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843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 试题中考语文.docx

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试题中考语文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文段阅读精编试题(中考语文)

宋江听罢,又寻出城来,直要问到那里,独自一个闷闷不已,信步再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

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

“浔阳江正库。

”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

宋江看了,便道:

“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

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去自己看玩一遭?

”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

“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

凭阑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

  宋江看罢,喝采不已。

酒保上楼来问道:

“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

”宋江道:

“要待两位客人,未见来,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鱼便不要。

”酒保听了,便下楼去。

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

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

“这般整齐肴馔,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

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山真水。

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

”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

“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

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

“何不就书于此?

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

“郓城宋江作。

”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

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

19.本选段节选自古典名著《》,请按照“地点+人物+事件”的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3分)

20.文段中划线句透露了宋江哪些方面的信息?

简要归纳后写在下面。

(3分)

21.文中宋江的二首诗词是他的遭遇、思想的反映,请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面问题。

(4分)

(1)“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宋江是因为什么事才被刺字发配到江州的?

(2)“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19.水浒传浔阳楼宋江题反诗

20.身世、当时处境、理想。

21.

(1)宋江因为杀死了自己的小老婆阎婆惜,才被发配到江州的。

(意思对就可)

(2)言外之意是要学黄巢造反。

(二)

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存想了一回,说道:

“怕甚么鸟!

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②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武松自言自说道:

“那得甚么大虫?

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

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③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

“阿呀!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④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⑤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⑥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

“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

“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1.本文节选自《水浒传》,作者,

(1)请你以“地点+人物+情节”的格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2)《水浒传》中有另一处打虎情节,你如果知道,就按上题格式写在下面。

(3)请再写出《水浒传》中的二个有关武松的情节。

2.武松在打虎过程分几个环节来写,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在下面。

3.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一开始就把哨棒打断了,这个细节有何妙处?

4.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说明武松的什么性格特征?

5.有人说武松行为莽撞,打死虎不过是为了自救,哪里称得上什么英雄!

有人说武松为民除害,真是英雄好汉。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6.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

为什么?

答案:

1.施耐庵

(1)景阳冈武松打虎

(2)沂岭李逵杀四虎(3)如:

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2.五个环节。

①先“躲闪”,避过猛虎的凌厉的进攻;②用手中的武器“哨棒”打,打折了;③赤手空拳“揪”“按”住老虎的头部,用脚“乱踢”;④“偷出右手来”“只顾打”。

⑤担心老虎不死,用半截哨棒“又打了一回”。

3.作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武松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4.从选文第①节可以看出来,说明武松①具有勇敢无畏的英雄本色;②爱面子,生怕被人嘲笑;③为民除害的决心。

5.赞成哪一种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可就酌情给分。

6.略。

(三)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

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

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

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

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

“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

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

”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

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

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

李逵道:

“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

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

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

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

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

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自古道:

“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

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

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

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8.本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讲的是的故事。

(3分)

19.李逵本来是想把娘亲接到梁山泊显清福的,没想到反而害死了娘亲!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感慨?

最想说什么?

请写在下面。

(3分)

20.同是为民除害,为什么李逵杀四虎反而没有武松杀一虎出名?

请列举你认为有说服力的几个原因。

(至少二个)(4分)

答案:

18.水浒传李逵(沂岭)杀四虎

19.李逵经常好心办坏事,做事鲁莽,正是他害死了自己的亲娘。

李逵的母亲双目失明,年老体衰,丧失了最根本的抵抗能力,李逵不应该冒冒失失离开母亲,使其失去保护,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其他说法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0.几个原因(其他原因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①李逵是为娘报仇,有的是满腔仇恨;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体现了武松在胆略上胜过李逵。

②李逵手执利器,一击中的;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体现了武松在武艺上胜过李逵。

③李逵是在头脑清醒状态寻杀猛虎,武松是在酒醉状态受到猛虎攻击,仓促应战,从心理准备上,李逵更有利,更体现了武松惊人的技艺。

④作家在武松杀虎前进行了层层铺垫,设置悬念,营造气氛,使人感到高度紧张;李逵杀虎在描写上作家用墨较少,显得单薄,艺术性远不及武松杀虎,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

(二)

[甲文]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你是个卖肉操刀的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

“直娘贼!

还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都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乙文]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了绳拂子,便站将来。

武松却好迎着,正好大阔路上撞见。

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掏虚了身子,先自吃了一惊,夺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急得武松虎一般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

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

被武松一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

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武松一踅,踅将过去,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往蒋门神脸上便打。

原来说过,打蒋门神扑手:

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身来再飞右脚,这一扑,名曰“玉环步,鸳鸯脚。

”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

打的蒋门神在地上叫饶。

武松说道:

“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

”蒋门神在地下叫道:

“好汉饶我!

