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02245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军用飞机大全4-运输机.ppt

中国运输机,里-2,里-2是苏联按许可证生产的DC-3。

里-2的发动机是两具施维特索夫M-62或Ash-62按许可证生产的莱特R-1820旋风。

里-2一开始也称为PS-84,里苏诺夫设计局在战争期间共生产了2,930架。

与C-47相比,里-2的发动机整流罩类似莱特旋风动力的DC-3,但汽化器和油冷器进气口形状不同。

货舱门前移至翼根后,并改变了外形。

里-2的客机型在机身右侧有乘客舱门,这与C-47正好相反,其中许多还增加了舷窗。

运-5,运-5运输机是我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负责,其原型为苏联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

尽管运-5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国最常见的运输机。

运-5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稳定飞行,且起飞距离仅仅为170米。

运-5原型机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飞,1957年12月23日获批准在苏联专家和图纸的指导下成批生产。

1958年由320厂成批生产,当年即生产了90架,共生产了728架,其中78架援外,连续生产达10年之久。

目前运-5广泛应用在训练、跳伞、体育、运输和农业任务中。

运-5主要型号运-5甲1958年改装设计了5座旅客机,同年试制成功,大部用于空军。

后按民航要求将旅客机改为11座。

第二年试制成功。

1959年两种旅客机进行鉴定,投入成批生产。

以后命名为运-5甲。

共生产交付114架,供民航地方航线使用。

运-5乙1970年5月,运-5转到石家庄红星机械厂继续生产。

320厂成批生产10年中,根据民航、空军、海军提出的不同要求,相继研制了多种改进改型机。

1958年,根据苏联资料仿制农业机,同年试制投入批生产。

生产中解决了夏天座舱温度过高问题,基本满足了中国南方使用要求,在大江南北广大农材和林区受到普遍欢迎,后被命名为运-5乙,共生产交付229架。

运-5丁1958年空军为训练领航、轰炸人员,提出改装领航轰炸教练机的战术技术要求。

320厂据以进行改装设计,同年改装4架交付使用。

后根据使用单位意见三次进行改装设计,1962年试制成功,6月份鉴定投入批生产,命名为运-5丁,共生产交付116架。

运-5丙1960年8月改装设计了可乘坐7人的专机一架,准备作为国礼赠给越南胡志明主席,当月完成改装工作。

1960年,根据民航要求改装设计人工降雨机1架,曾在南昌青云谱地区进行试验。

1961年11月起,改装设计赠尼泊尔国王专机一架和大臣用7座专机2架,试制完成后经验收,分别于1962年5月和1963年4月运往国外。

1964年,根据海军要求利用苏联铝合金结构浮筒改装水上飞机两架,同年在青岛试飞成功。

1966年又改装3架,被命名为运-5丙。

外观尺寸翼展:

18.176米机长:

12.688米机高:

5.35米技术参数最大起飞重量:

5,250千克最大载重:

1,500千克最大速度:

256千米/小时航程:

845千米有效载荷:

1,500kg最大起飞重量:

5,250kg巡航速度:

160km/h升限:

4,500m爬升率:

2m/s起飞距离:

180m着陆距离:

157m,运-5丙,安-24,安-24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中、短程双发涡轮螺桨运输机,1958年开始设计,原型机1960年4月首次试飞,1963年9月进入航线使用,1978年停产。

到1976年共生产约1,100架,交付给苏联民航700多架,向12个国家的航空公司出口130架。

前苏联、东欧、中东等17个国家的空军中共装备260多架。

中国从前苏联订购40架安-24后,1966年开始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仿制设计运-7,1970年首飞,随后就转至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继续试制发展至今,1982年国家批准设计定型后转入小批生产。

中国安-24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部退役。

安-24,翼展:

29.2米机长:

23.5米机高:

8.3米空机重量:

13吨标准载客:

44或50人巡航速度450公里/小时最大商载:

5.5吨最大起飞总重:

21吨最大载重航程:

550公里最大油量航程:

2400公里动力装置:

两台涡桨发动机发动机型号:

伊伏琴柯AI-24A涡轮螺桨发动机,单台功率1902千瓦,运-7,运-7(Y-7)飞机是中国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参照苏联安-24型飞机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

1966年4月,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正式启动逆向仿制安-24的任务。

运-7于1970年12月25日首飞,运-7原型机于1984年完成试飞,1984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正式颁发运-7飞机适航证,1986年投入服务。

民用型运-7属于50座级支线运输机。

运-7的出现结束了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运-7采用大展弦比的平直上单翼、单垂直尾翼和低水平尾翼气动布局。

