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分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324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药分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分笔记.docx

《药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分笔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分笔记.docx

药分笔记

药物分析整理资料

绪论

药物分析

性质:

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任务:

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意义:

药物研制过程中的眼睛;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研究的科学;临床药学研究的手段;常规药物分析检验的手段。

采用灵敏、专属、准确、快速、自动化、智能化的药物分方法。

国家药品标准

药典:

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外药典

USP-NF(TheUnitedStatesPharmacopoeia-TheNationalFormulary) 美国药典—美国国家处方集32版

BP(BritishPharmacopoeia) 英国药典2009版

JP日本药典第十五改正版

Ph.Eur(EuropeanPharmacopoeia) 欧洲药典7.0版

Ph.Int(TheInternationalPharmacopoeia)  国际药典3版

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LaboratoryPractice,GL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ManufacturePractice,GM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SupplyPractice,GSP)

   《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ClinicalPractice,GCP)

药品质量的内涵

真伪、纯度和品质的质量要求,集中表现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一章药典概况

中国药典(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一部:

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位制剂等

二部:

1化学药物、抗生素、生化药物、放射性药品;2药用辅料

三部:

生物制品《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凡例

解释和正确使用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把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

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分类:

九类二十八条,部分如下:

名称和编排:

中文名为《中国药名通用名称》;英文名为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NonproprietaryNamesforPharmaceuticalSubstance,INN);有机药物化学名称为IUPAC。

项目与要求:

性状、鉴别、检察、含量测定、类别、制剂的规格、储藏等。

性状:

记载药品的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

鉴别和检查的区别:

鉴别:

鉴别项下规定的实验方法,仅反映该药品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的特征,不完全代表对该药品化学结构的确认。

检查:

检查项下包括反映该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实验方法和限度、均一性与纯度等制备工艺要求等内容;对于规定中的

各种杂质检查项目,系指该药品在按规定工艺进行生产

和正常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或产生、并需要控制的杂质;

改变生产工艺时需另考虑增修订有关项目。

检验方法与限度:

原料药-未定上限时,指不超过101..0%;制剂含量用标示量百分含量。

标准品、对照品:

标准品是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物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用效价单位(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均按干燥品(无水物质)进行计算后使用。

计量:

精密标定(滴定液)-“XXX滴定液(YYYmol/L)”;不需精密标定-“YYYmol/LXXX溶液”;(1→10)指溶质1.0g(s)或1.0ml(l)加溶剂成10ml的溶液。

液体混合物如氯仿-甲醇(8:

2)。

精密度:

精密称定-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1/1000;称定-准确至1/100;精密量取和量取-容器合乎规定;约-取用量不得超过规

定量的±10%;恒重-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3mg。

试药、试液、指示剂:

试验用水-另有规定外,均指纯化水;检察酸碱度用水-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酸碱性试验指示剂-未标明时,石蕊试纸。

正文

按中文药品名称笔画顺序排序。

品名(中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规定、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类别、规格、贮藏、制剂等。

 附录

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

无法律效力。

十八类(每一类项下含有一项或多项内容):

制剂通则、一般鉴别试验、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理化常数、有关滴定法和测定法、一般杂质检查法、特殊检查项目与方法、制剂检查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和检查法、升压素生物测定法等检定法、放射性药物检定法、生物检定统计法、试药与滴定液等、制药用水、灭菌法、原子量表和指导原则。

索引

中文索引:

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英文索引:

按英文名称,以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药品检验的基本程序   

取样(科学、真实、代表)→检验(依据质量标准)→记录(真实、完整、简明、具体)→报告(结论明确)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实验

药物的鉴别试验

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判断药物的真伪。

只证实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所标示的药物,而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

鉴别试验的项目

性状(Description)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吸收系数等)

一般鉴别试验:

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对无机药物是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殊反应,对有机药物则大都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

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identificationtest)

证实某一种药物,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鉴别药物的真伪。

鉴别方法(了解) 要求专属性强、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

有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

化学鉴别法:

显色反应、沉淀生成反应、荧光反应、气体生成反应、使试剂褪色的鉴别法、测定生成物的熔点

光谱鉴别法:

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法、核磁共振法

紫外光谱法的常用方法:

(1)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

(2)规定一定浓度的供试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3)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4)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5)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征。

X射线粉末衍射法

色谱鉴别法:

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

生物学法:

微生物或动物实验鉴别的方法。

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

加入互不相溶的溶剂提取浓集;

改进检测方法(如:

观察沉淀→观察比浊)。

 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杂质:

