

学生所有答案必须按要求写在答题卷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2.试卷结构

(1)试题内容分布

试题考查内容按《化学课程标准》五大内容主题分布大致如下:

科学探究,约占20%;

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30%;

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18%;

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24%;

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8%。

(2)水平层次比例

事实性知识约占20%;

理解约占45%;

应用约占20%;

问题解决约占15%。

(3)试题题型与题量

全卷六个版面(16K),分试题卷6版,答题卷2版。

设六个大题,28~30道小题。

以客观题型为辅,主观题型为主。

选择题(“四选一”)共18分,每题1分;

填空题、简答(含说明、分析、探究、设计等)题约27分,每空0.5分,其中化学方程式每空1分;

计算题约5分。

(4)试卷难度结构

试题的难度分布在0.30-0.85之间,按易、中、难三类题比例约为6:

3:

1。

即易题、较易题占60%;

中等难度题占30%;

难题占10%。

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63左右。

分析统计2006年~2013年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整卷阅读量基本控制在3500字左右。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阅读量(字)

3872

4099

3882

3255

3793

3225

3514

3462

4.2 

双向多维细目表的初步制定

双向细目表(two-waychecklist)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

——摘自“百度百科”

双向细目表是考查目标、考查内容、难度、题型和认知水平目标等要素间的关联表,是科学规范命制试题的基础和保证。

利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可以有效克服命题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出现知识点重复考查或考查遗漏的现象,避免出现试卷难度太大或太小,避免题型设置的不合理现象等。

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双向细目表可以包含有各个相关的细目表。

如有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有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细目表;

有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等。

制定双向细目表应首先依据《课程标准》(或参照教材)列出需要考查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内容要点、能力层次、题型、及难度系数等,再根据设计的指标规划双向细目表。

下表是宜昌市中考化学命题中常用到的一种指标规划双向多维细目表。

内容主题

知识识记

概念理解

规律应用

问题解决

题型

难度值

分数

百分数

再认

回忆

认识

解释

比较

说明

模仿

变式

迁移

分析

评判

创生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计算题

0.9

0.8

0.7

0.6

0.5

5. 

科学规范命制学科试题

初步完成双向细目表的设计后,命题人员就可以依据双向细目表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试卷命制了。

当然,在试卷命制过程中,双向细目表的有关内容还可以依据需要进行适当微调。

5.1 

独立命题阶段

命制一套严谨规范的试卷一般需要4人,由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和质量监控人员(命题组长)组成。

首先是命题人员(3人)依据本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经验在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扰地按照双向细目表的规划逐个命制试题,并在结束后将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相符。

命制的每个试题均写在单独的“试题命制卡”上。

“试题命制卡”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

题号;

试题来源(原创、教材改编、某某资料改编等);

难度系数(0.9或0.8或0.7等);

目标水平(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等),知识单元(指课标中的知识结构或教材中的单元)等。

命题要坚持适度原创(含改编),保持命题的创新和活力。

原创题的质量是整卷质量的标志。

高质量的试卷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原创题。

原创题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无论是考查角度还是设问,都要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

编制一道原创试题的主要步骤有:

产生创意→搜集资料→形成初稿→依标磨题→最后定稿。

一道原创试题是由立意、素材、内容、陈述、设问、答案等几个要素组合而成,试题质量的高低就是由这几个要素的水平及是否有效的组合决定的。

所以,对原创题的命制要求做到:

⑴要善于从教材、科普、新闻等中挖掘素材,尤其要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熟悉热点、焦点问题中选取试题素材。

试题要求以高科技、现实生活、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但引用实际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对材料的简约性。

⑵要精心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景。

一是问题情境的表达要准确、简练;

二是问题解决要确保作为已知条件的背景知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设问要有一定的梯度,对一些难度较大、陌生度较高的问题,可以做一些适当的铺垫和提示。

三是问题的落点要准确。

设问的角度可以考查学生对新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勇于求异、大胆猜想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等。

⑶耐心、细心打磨试题。

命题工作好比雕刻艺术。

将素材转化为一道试题编写出来,就像雕刻出作品的初胚;

而最后敲定的试题,就像雕刻艺术成品一样是需要经过反复推敲、打磨而成的。

比较近几年宜昌市中考化学试题其原创(或改编)主要有如下方法:

⑴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和提问角度

23.(2011年·

宜昌)(4分)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如H2+Cl22HCl,反应前后氢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我能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经过类比分析,我发现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肯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23.(2012年·

宜昌)(1.5分)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右图是化学兴趣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根据此图我能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代表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⑵任意写出一个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题干来看,两道试题都给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从起点看2011年题起点于概念和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落点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与氧化-还原反应共性挖掘;

而2012年题起点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辨别,落点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个性的剖析,落点于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⑵试题题型的变化

19.(2012年·

宜昌)(2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现有下列物质:

①活性炭②熟石灰③干冰④食盐。

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空只填一种)。

⑴烹饪时用作调味品的是;

⑵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⑶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⑷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8.(2013年·

