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990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 4.docx

江西中考语文真题4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度?

?

?

学校10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厄运(è)牟取参差不齐(cī)顾名思意

B、哂笑(xī)隔膜迥乎不同(jiǒng)吹毛求疵

C、喑哑(yīn)沉湎草长莺飞(yīng)海誓山盟

D、濯洗(zhuó)征兆怡然自得yí)因地治宜

2.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2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

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

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

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

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句子默写

古诗文积累。

(8分)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8.会当临绝顶,______________。

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

10.《艳门太守行》能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6分)

你校戏剧社将和来访的英国学生开展戏剧交流活动,你作为戏剧社的一名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12.学校决定派你向英国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请你参考下面资料写一段8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

(3分)

参考资料:

①京剧旦角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

②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被人称为“东方歌剧”。

③京剧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主要有红脸、黑脸、篮脸、绿脸、黄脸和白脸等。

④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与细密分工。

⑤京剧演出讲究“唱念做打”等程式动作。

13.交流活动中,戏剧社将于英国学生一起探讨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的认识,请你写一则70字左右的发言稿。

(3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7分)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

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

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

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

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

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

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

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

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

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

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

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

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

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

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

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

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

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4.“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

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6分)

15.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

请概括。

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6分)

16.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

(2分)

17.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3分)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

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

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

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

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

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

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

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

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

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

“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

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

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

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

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

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

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

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

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

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

恐怕无以计数。

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

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

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

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

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

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

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

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

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

“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

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

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

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

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

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

(4分)

19.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

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

(4分)

20.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

请简要概括。

(3分)

21.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

(2分)

真正的感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

“据法应流。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眹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

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

指唐太宗。

③擢:

提升。

④资荫:

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

昭示。

22.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23.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2分)

忿()狱()

2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

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

25.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

,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2分)

26.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

六、命题作文

27.以“垒高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50分)

要求:

(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4分)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28.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29.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八、其他

30.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字形掌握情况,本题中出现的字音字形都较为常见,只要平时有足够的积累。

难度是不大的。

顾名思义哂笑shen三声因地制宜

2.D

【解析】试题分析:

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B句中“别有用心”是指有不良的用心,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C

【解析】A项为搭配不当,B为前后不一致,D项为成分残缺。

4.B

【解析】整体理解这五句话,谈论的是“中国画”的独特风格,⑤④是总起,,②③①是具体诠释,其中的代词“这样”确定了③①必须相连,由此可见,只要整体理解语段,抓住关键词语,排序是不难的。

5.A

【解析】C、D中的第二句都是设问句,答案不明确,情感不突出。

AB中的第二句语意明确,其中第一句两个感叹,使感情更为突出。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乱花渐欲迷人眼

8.一览众山小

9.悄怆幽邃

10.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文背诵与默写水平,前四个小题为古诗文语句的上下句对接,只要把古诗文背过,字写对即可。

后两个小题为理解型默写,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审清题意即可确定答案。

总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12.示例:

我国的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演出时要画上红、黑、蓝、绿、黄、白等脸谱,讲究唱念做打,著名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13.示例:

作为一个高利贷资本商人,夏洛克一方面爱财如命,唯利是图,另一方面生性冷酷,缺乏同情心。

他的言行思想反映出资本主义早期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令人生厌。

【解析】

12.考查内容是课本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所以提醒考生和老师们,要把课本充分利用起来,把语文的实践活动开展起来。

总体上看,难度不大。

13.考查的也是课本中的一篇,可见对于课本还要更加重视,这是中考的导向。

14.鸟鸣声:

特别细又特别娇,充满雀跃和欢喜(2分);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

细嫩,清脆,圆润(2分);丈夫的说话声:

低沉而宽厚(2分)。

15.春天:

槭树的树叶多、软、绿;槭树的花多而亮。

夏天:

槭树繁茂,形成浓荫。

秋天:

槭树的叶子很黄很红。

冬天:

槭树的叶子都落了,小绿鸟的窝巢在枝丫间出现了。

这一段使用了正面衬托的写作手法,用槭树一年四季的美映衬了槭树下家的温馨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家的美好情感。

(2分)

16.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爱而又快乐;物我和谐而又美好。

(答对两点即可给2分)

17.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孩子的笑声比作圆滚滚、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声的清脆和圆润。

(意思相同即可)(3分)

【解析】

14.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15.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问要根据文章内容整体把握才能准确作答。

16.侧重于对文章内容与主题的整体理解。

除了整体把握外,更要注意文中的关键的词句和语段,如最后一段。

17.品析语言特点,记叙文中的常规考题,但要注意答题的思路与模式。

18.论点:

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位;作者由自己面对秋天的感伤和柳宗元《江雪》中表现出的感伤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9.杜甫的感伤是一种拥有博大胸襟,心怀天下寒士的感伤;杞人的“忧”有品位,有档次,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

20.这些作品将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其中,感染了读者,使他们心酸、惆怅,达到了煽情的目的。

21.真正的感伤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是大悲悯大苦闷;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解析】

18.思考过程中既要想到论点的位置,更要注意本文的论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即论点。

这样文章观点就明确了。

19.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注意读相关的语段即可,难度不大。

20.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注意读相关的语段即可,难度不大。

21.侧重于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注意读相关的语段即可,难度不大。

22.A

23.发怒、生气;案件。

24.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25.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唐太宗认为应该杀死。

戴胄的理由是判案要依据法律,这样才能保全大的信用。

26.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

他严格依据法律处置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解析】

22.小题1句子的停顿要明确句子的意子,“上”即唐太宗,是主语,所以A在主谓之间停顿是正确的。

23.字词的解释

24.句子的翻译

25.小题4“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在原文中即可找到相关语句,“戴胄的理由”也可在原文中找到原句,但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即“请简要概括”。

26.小题5注意结合原文分析,并用词语概括出来。

只要按要求做题,并认真读原文,此文言文的难度不大。

27.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

本题为命题作文,没有审题障碍,更无过多的要求,给学生发挥写作水平的广泛空间。

只要找到平时积累较多的素材,找到情感的触发点,运用较为擅长的样式完成作文即可。

从主题上看,要深入挖掘“垒高”的内在含义。

在写作中一定要注意试卷的整洁,这是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同时字数的要求也不可小视。

28.B

29.D

【解析】

28.B项中的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终有结果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从词的上片“走遍溪头无觅处”就可以看出来,即青山被浮云所遮盖。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词的内容理解,只要细心读全词即可看出这首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

29.D项中“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的说法不正确。

本词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首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30.D

【解析】抓住语段的中心句,即第一句,并正确理解便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