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105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docx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

抗战访谈故事错误太多,竟是借纪录片编假故事

最近,某地方卫视拍摄的一个抗战访谈故事突然蹿红网络。

讲的是采访某萨姓“著名旅日作家”。

萨某称在日本收集抗战资料时,获得了一份珍贵的视频资料。

视频显示拍摄于1940年5月28日,日本32架轰炸机轰炸成都,一名叫姓李的飞行教官独自驾驶一架“教练机”冲上天空,与敌人作殊死搏斗。

这名教官还留下了著名的“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去了”的日记。

该视频催人泪下,显示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

笔者在第一次看这个访谈时也留下了眼泪。

为此,作为军事爱好者也对故事讲述的事件作了自己的考证和追根溯源。

但是不查不知道,一查结果却和网上许多军事同好发现的问题一样,该访谈存在严重的史实失真。

视频是真的,由日本轰炸机随机记者拍摄到,视频拍摄时间并非所谓的“5月28日”,而是历史上著名的“7月24日”成都大轰炸;镜头中的中国战机是真的,但不是什么单枪匹马一架教练机,中国空军当天出动了13架包括伊-15、伊-16、霍克III在内的各型战斗机;当天出动序列中的飞行员中没有一名姓李的,驾机冲向日机机群的是飞行员赖逊岩。

总的评价是,使用了旧日本战争纪录片,来编了一个所谓的悲情英雄的故事。

我们要向当日真正上天作战,与日机殊死搏斗的航空英雄们致敬,但却不能将当日作战的功勋归根到一个所谓的“悲情英雄”身上去,而抹杀了其他真实英雄们的功绩。

那么下面,就一件件拨开访谈背后真实的历史吧!

1、视频的出处在哪里?

无论故事是真是假,纪录片拍摄的镜头不会说谎。

那么这个纪录片是哪里的呢?

“旅日作者”称在日本寻找抗日资料时找到的。

在军迷朋友的帮助下,我们也找到了这个视频的原始出处。

这段视频出自日本NHK电视台网站下面的“战争证言”栏目纪录片一览。

视频公布日是1940年(昭和15年)7月31日。

拍摄时间显示是7月24日,日本陆军航空队对成都进行大轰炸的时候。

而不是某电视台采访时“旅日作家”所说的5月28日。

而拍摄者正是视频开始时候的小柳(陆军报道部员)、八木(NHK特派员)在视频的右侧,有一段说明文字(下图),大意是蒋政府受不了日机对重庆的轰炸,逃往成都,于是日本陆军航空队荒鹫、小川、铃木、高桥、松山、竹下、片仓部队于7月24日空袭成都。

后面一段红线的大概意思是飞机穿过云层出现在成都上空后,突然中国空军战机向日本轰炸机编队进行攻击,惨烈的空战爆发了。

两名摄影师冒死拍摄了纪录片,中国飞机上的标志也清晰可见。

该纪录片没有说中国飞机出动了几架,但其中用到了惨烈的空战这样的字眼,说明这是一场大规模空战,而不是“旅日作家”所说的一架飞机上天的骚扰战。

2、关于这场空战的时间问题。

从日本纪录片中可以看出,这场空战是真实存在的,并非虚构。

那么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对历史事件考证中,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弄清楚了时间,才能够知道当时出动的战机数量、型号、飞行员姓名等细节。

因为作为这样的大机群轰炸行动,在历史上都是有所记载的,在军史中也是有据可查的。

在某电视台对“旅日作家”的访谈中,他提到了空战的时间,认为是1940年5月28日。

而日方视频中明确说明了拍摄时间是7月24日空袭成都的行动中。

那么到底日本对成都进行了几次轰炸呢?

其实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日本飞机一天到晚飞到成都重庆狂轰滥炸,因为毕竟成都重庆都属于西南腹地,要组织一次长途轰炸飞行也不容易。

根据成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成都市国防教育学会编写,中国和平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成都大轰炸》一书记载:

从1938年起,成都和重庆便成为日寇实施“战略攻击”的重要目标。

在整个抗战期间,成都遭受敌机空袭的次数和损失仅次于重庆,天府沃土炸成了焦土。

日本帝国主义对成都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书中记载:

日军对成都进行了31次轰炸。

由于该书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帮助轰炸受害者向日本法院控诉日军罪行,所以对每一次轰炸都纪录得非常详细。

这31次轰炸的时间先后是:

1、1938年11月8日;2、1938年11月15日;3、1939年5月8日;4、1939年6月11日;5、1939年10月1日;6、1939年11月4日;7、1939年11月4日;8、1940年5月18日;9、1940年5月19日;10、1940年5月19日(同第9次,不同机群轰炸不同区域);11、1940年7月24日;12、1940年10月4日;13、1940年10月5日;14、1940年10月12日;15、1940年10月26日上午;16、1940年10月26日下午;17、1940年10月27日;18、1940年12月30日;19、1941年3月14日;20、1941年5月20日;21、1941年5月22日;22、1941年6月22日(一说6月22日凌晨);23、1941年6月23日;24、1941年7月27日;25、1941年7月28日;26、1941年8月11日;27、1941年8月31日;28、1942年3月(书中称日期未考证出);29、1943年8月(书中称日期未考证出);30、1944年10月27日;31、1944年12月18日。

从上述轰炸发生的日期可以看到,“旅日作家”所称的1940年5月28日并没有发生过日机轰炸成都的事件。

所以这个时间点上,“旅日作家”的说法是错误的,这里也不说他杜撰吧,权当是“自己记错了”。

从日方纪录片拍摄说明中所说的时间,与中国战史所记载的时间,我们可以将这个故事的发生时间确定在1940年7月24日。

正是在这一天,发生了著名的“7.24成都大轰炸”。

3、中日战机对比是1:

:

32吗?

中国空军真的只剩下1架教练机了吗?

既然确定了时间,我们再来看看飞机的情况。

“旅日作家”称,在这天轰炸的时候,中国空军之前已经进行了5次空战,已经被日本基本上全部消灭了,所以故事中的主角驾驶一架“教练机”冲了上来。

面对32架日机,双方对比是1:

32!

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空军真的已经被全部消灭了吗?

当然这也只是作者的一个噱头而已,无论是采访中所说的1940年5月,还是真实战斗发生的1940年7月,中国空军都没有被消灭,反而保存了相当多的实力。

所谓的之前进行了5次空战更是随口说说,因为从上面的罗列可以看出,当天的空战已经是日军第11次空袭成都了,远不是什么5次。

看过笔者之前文章的还记得那个“璧山空战”吧,就是日本海军航空队第一次出动“零”式战斗机的那场战斗,那是发生在1940年9月13日,中国空军第3大队、第4大队还从成都方向起飞了34架战斗机迎战“零”式,如果说中国飞机都被消灭了,那么这些飞机是从哪里来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1940年“7.24成都大轰炸”到底出动了多少飞机吧!

陈应明、廖新华先生《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书中218页提到:

“7月24日,敌机36架轰炸成都,于城东投弹135枚,我击落敌机1架,自身无损失!

”而《成都大轰炸》一书是这样记载的:

“1940年7月24日午后2时30分,日军轰炸机36架,由湖北汉口起飞,直奔成都。

驻成都的我空军6架驱逐机立即起飞与日机展开空战,我空军1比6,敌众我寡,显然处于劣势。

日机以少数飞机牵制中国飞机外,其余飞机全部向市区扑来。

在成都市东南角的春熙路至芷泉街、纱帽街至拱背桥一带投下炸弹和燃烧弹138枚,房屋、商店、影剧院被炸、被烧成一片废墟。

”而《川渝大轰炸》一书记载了轰炸的情况:

日机这次空袭,“由于是在市中心人口稠密地区轰炸,这次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这次惨烈的轰炸,成都市内共有约40条街道被烧毁、炸毁,倒塌房屋638间,死亡市民102(一说为82人),受伤133人(一说93人),救护人员伤亡153人。

”除了这些资料外,网友@成都双爷提供了更加具体的《空军1940年7月24日战斗要报》,详细记载了当天作战的情况。

从这份战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天中国空军第3大队出动伊-15(E-15)战斗机3架、伊-16(E-16)战斗机4架、格罗斯特“斗士”(格机)战斗机1架、道瓦丁D.510(地瓦丁)战斗机1架;航校(士校)伊-15(E-15)战斗机3架、霍克III战斗机1架。

总计起飞战斗机13架,包括空军第3大队9架,航校4架。

无论是哪本书或最后的这份战报,都说明了中国空军是成建制地上天迎战的,并没有被消灭掉。

因此什么中国空军已经全部被消灭了,只有一名教官驾驶一架教练机上去战斗,这纯粹是作者煽情杜撰博同情而已。

4、日本轰炸机为什么没有护航?

