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337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卤代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卤代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卤代物.docx

《卤代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卤代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卤代物.docx

卤代物

第九章卤代烃

§9-1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

一、分类

1.根据卤原子数目不同可分

一卤代烃:

CH3XC6H5X多卤代烃:

CHX3C6H6X6

2.根据卤代烃中烃基的结构不同可分

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3.根据和卤原子相连的C原子不同可分为

伯卤代烃、仲卤代烃、叔卤代烃(卤原子相连的C原子是伯、仲、叔C)。

4.根据卤原子的不同可分为氟卤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二、同分异构

卤代烃的同分异构数目比相同碳的烷烃异构体要多。

有碳胳异构和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三、命名

系统命名法是把卤原子当作取代基,即烃的卤代衍生物。

它的命名与烃的命名相似,但在烃名称前面需标明卤原子的位置、数目和名称。

1.选主链:

选择含有卤素的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2.主链编号使卤原子或取代基的位次最小。

卤原子和其它侧链为取代基。

不饱和卤代烃的主链编号,要使双键或叁键位次最小。

3.卤代芳烃一般以芳烃为母体来命名。

邻-氯乙苯

§9-2一卤代烃

一、物理性质

一般为无色液体,沸点随着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相同C原子数卤代烃,直链异构体沸点最高,支链越多沸点降低。

二、光谱性质

1.红外光谱

碳卤键的吸收频率是随着卤素原子量的增加而减小的。

C—F键的化合物其吸收带频率在1400~1000cm-1;

C—Cl键的化合物其吸收带频率在800~600cm-1;

C—Br键的化合物其吸收带频率在600~500cm-1;

C—I键的化合物其吸收带频率靠近500cm-1;

2.核磁共振

由于卤素电负性比碳大,因此,在卤代烷中使直接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和邻近碳上质子的屏蔽降低:

① 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δ值大于烷烃。

② 随着卤代烷中卤原子电负性的增加其化学位移也增加。

HC—F:

4~4.5;HC—Cl:

3~4;

HC—Br:

2.5~4;HC—I:

2~4;

三、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分子中的碳卤键的极性(C-X)所引起的,因卤原子有较强的电负性,当与C原子形成碳卤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于卤素。

由于C—X键的键能(除C—F485KJ/mol键外)都比C—H键小(C—I218KJ/mol,C—Br285KJ/mol,C—Cl339KJ/mol,C—H414KJ/mol)。

因此,C—X键比C—H键容易异裂而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

由于试剂是进攻分子中电子云密度较低的反应中心,具有亲核的性质。

这类反应叫做亲核取代反应。

①水解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②与醇钠作用生成醚

可合成对称或不对称的醚。

③与NaCN作用生成腈这是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一个方法。

④与氨作用

⑤与AgNO3反应

生成卤化银沉淀,可鉴别各种不同的卤代烃。

⑥卤代烃的反应活性:

RI>RBr>RCl>RF

因为极化度的不同。

所谓极化度就是指分子中共价键在外界的影响下变形的难易程度。

键能C-Cl339KJ/mol;C-Br285KJ/mol;C-I218KJ/mol。

键能越小,越易断裂。

2.消除反应——脱卤化氢

①消除反应的速度:

叔卤代烷>仲卤代烷>伯卤代烷

②β-H消除反应取向

β-H消除反应取向,依据札依采夫规则。

卤代烷脱卤化氢反应中,卤原子主要和相邻的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的氢脱去卤化氢(生成稳定的烯烃)。

主要产物是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烃基最多的烯烃。

3.与金属反应

卤代烃可和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直接与C相连的有机物)。

①与Mg反应

有机镁试剂称为Grignard试剂,简称格氏试剂。

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试剂。

1912年格林尼亚(V.Grignard)因发明格林尼亚试剂,开创了有机金属在各种官能团反应中的新领域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该试剂沿用至今,仍是有机反应和合成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

格氏试剂很活泼,能与多种含活泼H的化合物作用生成相应的烃。

由于格氏试剂遇水就分解,所以,在制备格氏试剂时必须用无水溶剂和干燥的反应器,操作时也要采取隔绝空气中湿气的措施。

②与Li反应

有机锂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与Grignard试剂十分相似,而反应性能更为活泼,溶解性能也好,能溶于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中。

缺点是价格较贵。

尚不能普及。

制备时要无水溶剂和惰性气体保护下操作。

有机锂和碘化亚铜反应得到二烃基铜锂。

③武慈反应

用来合成对称的烷烃。

4.还原反应卤代烃中卤素可被还原成烷烃。

还原剂:

HI,Zn+HCl,催化还原,NaBH4

五、多卤代烃性质

卤原子数↑,化学活性↓。

化学活性次序:

CH3Br>CH2Br2>CHBr3>CBr4

多卤代烃化学性质稳定的性和热稳定性,常用作冷冻剂、溶剂、烟雾剂、灭火剂等。

§9-3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用SN表示。

通式:

