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094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测试.docx

人教版选修3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测试

人教版选修3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国家曾参与战后第二、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的有(  )

①澳大利亚 ②日本 ③加拿大 ④新西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3.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主要表现在(  )

①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 ③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第一要务,扩大对外开放 ⑤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20世纪以来,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是(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深刻教育了各国人民 ②资本主义经过调整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③科技革命推动全球化,形成相互依存局面 ④南北鸿沟不断加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某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下面是学生所举的例子,错误的是(  )

A.欧盟的成立及其经济发展促进了欧盟各国的和平共处

B.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

C.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中东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战争冲突不断

6.下列对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代表具有较强的国际性

B.法国和平人士约里奥·居里担任大会主席

C.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

D.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7.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  )

①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恐怖主义猖獗 ④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关于“二战”结束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三次高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不是第一次高潮中的事件

B.第二次高潮的中心在美国

C.第三次高潮中,参加者强调“欧洲应该置身于超级大国的核冲突之外”,建立“无核区”

D.人民群众是各次运动的主力

9.1988年安理会全年共召开55次正式会议,1992年突破了100次大关。

现今,安理会每年的会议基本上都在150次左右。

安理会每年举行会议次数的增多反映了(  )

①国际局势的复杂化 ②安理会职权扩大 ③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④安理会效率低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包括(  )

①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②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已经是人心所向 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④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2.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  )

A.缓和与紧张并存

B.趋向缓和

C.和平和动荡并存

D.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加剧

13.1945年10月,51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正式成立,作为联合国的会员国(  )

①各国主权平等 ②各国都可在安理会上行使否决权③各国善意履行宪章义务 ④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⑤不得以武力侵害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4.下列有关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个国际组织产生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前后

B.均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

C.国际联盟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后,联合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

D.国际联盟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联合国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后

15.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

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

这说明(  )

①在“和平与发展”中发展比和平重要 ②发展中国家亟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之一 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著名歌曲《GivePeaceAChance》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受欢迎。

主要原因是(  )

A.演唱者是世界著名歌手

B.作者是著名反战人士

C.歌词通俗易懂,脍炙人口

D.人们渴望世界和平

17.读下图,其中不属于同一个主题的是(  )

A.①

B.④

C.②

D.③

18.目前,不少人已经认识到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贫困会导致冲突。

这表明(  )

A.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B.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

C.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19.进入新世纪后,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全球化的挑战,人类社会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②加强国际合作 ③充分发挥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④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 ⑤以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0.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不鲜。

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

C.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歌手彼得·西格尔的一首民谣《那些鲜花都去哪儿了》在四处飘荡:

“花儿都到哪里去了?

都被女孩摘走了,女孩都到哪里去了?

都被男孩娶走了。

男孩都到哪里去了?

变成士兵打仗去了。

坟墓都到哪里去了?

都被花儿覆盖了……”

在大规模的反战运动中,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抗议力量逐渐壮大,为了阻止战争机器的继续开动,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摇滚乐、女权运动的参与者也纷纷汇入了反叛的洪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反战运动。

全国各界人士都以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抗议运动或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媒体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在全国性的反战浪潮下,约翰逊总统在1968年3月因民众的反对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而最终退出竞选。

作为一个发动战争的不得人心的总统,约翰逊离开白宫。

继任的尼克松总统则向民众保证“新任领导将结束战争”。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中美国反战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影响。

(2)概括指出20世纪后半期促进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了会议。

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

美国方面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

议案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

中国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除同意前一阶段的议案外,补充3点重要建议:

1、在和平解决争端上,国际组织应适当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2、大会应承担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的任务;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应扩大到教育和其他文化合作。

中国的建议先后取得美、英、苏赞同。

会议虽然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它通过的议案成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拟订《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建立的背景,指出美、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态度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补充建议被接受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端,势将决裂者,应将此事提交仲裁……——《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1条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宗旨是什么?

(2)为什么国际联盟没能制止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3)请你谈谈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两次绕开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

(1)“铸剑为犁”“枪口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2)材料二说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遇到了什么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2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2003年11月20日,20万英国民众抗议美国总统布什访英,高喊“布什回家去”“结束对伊占领”“要和平,不要战争”等口号,并合力将高约3.7米的布什手持导弹头的塑像拉倒。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根据文字和图片材料分析,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参加了战后第二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参加了战后第三次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潮。

2.【答案】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故A错误;第一次提出建立联合国的构想是《大西洋宪章》;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故C错误。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D项表述反映了联合国的活动状况。

【解析】D 

3.【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回答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表现,以此来说明中国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①②③④⑤都是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的表现,因此答案为D项。