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1、甲、乙两文都是节选自写的《水浒》。

 (从文学常识的角度命题) 

2、从内容上看,甲、乙文都集中描写打斗的场面,但打斗方式略有不同。

细读文段,仿照示例,概括乙文的内容。

(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命题)

示例:

甲文: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乙文:

3、《水浒》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在同一类型性格的人物当中,作者也注意到人物的个性差异。

试简要分析鲁达和武松性格的异同。

(从小说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命题)

4、“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句歌词写出了梁山好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侠义”,上文中两个人物的行为也体现了“侠义”。

请你再写出书中另外两个“侠义”的故事,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你对其“侠义之举”的评价。

(从小说的其他情节和对小说内容的评价命题)

答案:

1、施耐庵

2、武松醉打蒋门神

3、相同点:

都是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好汉。

不同点:

鲁达:

粗中有细。

武松:

力、勇和正义的象征。

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

4、

(五)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

“王伦劝俺,也见得是。

(注:

王伦是梁山水泊的首领,曾劝说杨志在梁山落草为寇。

)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

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

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

”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

杨志寻思道:

“却是怎地好!

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

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

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

“快躲了,大虫来也。

”杨志道:

“好作怪!

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

”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撷撞将来。

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

但见:

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人。

杈枒怪树,变为肐形骸;臭秽枯桩,化作腌臢魍魉。

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濑濑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卷螺发。

胸前一片锦顽皮,额上三条强拗皱。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此处写牛二刁难、纠缠杨志卖刀的文字从略)

牛二喝道:

“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

”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

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

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叫道:

“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

(注:

此处指的是当时围观的众人)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

我且问你:

这七人端的是谁?

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

却怎地用药?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

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

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这个便是计策。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却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见得梁中书去,欲畏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

“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

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

转身再看那十四个人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杨志,没有挣扎得起。

杨志指着骂道:

“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

”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杨志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19.甲文第一段“快躲了,大虫来也”这句话中所说的“大虫”本义指的是,此处指的是,这是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3分)

20.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对塑造杨志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

21.以下两小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回答。

(4分)

①杨志杀死牛二后怕连累别人,自动去官府自首;而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②甲文写杨志杀死牛二后怕连累别人,自动去官府自首;而乙文先写杨志丢失了生辰纲想自杀,后写他畏罪逃走。

杨志为何不也到官府处自首而要选择外逃呢?

你认为小说这样处理情节合乎情理吗?

答案:

19.老虎牛二借喻(答“比喻”或“借代”也可)

20.这一心理描写交代杨志的出身名门,意在表现杨志具有想凭着本事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思想。

(3分)

21.答案示例:

杨志是在被迫中无意杀人,且杀的是市井的地痞无赖,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是为民除去一害,故可光明磊落去自首等候官府从轻发落,没有必要逃亡;而丢失了生辰纲是死罪,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丢失都无法回去交差,故只好自杀;但想到父母的嘱托,不能无端死去,故只能选择隐忍逃亡。

所以说小说情节安排合理。

[只要分析符合情理又能自圆其说,就可以酌情给分]

(六)

(A)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B)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林冲连忙叫道:

“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

”智深听得,收住禅杖。

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

林冲道:

“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

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

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

‘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

’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

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

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

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

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林冲劝道:

“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 

19.以上两段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    》,作者是    (2分)

20.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

A段在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

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

(3分)

21.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19.水浒(传)施耐庵

20.陆虞侯受高太尉指使,设计让林冲去看守草料场,然后趁夜里放火,要害林冲性命。

哪知林冲因居住的草房被雪压塌,躲到附近破山神庙过夜,不仅没被烧死,还听到了陆虞侯等人谈起如何设计陷害他,不由怒火中烧,杀了陆虞侯等人。

(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语言欠通顺连贯扣1分)

21.B段文字突出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知道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便想方设法进行营救,得知林冲流放沧州,更是一路相随,在危急关头救了林冲,这一义举充分显示了他的侠肝义胆。

他一路上细心观察,耐心等候时机,不是在客店中鲁莽行事,而是选择在僻静的野猪林果断出手,这又充分显示了他粗中有细的一面。

(准确指出性格特点1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

二、《三国演义》

(一)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

吩咐守坛将士:

“不许擅离方位。

不许交头接耳。

不许失口乱言。

不许失惊打怪。

如违令者斩!

”众皆领命。

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

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

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

……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

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2分)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2分)

(3)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分)

答案:

4.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七星坛孔明借东风(或诸葛亮借东风;或借东风)

(3)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巧说周瑜、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连、七擒孟获、空城计、病死五丈原等。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恰切即可得分)

(二)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馀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

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

“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

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

”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

忽哨马报说:

“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

”众将皆曰:

“江陵要地,足可拒守。

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

倘曹兵到,如何迎敌?

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玄德泣曰: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24.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1分)

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2分)

26.刘备自幼家贫,以织席贩履为业,而最终雄霸一方。

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得以成就蜀汉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

24.三国演义罗贯中(共1分,每空0.5分)

25.“刘玄德携民渡江”(共2分,用自己的话答岀相近意思也可以得满分)

26.刘备能以为人本。

(共2分,围绕“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仁政爱民、宽厚仁慈、得民心者得天下”等任意一点回答即可得2分)

(三)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

“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

“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

“死且不怕,岂怕冷乎!

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

“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