真是因为其不可一世?

在访谈节目中,“旅日作家”称中国空军全部被消灭掉了,所以“32架重型轰炸机”就不需要护航,耀武扬威地飞来轰炸。

这里镜头中的日本重型轰炸机是日本陆军航空队的三菱Ki-21/97式重轰炸机(重爆)。

97重爆单独编成机群在没有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轰炸有战斗机防护的成都,并不是“旅日作家”所说的不需要护航,反而暴露出了日本陆海航空部队当时的窘境。

因为在1940年9月日本“零”式战斗机参战前,日本并没有能够满足远程护航的战斗机,为自己的轰炸机护航。

一开始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区的战斗,尚在日本战斗机航程内。

但由于成都重庆位于西南腹地,即使是从日占区起飞的战斗机都很难抵达成都重庆上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轰炸机都是独立作战,得不到战斗机的掩护。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空军往往能够守株待兔,取得一些战绩。

也为此,日本才在开战后紧急向美国进口了一批美制2PA-B3远程护航战斗机应急,直到1940年9月“璧山空战”中,远程空优战斗机“零”式登上战争舞台,这些轰炸机才有了可靠的贴身护卫。

在此之前只能依靠轰炸机自身的防御机枪防御。

关于上述史实可参见笔者下面两篇考证文章。

《中国战机被日机一扫而空,日猖狂飞行员降落焚烧我机场》、《美国利用抗战发战争财,卢沟桥事变后向日本出口战斗机》。

根据网友收集的日本《第3飛行集団戦闘要報運第67号》的战报纪录,当天空袭成都的是驻运城的60战队97式重轰炸机,共起飞了33架,其中2架因发动机故障提前返航没有参加攻击,实际参战机数为31架。

5、纪录片镜头中的飞机是谁驾驶的?

李教官吗?

“旅日作家”称纪录片中的那架“教练机”的驾驶员是所谓的“姓李的飞行教官”。

但这次出战的中国空军战机全部是清一色的战斗机,而不是什么教练机。

这批飞机中,包括苏联的伊-15战斗机、伊-16战斗机、英国的格罗斯特“斗士”战斗机、法国的道瓦丁D.510战斗机、美制霍克III等5种型号战斗机。

其中,苏制伊-16和法制道瓦丁D.510战斗机是单翼飞机,其余三种飞机是双翼战斗机,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我们再回到纪录片中。

我们可以看到,纪录片中的正是一架苏制伊-15战斗机。

在影片中,这架飞机先是从左前方攻入日机机群,一下从编队中擦了下去,然后再次拉出,从右侧又向日机进攻了一次。

“旅日作家”称这时候这架飞机是要撞上日机。

整个作战过程就这么简单,却又惊心动魄。

应该说这架战斗机的战术动作整个行云流水,就正如“旅日作家”所说,犹如常山赵子龙,单枪匹马闯敌阵。

那么驾驶这架飞机的人是谁呢?

是所谓的“李教官”吗?

我们还是回到那份当年的战报纪录。

这份战报将当年所有参加成都空战的飞行员名字和座机都罗列了出来。

根据备注显示,红线下方的第四大队第二十二、二十三中队虽然起飞,但到达战场时日机离开,故红线前的13名飞行员是真正参战的飞行员。

在这13名飞行员中,我们没有找到“旅日作家”所谓的“李姓教官”,只有航校组成的“暂编驱逐队”的教官赖逊岩、余腾甲(红框)。

但我想有必要将这些飞行员呈现出来,他们才是历史上真正的英雄。

他们是第三大队的伊-16战斗机飞行员邹赓续(8中队队长兼总领队)、翁心翰(僚机)、张暠(僚机,后一个字音同浩)、高庆辰(2分队队长);道瓦丁D.510战斗机飞行员石大陆;格罗斯特“斗士”战斗机飞行员何觉民;伊-15战斗机飞行员莫大彦(副队长兼领队)、阳永光、伍相杰。

航校暂编驱逐队伊-15战斗机飞行员赖逊岩(教官兼领队)、陈玉燊、陈桂林;霍克III战斗机飞行员余腾甲(教官)。

这里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姓李的飞行教官”。

特别是“旅日作家”声称查过飞行当天成都起飞纪录,并到过这个教官的家里,问过家属,看过日记,写着一句“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去了”云云。

但如此重要的证据,这位作家不但未指出这位“姓李的教官”叫什么,也没有拿出任何影像资料来佐证看见过日记或查证过起飞纪录,总之只是一说而已,让人难以信服。

当然最后,“作家”自己也说“我们来讲这个故事”!