一、亲核取代反应的两种历程

1.SN2——双分子亲核取代历程

历程:

1反应动力学

ν=k[CH3Br][OH-]

双分子反应历程。

②中心C原子的变化:

③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为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中心C,造成产物的构型反转。

④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这类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反应进程一位能曲线表示如下:

2.SN1——单分子亲核取代历程

历程:

①反应动力学

ν=k[

]

单分子反应历程。

②中心C原子的变化:

③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理论上SN1的立体化学应该生成外消旋体,但实际上由于碳正离子的结构很难形成绝对的平面结构,所以产物部分外消旋化和部分产物构型反转。

④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二、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

1.烃基结构

①对SN2的影响

从立体效应看:

Nu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α-C,当α-C原子周围取代的烃基数目愈多,空间位阻愈大,反应愈难。

从电子效应看:

α-C上电子云密度越低,越有利于Nu的进攻。

当α-C上

烷基↑,α-C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不利于Nu的进攻,反应变难。

②对SN1的影响

因为SN1历程是分两种步进行的,决定反应速度是碳正离子的形成,其碳正离子的越稳定,反应越易。

一般伯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主要按SN2历程进行;叔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主要按SN1历程进行;仲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则据反应条件,可按SN2历程,也可按SN1历程。

注:

桥环化合物的桥头碳原子上,进行亲核取代反应时,不论是SN2或SN1历程都显得十分困难。

2.离去基团的影响

亲核取代反应无论按哪种历程进行,离去基团总是带着电子对离开中心C原子的。

离去基团的极性越大,其取代活性也愈强。

例:

I - > Br - > Cl - > F -

RS->RO-

这与亲核试剂的活性次序是一致的。

3.亲核试剂的影响

亲核试剂的性质对SN1历程影响不大,因为SN1历程的反应速度只决定于RX的解离,而与亲核试剂无关。

SN2反应历程,亲核试剂参与了过渡态的形成,其亲核性能的改变,反应速度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说来,进攻的亲核试剂亲核能力越强,反应经过SN2历程过渡态所需的活化能就越低,SN2反应的趋向越大。

试剂的亲核能力的强弱,决定于它所带电荷的性质,碱性强弱,可极化大小和它所占体积的大小。

①带电荷的亲核试剂要比相应呈中性的试剂更为活泼。

OH-亲核性比H2O强。

②对具有相同进攻原子的亲核试剂,碱性愈强者,其亲核活性也愈强。

C2H5O->OH->C6H5O->CH3COO-

亲核性代表试剂与C原子结合的能力;碱性代表试剂与质子结合的能力。

③亲核试剂的可极化性越大,其亲核性也越强。

I - > Br - > Cl - > F -

亲核试剂的可极化性是电子云在外界电场影响下变形难易的量度。

亲核试剂可极化性越大,它进攻中心C原子时,其外层电子就越易变形而伸向中心C原子,从而降低了形成过渡态时所需的活化能。

④空间效应对亲核试剂有一定的影响。

例:

烷氧负离子的碱性强弱次序为:

Me3CO- >CH3O-

而亲核性:

CH3O- >Me3CO-

因为叔丁氧负离子由于其空间阻碍较大,因此不能进行亲核取代。

象线形的亲核试剂,CN-空间阻碍小,所以在SN2反应中具有特殊的活泼性。

4.溶剂的影响

溶剂和分子或离子通过静电而结合的作用称为溶剂化效应。

①增加溶剂极性能够加速卤代烷的离解,对SN1历程有利。

这是因为按SN1历程形成过渡态时,过渡态的极性大于反应物。

因此,极性大的溶剂对过渡态溶剂化的能力也大于反应物,这样溶剂化释放出的能量也大,所以离解就很快地进行。

极性溶剂使极性大的过渡态溶剂化,增加其稳定性,降低活化能,因此对碳正离子形成也有利。

②增加溶剂极性,一般对SN2历程不利。

亲核试剂的电荷比较集中,过渡态的电荷比较分散,过渡态的极性不及亲核试剂。

所以增加溶剂的极性反而使极性大的亲核试剂溶剂化,亲核试剂被溶剂分子包围后较难和反应物接触,不利于过渡态的生成。

所以溶剂极性增加,不利于SN2反应历程,溶剂极性减弱,对SN2有利。

三、SN1和SN2反应进行比较。

SN2

SN1

1.动力学级数

二级

一级

2.立体化学

构型翻转

部分外消旋化+构型翻转

3.重排现象

有时重排(碳胳改变)

4.RCl,RBr,RI的相对速率

RI>RBr>RCl

RI>RBr>RCl

5.溶剂的影响

极性小有利

极性大有利

§9-5卤代烃的制法

一、由烃制备

1.烃的卤代

2.不饱和烃的加成

3.氯甲基化反应

二、由醇制备

1.醇与氢卤酸作用

2.醇与卤化磷作用

3.醇与亚硫酰氯作用

三、卤化物之间互换

此反应一般适用于伯卤代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