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

控制杂质原因:

由于药物中的杂质无治疗作用,或者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查,以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也为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药品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如果药物中所含的杂质超过质量标准规定的纯度要求,就有可能使药物的外观性状、物理常数发生变化,甚至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使活性降低、毒副作用增加。

杂质的种类

来源分:

一般杂质-多种药物中普遍存在;特殊杂质-特定药物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毒性分:

有毒杂质;信号杂质-无毒,含量多少可以反映药物的纯度。

理化性质分:

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溶剂

杂质限度的设定:

MaximumDailyDose

ReportingThresholds

IdentificationThresholds

QuantificationThresholds

<2g/day

0.05

0.10%or1.0mgperdayintake

0.15%or1.0mgperdayintake

>2g/day

0.03

杂质的限量

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对杂质限量的控制方法:

限量检查法(limittest);对杂质进行定量测定

含量限量L(%)=(标准溶液的浓度C*标准溶液的体积V/供试品量S)*100%

一般杂质的检查

   注意操作的平行性。

氯化物的检查

Cl-+Ag+→AgCl↓(白色)

原理:

药物中的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中的氯化物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方法:

样品溶解/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Cl/ml),50mL纳氏比色管,+稀HNO310mL+水至40mL+AgNO3试液1.0mL+水至50mL,暗处放置5min,比较。

(氯化物浓度以50mL中含50~80μg的Cl为宜。

去除颜色干扰:

内消色法(倍量法);外消色法:

如KMnO4中氧化物的检查,可先和乙醇适量还原后再依法检查。

注意事项:

(1)比浊方法:

同置于黑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察

(2)平行操作原则(3)若供试品有颜色,需经处理后方可检查。

重金属检查法

以铅的限量表示重金属限度。

第一法:

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CH3CSNH2+H2O→CH3CONH2+H2S

Pb2++H2S(pH3.5)→PbS↓+2H+

原理:

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的硫化物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判定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方法:

样品按规定法制成供试液25mL/标准铅溶液(10μgPb/ml)+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加水至25mL,25mL纳氏比色管,+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比较。

 注意事项:

供试品若有色,在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前在对照溶液管中滴加少量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供试品溶液管的颜色一致,然后再加硫代乙酰胺试液比色。

第二法:

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含芳环、杂环以及难溶于水、稀酸及乙醇的有机药物

第三法:

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性水溶液而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物。

第四法:

微孔滤膜法适用于重金属限量低(含重金属杂质2~5μg)的药物。

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

原理:

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的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标准砷斑的制备 精密标准砷溶液(1μgAs/mL)2mL,置锥形瓶中,+盐酸5mL与水21mL,+碘化钾试液5mL、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室温放置10min,+锌粒2g,立即安装导气管,将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min,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样品砷斑的制备 如标准的制备,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

五价砷也能被锌还原,但速度较慢,故加入KI和氯化亚锡将其还原成三价砷;

KI和氯化亚锡还能抑制锑化氢的生成,锑化氢也能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

硫化氢能与溴化汞作用生成硫化汞的色斑,导气管中用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又使砷化氢以适宜的速度通过。

注意事项:

供试品为硫化物、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在酸性溶液中生成HS2或SO2,应先加硝酸使氧化成硫酸盐;供试品为铁盐,消耗还原剂,先加酸性氯化亚锡试液使高铁离子还原为低铁离子;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要先进行有机破坏(碱和酸);含锑药物,锑化氢干扰砷盐的检出(SbH3+HgBr2→SbH2(HgBr)+HBr),改用白田道夫(Betterdorff)法

干燥失重测定法

   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恒重-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3mg。

常压恒温干燥法:

除另有规定外,在105℃干燥至恒重,

干燥失重=(称量瓶与加入样品重-恒重后称量瓶与样品重)/样品重*100%

减压干燥法与恒温减压干燥法:

适用于熔点低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

干燥剂干燥法:

适用于受热分解或易升华的供试品。

常用干燥剂:

硅胶、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

热分析法: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理化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差示扫描热分析。

差热分析(DTA):

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一种在测量温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T关系的一种技术。

有机溶剂残留检查方式:

《中国药典》规定残留溶剂的检查方法为GC,可采用填充柱,也可采用毛细管柱,检测器通常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对含卤素元素的残留溶剂如三氯甲烷等,采用ECD检测器,易得到高的灵敏度。