故事只是故事,笔者也希望这是个真的故事,而不是只是为了赚去眼泪的虚构“故事”。

那么,既然这个“李姓”教官是假的,我们就有必要找出纪录片中真正驾战机冲入敌阵的那位飞行员是谁。

从纪录片中的情况来看,最明显的战术动作是左冲右突斜着穿过了敌人的机群。

我们回到战报,这里纪录了当天空中的情况,发现航校机队的领队赖逊岩对日机群实施的战术动作与纪录片中的何其相似。

赖逊岩单机行左前方攻击一次,敌机进入云上,复于太平寺上空右前方攻击一次,继续追至新繁北方攻击一次。

这个赖逊岩和当时机队中的另一名余腾甲,都是航校教官,却并不是什么“李姓教官”,也不是去撞敌机的,而是正规的拦截动作,但也显示出了当时飞行员的艺高人胆大。

在随后的战果统计中,日机被中国空军击落1架,我方有6架飞机被日本轰炸机的机枪击中受伤,但都安全返航。

这也得到了日本《第3飛行集団戦闘要報運第67号》战报纪录的印证。

下面这份日本战报说到:

日军称遭到中国飞机拦截,日方1架飞机被击落,机上7人死亡,其他有6架轰炸机中弹,其中飞行员重伤1名、轻伤1名。

为了抵挡中国战斗机的攻击,日本轰炸机打出了23294发机枪子弹,按照31架飞机算,平均每架飞机打了750发左右。

可见当时空战多么激烈,也具有相当的规模。

这样的大规模轰炸和空战不可能如“旅日作者”所说是没有纪录的。

考证故事讲完了。

感谢有兴趣的朋友能够认真读完这篇考证。

笔者并不是要否定什么,只是希望能够尽我所能,还原一下当时的真实情况。

而不是凭借“造故事”的能力去戏说抗战。

神剧已经太多了,还是还原一点本来面目吧!

说到中国抗战中战死的众多飞行员,笔者忽然想到了一名普通的飞行学员林恒(下面照片左起第三人),他是航空学校五大队第十七中队的队员,也是著名的才女林徽因的三弟。

他就是在成都上空与日机作战牺牲的航空英烈。

林徽因和梁思成之子梁从诫在《悼中国空军抗日英烈》一文中回忆:

“刚刚从航校第十期毕业的三舅林恒也在成都上空阵亡了。

那一次,由于后方防空警戒系统的不力,大批日机已经飞临成都上空,我方仅有的几架驱逐机才得到命令,仓促起飞迎战,却已经太迟了。

三舅的座机刚刚离开跑道,没有拉起来就被敌人居高临下地击落在离跑道尽头只有几百米的地方。

”后来,林徽因在给费正清夫妇的一个字条里曾提到这件事:

“我的小弟弟,他是一个出色的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在击落一架日寇飞机以后,可怜的孩子,自己也被击中头部而坠落牺牲。

”这次空战发生在1941年3月14日上午,中国空军第三、第五大队共31架苏制伊-153战斗机(伊-15改进型)在成都双流上空与12架日军“零”式战机遭遇,由于伊-153战斗机性能远落后于“零”式飞机,在近三十分钟的战斗中,中国空军第五大队大队长、归国华侨黄新瑞、副大队长岑泽鎏、中队长周灵虚、以及飞行员江东胜、林恒、任贤、袁芳柄、陈鹏扬8人牺牲,飞机全毁13架,受伤8架。

当时,林恒头部中弹,坠机于双流南门一带,时年二十三岁。

这是抗战以来仅次于“9.13壁山空战”的一次重大损失,主力飞行员战斗减员达到85%。

此役过后,第五大队改称无名大队,队员佩戴“耻”字臂章。

图片:

新时代飞翔在巴蜀大地上空的驻川某部战斗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硝烟已经散去,但是这段历史仍然需要真实地保存在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

那些别有用心的“戏说”和“消费”抗战还是少一些,让历史回归本来面目。

当年那些抱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信念的航空英豪们,当被现在的我们所牢记。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头顶的蓝天,有我们新时代的人民空军所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