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V122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853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诊断学V122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V122汇总.docx

《诊断学V122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V122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诊断学V122汇总.docx

诊断学V122汇总

名词解释

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2.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紫绀。

3.呼吸困难指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出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4.肺源性呼吸困难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难。

5.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是吸气显著费力,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6.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吸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

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8.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

9.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呈柏油样,出血量5~10ml以内者,需作隐血试验。

10.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1.7~17.1μmol/L。

11.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12.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

13.Virchow淋巴结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14.Olive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在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所以每随心脏

搏动时可以触到气管向下拽动。

15.库斯莫尔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是由于细胞外液的碳酸氢不足,pH下降,通过肺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酸碱平衡。

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

16.潮式呼吸是一种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17.间停呼吸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

18.两种呼吸的发病机制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

只有缺氧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呼吸恢复和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兴奋性,使呼吸又再次减弱进而暂停。

多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9.空瓮音若空洞巨大,位置表浅且腔壁光滑或张力性气胸的患者,虽叩诊为鼓音,但有金属性回响,称为空瓮音。

20.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部的胸壁搏动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

见于黏连性心包炎和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21.早搏(期前收缩)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如果早搏连续出现,可形成连律。

22.房颤心律绝对不规则、S1强弱不等和脉率少于心率,产生的原因是过早的心室收缩不能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周围血管所致。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高血压,冠心病,甲亢。

23.开瓣音在S2后0.05~0.06秒,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

舒张早期血液自左房迅速入左室,瓣叶迅速开放后停止,使瓣叶振动引起拍击样声音。

听诊时,在心尖内侧较清楚听见音调高、短促而响亮、清脆的拍击样声音。

表示二尖瓣瓣叶弹性和活动尚好。

24.舒张期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加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是心肌损害的体征。

分为舒张早期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和重叠型奔马律。

25.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

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或存在血液分流、反流所致。

将患者前臂高举过头部,可感知桡动脉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动脉导管未闭。

26.交替脉系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

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衰。

27.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是左心室搏出血量减少所致。

常见于心脏压塞和心包缩窄。

28.蛙腹当腹腔内有大量腹水,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使侧腹壁明显膨出扁而宽,称蛙腹。

29.舟状腹患者仰卧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

使腹外形如舟状。

见于恶病质。

30.板状腹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31.柔韧感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粘连,形成腹壁柔韧而有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柔韧感。

32.腹膜刺激征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

33.墨菲氏征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让患者缓慢深吸气。

吸气时,下移的胆囊碰到拇指引起疼痛,为胆囊触痛,因剧烈疼痛而中止吸气称墨菲氏征。

34.库瓦西耶征由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肿大,但无压痛,称库瓦西耶征。

35.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

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36.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和急性溶血反应。

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出现核极度左移现象。

37.核右移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的百分率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衰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

3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因起搏传导系统病变和心脏病变,窦房结产生慢性心律失常,引起头晕等临床表现。

心电图表现为持续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出现慢-快综合征和双结病变。

知识点

1.正常体温36.3~37.2℃,波动范围不超过1℃。

2.发热的分度①低热:

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3.咳嗽咳嗽是由延髓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的。

4.鸡鸣样咳嗽百日咳,会厌、喉部疾病或气管受压。

5.痰①粘液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②浆液性(肺水肿)③脓性(下呼吸道感染)④血性(呼吸道黏膜受损,血液渗入肺泡)。

6.20支/日×20年(长期吸烟史)判断为支气管肺癌

7.咯血量①小量100ml以内②中等量100~500ml③大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达100~500ml。

大量咯血(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痰中带血(支气管肺癌)。

8.咯血颜色①鲜红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②铁锈色痰(大叶性肺炎)③暗红色(二尖瓣狭窄)④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左心衰)⑤粘稠暗红色血痰(肺栓塞)。

9.黑便出血量在50~70ml呕血胃内积血量250~300ml粪便隐血试验出血量5~10ml

10.胆红素①隐性黄疸17.1~34.2μmol/L②临床可见黄疸超过34.2μmol/L。

11.黄疸①溶血性黄疸②肝细胞性黄疸③胆汁淤积性黄疸(粪便白陶土色)

