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354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docx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

作文课《新体验作文》教学实录

一、亦真亦假的自我介绍

师:

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接下来我说五六句话,这些话都是介绍我自己的,有一些话是真的,有一些话可能是假的,需要我们的同学用大脑去思考,去判断。

准备好了吗?

生(齐):

准备好了。

师:

好,我要开始介绍了。

大家可以看屏幕。

(屏幕依次出示五个句子。

师述)第一句话—

——“我叫张祖庆,来自浙江杭州,今年48岁,和语文打了整整40年的交道。

——“我教了二十年数学,后来校长不让我教了,于是改教了语文。

”第二句话。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

他们喜欢叫我‘麻辣老师’。

——“这学期我担任学校副校长,兼任班主任,教一个班级的语文。

——“我喜欢读书,写书。

读过一千本书,写过一本书。

师:

你们说,你觉得哪些信息可能是真的,哪些可能是假的?

大胆地猜测。

生1:

我觉得第一句话可能是假的。

师:

为什么?

生1:

因为您今年48岁……

师(打断):

我们的声音只有更响亮,台下的老师才会更安静,你说对吗?

来,我们响亮地说。

生1(响亮):

因为您今年48岁,却和语文打了40年交道。

您不可能8岁就开始教语文吧。

师:

哦,“不可能8岁就教语文”,你认为这是错的。

请坐。

生2:

我认为第一句话应该是对的。

因为你有可能是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语文。

我倒觉得第二句话可能是错的。

师:

你的意思打交道不一定就是教语文,学语文也是打交道,是吗?

精彩!

但是第一句话有可能也是错的。

接着说。

生2:

我认为第二句话是错的。

因为如果您教数学的话,就是有点那个……

师:

就是看起来就不像教数学的样子,是吗?

好,请坐。

还有哪些同学有不同的想法?

大胆地说。

你说。

生3:

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不对的,因为您今年48岁,和语文打了40年的交道,又教了20年的数学,那加起来就是60岁了。

师:

再怎么着,我也看起来不像60岁的样子,是吧?

好,这是你的判断。

还有谁?

你是怎么判断的?

你说。

生4:

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我认为数学它是一种理科,语文它是文科,这两种概念是完全不相同的。

师:

怎么可以又教数学,又教语文呢?

是不是?

不可能两个项目都教得好。

生5:

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错的。

因为整整教了20年数学,那一定是个好老师了,可是为什么校长还是不让教呢?

师:

要不是我有问题,那就是校长有问题。

教了20年之后才改行,是吧?

好。

咱不说第二句,其他的,你有没有发现有可能是错误的信息?

生6:

我认为第三句可能是真的。

因为我从您刚才和我们的互动中我发现,你十分和蔼可亲,对我们来说也,让我们有亲切感,所以我认为,那些孩子们叫你“麻辣老师”,可能是对您的一种亲切的称呼,所以我认为第三句可能是真的。

师:

嗳哟,真会说话。

真会说话。

还有没有其他信息有可能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最后那位女孩子,你说。

生7:

我认为第四句话应该是假的。

因为又担任学校副校长,还担任班主任,还教一个班的语文,做的事情太多了。

师(和该生握手):

谢谢你,谢谢你的理解。

你说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是吗?

生8:

我与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相反。

我认为倒数第二句话是正确的。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老师足够能干,足够亲和的话,他完全可以有能力去担任这几项任务。

师:

谢谢你的勉励。

真好。

生9:

我觉得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假的。

因为上面写了你喜欢读书写书,既然读了一千本书,可是你喜欢写书,为什么只写过一本书呢?

师(笑):

你对我的鞭策我一定会记在心间。

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还只写了一本书。

好,我告诉大家,为大家解密。

我很遗憾,第一句话当中有一个很大的错误,你们没有发现。

“今年48岁”,我看上去像48岁吗?

像不像?

有的同学说“像”。

你点点头了,你说。

你说像不像?

生10:

不像。

师:

那你觉得我有可能几岁?

生10:

38。

师:

这还差不多。

告诉大家,今年40岁还不到。

所以和语文打了40年的交道是不可能的。

难道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和语文打交道了?

这句话错误的。

第二句话也是错误的。

第三句话是对的。

第四句话是对的。

谢谢两位同学的勉励。

最后一句话有点不对的。

写过一本书是真的,刚好读过一千本书那是假的。

谁也不知道我到底读了多少书,不可能刚好一千本。

是不是?

所以同学们,听别人讲话,判断一个人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判断。

这才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被人误导。

好。

上课。

二、云里雾里的真实体验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种动物。

(屏幕出示一种动物的漫画图片)你觉得它有可能是什么?

生1:

它有可能是鹿。

师:

还有可能是什么?

你大声地说。

生2:

有可能是麋鹿。

师:

麋鹿。

你呢?

