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796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教育手册A5版.docx

健康教育手册A5版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之支气管肺炎。

【病因】

1、本病全年皆有,冬春两季为多,好发于婴幼儿,一般发病较急,若能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2、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小儿寒温失调,风邪外袭而为病,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其中以风热为多见。

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则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内因病变主要在肺。

肺为娇脏,性喜清肃,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

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常见痰热胶结,阻塞肺络,亦有痰湿阻肺者,肺闭可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形成宣肃不行,症情加重。

【临床表现】

1、症状: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2、体征: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3、辅助检查:

血象:

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预防保健】

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多喂开水

2、起居方面气候寒暖不调时,随时增减衣服,防止感冒,搞好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尽量少带易感儿去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居室空气新鲜。

3、运动方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肺炎喘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

据研究口服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

主要药物有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各15g,百部、桑白皮各6g,玄参9g,甘草3g。

1日1剂。

5、外治疗法用桑叶、知母各15g,杏仁、前胡、白前各10g,桔梗6g,甘草3g,银花、鱼腥草各20g。

制成雾化剂,超声雾化吸人。

每次10分钟,1日2次,5-7天为1疗程。

用于风热闭肺证。

用肉桂12g,丁香16g,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15g,当归、红花、赤芍、川芎、透骨草各30g,制成10%油膏敷背部,1日2次,5-7天为1疗程。

用于肺部湿性罗音久不消失者.

小儿泄泻

【病因】

1.感受外邪:

本病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本病,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

2.内伤乳食:

因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突然改变食物性质,或恣食油腻、生冷、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而致腹泻。

3.脾胃虚弱: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受外邪而损伤脾胃。

【临床表现】

1、寒湿泻:

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2、湿热泻:

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红。

3、伤食泻:

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4、脾虚泻:

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薄,脉濡。

【预防保健】

1、注意饮食调养

2、泄泻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

中医药物可用黄连15克,炒神曲30克,补骨脂(制)20克,炒白术30克,党参20克,甘草(炙)5克,水煎服。

3、寒湿泻可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等。

感冒

【病因】

1.感冒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感冒属西医上呼吸道感染范畴。

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临床表现】

  1、风寒型感冒:

头痛发热,无汗,怕冷,四肢酸痛乏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而紧。

  2、风热型感冒:

发热,头胀痛,少汗,口干,怕冷轻,咽喉痛,鼻流脓涕,咳吐黄痰,便秘,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脉浮而数。

  3、当继发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时,可出现咳嗽,胸痛,肺部听诊有啰音,血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亦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等。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

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

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

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直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

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感冒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

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

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

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

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

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感冒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

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

自我预防:

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眩晕

眩晕相当于西医的高血压、脑缺血、脑梗塞、颈椎病等。

【病因】

1、急躁易怒,思虑忧郁致肝阴受伤、肝阳上亢、上扰脑室而晕眩如高血压;

2、心脾不足、生化无源,或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血不能上奉于脑,气血不足,血不归经,如贫血,宫血,白血病,美尼尔斯综合征等;

3、血脉瘀阻,脉络不通气血不能上养脑窍,如颈椎病、高血脂、脑缺血等;

4、年高龄老肾精不足,或房室过度,肾亏髓空而发眩晕,如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以头晕目眩,视物昏花,如坐舟车等症为主。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

低盐清淡(食盐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食物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适量蛋白为主,如:

豆浆、豆腐、牛奶、鸡蛋、鱼、虾、瘦肉等,还需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冬瓜、紫菜、苹果等。

还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单方草药,如野菊花、枸杞子、天麻、山楂、桑寄生、草决明、黄芩、双钩藤、葛根等药,都有一定的滋补肝肾镇肝熄风定弦作用,且没有什么副作用。

另外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

戒烟限酒,忌辛辣,限高粱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

2、起居方面:

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避寒冷刺激,尤其冬季。

晚饭后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

3、运动方面:

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及散步:

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

气功一般以静功为主,适当增加送静功、放松功等。

4、心理方面: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平和、开朗、切忌发怒、急躁而导致病情加重。

可鼓励病人参与娱乐康复活动如园林、钓鱼、书画、弹琴赏月等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5、定期进行血压测量,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获得降压效果后,不要停药,使用维持量。

6、如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前区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1、情绪平和,不急不躁,与世无争,淡泊人生,坚持服用降压药;

2、膳食合理,低脂低盐低糖,多食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生活有规律,不可过劳过虑,锻炼适当,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4、从事久坐低头的工作者要经常适时活动头颈部,预防颈椎病;

5、节制房室,不可纵欲;

6、老人多与外界交流,如可参加老年大学,平时常看报纸、电视,多食核桃、黑木耳、鱼油、蜂蜜等,预防老年痴呆,可用天麻、菊花、山查、枸杞子、丹参等代茶饮。

胸痹

胸痹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病因】

1、素体阳虚、劳作过度、或感寒受冷、痹阻脉络;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或过度饮酒;

3、病延日久、气滞血瘀、经脉瘀阻。

【临床表现】

本病以胸闷、胸痛、气短为主要证候特征

【预防与保健】

1、本病慎起居,适寒温,居处必须保持安静、通风;

2、不宜过食肥甘,应戒烟,少饮酒,宜低盐饮食;

3、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

4、发作期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1、保暖防寒避湿,注意季节气候变化;