采用FID时需加尾吹气,因为毛细管柱的柱内载气流量太低,不能满足检测器的最佳操作条件,所以使用毛细管柱时要采用辅助气,即在毛细管柱后增加一路载气直接进入检测器,就可保证检测器在高灵敏度状态下工作,尾吹气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消除检测器死体积的柱外效应。

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比的RSD应不大于5%;外标法测定,得待测物峰面积RSD应不大于10%。

通常对照品溶液的色谱峰面积与供试品溶液对应的残留溶剂的色谱峰面积以不超过2倍为宜。

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第一法):

适用于被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不多,并且极性差异较小的情况。

顶空平衡时间一般30~45min。

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程序升温法(第二法):

适用于被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差异较大。

薄层色谱法

   对检测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

使检测灵敏度、比移值、分离效能符合规定。

常用方法:

(1)杂质对照品法:

适用于已知杂质并能制备得到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

适用于杂质的结构不能

确定,或无杂质对照品的情况,该法仅限于杂质斑点的颜色

与主成分斑点颜色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使用;

(3)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

(4)对照药物法:

当无合适的杂质对照品,或者是供试品

显示的杂质斑点颜色与主成分斑点颜色有差异,难以判断限

量时,可用与供试品相同的药物作为对照品,此对照品中所

含待检杂质需限量要求,且稳定性好。

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杂质方法:

(1)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法:

适用于有对照品的杂质,能够测定杂质校正因子的情况;

(2)外标法测定法:

适用于有对照品的杂质,而且进样量能精确控制的情况。

(3)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

(4)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

适用于没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5)面积归一化法:

适用于粗略测量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

 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

前处理的目的:

满足所选用的分析方法对试样的要求。

前处理方法分类:

(1)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2)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

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了解):

湿法破坏:

适用于含氮有机合成药物分析的前处理,在生物制品分析中用于氮(包括蛋白质)、磷、硫柳汞及氯化钠的测定法的前处理。

另外,本法亦用于生物样品中金属元素测定时生物基质的去除。

本法主要使用硫酸作为分解剂,常加入氧化剂作为辅助分解剂。

如硫酸——硫酸盐法为基础的含氮有机药物定量分析方法——凯氏定氮法

干法破坏:

本法主要适用于含卤素、硫、磷等有机药物分析的前处理,亦用于某些药物中硒和砷盐的检查,根据破坏方式的不同,干法破坏可分为高温炽灼法和氧瓶燃烧法。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内容及内容表示方法:

准确度:

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回收率(%)表示。

原料药:

回收率(%)=测得量/加入量*100%

制剂:

测定制剂中其他组分及辅料对含量测定方法的影响。

回收率(%)=测得量-本底量/加入量*100%

精密度:

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用s或RSD表示时,至少6次结果进行评价。

重复性:

在较短时间间隔内,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也称批内精密度。

中间精密度:

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实验室内部条件的改变,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专属性:

是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检测限(LOD):

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常用方法:

目视法;信噪比法(S/N=3或2时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

定量限(LOQ):

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计算信噪比S/N=10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而确定。

线性:

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响应值)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或量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形图。

范围:

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地区间。

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结果和要求确定。

耐用性:

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化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可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蛋白质的去除:

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中性盐;加入强酸;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酶解法

定量分析方法的验证:

(注:

与药物分析方法验证的不同点)

特异性:

必须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及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不得干扰样品的测定。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必须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不许外延。

建立标准曲线时应随行空白生物样品,但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

精密度与准确度:

RSD<15%,准确度在85%—115%

定量下限:

是标准曲线的最低浓度点,要求至少能满足测定3—5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

样品的稳定性:

根据具体情况,对含药生物样品在室温、冰冻和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存放时间进行稳定性考察,以确定生物样品的存放条件和时间。

提取回收率:

一般低于100%,须稳定。

应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应一致、精密和可重现。

质控样品:

将已知量的待测药物加入到生物介质中配制的样品,用于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测定结果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环状酰胺类镇静催眠药

代表药物:

苯巴比妥(苯基)、司可巴比妥钠(双键)、硫喷妥钠(共轭)

主要性质:

(1)弱酸性

(2)水解反应:

有酰亚胺结构,与碱液共沸即水解,释放出氨气;(3)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银盐、铜盐(巴比妥类药物成紫堇色或生成紫色沉淀,含硫巴比妥类药物则呈绿色)、钴盐、汞盐;(4)与香草醛的反应;(5)显微结晶:

巴比妥为长方形结晶,苯巴比妥在开始结晶时呈现球形,后变为花瓣形。

鉴别实验: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实验银盐反应,铜盐反应)