4.【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照各选项。

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人类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和各国相互依存既制约了战争的爆发,又要求共同发展。

南北差距扩大使发展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5.【答案】D

【解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根源不是经济问题,而是领土和主权问题。

中东冲突不断的原因之一是争夺石油资源。

6.【答案】C

【解析】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于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7.【答案】C

【解析】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等。

8.【答案】A

【解析】《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是第一次高潮中的事件。

除此之外,还有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及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D项在教材小字中有所说明:

“学生、妇女、工人、宗教界人士等都是运动的主要力量。

”该项正确说明三次高潮的特征;B、C两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安理会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行使职权;会议的多少不能说明效率的高低。

因此②④表述错误。

10.【答案】A

【解析】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解决一些带有全球性的问题要取决于和平与发展的解决,故①正确;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人心所向,而避免悲剧重演则成为各国的共同责任,故②④正确;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依赖日益加深,故③也正确。

11.【答案】A

【解析】许多国家支持,说明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公敌,④正确;强调各国应该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可以看出①正确;本·拉登被击毙不能说明恐怖主义的土壤被铲除,恐怖主义不是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故正确答案为A项。

12.【答案】B

【解析】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本题考查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A、C表述不够完整;D项属于1991年前的争霸形势。

苏联解体后,局部动荡有所增加,但和平是主旋律。

13.【答案】C

【解析】①③④⑤都是联合国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原则;②错误,只有美、苏、英、法、中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上拥有否决权。

 

14.【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国联和联合国建立背景的掌握。

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因而只有C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在掌握和平与发展的含义以及面临的问题时,注意结合当今的国际局势理解在“和平与发展”中,不能简单地说谁最重要。

16.【答案】D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反战和平运动广泛开展的时代,这首歌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17.【答案】B

【解析】 题中①②③所反映的主题是和平;④反映的主题是威胁和平的因素——恐怖主义。

18.【答案】B

【解析】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国内容易产生社会动荡,也会给外部势力提供干涉的借口,所以贫困会导致冲突。

B项符合题目要求。

A、C两项强调战乱、冲突与和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本题的意思正相反,而本题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否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D项表述正确,但只强调了经济这一个方面,没有表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9.【答案】D

【解析】本题用排除法,排除⑤,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0.【答案】D

【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与合作,取代了过去的对峙与斗争。

D项说法正确,揭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内容。

A项说法错误,B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C项与此无关。

 

21.【答案】 

(1)历史背景:

世界大战尤其是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促使人们反思人类未来的发展,求和平、共发展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社会矛盾激化。

影响:

影响了美国总统竞选;迫使美国签订和平协定。

(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发展;亚、非、拉美等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非政府组织作为反战和平运动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崛起,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解析】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反战运动的出现是由历史和现实两个原因构成的,历史上对二战所带来灾难的反思和对战后和平的渴望,现实原因为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带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不满,社会矛盾的激化。

结合材料内容战争导致了约翰逊总统失去民心而离任,尼克松上台后实行全面收缩可以得出影响:

影响了美国总统竞选;迫使美国签订和平协定。

(2)问结合所学,从和平因素的增加这个角度来考虑可以得出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结盟运动、非政府组织、中国崛起,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等角度回答。

22.【答案】 

(1)背景:

二战后期国际联盟失去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

态度:

苏联排斥中国加入;美国赞同中国加入。

目的:

维护本国利益,称霸世界。

(2)原因: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评价:

中国加入联合国是由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决定的,中国的加入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23.【答案】

(1)反对战争,制止侵略。

(2)国际联盟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制止侵略的可能性;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

(3)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等方式,减缓国际冲突,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用和平方法依据正义及国际法的原则,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稳定国际形势。

【解析】第

(1)题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保持各国间之和平”“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等归纳答案;第

(2)题根据国联规定原则的不足及英法等大国的外交政策去分析;第(3)题可结合联合国的影响去分析。

24.【答案】 

(1)“铸剑为犁”:

联合国要努力维护和平,把战争的武器变为创造财富的工具,造福全人类。

“枪口打结”: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组织维和行动。

(2)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进一步增强安理会在维

和方面的作用;加快联合国改革。

【解析】 在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图文资料,理解其中的含义。

(1)问从图片中“铸剑为犁”“枪口打结”等信息中归纳答案。

(2)问阅读材料二,理解其中含义,然后回答。

25.【答案】 

(1)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依然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2)南北问题更加突出。

发达国家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惠,贫富悬殊愈来愈大。

(3)影响和平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

传统安全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国际军事力量对比失衡加剧,同时,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出现了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