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9858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咏雪》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

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出自,《陈太丘与有期行》出自。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文义()俄而()雪骤()

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

柳絮因()风起

三、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课文理解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家庭气氛。

7、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9、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10、“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

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期行:

()2、日中:

()3、至:

()舍去:

()

4、乃:

()5、戏:

()6、尊君:

()7、不:

()

8、哉:

()9、相:

()委:

()10、家君:

()11、则:

()12、惭:

()13、引:

()14、顾:

()

二、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课文理解

1、作者交代元方“时年七岁”,有何作用?

2、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

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4、“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为什么?

6、分析元方和友人的形象。

7、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学派的创始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

()习:

()说:

()愠: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日:

()三:

()省:

()为:

()谋:

()信:

()传:

()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立:

()惑:

()天命:

()耳顺:

()从心所欲:

()逾矩: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

()故:

()而:

()新:

()可以:

()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贤:

()箪:

()堪:

()乐:

()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者:

()好:

()乐:

()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

()疏:

()曲肱:

()乐:

()义:

()于: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

()笃:

()切:

()仁:

()

三、课文理解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8.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7、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9、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

10.“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11.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12.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

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13、课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诫子书》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诸葛亮(181—234),字,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

曾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

后来任蜀国丞相。

代表作有等。

2.释题:

诫:

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文题的意思是:

二、重点字词解释:

1.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

3.非淡泊无以明志()

4.非宁静无以致远()

5.非志无以成学()6.险躁则不能治性()

7.非学无以广才()8.淫慢则不能励精()

9.年与时驰()10.意与日去()11.将复何及()

12.诫子书()

三、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

6.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四、课文默写: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八、内容梳理: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找出相关的句子。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5、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7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8.积累成语、名句:

成语:

名句:

 

《狼》

一、文学常识

《狼》选自,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作者,字,号,世称,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是记述的意思,是奇异的故事。

二、重点字词:

1、缀行甚远()2、投以骨()3、一狼仍从()4、一狼得骨止()

5、两狼之并驱如故()()6、屠大窘()7、恐前后受其敌()8、顾野有麦场()9、积薪其中()10、苫蔽成丘()11、弛担持刀()12、眈眈相向()13、少时()14、一狼径去()15、目似瞑()16、犬坐于前()17、久之()18、意暇甚()()19、屠暴起()20、亦毙之()21、一狼洞其中()()22、意将隧入()()23、止露尻尾()24、乃悟前狼假寐()25、盖以诱敌()

26、狼亦黠矣()27、顷刻两毙()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9、止增笑耳()()

三、翻译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屠惧,投以骨。

7、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8、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四、理解默写

①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②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③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④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⑤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⑥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五、简答题

1.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2、从后面的发展情节来看,“一狼径去”是为了,“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表现了狼的。

3、文段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狼的描写是。

屠户对狼的狡诈有了认识的一句话是:

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和。

这一部分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屠户与狼的斗争。

第二部分是,

6、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句子:

意思:

7、原文有三处描述狼阴险狡诈(黠的本性)的句子,分别是:

8、“屠大窘”说明:

屠户采取的行动是:

9、文中屠夫的“智”表现在哪里?

(从文中找出3处)

10.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12、分析文中屠户和狼的形象。

屠户的形象:

狼:

13、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穿井得一人》

一、文学常识

《穿井得一人》选自。

《吕氏春秋》又叫,是先秦家的代表作。

由末秦相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课文理解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3、从文中“”可以看出误会传播的范围之广。

4、你如何理解宋君的形象?

5、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杞人忧天》

一、文学常识

《杞人忧天》选自《》,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

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家人物。

二、重点字词解释

崩坠:

身亡所寄:

因往晓之:

积气:

若:

行止:

奈何 :

天果积气:

只使:

亦不能:

中伤:

积块:

充塞:

四虚:

躇:

步:

跐:

蹈:

舍然 :

舍:

三、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3、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4、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5、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6、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7、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课文理解

1、请写一个与“杞人忧天”近义的成语:

2、文中杞国人“忧天地崩坠”,因此“晓之者”从“天”“地”两方面加以开导。

就“天”解说的内容是_

就“地”解说的内容是

3、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4、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

“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

5、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哪种人?

