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4233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ocx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主要的茶叶产茶国,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茶叶采摘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在世界茶叶市场占据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茶叶愈发受到世界消费者的喜爱,茶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竞争愈发激烈,其他主要产茶国如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优势与不足,综合评价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找出提升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竞争力相关理论的发展情况,其次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多个描述性统计分析指标,研究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钻石模型”理论,分析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模型,组成指标体系,对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上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现状;因子分析

 

Researchon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Chineseteaindustry

Abstract

Chinaisamajorteaproducingcountryintheworld,anditsindustryisdevelopingrapidly.In2018,theteapickingareaandoutputarethelargestintheworld,andChina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intheworldteamarket.However,withthegrowingpopularityofteaamongconsumersaroundtheworld,theteamarketdemandisincreasingandthecompetitionisbecomingincreasinglyfierce.Othermajorteaproducingcountrieshavewitnessedrapiddevelopmentofteaindustryandcontinuouslygrabbedmarketshare.Undersuchcircumstances,itismeaningfultostudythedevelopmentstatusofChina'steaindustry,findout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comprehensivelyevaluat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China'steaindustryandfindoutthewaystoimproveit.

Thispaperfirstintroducesthedevelopmentoftradecompetitivenesstheory,andthenstudiesthedevelopmentstatusofChina'steaindustrybyusingavarietyofsingleindicatorssuchasInternationalMarketShare,TradeCompetitivenessIndexand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Basedonthetheoryof"diamondmodel",themainfactorsaffecting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China'steaindustryareanalyzed.Intheempiricalaspect,factoranalysismethodwasusedtoestablishasystemof10indicatorstocomprehensivelyevaluat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Chinesetea.Finally,basedontheaboveanalysisresults,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tofurtherimprove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China'steaindustry.

 

Keywords:

Chineseteaindustry;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Developmentstatus;Factoranalysis

 

一、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茶叶,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如今追求绿色健康饮食的时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而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资源充足,文化丰富,是世界上传统的产茶和出口大国,2018年茶叶采摘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348公顷和262.5万吨,均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茶叶生产的重要一环;而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量也逐年增加,2018年为36.8万吨,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茶叶愈发受到世界消费者的喜爱,茶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竞争愈发激烈,其他主要产茶国如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茶叶产业在面临外部激烈的竞争压力时,还暴露出自身许多问题,如机械设备自动化、现代化程度落后,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不严格,品牌意识薄弱等等,因此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形势并不乐观。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挥我国在茶叶产业方面的优势,提高茶叶获利能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保持强劲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地分析与其他茶叶主产国相比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探究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茶叶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的研究:

付红波(2005)认为中国茶叶产业在基本生产要素上,比如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比高级生产要素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国际竞争力二十多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万青,闫逢柱(2006)认为大多学者都从传统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六大要素来选取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选取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表明中国茶叶产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处于一定的劣势地位,需要从生产、交换、消费和政府干预等方面进行提升。

郭东旭(2009)通过对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国内需求市场空间较大,企业规模化程度低,经验理念、管理模式和政府投入需进一步提高。

沈童菲,王森培,张慧,赵颖文(2019)在传统的评价指标基础上,增加出口单价指标,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中国茶叶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出口单价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竞争能力有所提高,但与其他茶叶主产国相比差距明显,需要提高产茶效率,推动行业创新。

关于茶叶国际竞争力计量分析的研究:

幸新荣(2010)运用协整、聚类等实证方法,分析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表明技术进步因素对产出效率的贡献率小,绿色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较大。

马捷(2014)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浙江茶叶近十年的出口竞争力情况,表明其竞争力有先升后降的趋势,需要从“质”的方面提高其竞争力。

孙晓虎,张藕香(2018)通过引力模型研究认为在我国茶叶的出口情况上,具有正向作用的是出口对象的GDP水平和我国的产量;具有反向作用的是出口对象的汇率等因素,提出要优化产业结构。

李焱,李铭军(2019)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8国的IMS和TC指数与世界茶叶的关联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世界市场上中国茶叶具有一定的优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于茶叶国际贸易环境的研究:

姜鹏芳(2009)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茶叶出口面临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生产水平等方面的落后,同时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影响即是挑战也是机遇。

宋晓光(2013)分析我国茶叶出口遭受五大出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情况及其影响程度,表明成本、市场稳定性等方面因素对我国茶园出口有负面影响,同时有企业、行业等方面的改进的积极作用,以及我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向琪(2019)基于“钻石模型”和PEST模型,全面分析中国在“良好农业规范”(GAP)环境下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在此背景下有效提升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于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许咏梅(2005)通过选取指标建模,结果显示我国茶产业的资本密集度、规模、集中度等因素对茶产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研究经费和人员开发强度影响不显著,但仍有正面作用。

霍尚一,林坚(2010)运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认为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水平、进口国对农药残留的最高限量以及两国间的实际汇率和距离是主要因素,而中国茶叶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仍具潜力。

谢鸿泽(201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我国茶叶竞争力的因素,结果表明茶叶的品质影响最大,应重视提高茶叶的质量水平;种植的规模效应影响最低,不能单纯依赖于提高供给水平;工资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作用,应加大资本投入水平,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