机身是普通半硬壳式结构,分前、中后三段。

机翼由长方形的中央翼、梯形的中外翼和外翼组成。

机翼面积75.0平方米。

展弦比11.7。

容纳两台发动机的短舱装于内侧机翼上。

动力装置为两台东安发动机公司的WJ5A-1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约为2133千瓦(运-7-200A换装了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127C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客舱长10.0米、宽2.76米、高1.86米,行李舱容积11.25立方米。

运-7基本型,运-7基本型尺寸数据:

翼展:

29.2米机长:

23.7米机高:

8.55米重量数据:

空重:

149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21800千克最大载油量:

3950千克(无附加油箱),4790千克(有附加油箱)最大商载:

4700千克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6000米):

518千米/小时巡航速度:

423千米/小时实用升限:

8750米最大油量航程:

1900千米最大载客航程:

约1000千米运-7基本型,原型机生产四架。

运-7-100,运-7的改良型,1987年交付。

运-7-100型是第一种运-7的重大改型,合作方包括香港HAECO公司。

主要改进包括改装电子设备、空调系统、内部装饰,加装了翼梢小翼,增加失速警告系统。

驾驶舱为三人体制,载客增加到52人。

100型可以满足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飞、航行和进场着陆的要求。

提高了基本性能和舒适性。

1987年运-7-100型投入运营。

曾一度形成过50余架的市场保有量,因故障率相对比较高,造成运营成本高。

逐渐退出主流客运市场的竞争。

运-7-200A,运-7-200A飞机在继承原运-7飞机安全性的同时,进行了全新设计,大量采用国外技术成熟的先进成品。

该型号从设计技术、结构布局、主要机载设备都作了重新设计,在发动机、导航通讯设备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驾驶体制、座舱布局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进。

飞机的可靠性,经济性,维护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1993年首飞。

1998年5月取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国产民用客机首次严格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5的规定验证合格的飞机。

运-7-200B,200A的改进型,于1990年首飞。

运-7-200B加长机身,增大货舱容量;机翼修型;换装了机载电子设备。

发动机2台涡桨-5E。

运7H涡桨-5E由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及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合作研制。

驾驶员3人,载客52人。

运-7-200B型机长24.448米,机高8.548米,翼展29.2米,空重14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1800千克,最大商载5000千克,巡航时速470千米/小时,满载航程700千米,(5吨)满油航程1800千米,(3吨)起飞距离1190米,着陆距离1290米。

运-7-H500,以运-7-100客机作为基础,后机身以苏制安-26飞机为样本发展的中程运输机,1989年底首飞。

由于安-26是军用型号,可以判断运-7H型是中国的运-7军用型。

运-7军用型的主要性能与运-7H-500货运机基本相同。

运-7-H500驾驶舱为三人机组,货舱为全气密型,装有新型通讯导航电子设备和自动驾驶仪,跑道适应能力强,有全天候能力,并具有在高温、高原满载起飞的能力。

飞机稳定性好、操纵性好,充分满足航空支线运输的要求。

主要改进:

气动布局与基本型相同,发动机采用单台最大功率3050马力的涡桨-5E发动机,在左发动机短舱增加一台900千克推力的PY19A-300涡喷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装置;后机身有可自动收放的货舱门(分关闭、平置装卸和完全放下三个位置)、电动绞车系统和液压传输装置,可用于运载设备、货物、救护和进行空投。

新舟60,新舟60飞机是以运-7-200型为基础。

部分采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航空技术和成品。

1999年被重新命名为新舟60(ModernArk,缩写为MA-60)。

新舟60彻底改变了国产飞机外表粗糙的形象。

新舟60的价格为国外同类飞机的2/3,直接使用成本比国外同类飞机低10%20%。

1999年9月,新舟60投入试运营。

截至2008年3月,新舟60飞机已累计签订购机合同和意向订单118架份。

新舟600,新舟600飞机是一航西飞最新研制的国产民机型号,是“新舟”系列飞机的新成员,2008年6月29日,在西飞公司总装下线。

翼展:

29.2m机翼面积:

74.98m2机长:

24.7m机高:

8.85m客舱长度:

10.79m客舱高度:

1.896m客舱宽度:

2.686m标准客座数52个最大起飞重量:

21800kg使用空重:

14000kg最大商载:

5500kg最大燃油量:

4030kg动力装置2台涡桨发动机最大巡航速度:

514公里/小时经济巡航速度:

430公里/小时最大商载航程:

1100km满载旅客航程:

2400km最大燃油航程:

2600km,运-7G型,已通过了技术鉴定,详情尚未有报道。

此外运-7将使用复合材料垂直尾翼。

运-7长航程改型,2001年3月1日完成了验证试飞项目。

运-7长航程型飞机1998年7月开始研制,1999年12月25日首飞。

该改型采用了“飞豹”战斗轰炸机、运-7货运型机、水轰-5、新舟60等飞机的成熟技术。

在气动外形上,加装了剪切翼梢,以减小诱导阻力,提高升阻比,使起飞限重、单发升限、航程有较大的提高。

在机翼下可加挂两个800升或1400升副油箱,载油量由4.7吨增加到7.5吨。

采用了降油耗、长寿命的涡桨-5E发动机,和提高效率及降低噪声的J16AG10A螺旋桨。

飞机最大续航时间由5小时增到10小时,满油航程达到4000千米。

运-7长航程型可以成为能执行专用公务机、海岸警戒、预警、边界巡逻、海上搜索救援、污染监控、反走私及偷渡、海上运输护航、巡逻反潜等任务的多用途飞机。

安-12,安-12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军用运输机,是从安-10旅客机发展来的,但重新设计了后机身和机尾。

该机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1973年停产,总共生产约850架,其中民用型约200架。

安-12曾是苏联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从1974年起逐渐被伊尔-76取代。

安-12除供苏联本国军用和民用外,还向波兰、印度、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十多个国家出口100多架,其中大部分供军用,少量民用。

安-12是标准军用型,也是出口的主要型别,此外还有电子情报搜集型、电子对抗型、客货混合运输型、北极运输型等。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引进一定数量的安-12作为军用运输机后,获准在其基础上仿制生产,中国型号称为运输-8,1969年开始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设计,1974年首飞,随后就转至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继续试制发展至今,1980年1月国家批准设计定型后转入小批生产。

安-12,乘员:

5名(2名飞行员,1名机师,1名领航员,1名无线电操作员)载客90人挂载重量:

20,000千克(44,000磅)长度:

33.10米(108英尺7英寸)翼展:

38.00米(124英尺8英寸)高度:

10.53米(34英尺7英寸)翼面积:

121.7平方米(1,310平方英寸)空重:

28,000千克(62,000磅)最大起飞重量:

61,000千克(130,000磅)发动机:

4ProgressAI-20L或AI-20M涡桨发动机,每个4,000有效马力(3,000千瓦)最高速度:

777千米/时(419节,482迈)巡航速度:

670千米/时(361节,415迈)航程:

满载航油时:

5,700千米(3,075海里,3,540英里)满负荷时:

3,600千米(1,945海里,2,235英里)实用升限:

10,200米(33,500英尺)武器机炮:

某些机型尾部炮台有2台23毫米(0.906英寸)NR-23机关炮,运-8,运-8运输机由中国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研制,为中型四发涡轮螺桨中程多用途运输机,该机可用于空投、空降、运输、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

原型为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安-12飞机(北约代号“幼狐”,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1973年停产)。

运-8运输机起飞重量61吨,航程5600公里以上。

运-8基型的机体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采用平直梯形悬臂式上单翼,低阻层流翼型。

装有4台涡桨6型发动机。

运送货物时一次能运载2辆卡车或散装货物20吨,运送人员时一次可乘坐全副武装士兵96名,可空降伞兵82名。

货舱内可安装60副担架床,一次可转运重伤员60名、轻伤员23名,还可随乘3名医护人员。

自1987年出口斯里兰卡以来,运8飞机相继出口到缅甸、津巴布韦、苏丹等国家,并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于2011年5月同委内瑞拉签订了首批8架的出口合同。

运-8基本型,运-8基本型是军用战术运输机,具有战术运输机的各种特点。

尾段为气密舱,装两门自卫机炮,设有射击员座席。

运-8A,直升机载机,用基本型改装而成。

运-8A是中国购买的美制S-70“黑鹰”直升机的载机。

运-8B,民用型号,运8-X,陆基海上巡逻与反潜机,最早于80年代中期进入海航,是第一种基于运8的特种用途飞机。

装备有LittonAPSO-504(V)3海面搜索雷达。

曾经在1986年3月至5月间完成对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测绘,航程17000公里,为之后海军在该地区的行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支援。

1990年之后,该型飞机被频繁的用于东海海域,执行监视巡逻任务。

据信,部分飞机经过改装具有电子侦察与监听能力。

从该机的外观来看,与原型差别不大,最大区别就是机尾后部的货舱门被取消并被一个大的任务设备窗孔代替,主要用于声呐浮标支架和垂直照相机的安装。

后面的尾炮舱也取消了,被声呐操作员座位代替。

运-8C,运-8C型将非气密货舱改为全气密舱,因此货舱内可运载鲜活货物。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要令货舱具有容纳指挥、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

