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031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6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故选C。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FeSO4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学仪器

C.Al(OH)3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D.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详解】A.FeSO4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A项错误;

B.SiO2晶体透光性好,可用于制光学仪器,B项错误;

C.Al(OH)3具有弱碱性,能中和胃酸又不伤害人体组织细胞,C项正确;

D.NH3易液化,液化时放热,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NH3可用作制冷剂。

D项错误;

答案选C。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H+)<

c(OH-)的溶液中:

Na+、K+、SO42-、ClO-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Na+、Cu2+、CO32-、NO3-

C.0.1mol·

L-1FeCl3溶液中:

K+、NH4+、I-、SCN-

D.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

溶液中:

NH4+、Fe2+、NO3-、SO42-

【答案】A

【详解】A.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所给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大量共存,正确;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Cu2+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存在,错误;

C.Fe3+与SCN-可发生络合反应Fe3++3SCN-=Fe(SCN)3,Fe3+与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2I-=2Fe2++I2,所以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呈碱性或酸性,碱性条件下,NH4+、Fe2+不能大量存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铝会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NO,不能生成氢气,且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

(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大量共存;

(3)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大量共存(如Fe3+和SCN-等);

(4)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

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A.NH3

NO

HNO3

B.浓盐酸

Cl2

漂白粉

C.Al2O3

AlCl3(aq)

无水AlCl3

D.葡萄糖

C2H5OH

CH3CHO

【详解】A.4NH3+5O2

4NO+6H2O,4NO+3O2+2H2O=4HNO3,A项正确;

B.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B项正确;

C.Al2O3+6HCl=2AlCl3+3H2O,加热AlCl3溶液过程中因HCl气体挥发,AlCl3的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蒸干灼热后得到Al2O3,无法得到无水AlCl3,C项错误;

D.C6H12O6(葡萄糖)

2C2H5OH+2CO2,2C2H5OH+O2

2CH3CHO+2H2O。

D项正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详解】A.非金属性Br>

I,则HBr比HI的热稳定性强,A错误;

B.非金属性P>

Si,则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B正确;

C.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O属于碱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不反应,C错误;

D.SO2在酸性环境中能被Ba(NO3)2氧化成硫酸钡,则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只得到BaSO4白色沉淀,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由非金属性强弱来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的强弱,铝、镁、硫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7.下列离子方程式符合题意且正确的是()

A.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中:

Fe2O3+6H+=2Fe3++3H2O

B.在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

Al3++4OH-=AlO2-+2H2O

C.在盐酸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

CO32-+2H+=CO2↑+H2O

D.用FeS除去废水中的Cu2+:

S2-+Cu2+=CuS↓

【详解】A.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的离子反应为Fe3O4+8H+═2Fe3++Fe2++4H2O,故A错误;

B.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故B错误;

C.在盐酸中滴加少量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C正确;

D.FeS的溶度积大于CuS的溶度积,加入FeS可以沉淀废水中的Cu2+:

FeS+Cu2+═CuS↓+Fe2+,故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明矾溶液中的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能与氢氧化钡反应,其中过量的氢氧根离子与铝离子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杂质

B.证明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SO2

C.探究铁的析氢腐蚀

D.测定双氧水分解速率

【答案】D

【详解】A.胶体粒径在于1-100nm之间,可以透过滤纸,故无法用过滤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杂质,A错误;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为二氧化硫,蔗糖的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

C.Fe的析氢腐蚀是要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的,该图探究的为Fe的吸氧腐蚀,C错误;

D.该装置可以测定一定时间内氧气的生成量,进而计算出双氧水的分解速率,D正确;

故答案选D。

9.在C(s)+CO2(g)

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升高温度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⑤恒容下充入N2⑥恒容通入CO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⑥

试题分析:

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②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

③恒容通入CO2气体,C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④恒压下充入N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⑤恒容下充入N2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⑥恒容通入CO增大CO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坩埚钳夹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灼烧

铝箔熔化并滴落

氧化铝的熔点较低

B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非金属性:

C

将用砂纸除去保护膜的镁片和铝片(大小、形状相同),分别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

镁片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大于铝片

还原性:

D

常温下,将两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插入浓硝酸和稀硝酸中

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稀硝酸中产生气泡

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

 

A.AB.BC.CD.D

【详解】A.用坩埚钳夹一块铝箔

酒精灯上灼烧,由于铝外面包着一层氧化铝,而氧化铝熔点高,所以铝箔融化,但不滴落,A错误;

B.应当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推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B错误;

C.将用砂纸除去保护膜的镁片和铝片(大小、形状相同),分别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镁片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大于铝片,说明Mg比Al更活泼,即还原性更强,C正确;

D.Fe在冷的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1.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苯分子最多共平面的原子个数为

B.在标准状况下,4.48L环己烷含氢原子个数

C.