生3:

我也觉得应该是麋鹿。

生4:

我也觉得是麋鹿。

师:

都觉得是麋鹿。

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动物,它叫“巨角猥”(屏幕出示“巨角猥”)。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这种动物的知识,请同学认真地听,听完之后我们马上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考一考大家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

师(读资料):

它叫巨角猥,生活在三百万至一万二千年前的荷兰地区。

经常活动于沼泽地。

这种巨角猥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巨角猥。

它喜欢吃水中的其他生物,鱼虾是它的主要食物,一餐就能吃30公斤。

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过它的化石。

师:

要不要再来一遍?

生:

要。

师:

好,再来一遍。

这一回我加快速度。

认真听。

(再读资料)它叫巨角猥,生活在三百万至一万二千年前的荷兰地区。

经常活动于沼泽地。

这种巨角猥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巨角猥。

它喜欢吃水中的其他生物,鱼虾是它的主要食物,一餐就能吃30公斤。

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过它的化石。

师:

好,考试开始。

考一考你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

独立完成,不许看同桌的。

(传发考试卷,学生开始答题。

试卷为根据教师所读的资料编的填空题。

师:

考试时间三分钟。

注意括号里的提示。

考好的举手示意。

(学生部分完成答题,教师巡回查看,为完成答题的学生批改评分。

师:

不看别的同学的答案和分数。

(继续给未评分的学生评分)

师:

都打了分数,是吧?

我把话筒递到谁那儿,谁报自己的分数。

(师依次递过话筒,学生报分数“0”。

只有一个学生报“100”。

师:

还有几个同学是100分的?

(无人举手)

师:

很奇怪,为什么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得100分,其他都得零分?

(几个学生举手)放下。

先对一下答案。

(屏幕出示师读过的那段话)对照一下。

师:

我知道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问。

最想问我的是什么?

(三秒钟,暂无人举手)也许你郁闷,也许你非常难受,非常愤慨,你大声地问我。

想问我什么?

生1:

你有没有骗我?

师:

请在这句话前面加上两个字——“老师”,好不好?

生1:

老师,你有没有骗我?

师(指着黑板):

把两个字写上去——“骗人”,或者一个问号。

写在黑板的左边。

自己拿粉笔,谢谢。

(该生上台书写)

生2:

老师,这个资料是不是假的?

师:

“是不是假的”,写上去。

(该生上台写)还有想说什么?

想说就说。

不要难为情。

生3:

为什么我们有些空格里面填对了,你给我们零分?

师:

填对了为什么是0分。

“为何是0分”,写上去。

“为何是0分”。

生4:

老师,你是不是在忽悠我们?

师:

忽悠。

(点头,示意该生到黑板上书写这个词)

生5:

老师,是不是耍我们?

师:

“是不是耍我们”,“耍”字写上去。

写在黑板的上方好了,下方不要写。

那个女孩子你说。

生6:

是不是故意读错?

师:

“是不是故意读错”,是不是?

“故意”。

(示意该生上台写)还有没有?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的心情怎样?

生7:

奇怪。

师:

“奇怪”。

写上去。

生8:

疑惑。

师:

“疑惑”。

写上去。

还有吗?

有没有愤怒的?

(无人举手)更多的是一脸迷茫。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是不是?

那位得100分的男生,此时此刻你的感觉是怎么?

生9:

我并不是100的。

师:

“并不是100”的,为什么?

生9:

我看过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上面有一课,写得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师:

你上来,你跟大家说一说,你看过六年级下册的什么语文书。

生9:

六年级下册的语文书,里面有篇课文是猫猬兽,里面的科学老师也是这样子做,到最后学生有的很气愤,然后老师就告诉他们事情的真相。

然后我觉得,一开始我听到你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因为你说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发现这种动物的化石,我就觉得很像那篇课文,再仔细一推敲,就觉得这个应该是假的吧。

师:

注意这位同学刚才的发言,第一,他是看了一本书,一篇文章当中的一个故事,第一,有记忆;第二,他刚才一番推理非常严密,把自己真实的心理过程讲出来了,非常好。

你先回到位置,一会儿我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为什么那么多同学都得零分,你先回座位,谢谢你。

(该生回座位)同学们,你们在听的过程当中,过于关注数据、地名、它的生活习性,却把最重要的一句话遗漏掉了。

我告诉大家,这种所谓的巨角猥,是我在一个古兽网上随便下载下来的,胡编了一个名字,它的所有信息都是我凭空想出来的。

你想,人类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连化石都没有见过,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呢?

我们在课前谈话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埋下了伏笔,让你们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大脑去判断、去思考,可是你们一直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去考试。

括号里,我提醒了三遍,注意括号里的提示——一起读。

生(齐读):

考考你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

三、真刀真枪的课堂辩论

师:

你们只关注了记忆力,忘记了判断力和思考力。

所以,得0分。

我知道此时此刻还有很多同学一定还有不服。

“老师,我不服”。

有没有觉得还不服的,想跟我对话的?

