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573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之----《送东阳马生序》

提示:

该资料需值得保存,可供中考复习时用

姓名:

班级: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

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孤]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闾里]乡里。

⑥[士人家]读书人家。

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只需填序号)(2分)

假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只需填序号)______________(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

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

 

三、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16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5.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4分,各1分)

16.①(2分)

17.B(2分)

18.(4分)

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

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

每句2分。

19.

(1)C(2分)

(2)(3分)

例一:

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

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

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点与评分:

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

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二、8、B9、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

10、

(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

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

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

三、5、(2分)C6、(2分)D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尝、趋各0.5分,句意2分)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8、(2分)嗜学家贫(顺序可换)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之----《小石潭记》

提示:

该资料需值得保存,可供中考复习时用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

(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试举一例说明。

(2分)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

 

五、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

(1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

“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

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

裂缝。

③掉:

摇动。

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4.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4.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2分)

诗文

语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伐竹取道伐:

(3)佁然不动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之:

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

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

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

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

七、(09上海)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参考答案:

一、

15.(3分)

(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

(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

17.(4分)水的特点:

[甲]清澈(或:

清);[乙]清澈(或:

清)和湍急(或:

急)。

描写角度:

[甲]间接描写(或:

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

意思对即可)

18.(4分)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

二、

8.

(1)到、靠近

(2)的(2分。

每小题1分)9.

(1)穷尽、完结

(2)贫穷(穷困)(2分。

每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三、10.答案:

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

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

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

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四、

6.

(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

(1)水格外清凉。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8.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五、1.(2分)D

2.(2分)B

3.(4分)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4.(3分)

(1)平(或:

绿)

(2)清(3)伟(或:

疾)(每处1分)

5.(2分)

(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每处1分)

六、17.

(1)向西

(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18.A

19.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七、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与朱元思书》

提示:

该资料需值得保存,可供中考复习时用

姓名:

班级:

一、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

(2分)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分)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

①罗纨(wán):

丝织品。

②午未申:

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

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②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

三、

【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