6、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7、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

8、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

《孙权劝学》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7.[博士]:

8.[经]9.[谓]:

10.[事]:

11.[掌事]:

12.[以]:

13.[岂]:

14.[为]:

15.[治]:

16.[邪]:

17.[涉猎]:

18.[见往事]:

19.[见]:

20.[往事]:

21.[乃]:

22.[及]:

22.[过]:

24.[非复]:

25.[才略]:

26.[吴下]:

27.[更]:

28.[阿蒙]:

29.[刮目相待]:

30.[刮目]:

31.[见事]:

32.[大兄]:

33.[但]:

34.[耳]:

35.[孰]:

36.[孰若]:

37.[以为]:

38.[大]:

39.[益]:

40.[就]:

41.[始]:

42.[与]:

43.[论]:

44.[议]:

45.[士]:

46.[即]:

47.[遂]:

48.[拜]:

二、重点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2、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和。

3、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但起初吕蒙以为理由加以推辞。

(用原文填空)

4、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

(用原文填空)

5、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用原文填空)

6、文中的“”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作用是:

, 鲁肃的话表现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表现了孙权 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表现了鲁肃 的态度。

四、问答题。

1、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

 

3、文章不直接写吕蒙学后变化,而是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表现,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6、为什么鲁肃与吕蒙结友?

 

7、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8、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

(2)吕蒙:

(3)鲁肃:

9、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10.学习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11、你能说出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名言吗?

(至少两句)

 

12、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写出成语意思。

 

《卖油翁》

一、文学常识

作者欧阳修,字,(朝代)著名文学家,之一。

《卖油翁》选《归田录》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

唐宋八大家有: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善射:

__

(2)自矜:

 (3)尝射于家圃:

_ 

(4)释担而立:

(5)家圃:

__(6)睨之:

(7)汝亦知射乎:

(8)惟手熟尔:

_(9)忿然:

(10)尔安敢轻吾射:

(11)遣:

____

(12)以: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_

徐以杓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

(13)之:

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

____

以我酌油知之:

康肃笑而遣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

(14)射:

尝射于家圃: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三、全文翻译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五、原文填空

(1)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2)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相照应的一句是

(3)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___。

(4)文中哪三句表现了陈尧咨的骄傲自满、傲慢无理___,,。

(5)文中说明陈尧咨善射的情形的句子

(1)

(2)

(6)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

(7)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

六、文章理解

1、1、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2、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3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

为什么?

 

4、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

为什么?

 

5、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酌油沥之”的目的是什么?

66、文章为什么要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7

 

77、说一说卖油翁、陈尧咨的性格特点。

8、

 

8、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1、刘禹锡:

字,代文学家,诗人,有之称。

晚年回长安认太子宾客,世称,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与柳宗元并称“”,与韦应物、白居易并称“”,与白居易并称“”。

2、铭,是指,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此文体是押韵的。

二、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

名:

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惟:

吾:

德:

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

上:

入:

帘: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

往:

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素:

阅:

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

乱:

案牍:

劳:

形:

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何:

陋:

之:

三、课文理解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为什么这样写?

 

2、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是从几方面来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4、赏析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文中正面实写,表现作者高雅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侧面虚写,表现作者淡薄名利,不贪图官场生活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弃的句子是: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

写出了陋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7、文章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8、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学了本文,你有何启示)

 

10、生活上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者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所追求的是哪方面的?

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方面,你有什么样的态度?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爱莲说》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作者,字,号濂溪,人称,是(朝代)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用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者:

甚: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独:

自:

李唐:

来:

甚: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予:

独:

淤泥:

而:

染:

濯:

清涟:

清:

而:

妖:

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通:

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

远:

益:

清:

亭亭:

净:

植:

远观:

而:

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谓:

之:

隐逸者:

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

之:

后:

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