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014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四川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人教版下4学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4月八年级语文月考题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萌发/懵懂孕育/陨落连翘/一窍不通溺死/消声匿迹

B.遗骸/还是追溯/洗漱骨骼/疙疙瘩瘩迁徙/熙熙攘攘

C.雾霭/和蔼顾忌/社稷缄默/草菅人命掸去/胆大妄为

D.楔形/契约砂砾/暴戾矜持/无人问津鲦鱼/千里迢迢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

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D.②①④③⑤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洞悉宇宙,天眼已开》

①2016年9月25日,是举世瞩目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的日子。

这只在贵州的群山之中凝视着宇宙的”天眼“,即将开始追寻宇宙最深邃的过去,搜索地外文明的踪迹。

②FAST“藏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群山环绕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里。

这个巨大的洼坑本身,就是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

选择把“天眼”安放在这里,不仅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环抱的群山还为“天眼”的观测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③“天眼”的工作原理其实跟咱们平时常见的锅式天线差不多,通过抛物面把采集到的信号反射到接收信号的馈源舱里,再由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只不过,“天眼“有世界级的超大口径,采集的是来自宇宙的海量信息,而它的大脑,是曙光超级计算机。

④这只大眼睛是由4450块反射面板拼在一起组成的。

与普通的锅式天线相比,它的反射面是个球面。

说得再通俗一些,从侧面看,“天眼”要比普通的锅式天线更深一些。

这个巨大的反射面摊开来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

真真是一口“a”的“大锅”。

⑤FAST的第二大创新,是为了让这口大锅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

首先,这口“大锅”被“端起来”架在一个周长1600米的环形圈梁上。

离开地面的“锅底”上的每一块反射面板都被一根根钢索迁拉着,形成一张巨大的索网。

在上万根钢索的牵拉下,这几千块反射板能够在“锅底”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汇聚来自某一个方向的电磁波,就好像“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

相比之下,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虽然也不小,但是它的眼睛就永远只能盯着一个方向。

⑥只有“瞳孔”可以转动还不够。

光线射入眼睛,需要投射在视网膜上才能被最终处理成眼前的风景。

“天眼”的“视网膜”,就是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舱。

⑦巨型“天眼”的“小小”馈源舱重达30吨。

所谓“馈源”,就是“b”所有从宇宙中接收到的信号的设备,馈源舱就是用来安放这些设备的地方。

要想最大限度的接收大锅采集反射回来的信号,馈源舱就必须像传统的锅式天线一样处在焦点的位置上。

这下问题就来了,还记得刚才说过的吧?

“天眼”的“瞳孔”是会转动的!

4450片反射板可以在钢索的牵拉下根据观测的需要可以随时改变瞬时抛物面的朝向。

相应的,”天眼“的“视网膜”也就必须得能跟着瞳孔一起动才行。

否则?

就是睁眼瞎喽。

⑧想让这个30吨重的大家伙动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到照片里围在“锅边”的6座巨大的高塔了吗?

他们是“馈源支撑塔”,高的有168米,最矮的也有128米。

每座塔都有一根钢索拉住馈源舱的一个角,把它悬吊在“锅里”。

收放这6根钢索,就能拉着馈源舱在“锅里”移动,满足收集信号的需要。

⑨“收放自如”的馈源舱是FAST的又一大创新。

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通过馈源支撑塔悬挂的轻型索拖动机构的牵拉和并联机器人的二次精调,馈源舱能够随着反射面的变化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规定的位置。

有多精确?

30吨重的馈源舱,在一百多米的高空,直径两百多米的球面上,实现误差小于10毫米的定位!

⑩随着“天眼”睁开,投入使用的FAST将首先进入调试﹣试运行观测阶段的工作。

科学家们期望在未来的3﹣5年内能够通过试运行,让整套系统达到期望的观测精度与能力,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进而为人类获取关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脉冲星、精准时钟、深空导航,甚至是地外文明探索等更多关于宇宙的新知。

⑪与科学家们同样兴奋的,还有平塘县距离FAST几公里之遥的克度镇。

在为“天眼”选址的时候,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小镇上甚至还有人家连电都没有。

这也正是“天眼”落户这里的原因之一﹣﹣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虽然不受天气的影响,但却对无线电干扰非常敏感。

