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4295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docx

最新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选读word版本

《史记》(选读)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拜为御吏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

“我何如主也?

”昌仰曰:

“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

“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

“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

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高祖曰:

“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

“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

“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尧曰: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

”高祖曰:

“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

“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

“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

”高祖曰:

“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

”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遗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

“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

而不遣赵王,何?

”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注]萧、曹:

指萧何、曹参。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

转身跑。

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

固执。

C、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即:

假使。

D、公不得已强行强:

勉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骑周昌项,问曰:

“我何如主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B、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昌因谢病不朝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周昌:

“周昌,木强人也。

”意思是说周昌是一个像木石一样刚直、倔强的人,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周昌“刚直、倔强”的一项是

①昌仰曰:

“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②周昌廷争之强

③为跪谢曰:

“微君,太子几废。

”④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⑤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A、①②⑥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屡立战功,官职也因此一再升迁。

其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包括皇帝、大臣在内,人人都敬畏他。

B、司马迁通过描写刘邦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和周昌挺直脖子骂皇帝的动作,既刻画出刘邦的丑态,又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周昌耿直、倔强的性格。

C、周昌的刚强、正直可谓人所共知,人人敬畏,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结果,反而受到排挤,就连原先感激他的吕后,也对他百般刁难和迫害。

D、用“期”“期”的口吃声来描写周昌反对另立太子,以表现也的憨直和因愤怒而口齿不清的特点,司马迁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可见一斑。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

甘罗者,甘茂孙也。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

“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

‘得唐者,与百里地’。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文信侯曰:

“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

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

甘罗曰:

“臣请行之。

”文信侯叱曰:

“去,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

”甘罗曰:

“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卿曰:

“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曰:

“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张卿曰:

“应侯不如文信侯专。

”甘罗曰: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曰:

“知之。

”甘罗曰:

“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

“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

“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

”曰:

“闻之。

”曰:

“闻张唐相燕欤?

”曰:

“闻之。

”“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5.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明知:

明明知道

 B.令装治行  治行:

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有日:

有一天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

不同的缘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1)君侯不快之甚也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

(1)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1)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2)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

(1)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2)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或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  

(2)秦归燕太子

   (3)甘罗者,甘茂孙也        (4)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A.

(1)

(2)相同 (3)(4)相同 B.

(1)

(2)不同 (3)(4)相同

 C.

(1)

(2)相同 (3)(4)不同 D.

(1)

(2)不同 (3)(4)不同

8.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1)臣请行之  君其试臣     

(2)始皇召见  使甘罗于赵

   (3)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4)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5)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6)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

(1)(3)(4) B.

(2)(5)(6) C.

(2)(3)(6) D.

(2)(4)(5)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

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译:

                

   

(2)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译: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

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吴公子光曰:

“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俗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

“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九年而楚平王死。

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

“此时不可失,不求保获!

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

“王僚可杀也。

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

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

“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介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

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

11.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进:

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客:

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

通“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 擘:

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内空无骨鲠之臣B.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C.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D.尽灭之,遂自立为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D.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良乃入,具告沛公 

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阖闾事成原因的一组是  

 ①光真王嗣,当立 ②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待,皆持长铍 ④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

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B.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终于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光真王嗣,当立。

译文:

   

(2)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

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

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

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

“太子以秦女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

“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

“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王使人召二子曰:

“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

“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

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俱灭,无为也。

”伍尚谓员:

“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

”尚既就执,伍胥遂亡。

到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剑曰:

“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父曰:

“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徒百金剑邪!

”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伍胥知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五年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

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乃召伍员而与谋国事。

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九年阖庐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

昭王出亡。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17.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

讨好 

B.不能无怨望      望:

盼望

C.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

美丽 

D.赐粟五百石,爵执圭  爵:

赏赐爵位

18.比较下面各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①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以

C.①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D.①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19.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伍子胥才干的一组是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亲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害。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有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

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愿望。

D.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中救了伍胥,当伍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

“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圭,哪里只是百金剑呢?

”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译文:

(2)不诛且为楚忧。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年,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曰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

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

防备

B.赵王让李牧让:

责备

C.王必用臣必:

如果

D.悉勒习战勒:

统率、组织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以便宜置吏B.多间谍

C.厚遇战士D.大纵畜牧

2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③谨烽火,多间谍④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⑤边士曰得赏赐而不用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2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一句可以看出李牧虽是将领,但也任意设置地方机构,安排官吏;为了自己的军队也搜刮民脂民膏。

B.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C.“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虽然李牧最终打败了匈奴,但他把数千人做为诱饵,不怜惜他们的生命,可见他虽是良将,但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

D.“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以及“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明了李牧固执任性,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根本原因。

26.翻译下列句子。

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⑵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年,亦不亡失。

⑶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训练:

司马相如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梁孝王卒,相如归,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相如往,舍都亭①。

临邛②富人卓王孙为具召之。

临邛令自往迎相如。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家居徒四壁立。

文君久之不乐,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

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居久之,上读《子虚赋》而善之,乃召相如,相如请为天子游猎赋。

赋奏,天子以为郎。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③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相如还报,乃拜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余,复召为郎。

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④,病免,卒。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都亭:

指临邛城内之亭。

都:

城。

亭:

人停集之处。

②临邛(qióng):

古县名,在今四川邛崃。

③僰(Bó):

古代部族名。

④消渴疾:

病名,即今之糖尿病。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以赀为郎()⑵卓王孙为具召之()

⑶相如缪与令相重()⑷赋奏,天子以为郎()

2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司马相如有文才的一组是

①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②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③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④上读《子虚赋》而善之

⑤赋奏,天子以为郎⑥转迁孝文园令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简练地记述了汉代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一生游梁、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写出了相如穷困潦倒的境遇和起伏跌宕的一生。

B.汉景帝时,司马相如凭借家中资财做了武骑常侍。

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相如旅居梁国,与邹阳、枚乘等游说之士相处数年。

C.文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婚恋,写得宛转浓丽,极富新奇,颇似生动的小说。

故事为后世文学创作所取材,清人吴见思称其为“唐人传奇小说之祖”。

D.武帝即位后,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深为赞赏。

相如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用为郎。

曾奉使西南,拜为中郎将,后为孝文园令。

30.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⑵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⑶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

⑷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参考答案:

(一)1.B(应为“坚持”)2.B(表原因A什么/多么,C才/竟然,D于是/就,通过,经由〕3.A4.C(受到“排挤”、“对他百般刁难和迫害”在文中没依据)

【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就追随沛公,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皇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驹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

“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

”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

.“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高帝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高帝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而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

“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

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

就跪谢说:

“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

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边皇帝为什么这样。

赵尧上前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囵。

,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

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报全自己吗?

”高祖说:

“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

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克说:

“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说过“对。

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赵尧说道:

“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