2、不食肥甘厚味,不过量饮酒,不食生冷,多食蔬菜水果;

3、不可过喜过悲,过度劳累,随身携带常用药物,如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4、生活规律,保持二便通畅,情绪稳定,锻炼适当。

心悸

心悸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病因】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临床表现】

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预防与保健】

1、、适当注意休息,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

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

3、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4、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

忌烟酒、浓茶。

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胁痛

胁痛相当于西医的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等。

【病因】

1、多食肥腻油煎食品或暴饮暴食,湿热交织于肝胆,炼液为石;

2、情志失调,气机郁结,肝失条达;

3、气郁日久,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

胁痛主要症状为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有恶心、呕吐和发热。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多食蔬菜、水果和鱼类。

少吃肥肉、奶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多脂肪类食物;食谱以瘦肉、鱼、豆制品、蔬菜、水果及米面为主;可选用萝卜、白菜、香菇、木耳、茭白、马兰头、山楂、玉米须、绿豆、赤小豆等。

如:

马兰头炒千丝,茭白炒肉丝、绿豆甘草汤或可用金银花、玉米须、金钱草煎汤代茶饮;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

饮食要细软易于消化,少吃多餐。

2.起居方面:

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和刺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寒冷刺激。

3.情志方面: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要稳定、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可减少胁痛的发作。

4.运动方面:

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5.胁痛除药物治疗外,尚可配合针法、灸法、推拿疗法效果更加。

6.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并向右肩放射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甚至出现黄疸,应速送医院治疗。

根据您目前情况,建议如下:

1、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条达,郁闷不舒时可服逍遥丸、舒肝理气丸;

2、饮食宜清淡,少食油煎炸食物和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多食蔬菜水果、鱼类、瘦肉,避免过食生冷以免诱发本病;

3、胆结石患者可用中药金钱草、银花、玉米须、郁金等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也可服用活血祛瘀通络中药处方:

柴胡、当归、红花、山甲、桃仁、大黄等。

如肝阴不足之肋痛隐隐,为血少不能养肝脏,可服用中药“一贯煎”方:

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酌加合欢皮、玫瑰花泄肝调气;

4、如发生上腹剧痛、目睛黄染、皮肤色黄,要立即就医治疗。

痔疮

【病因】

1、错误的大便习惯:

不良大便习惯是导致痔疮的病因之一

2、大便异常:

腹泻和大便秘结均是引发痔疮常见病因。

3、慢性疾病:

如长期营养不好的,体质虚弱,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

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由咳喘造成腹压上升,盆腔瘀血。

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泻、结肠炎等均是肛肠疾病发生的诱因。

4、饮食原因:

食品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变化与量的增减,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摄入情形,都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导致肛肠疾病。

5、胚胎发育异常原因:

发育过程异常,可在肛门盲肠部发生许多先天性肛肠疾病,如先天性无肛症、先天性盲肠阴道瘘、先天性巨结肠等。

6、月经和妊娠:

有些女性在月经期或妊娠期常出现排便困难和间隔时间延长,每2-3天才排便1次。

这样不仅容易发生痔疮,并可使痔疮进一步加重。

产妇分娩后的痔疮发病率非常高。

产妇分娩后腹腔空虚,便意容易变得迟钝,加上腹壁松弛,活动减少,引发痔疮。

内分泌失调:

妇女更年期往往出现内分泌与神经功能失调,使人烦躁,有排便感而又便不尽的感觉,造成频繁去厕所的现象,也是诱发痔疮的原因。

【临床表现】

肛门部位轻微疼痛、刺痛、灼痛、胀痛或便血等。

【预防与保健】

1.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排便时勿久坐久蹲努挣,保持肛周清洁,纠正便时看书阅报等不良习惯。

2.注意个人卫生,便后及时以温水或中药洗液熏洗肛门处。

内痔脱出不能回纳者应用手轻托回纳。

平时应穿棉质宽松、透气的内裤,内裤应勤换洗。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久站久坐者应每隔2小时进行一些改变体位的活动。

平时可进行提肛功能锻炼:

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一吸一呼为一提,每日做3次,每次10~15分钟。

4.遵循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对便秘、腹泻、肠炎、痢疾等疾病应积极彻底治疗。

积极防治易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

5、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阔,戒怒少思。

6、饮食有节,宜清淡,不暴饮暴食,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少食或不食辛辣、煎炸之物,戒烟酒。

7、芦根茶:

芦根100克,白糖、水适量。

芦根洗净,加水煮沸后静置10分钟,加白糖少许,随时服用,可代茶饮。

清热解毒。

带下

带下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

【病因】

1、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

2、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浊下注胞中,流溢于阴窍,发为带下病;

【临床表现】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

【预防与保健】

1、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增强体质,加强免疫力是可以有效的预防带下病的。

2、脾虚者,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肾虚者,补肾固涩,佐以健脾除湿;湿热者,清热利湿;湿毒者,清热解毒利湿;感虫阴痒蚀烂者,必须配合阴道冲洗和纳药等外治法。

症瘕

妇科症瘕涵盖了各种妇科良性肿瘤,病种较多,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症。

【病因】

多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症,血结为瘕

【临床表现】

伴有月经不调、痛经,或带下异常等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

【预防与保健】

1、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解毒除湿,破瘀消证。

2、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增强体质,加强免疫力。

3、少思虑,少嗔怒,保持愉快心情,适当参加社会群体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