关于茶叶出口品牌和品种细分的研究:

闫振宇,陶建平,徐家鹏(2010)通过研究表明中国的绿茶,尤其是大包装绿茶,是目前竞争优势最大的类别和包装,但小包装绿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应充分利用绿茶的优势,由出口大包装茶叶为主转向小包装茶叶。

张菲(2018)同样认为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茶种是绿茶,但面临新兴生产国的威胁,大包装茶叶在长期市场上亦不具备优势。

耿琦(2013)通过实地调查,比较分析超市的茶叶品牌,明确我国茶叶品牌情况,认为要突破现有的品牌模式,加大创新力度。

陈飞(2014)运用AHP法,探究影响塑造茶叶品牌的因素,认为茶树品种的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企业经营模式,并从品牌价值链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国外研究现状

PramodKumar,P.S.Badal,N.P.SinghandR.P.Singh(2008)认为印度在世界市场上的长期主导地位受到了打击,原因时生产和国内消费增长缓慢,国内外市场上茶叶价格下跌,将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应努力增加茶园生产力,改善生产结构,寻求多元化市场以促进茶叶出口。

AlastairHick(2009)通过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分析,认为近年世界市场一直供过于求的状况有所改善,如果传统市场的消费提高,这一缺口可能会更接近均衡,应制定政策来改善市场的需求,利用茶叶对于健康的益处来促进生产国和进口国的消费,更积极地开发增值市场的需求,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认识其重要性。

BHNagoor,CNKumar(2010)认为印度国内的茶叶市场正在扩大,而本地的茶叶生产和种植面积几乎没有进步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大量进口茶叶,应当给予保护政策。

此外印度对于新加坡、菲律宾和文莱市场出口茶叶具有价格优势,但都是非常小的茶叶进口国。

3.国内外研究述评

通过对茶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茶叶竞争力的研究较为全面,涉及面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方法较为单一,大部分是从现状上运用显示性和分析性指标进行研究,以定性为主,涉及计量方法模型的研究较少。

(三)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数据资料,分析世界和中国茶叶产业的生产和贸易现状,并利用单项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将中国茶叶产业与世界其他四大产茶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茶叶产业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明确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其次基于贸易理论,探究影响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实证方面,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为提升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针对性的简要对策。

在分析部分,重点放在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定量分析上。

构建模型,选取综合评价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根据分析结果分析其统计意义,得出结论。

最后,基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总结产业发展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针对性建议。

本文研究的框架如下: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多种渠道整合相关文献,深入研究和归纳,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从不同角度深入地认识、研究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这一课题。

2.对比分析法

利用多种单项指标将中国茶叶产业与世界其他主要产茶国进行比较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明确中国茶叶产业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国际竞争力现状。

3.因子分析法

从变量群中提取出公因子的统计方法,对多个作用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作用的公因子,提取为新的变量,尽可能多地代表原变量的信息,减少变量数目,最后解释被解释变量。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在利用各种单项指标对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时,出于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得性的考虑,比较对象只选取了世界其他四大产茶国,即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另一方面,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较为系统的工程,范畴较大,文中选取的分析方法和因素可能会有所遗漏,因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改变了以往多数研究局限于单项指标的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多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情况。

二、国际竞争力理论概述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某产业相比而言,在生产力、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并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力。

相关的贸易理论为:

(一)传统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由亚当·斯密提出,该理论主张,两个国家在生产特定产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劳动费用,而如果一国所需的费用比另一国低,就拥有其生产的绝对优势。

通过专业化分工,交换产品,从中获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而国家间的绝对成本之差,可能来自自然资源或技术优势。

2.比较优势

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该理论指出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并不是导致国际贸易发生的唯一原因,各国应当集中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3.要素禀赋

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该理论指出在生产各种产品时,除了劳动力,其他各种生产要素也是必须的,而各国拥有的生产要素构成情况不同,因此不同国家生产产品的成本费用不同,并造成国际贸易。

(二)新贸易理论

1.规模经济

该理论认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位成本下降,利润水平也随之提高。

传统的贸易理论,从绝对优势到要素禀赋,都认为市场经济是完全竞争的经济形态,但规模报酬递增是现代社会的大多数生产都会出现的。

2.技术差距

该理论主张,国家间生产产品的技术差距导致国际贸易。

新产品生产成功后,一国在技术上具有的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上具有垄断地位,从而出口技术领先的产品。

而随着出口的增加、专利转让、合作等,新技术不断扩散,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便会不断缩小。

3.产品生命周期

该理论认为,新产品会经历引入、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技术水平有差距的各国在这各个周期期间,会存在技术上的不同差距,使得厂商容易具有垄断地位。

但随着技术外流和劳动成本优势,产品逐渐来到成熟、衰退期,产品的优势随之消失。

该理论从技术创新、进步、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强调创新能力和模范能力的重要性。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由迈克尔·波特提出。

他认为国家产业间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并不简单地由劳动力、自然资源决定,而是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机遇和政府组成的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之间贸易的本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三)贸易理论的比较

1.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市场不存在规模经济;新贸易理论认为存在规模经济;