电视、电台、手机,所有无线电数据的传输都会对“天眼”的观测造成干扰。

没有工业、人口稀少、甚至附近小镇连电都没通的大窝凼简直就是个完美的选择,在“天眼”周边设立5公里的电磁波宁静区简单可行。

⑫然而,今天的克度镇早没了当年的模样。

小镇如今是通往平塘县“天眼”旅游区的必经之路。

不大的小镇到处可以看到“探索星空奥秘”,“打造天文小镇”的标语。

沿路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天文宾馆“,崭新的五星级酒店还为每间客房配备了天文望远镜。

大家期待的,不仅仅是一睹“天眼”的风采,更想通过这只“眼睛”,去亲眼看看那些遥远的幻想与传说。

虽然,这些与当初选址的“c”多少都有些背道而驰。

⑬对于FAST团队来说,建设落成其实才只是一个开始,如何用好这只巨大的“天眼”,看到渴望的风景,才是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

5.依次填入文中abc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名不虚传汇入初衷

B.名副其实汇聚初衷

C.名不虚传汇聚想法

D.名副其实汇入想法

6.对“FAST”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Fast的三大创新之一,是节省了巨额的工程开支和创造了宁静的工作环境。

B.让“天眼”里转动的“瞳孔”,可以随时“望”向令它着迷的远方,是为了能更好更精确地采集来自天空中某个区域的信号。

C.能“收放自如”的馈源仓,不论反射面如何变化,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的到达规定的位置。

D.由6根钢索吊在“锅里”的馈源仓是“天眼”的“视网膜”。

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第⑧段开头中的“这个”是指“FAST”。

D.第⑨第⑫段中出现的词“小于”、“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8.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

同“举”,选拔。

B.故人不独亲其亲亲:

亲近。

C.屋舍俨然俨:

整齐。

D.阡陌交通交通:

交错相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兴/水波不兴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

1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采用了实景虚写的手法,营造了一种神秘感。

B.“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渔人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C.《大道之行也》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里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第Ⅱ卷(阅读•感悟共50分)

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2.[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请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3分)

13.诗歌鉴赏。

(4分)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

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②偏知:

才知。

③驼褐:

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2分)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6分)

(1),禅房花木深。

(2)浮云游子意,。

(3)虽有嘉肴,弗食,;虽有至道,弗学,。

(4)谁见幽人独往来?

(5),只有香如故。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15-19题。

(12分)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5.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16.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

”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2分)17.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一句中的!

“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18.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①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

作用: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

作用:

19.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3分)

(二)阅读朱成玉的《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完成20-24题。

(11分)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

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

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

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

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

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

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

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

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

“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

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

”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

“嘿嘿,我也是个破烂。

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

”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

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

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

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

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

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

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20.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本文的情节。

(2分)

发现“破烂”→→被“教诲”→→获“奖励”→坚定“梦想”21.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

不可回收:

                      22.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3分)23.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2分)24.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笑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了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2分)六、语言综合运用(10分)

25.名著阅读。

(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________  

②主人公是在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26.在老龙洞旅游风景区登山路上,一位大爷看到右面的警示牌,笑呵呵地说:

“这里还有人表演杂技啊,我们快去看看。

”如果你听到了这位大爷的话,请告诉他警示牌所表达的内容,并对他做出些提醒。

(3分)

27.综合性学习(5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50字以内)(3分)

材料一: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

“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2)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2分)

①                                      

②                                      

第Ⅲ卷(交流•表达共40分)

七、作文(40分)

28.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善”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提示: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一种传统美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善是一种社会正能量。

善行者受人尊重和爱戴,不善者令人唾弃和厌恶。

你的成长过程里,一定耳闻目睹过许多善人善举,你的生活经历中,也一定做过不少善事。

  

【题二】请以“你真的很重要”为题作文。

  提示:

“你”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请联系现实社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认真审题,准确立意,精心选材。

 

语文参考答案

1.C2.D3.A4.D5.B6.B7.C8.B9.D10.A

11.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12.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是《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指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这在当时都不可能实现。

其中《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相似,“往来种作”与“男有分,女有归”相似,“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讲信修睦”相似。

13.

(1)春天;秋天。

(2)⑵(3分)《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14.

(1)曲径通幽处

(2)落日故人情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缥缈孤鸿影。

(5)零落成泥碾作尘

15.①“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种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②“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16.“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侯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

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

相符。

“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7.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

18.①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用: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

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

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②说明方法:

作比较。

作用:

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19.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偷“破烂”受“惩罚”

21.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1分)。

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1分)。

22.因为“我”的盗窃行为(1分)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精神状态而“惩罚”“我”(1分);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1分)。

23.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

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