原本的内开式货舱大门改称了下开式货桥形式,装卸更加方便快捷。

空调系统进行了改进。

C型对运-8系列改进成客机、专业机种平台提供了基本条件。

由于C型取消了机身油箱,航程较原型降低了2000千米。

C型也被称为运-8系列II类平台。

运-8C机头,运-8D/DI/DII,运-8D是出口型号,货舱内增加了简易座椅,主要用于空运乘客和货物。

运-8DI型则是D型的改型。

运-8D型进一步对货运导航、通讯和雷达等设备进行了改进,电子设备达到了国际80年代末期水平。

因此符合全球各地机场和空中管制通用标准,能在全球各地安全使用。

运-8E,运-8E靶机载机是长虹-1无人机载机。

运-8邮政机,运-8F,运-8的重大改进型。

1993年12月,该机获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1994年12月取得生产许可证(PC)。

该型号成为中国第一个取得型号合格证的货运飞机。

运-8F100,运-8F100是F系列又一力作,95年7月取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1995年11月取得生产许可证(PC)。

机上换装了部分电子设备,重新设计货运系统,并首次按CCAR25部适航要求进行全面改装。

该机采用彩色气象雷达、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飞行仪表系统、伏尔仪表着陆系统、测距器、全球定位导航系统、飞行数据记录仪、高频和甚高频电台等先进设备。

因此该机在复杂、恶劣条件下的全天候安全飞行能力有质的飞跃。

运-8F200,运-8F200于1997年7月取得中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可装运4块96125英寸或88125英寸标准集装板。

运-8F400,运-8F系列改进民用机型。

在F型的基础上,运-8F400驾驶舱采用了三人驾驶体制。

F400型主要用于货运,可空运散装、集中活集装货物,最大商载15吨。

货舱可运载A型或M型国际标准集装板4块,可装运长达19米的超长货物。

货舱为气密舱,机组人员可利用一台机内手动梁式吊车进行散装货物的装卸或搬动,吊车最大起吊重量为1000千克。

运-8F600,运-8系列计划中的最新型号是运-8F600型。

2000年11月8日,陕飞集团与乌克兰、法国两家公司签署了运-8飞机技术合作协议与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公司8日签署的协议有:

新型F600型飞机设计合作项目协议、飞机机体疲劳定寿及结构改进技术咨询协议、合资组建安-12飞机修理中心协议。

与法国AERZUR公司签署了进行运-8飞机前翼防冰系统改进、机翼软油箱改进、机身软油箱压力调节系统的合作备忘录。

运-8J,运-8海上警戒机是中国利用上世纪末期从英国引进的电子技术,改装国产专用电子战机的一次成功尝试。

1996年,中国从英国雷卡尔(Racal)电子公司购买了68套“空中霸王”机载雷达系统(又译为“搜水”-2000)。

这些雷达被安装在陕飞Y-8J机上,作为海上监视与预警机。

是中国最早的空中预警系统。

该机可以用于向海军舰艇提供中继指导,给予海军超地平线攻击的能力。

据信,有至少两架海监飞机(9281,9301)在服役中。

主要识别特征为机头硕大的机鼻。

运-8H,航测机,运-8CA,雷达测试机,编号079,1997年投入使用,是基于运8C型的,用于机载雷达和机载设备测试的特殊机型。

此型飞机在中国新型战机(包括J-10,J-11,JH-7)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早期型,运-8电子支援侦察机(高新1号),运-8电子侦察机(高新2号),我国在运-8的基础上研制了运-8电子侦察机。

该机主要用于探测跟踪雷达、无线电及其他电子通讯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截获、监听、收集和破译,为我军提供战场态势分析所需的战术情报。

获得的信息资料在机内经过机载主电脑进行分析处理后,可以通过设在机身后上部的卫星数据链通讯设备,经过数据中继卫星传送给基地指挥官。

其典型特征就是机头下方拥有运-8特种机系列里最大的下颚整流罩和机身背部与垂直尾翼过渡连接处的圆柱状大型整流罩,再加上机身背部的多个大型刀状电子天线,很明显能看出其电子侦察特征。