宜昌)下列用品(或其有效成分)及其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用途

NaCl,做调味品

Al(OH)3,抗酸胃药

Cu,生产电线

O2,作燃料

上述两题同属于考查物质用途的试题,题型上变化是非常明显的,2012年是依据用途选填物质,而2013年则给出了图片信息并标注出其有效成分及用途让学生选择。

⑶设置新情景材料

25.(2007年·

宜昌)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

(I)、(IV)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

设计分析(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27.(2013年·

宜昌)(2分)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小丽为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她先用紫色石蕊溶液将白色滤纸浸润,干燥后做成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

观察到实验(Ⅰ)和(Ⅲ)中的小花变红,(Ⅱ)中的小花不变色。

【评价反思】小虎对小丽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两位同学仔细讨论后认为还需补充如下一个实验,才能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拓展应用】二氧化硫也是实验室一种污染气体,常用碱液吸收。

写出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两题素材同属于教材中“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007年题立足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环节,考查实验设计的目的的分析,并进行探究方法的总结。

2013年题则教材基础上创设出新的情境素材,引入酸雨形成的情境素材,考查学生依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设计,并进一步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拓展应用。

当然,原创(或改编)试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5.2 

拼题组卷阶段

命题结束后,由命题组长按照双向细目表中的指标规划将3套试卷组合成一套A卷和一套B卷。

在组卷中应做到A卷和B卷在各项指标上基本一致。

5.3 

修改调整阶段

组卷结束后即进入审题和修改调整阶段。

此阶段审题人员应从每个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进行反复研究和充分交流,对整个试卷的难度进行合理预测,以控制试题测试的系统误差。

确认试卷的各项指标大致在双向细目表的控制之中后,所有审题人员再独立对整套试卷进行多次模拟测试,一是预估整套试卷完成的大致时间和阅读总量,二是体验每个试题在解答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揣摩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索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

三是对每个试题的素材、表述和设问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反思,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准确、有无歧义。

完成整卷的模拟测试后,审题人员就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进行研究和改进,对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超标、或信度偏低等方面的试题进行替换和调整。

确保试题无知识性错误,确保试题考查内容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科学合理。

5.4 

试卷完善阶段

在整卷基本定稿后,命题人员需对整个试卷精雕细刻,严格控制试题测试的随机误差,确保整卷不出现任何差错。

一般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⑴尽可能确保试题不出现跨页现象,至少确保题干不出现跨页现象。

⑵语言表述准确,问题指向明确无歧义,文字及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等。

⑶试题难易交替或梯度分布,注重利用试题难易的合理控制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和信心。

⑷答题的空格预留适当,且不产生解答的不良暗示。

⑸选择题正确选项的设计应体现随机性。

⑹注意题干阅读量的大小控制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阅读量偏大或偏小试题的集中出现。

⑺题量适中,版面设计科学、规范、美观,便于学生读题和解答。

由于化学学科试题中符号多、公式多、实验图像多给试题排版、设计、规范、美观带来不少困难。

下面结合中考化学试题对格式规范做出说明(文字处理软件版本为MicrosoftOffice2003sp3版,加载Office2007兼容格式文件)。

⑴基本版面参见各年宜昌中考化学试题,各个部分在Word2003中都能显示完整的样式、格式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文件-页面设置中的页边距、纸张、版式和文档网格,格式-段落中的缩进和间距,格式中的样式、字体、字号是否加粗等。

⑵“1.”中点的插入应该先点击可以看到点击进入,在“标点符号”中选择第一排第五个符号双击即可。

⑶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条件部分可从历年中考化学试题答案中寻找,均为图片嵌入格式。

⑷试卷中的图像主要来源于人教版上、下册电子课本,相关网络图片以及化学金排助手辅助绘制。

绘制工具主要用到Word2003自带绘图,Windows系统自带“画图”工具完成,水平较高的老师可以使用更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完成。

截图工具主要是QQ中自带“屏幕截图”工具,系统自带“Prtsc”按钮配合“画图”工具,再配合“复制”和“粘贴”操作完成屏幕取图、截图操作,利用Word2003自带的“图片”工具完成对图像的简单处理。

⑸试题中较多的公式或是符号可以从中寻找。

⑹用不同的文字处理软件或是不同版本的同一软件最后呈现的效果可能不同。

5.5 

试卷定稿阶段

一套成功的试卷往往要经过命审题人员十多轮甚至几十轮的校稿、反思和调整。

定稿的最后阶段,命题人员应再次从知识覆盖率、难度系数、区分度等几个指标对全卷进行审视,微调,再审视、再微调,确保万无一失后制作试卷胶片,并对试卷胶片再次校对无误送交印刷。

试卷命制是一项讲究科学和规范的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工作。

一份高质量的试题,既要从宏观要素上把握其方向,又要从微观要素上推敲其细节。

如果我们命题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上把握命题要素,命制的试题质量一定会得到保障。

本文只是对试卷命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概述,难免有疏漏甚至不妥当的地方。

然而,深入研究命题理论与方法却是我们每位教师和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因为试卷命制质量也展示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学科思想和学科素养水平的高低。

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不断积累实践新课程的体验,在研究中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的感悟,试卷命制的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