2.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和贸易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劳动力、自然资源;新贸易理论认为来自规模经济、产业创新和升级、知识等全面因素。

3.传统贸易理论都是以静态的理论体系分析比较优势;新贸易理论更多以动态的眼光分析竞争优势,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突破了单因素分析,强调各种动态因素综合作用的重要性,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力。

三、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世界茶叶产销现状

1.世界茶叶生产

在全世界50多个产茶国之中,亚洲与非洲国家居多,而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和斯里兰卡被称为世界五大产茶国,2018年产量和采摘面积分别占据世界总量的77.4%和84.1%,并呈上升趋势。

表3.1世界茶叶采摘面积单位:

千公顷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肯尼亚

斯里兰卡

世界总量

1990

843

415

95

97

222

2238

1995

888

428

113

113

189

2269

2000

898

490

121

120

189

2365

2005

1059

521

143

141

213

2683

2010

1441

579

125

172

222

3157

2011

1659

600

122

188

222

3403

2012

1749

605

122

191

222

3504

2013

1869

564

122

199

222

3619

2014

1996

604

119

203

222

3789

2015

2127

567

115

209

218

3886

2016

2134

577

117

219

217

3907

2017

2226

622

114

233

203

4047

2018

2348

628

113

236

203

4193

数据来源: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整理计算

由表3.1可以看到,从1990年至2018年,中国一直位于世界茶叶采摘面积第一位,占世界比例逐年递增,2018年占比已达56.0%,其次为印度,占比15.0%。

而肯尼亚采摘面积增长速度明显,2016年反超斯里兰卡位列第三;印度尼西亚位列五大产茶国采摘面积最低;世界采摘面积总量也从1990年的2238千公顷增长到2018年的4193公顷,年均增长率约为2.27%,规模不断扩大。

表3.2世界茶叶产量单位:

万吨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肯尼亚

斯里兰卡

世界总量

1990

56.2

68.8

15.6

19.7

23.3

252.5

1995

60.9

75.4

15.4

24.5

24.6

286.3

2000

70.4

82.6

16.3

23.6

30.6

323.1

2001

72.2

84.7

16.7

29.5

29.5

335.8

2002

76.6

85.4

16.5

28.7

31.0

341.8

2003

78.9

84.6

17.0

29.4

30.3

348.5

2004

85.5

87.9

16.7

32.5

30.8

362.1

2005

95.4

90.7

16.7

32.9

31.7

387.4

2006

104.7

94.9

14.7

31.1

31.1

385.2

2007

118.3

97.3

15.1

37.0

30.5

417.3

2008

127.5

98.7

15.4

34.6

31.9

426.7

2009

137.6

97.3

15.7

31.4

29.0

431.2

2010

146.7

99.1

15.0

39.9

33.1

462.2

2011

164.0

109.5

14.7

37.8

32.8

484.0

2012

180.5

113.5

14.3

36.9

33.0

504.2

2013

193.9

120.9

14.6

43.2

34.0

532.9

2014

211.1

120.7

15.4

44.5

33.8

551.0

2015

229.1

123.3

13.3

39.9

32.1

579.0

2016

232.6

125.0

14.4

47.3

29.3

586.0

2017

247.3

132.5

13.9

44.0

30.8

604.8

2018

262.5

134.5

14.1

49.3

30.4

633.8

数据来源: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整理计算

由表3.2可以看到,2005年以前印度位列世界茶叶产量第一,中国第二,而2005年以后中国茶叶产量实现反超,位列第一,至2018年占世界比例已达41.4%,增长迅速;肯尼亚则在2004年反超斯里兰卡。

因此2018年由大到小排名为:

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

世界茶叶产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率约为3.34%。

2.世界茶叶贸易

世界茶叶贸易中红茶占据主导地位,约占总贸易量的72%;参与茶叶贸易的国家有170多个,2018年按照茶叶出口量由大到小排名为:

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进口量由大到小排名为:

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

而这里主要将五大产茶国和世界总体的出口情况进行分析。

表3.3世界茶叶出口数量单位:

万吨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肯尼亚

斯里兰卡

世界总量

1990

21.1

19.8

11.1

16.6

21.6

122.8

1995

18.3

15.8

7.9

25.9

17.8

115.3

2000

23.8

20.1

10.6

21.7

28.7

143.8

2005

29.1

15.9

10.2

34.8

30.8

169.3

2010

30.8

23.5

8.7

41.8

31.3

199.0

2011

32.8

32.3

7.5

30.7

32.1

194.6

2012

31.9

22.5

7.0

23.4

31.8

176.4

2013

33.2

25.5

7.1

44.9

31.8

201.0

2014

30.7

21.3

6.6

27.3

32.5

181.1

2015

33.2

23.5

6.2

26.0

30.5

171.4

2016

33.7

23.0

5.1

29.7

28.7

174.6

2017

36.8

26.1

5.3

46.7

28.7

205.9

2018

36.5

24.5

4.9

47.5

27.2

185.3

数据来源: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整理计算

由表3.3可以看到,世界茶叶出口数量在1990-2005年间基本介于120-150万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