12.意识障碍①嗜睡(病理性倦睡)②意识模糊(定向能力障碍)③昏睡(不易唤醒,答非所问)④谵妄(意识模糊,定向障碍,言语杂乱)⑤昏迷(见“13”)

13.昏迷①轻度昏迷无自主运动,有防御反应,存在角膜,瞳孔对光,吞咽等反射和眼球运动②中度昏迷无自主运动,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③深度昏迷深浅反射均消失

14.浅部触诊法深度1cm深部触诊法深度2cm以上

15.黄染①黄疸②胡萝卜素增高③长期服用含黄色素的药物

16.皮下出血①瘀点<2mm②紫癜3~5mm③瘀斑>5mm④血肿片状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

17.瞳孔直径3~4mm

18.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蒜味有机磷农药中毒

19.扁桃体增大分为三度①不超过咽腭弓为I度②超过咽腭弓为II度③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为III度

20.甲状腺肿大分为三度①不能看到肿大但能触及为I度②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未超过胸锁乳突肌为II度③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为III度

21.甲状腺肿大常见于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瘤。

22.扁平胸肺结核桶状胸COPD

23.呼吸频率12~20次/分

24.肺下界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上,腋中线第8肋间隙上,肩胛线第10肋间隙上。

肺下界降低见于COPD,腹腔内脏下垂。

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上升。

25.肺下界移动范围6~8cm

26.引起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原因①肺组织实变②肺内大空腔③压迫性肺不张

27.湿啰音①局限性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②两肺底心衰引起的肺淤血和支气管肺炎③布满肺野急性肺水肿和严重支气管肺炎。

28.四种肺部疾病视触叩听要点①视诊胸廓和呼吸运动②触诊气管和语音震颤③叩诊音响④听诊呼吸音,啰音和语音共振

29.视诊心尖搏动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cm。

30.触诊心尖搏动心尖区抬举样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

心尖搏动范围增大,是左心室肥厚的体征。

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样搏动时右心室肥厚的体征。

31.心脏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

左界cm

2~3

II

2~3

2~3

III

3.5~4.5

3~4

IV

5~6

V

7~9

32.心脏听诊顺序心尖区(左锁,5)→肺动脉瓣区(左2)→主动脉瓣区(右2)→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左3)→三尖瓣区(左4,5)

33.心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34.S2分裂①生理性分裂②通常分裂③固定分裂④反常分裂

35.正常脉搏60~100次/分,脉率规则,强弱适中,动脉壁柔韧有弹性。

36.血压①正常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②1级高血压140~159和90~99③2级高血压160~179和100~109④3级高血压≥180和≥110

37.高血压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38.肾脏压痛点①季肋点②上输尿管点③中输尿管点④肋脊点⑤肋腰点

39.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结构①腹直肌肌腹及腱划②腰椎椎体及骶骨岬③乙状结肠粪块④横结肠⑤盲肠

40.异常肿块的注意点①部位②大小③形态④质地⑤压痛⑥搏动⑦移动度

41.液波震颤需要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用液波震颤查出腹水。

42.肝的上下径9~11cm

43.移动性浊音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查处移动性浊音。

44.肠鸣音肠鸣音每分钟4~5次。

45.肌力分为0~5级的六级。

0级为完全瘫痪,1级不能动作,2级瘫痪在床,3级抬离床面,4级抗阻运动,5级正常肌力。

46.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47.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阵挛。

48.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数(×10^12/L)

成年男性

120~160

4.0~5.5

成年女性

110~150

3.5~5.0

49.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与减少增多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减少分为生理性减少和病理性减少。

50.白细胞(4~10)×10^9/L

51.血小板(100~300)×10^9/L

52.血小板的增多与减少增多(超过400×10^9/L)分为原发性增多和反应性增多减少(低于100×10^9/L)分为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53.纤溶活性检测ELISA法0~0.256mg/L

54.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PLT+BT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APTT+PT

55.尿液pH值5.6

56.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蛋白定量大于100mg/L或大于150mg/24h时,称蛋白尿。

57.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常见有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等。