运-8战场指挥机(高新3号),该机作为现代空地一体战的重要装备,对监视军事冲突和突发事件中的地面情况,控制空地联合作战都具有重要作用。

布满机身的各类天线,使它可以接收各种频率各种波段的电子信号,经过机载大型中央处理器的处理后,通过实时数据链传递给各级战场指挥员以供战术决策之用。

该机的显著特征就是浑身上下布满刀型和鼓包电子天线,俗称“刺儿头”。

该机与其他机型不同的是,在机身后部有一个较大型的天线罩,原来机体后面的炮手舱被另一个可能容纳电子设备的大型雷达罩代替。

运-8电子干扰机(高新4号),该机的主要任务是实时侦测空中各种电磁信息,对辐射源目标进行定位、分析、记录和信息处理。

机载雷达侦察系统可以收集预警、制导和引导雷达的频率等技术参数,并对其进行定位。

世界上各种雷达参数都在其测量范围内,其测量精度相当高。

机上通信信号侦察系统可侦察到音频、电传、电报等信号。

据称,该机如果在1万米高度飞行,可侦测到600800公里距离的电台。

自动记录所侦测到的电子信号,并通过压缩通信传给地面站或返回基地进行处理。

该机外形比较独特,机头脖颈两侧部位是两个鼓出的雷达整流罩,俗称“腮腺炎”,据推测其天线罩内为大功率天线。

空警-200(高新5号),中国空警-200型预警机实际上是运8AEW的改进型。

最初,该机被命名为”平衡木AEW”(5号方案)。

随后,又被命名为运-8/F200。

预警与电子战专家朱和平少将表示,空警-200是轻型预警机,它的重量轻,体积小,下一步经过适当的改装就可以配属在航空母舰上。

2002年7月开始研制。

2005年1月14日,空警-200型预警机完成了第一次试飞。

2006年6月6日,第二架空警-200在安徽东部地区坠毁。

5名机组成员和35名空军专家全部遇难。

2009年10月1日,参加中国国庆60周年阅兵。

运-8反潜机(高新6号),据信2011年运-8反潜型号开始试飞,该机外观上有增大的机首雷达舱,尾巴有磁异常探测器,机腹新增可携带鱼雷武器的内部武器舱。

ZDK-03预警机,ZDK-03预警机由中国独立制造,机上装备了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

2010年12月巴基斯坦电视台宣布巴空军购买的中国首架ZDK-03型预警机已经出厂。

与中国空警200不同,该机并未安装平衡木相控阵雷达,而是采用了圆盘雷达。

运-9,运-9运输机是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型战术运输机。

该机的设计源于安-12“幼狐”/运-8,但在结构、材料、航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技术革新,可以看作是一种全新的中型运输机。

该机与美国的C-130J“大力神”同属于中型运输机,主要指标相近但性能各有侧重。

该机方案于2005年北京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亮相,2010年11月CCTV4公开报道了运-9性能。

目前运-9已完成设计工作,原型机已建造完毕。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2011年7月21日的消息,运-9运输机已开始在西安试飞。

2005年北京航展上展出的运-9模型,运-9,运-10,运-10是由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动机喷气式运输机,是中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运-10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因与波音707外观相似曾经有误传说运-10的机体设计是由波音707的逆向测绘仿制而来,但据后来报道,运十飞机的研制者和波音公司都否定了这一说法。

运-10计划采用涡扇-8发动机。

运-10只制成两架。

运-10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投产。

运-10研制工作自1970年8月下达任务后开始,1972年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设计任务时,主要是考虑作为首长专机,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7000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

1970年代初,由于对中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的状况尚未改变,因而大量新材料、新成品、新标准均需自行研制。

同时“四人帮”集团成员企图以运-10飞机的研制作为政治资本,使研制工作受到干扰。

1976年7月制造出第一架运-10用于静力试验。

第二架使用的JT3D发动机(涡扇-8研制不顺利)及部分飞行电子设备来自中国民航机队中波音707的备件。

1980年9月26日运-10首次试飞成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运-10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后,之后进行研制试飞和转场试飞。

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七次飞抵拉萨。

试飞证明运-10飞机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但是运-10基本设计在当时已经过时。

而且离投入航班运行仍有较大差距。

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进行,1982年起运-10研制基本停顿。

1986年财政部否决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运-10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

运-11,运-11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厂研制的一种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

哈飞于1974年4月提出设想,1975年1月开始设计,1975年12月30日Y-11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

运-11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试制,当年上天的目标。

1977年4月3日设计定型投入生产。

运-11定型后交付了41架,中国飞龙航空服务公司接受14架,新疆“军垦农航”10架,后停产。

运-11,机长:

12米机高:

4.64米翼展:

17米机翼面积:

34平方米空重:

21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3500千克最大载重:

940千克最大时速:

220千米/时最大航程:

965千米实用升限:

3950米起飞距离:

510米起飞滑跑距:

190米降落滑跑距:

155米着陆距离:

450米,运-12,运-12运输机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运-11基础上进行深入改进的发展型号,很快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界一个在商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