特殊杂质检查:

酸度:

控制副产物苯基丙二酰脲。

检查方法:

取本品0.20g,加水10ml,煮沸搅拌1min,放冷,滤过后,取滤液5ml,加甲基橙指示液1滴,不得显红色。

乙醇溶液澄清度:

控制苯巴比妥酸杂质的量,中间体Ⅱ、Ⅲ等乙醇中不溶物。

取本品1.0g,加乙醇5ml,加热回流3min,溶液应澄清,。

中性或碱性杂质:

中间体1的副产物2-苯基丁酰胺、2-苯基丁酰脲或分解产物等杂质,不溶于氢氧化钠而溶于乙醚,而苯巴比妥具有酸性,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采用提取重量法测定杂质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介质中几乎不电离,无明显的紫外吸收,但在碱性介质中电离为具有紫外吸收特征的结构,因此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含量测定:

银量法(先形成可溶性的一银盐,稍过量的银离子就与巴比妥类药物形成难溶性的二银盐沉淀,使溶液浑浊,以此显示滴定终点)、溴量法(5位取代基含有不饱和双键)、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分类及各自特点:

苯甲酸类:

羧基与苯环相连,具有较强的酸性,可用于含量测定;

水杨酸类:

邻羟基苯甲酸结构,羟基与羧基形成分子内氢键,增强了羧基中氢氧键的极性,使酸性增强,当邻位羟基被酰化后酸性下降,但任强于苯甲酸;

其他芳酸类:

酸性最弱。

鉴别实验:

与铁盐反应:

水杨酸及其盐类—紫色配位化合物,苯甲酸盐的中性或碱性溶液—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丙磺舒—黄色铁盐沉淀;

重氮化-偶合反应:

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试液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再与碱性B-萘酚偶合成橙红色沉淀;

氧化反应:

甲芬酸钠的硫酸溶液,加热后显黄色,并有绿色荧光,与重铬酸盐试液反应,呈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

分解产物的反应:

苯甲酸盐可分解为苯甲酸升华物,在试管内壁凝成白色物,含硫的药物高温加热时,可发生二氧化硫的特臭

特殊杂质检查:

阿司匹林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

检查碳酸钠试液中的不溶物,如未反应的酚类或

脱羧副反应生成的苯酚,方法:

取阿司匹林样品0.5g,加温热至约

45度的碳酸钠试液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水杨酸:

水杨酸在弱酸性溶液中与高铁盐反应呈紫堇色,而阿司匹林结构无游离酚羟基,不发生该反应。

方法:

取本品0.1g,加

乙醇10ml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30s内如显色,与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其限量为1%

易炭化物:

检查易被硫酸炭化呈色的低分子有机杂质

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双相滴定法:

间氨基酚易溶于乙醚,而对氨基酚水杨酸钠不溶于乙醚的特性,用乙醚提取分离杂质后,乙醚提取液中加入适量水和指示剂后,用盐酸滴定液滴定,以消耗一定量盐酸滴定液来控制限量。

该法为双相滴定法,所生成的盐酸盐在乙醚中不溶,而转于水相中。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酸碱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

简单,但专属性差,易受阿司匹林的降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故不适用于水杨酸含量较高的样品测定。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碱液在受热时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盐,当用酸回滴定时,酸滴定液的消耗体积减少,致使测定结果偏高,故需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空白试验校正。

两步滴定法:

先中和供试品中共存的各种酸,在照“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

双相滴定法(目的):

利用苯甲酸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在水相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将滴定过程中产生的苯甲酸不断萃取入有机溶液中,降低苯甲酸在水相中的量,使滴定反应完全,终点易于判断。

 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性质

芳伯氨基:

重氮化-偶合反应;与芳醛缩合成Schiff碱;易氧化变色等

水解:

有酯键,易水解,受光线、热、碱的影响;盐酸丁卡因→BABA,其余药物→PABA

弱碱性:

叔胺氮原子,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非水溶剂滴定

溶解性:

游离碱为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盐酸盐白色结晶粉末,具一点的熔点,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鉴别反应:

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胺基的药物,生成的重氮盐可与碱性β-萘酚偶合成有色的偶氮材料。

与三氯化铁反应:

具有酚羟基,反应显蓝紫色

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1)与铜和钴离子反应(具有芳酰胺结构的,如盐酸利多卡因)

     硫酸铜/碳酸钠试液→蓝紫色配合物→显黄色,溶于氯仿

     氯化钴/酸性溶液→亮绿色细小钴盐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