形成的条件:

①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②肾小管仍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③仍存在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58.载脂蛋白(apo)分为apoA、apoB、apoC、apoE、apo(a)

59.心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交界区、束支和浦肯野纤维构成。

60.胸导联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位于V2和V4两点连线的中点,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V5位于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V6位于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

61.心肌梗死

①“缺血型”改变心内膜下心肌缺血,高而直立的T波。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倒置T波。

②“损伤型”改变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

③“坏死型”改变出现病理性Q波(时限≥0.03秒,振幅≥1/4R)或QS波。

62.心肌梗死的分期

①超急性期高而直立的T波,ST段抬高,

②急性期ST段抬高后下降,出现病理性Q波,T波倒置。

③近期ST段恢复,T波开始倒置变浅,病理性Q波存在。

④陈旧期ST段和T波恢复正常,病理性Q波存在。

63.室性早搏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②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T波与QRS波方向相反③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64.房性早搏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②P’R间期>0.12秒③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65.室性心动过速①频率为140~200次/分,节律可不齐②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③房室分离④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

66.二度I型房室阻滞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房室阻滞得以改善,PR间期再次缩短,后又延长,如此反复,称文氏现象。

67.三度房室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

68.血尿素氮增高①器质性肾功能损害②肾前性少尿③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④血BUN作为肾衰竭透析充分性指标。

69.右心房肥大P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II、III、aVF导联明显,“肺性P波”,P波电轴右移超75°。

70.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时限≥0.12秒,P波呈双峰型。

两峰间距≥0.04秒,I、II、aVL导联明显,PR段缩短,P波时间与PR段时间之比>1.6,“二尖瓣型P波”

71.左心室肥大QRS波群电压增高,心电轴左偏,时间延长0.10~0.11秒。

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压低达0.05mV以上,T波倒置。

S波为主的导联,T波直立。

72.右心室肥大V1导联呈R型或Rs型或qR型。

V5导联R/S≤1,或S波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主。

心电轴左偏。

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73.APTT试验内源凝血功能PT试验外源凝血功能

74.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指标①最早出现肌红蛋白②特异性最高肌钙蛋白

75.临床诊断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76.导联与心室部位的关系①V1~V3前间壁②V3~V5前壁③V1~V5广泛前壁④V7~V9后壁⑤I、aVL、V5、V6侧壁⑥II、III、aVF下壁

77.低血钾u波增高

78.草莓舌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患者。

简答题

1.热型和临床意义

①稽留热体温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

②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体温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

③间歇热体温在短时间内骤升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间歇期可持续1到数天,如此高热期和间歇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④回归热体温在短时间内骤升到高峰后持续数天,又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交替一次。

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

2.四种水肿的临床表现,心源性和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①心源性水肿见于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

首次出现于足部,主要表现为肝肿大,心脏增大,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

②肾源性水肿见于各类肾炎和肾病。

早期晨间起床眼睑和颜面水肿,进而全身水肿。

③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

腹水,首先出现于踝部水肿。

④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营养不良。

常有体重减轻,首先出现于足部

心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开始部位

足部

眼睑和颜面

发展快慢

水肿性质

坚实,移动度小

软,移动度大

伴随改变

肝肿大,心脏增大,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

高血压,尿检改变,肾功能异常

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炎,肺癌

消化道溃疡,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胆道出血,胃癌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可为喷射状

血的颜色

鲜红

暗红色,有时为鲜红色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有,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的性状

血痰数日

无痰

4.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的鉴别

中心性发绀

周围性发绀

病因

心肺疾病

体循环淤血

特点

全身性,皮肤是暖的

颜面,肢体末端与下垂部位,皮肤是冷的,按摩或加温可以转暖

5.急性腹痛的病因

①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②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③脏器扭转或破裂

④腹膜炎症

⑤腹腔内血管阻塞

⑥腹壁疾病

⑦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

⑧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6.三种绞痛的鉴别

疼痛类别

疼痛部位

其他特点

肠绞痛

脐周,下腹部

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胆绞痛

右上腹,放射至右背

黄疸,墨菲氏征

肾绞痛

腰部,放射至腹股沟

尿频尿急

7.三种黄疸的鉴别

血清胆红素(μmol/L)