,在稀硫酸中充分水解,所得生成物中

键数为

D.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

【详解】A.苯基中有11个原子共平面,甲基一个C和一个H与苯基共平面,共有13个原子共平面,所以1mol甲苯分子最多共平面的原子个数为

,A错误;

B.标况下,环己烷为非气态,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

,在稀硫酸中水解为可逆反应,无法完全变为酸和醇,C错误;

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

,D正确;

12.关于反应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向浓度都为0.1mol/L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加入铁粉,溶质CuCl2首先与铁粉反应

B.向过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Al(SO4)2溶液,开始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向浓度都为0.1mol/L的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通入CO2气体,NaOH首先反应

D.向浓度为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先反应

【详解】A.向浓度都为0.1mol/L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加入铁粉,因为Fe3+的氧化能力强于Cu2+,所以溶质FeCl3首先与铁粉反应,A错误;

B.向过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Al(SO4)2溶液,开始生成BaSO4沉淀,B错误;

C.向浓度都为0.1mol/L的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通入CO2气体,即便我们认为Na2CO3首先与CO2反应,生成的NaHCO3也会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水,所以NaOH首先反应,C正确;

D.向浓度为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大小相同的铁和铜,因为铁的还原能力强,所以铁先反应,D错误;

【点睛】向过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Al(SO4)2溶液,发生反应为Ba2++SO42-=BaSO4,Al3++4OH-=AlO2-+2H2O,反应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若向过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KAl(SO4)2溶液,起初发生反应为Ba2++SO42-=BaSO4,Al3++4OH-=AlO2-+2H2O,反应的总的离子方程式为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当Ba(OH)2完全反应后,再滴加KAl(SO4)2溶液,又发生反应Al3++3AlO2-+6H2O=4Al(OH)3↓。

13.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化合物DC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B>E

B.原子半径:

C>B>A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E>C

D.化合物DC与EC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分析】

A、B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该化合物为氨气,A为H,B为N;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则D的质子数=2+8+2=12,D为Mg;

化合物DC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为O;

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E为Si。

【详解】A.N的非金属性强于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E,A正确;

B.同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故原子半径N>

O,即B>

C>

A,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

E,C错误;

D.化合物DC为MgO,EC2为SiO2,DC中为离子键,EC2为共价键,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元素化合物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解决元素化合物的推断题。

14.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有()

①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②MgCl2的电子式:

③质量数为133、中子数为78的铯原子:

Cs

④乙烯、乙醇结构简式依次为:

CH2=CH2、C2H6O⑤S2﹣的结构示意图:

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

H-O-Cl⑦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A.3个B.4个C.5个D.6个

分析:

①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

形成过程时,左边为原子的电子式;

②氯化镁中含有两个氯离子不能合并;

③元素符号的左上角写质量数,左下角写质子数,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④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

⑤硫离子核电荷数为16,电子数18;

⑥次氯酸中氧原子分别和氢原子、氯原子形成共价键;

⑦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

详解:

①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边为原子的电子式,故①错误;

②氯化镁中含有两个氯离子,应写成

,故②错误;

③元素符号的左上角写质量数,左下角写质子数,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质子数=133-78=55,故③正确;

④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故④错误;

⑤硫离子核电荷数为16,电子数为18,故⑤正确;

⑥次氯酸中氧原子分别和氢原子、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故⑥正确。

⑦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故⑦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有③⑤⑥三项,故答案选A。

点睛:

在书写电子式是要注意,电子尽可能的分步在元素符号的四周,有化学键的物质的电子式要注意分清化学键的类型,若为离子键,则书写电荷和[],若为共价键,则不能写电荷和[],同时注意电子式的对称性和电子的总数,注意多数原子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

15.高能LiFePO4电池,多应用于公共交通。

电池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主要作用是在反应过程中只让Li+通过。

结构如图所示。

原理如下:

(1-x)LiFePO4+xFePO4+LixCn

LiFePO4+n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

xFePO4+xLi++xe-===xLiFePO4

B.放电时,电子由负极经导线、用电器、导线到正极

C.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式:

xLi++xe-+nC===LixCn

D.充电时,Li+向左移动

由总反应:

放电时,作为原电池,LixCn为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负极到正极移动;

FePO4为正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充电时,作为电解池,LiFePO4参与阴极与阳极的反应,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详解】A.放电时,FePO4为正极,正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xFePO4+xLi++xe-===xLiFePO4,故A正确;

B.放电时,作为原电池,电子由负极经导线、用电器、导线到正极,故B正确;

C.充电时,阴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xLi++xe-+nC===LixCn,故C正确;

D.充电时,作为电解池,阳离子向阴极移动,Li+向右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D。

16.R是一种香精的调香剂,其水解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A.R的分子式为C11H12O2B.R能发生加成、氧化、取代反应

C.N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3种(不含N)D.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以区分M和N

【详解】A.R(

)的分子式为C11H12O2,故A正确;

B.R(

)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

C.N(

)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

苯环上含有甲基和羟基的酚类3种、含有醚键的1种,不含N,共4种,故C错误;

D.M(

)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N(

)不能,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区分M和N,故D正确;

17.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该物质与金属钠反应有气体生成。

则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几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8B.10C.12D.14

【详解】该物质与金属钠反应有气体生成,说明分子中含有-OH,即可转变为4个C的烷烃的二元取代物,可采用定一议一的方法。

4个C的烷烃共有两种结构,正丁烷和异丁烷,正丁烷共有8种二元取代物,异丁烷共有4种二元取代物,共有12种,故答案选C。

18.已知常温下,Ksp(NiS)≈1.0×

10-21,Ksp(ZnS)≈1.0×

10-25,pM=-lgc(M2+)。

向20mL0.1mol·

L-1NiCl2溶液中滴加0.1mol·

L-1Na2S溶液,溶液中pM与Na2S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中,V0=40,b=10.5

B.若NiCl2(aq)变为0.2mol·

L-1,则b点向a点迁移

C.若用同浓度ZnCl2溶液替代NiCl2溶液,则d点向f点迁移

D.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

L-1Na2S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NiCl2+Na2S=NiS↓+2NaCl;

pM=-lgc(M2+),则c(M2+)越大,pM越小,结合溶度积常数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图像,V0点表示达到滴定终点,向20mL0.1mol·

L-1Na2S溶液,滴加20mLNa2S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关系可知,V0=20mL,故A错误;

B.根据图像,V0点表示达到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NiS的溶解平衡,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c(M2+)不变,则pM=-lgc(M2+)不变,因此b点不移动,故B错误;

C.Ksp(NiS)≈1.0×

10-25,ZnS溶解度更小,滴定终点时,c(Zn2+)小于c(Ni2+),则pZn2+=-lgc(Zn2+)>pNi2+,因此若用同浓度ZnCl2溶液替代NiCl2溶液,则d点向f点迁移,故C正确;

D.Na2S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S-)+2c(H2S),故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在NiS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平衡时,c(Ni2+)不受NiCl2起始浓度的影响,只有改变溶解平衡时的体积,c(Ni2+)才可能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

(共55分)

19.某矿渣主要含硫酸钡、氧化铜、氧化铝等(杂质不参加反应),利用矿渣提取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乙、丙、丁、戊均为单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①为_____________(填“强”、“弱”或“非”)电解质。

(2)灼烧沉淀②所需要的非玻璃仪器有坩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①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液①中加入适量盐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①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滤液③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强

(2).坩埚钳(3).三脚架(4).泥三角(5).NaOH、NaA1O2(6).A1O2-+H++H2O=A1(OH)3↓(7).H++OH-=H2O(8).电解(9).2H2O+2e-=H2↑+2OH-(或2H++2e-=H2↑)

某矿渣主要含硫酸钡、氧化铜、氧化铝等,加入过量的NaOH,得滤渣①BaSO4、CuO,加入盐酸,沉淀①为BaSO4,滤液②为CuCl2和HCl;

滤液①为NaOH、NaAlO2,加适量的HCl,得沉淀②为Al(OH)3,灼烧后生成Al2O3,电解生成Al和O2;

电解滤液③NaCl溶液,得H2、Cl2和NaOH溶液;

(1)沉淀①为BaSO4,是强电解质。

(2)灼烧沉淀②所需要的非玻璃仪器有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

(3)滤液①的主要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