尿胆色素(μmol/L)

CB

UCB

CB/S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正常人

0~6.8

1.7~10.2

0.2~0.4

阴性

0.84~4.2

溶血性黄疸

轻度增加

明显增加

<0.2

阴性

明显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

中度增加

中度增加

0.2~0.5

阳性

正常或轻度增加

胆汁淤积性黄疸

明显增加

轻度增加

>0.5

强阳性

减少或缺如

8.颈静脉充盈和颈部动、静脉搏动的意义

颈静脉充盈:

提示静脉压升高,见于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胸腔和腹腔压力升高。

平卧时不见颈静脉充盈:

低血容量状态。

颈静脉搏动:

二尖瓣关闭不全。

颈动脉搏动: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严重贫血,甲亢。

9.语音震颤

减弱或消失见于①肺泡内含气量过多②支气管阻塞③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④胸膜显著增厚黏连⑤胸壁皮下气肿

增强见于①肺泡内有炎症浸润,肺实变促进语音传导②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

10.三种呼吸音的鉴别

强度

音调

时相

性质

听诊位置

支气管呼吸音

响亮

1:

3

管样

喉部,胸骨上窝。

背部第6,7颈椎,第1,2胸椎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中等

中等

1:

1

管样沙沙声

胸骨角旁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

肺泡呼吸音

柔和

3:

1

柔和沙沙声

大部分肺野

11.第一、二心音鉴别

正常情况

①S1音调较S2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

S2时限较短,在心底部较响。

②S1至S2的距离较S2至下一心搏S1的距离短。

复杂情况

①心尖或颈动脉的搏动与S1同步。

②从心底部开始听S1,S2,再默诵节律并移动至心尖部确定S1,S2。

12.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鉴别

听诊部位

性质

时间

呼吸影响

临床意义

生理性S3

心尖或其内上方

强度弱,音调低

舒张早期(S2~S3)<(S1~S2)

呼吸末明显

健康青少年

舒张早期奔马律

心尖或剑突下

强度弱,音调低

舒张早期,心率快S2~S3与S1~S2相仿

呼吸末或吸气时较响

心肌损伤

舒张晚期奔马律

心尖稍内侧

强度较弱,音调较低

舒张晚期,S1前约0.1秒

呼气末较响

心肌损伤

13.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

生理性

器质性

年龄

儿童,青少年

不定

部位

心尖区和肺动脉瓣区

不定

性质

柔和吹风样

粗糙吹风样,高调

持续时间

短促

较长,常为全收缩期

强度

≤2/6级

≥3/6级

震颤

3/6级以上可伴有震颤

传导

局限

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

心脏大小

正常

心房或心室增大

14.周围血管征

①枪击音股动脉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

②Duroziez双重杂音将钟型体件加压于股动脉,并使体件开口方向稍偏向近心端,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

③毛细血管搏动征手指轻压指甲末端,使局部发白,发白边缘发生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

④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

是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或存在血液分流、反流所致。

将患者前臂高举过头部,可感知桡动脉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

⑤点头运动。

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动脉导管未闭,严重贫血。

15.二狭,二闭,主狭,主闭的鉴别

二狭

二闭

主狭

主闭

视诊

二尖瓣面容,口唇发绀,心尖搏动左移

心尖搏动左下移,心衰后强度减弱

心尖搏动左下移

心尖搏动左下移,颈动脉搏动出现点头运动,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征。

触诊

心尖区有舒张期震颤,胸骨左下缘或剑突下有右心室收缩期抬举样搏动

心尖有抬举样搏动,重度患者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心尖有抬举样搏动,有收缩期震颤

心尖搏动左下移,呈抬举样搏动,有水冲脉。

叩诊

梨形心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心浊音界正常或向左下扩大

靴形心

听诊

①心尖区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左侧卧位更明显

②心尖区S1亢进

③闻及开瓣音,说明瓣叶弹性尚佳

④P2亢进和分裂

⑤晚期可有房颤

心尖区有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S1减弱,P2亢进和分裂。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主动脉瓣第二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