(一生举手)好,我就欣赏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

生1:

老师,我想问一下,到底括号里填什么才是对的?

师:

不填,或者写上“这些信息都是假的”,那就是对的。

你继续说。

生1:

那老师你跟我们说的也是假的,我们只是按照你说的都写进去而已。

(全场掌声)

师:

我知道你的话语一下子赢得了很多粉丝的掌声。

而且是大粉丝。

你的意思就是说,我这一番话是错误的,然后用错误的信息让你们来考试,你怎么办,是不是?

(该生点头)你的意思就是我在愚弄你。

是不是这样的意思?

请坐。

(对全班)有没有我的粉丝?

支持我的观点的同学有没有?

有没有?

(学生犹豫着举手)我不希望见到同情的手。

我希望见到真正打心底里觉得“老师,你是有道理”的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你说。

生2:

其实这场考试不仅仅是考我们记忆力,更是在考我们思考力和判断力,而这些都是您之前考试前所告诉我们的。

而我们却忽略了更重要的,注重了其次的。

所以我支持您。

师:

你的意思就是说你们被自己的习惯思维所忽悠了,并不是被我所忽悠了,是吧?

谢谢你支持我。

你是我的第一个粉丝。

生3:

我认为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支持你。

师:

“良苦用心”,你把“良苦用心”写在(黑板)下面。

待会儿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说这是老师的良苦用心。

(该生上黑板写)

师:

还有没有支持我的?

生4:

老师,我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你这样做让我们脱离了普通考试的思考习惯路线,而让我们去走一种另外的不寻常的路线。

让我们用自己的判断力、思考力,去判断这个考试的对与否。

(师:

让你们学会思考。

是吗?

)而且这种能力在以后的社会上也是十分有用有价值的。

师:

谢谢你的理解。

写上去,“学会思考”。

(该生上黑板写)难道反对我的声音只有一个吗?

反对我的声音只有一个吗?

(个别学生举手)是不是被这些同学一说,马上就倒向我了?

一定还有你们真实的想法的。

你说。

生5:

既然考的是记忆力,为什么我们填对了还要给我们算错的呢?

师:

你的意思是应该给你三分之一的分数,是不是?

如果你觉得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打33.33分。

好不好?

如果你需要的话。

好,你请坐。

我很理解你。

还有吗?

(生1再次举手。

)好,你说。

生1:

我觉得只要是一张白卷,那张试卷就应该是0分。

白卷他们就是什么答案都不写,他们就是没有做这张试卷。

师:

非常好,她刚才讲了一句非常有力的话。

做了得零分,白卷反而得一百分。

这不是颠倒黑白吗?

你这老师怎么教的,是吧?

这是她的观点。

有没有同学反驳?

那位女同学,你说。

生6:

因为你这个题目——我给大家读一下——“动物知识小测试,考考你的记忆力、判断力、思考力。

根据刚才听到(特别加重语气)的信息填空。

”而我们刚才听到(加重语气)的信息就是您现在投影机放出来的信息,而我们就是按照您读(加重语气)的信息去填空,那为什么会错呢?

为什么他交白卷了就对了呢?

(全场掌声)

师:

好,遭受到了第一次严峻的考验。

一个铁杆的支持我的同盟者,忽然倒戈向我,让我忽然不知所措。

同学们,还有没有支持我的?

(暂无人举手)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的,是让我最温暖的、最感动的。

(有生举手)你说。

生7:

因为老师在刚才读资料的时候,也说了最后一句话,只不过是同学们没有听清楚。

这样所以导致同学们填空都填错了。

师(对生6):

你有没有留意到?

你说根据“听到的”填空,最后一句话有没有听到?

生6:

听到了。

四、像模像样的文征笔战

师:

听到了,可是没让你填空,所以你就不填了。

是不是?

好,拼命地点头。

同学们,争论告一段落,无论我今天的做法有没有获得你的认同,我相信这堂课一定像一颗石子一样,投入你的心的湖水,一定会激起涟漪。

你绝对不会很平静地走出课堂,是不是?

你一定会有很深的感触。

这份感触是鲜活的,但是当十年以后,也许你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用笔把它记下来,今后好好回味,也许这份感触就会很鲜活。

当然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至今还没有心服口服,我一直认为你在忽悠我们”,那么,好,你就把“忽悠”两个字放大,你说“老师,你今后再也不能这样上课了”,如果你讲得让我心悦诚服,我会喊一声,“你是我最好的老师”。

好,接下去我们关注接下来的任务。

(屏幕出示习作要求)

师:

动笔书写,留住体验。

一,写清事情的经过,感触最深的地方,展开来细细地写;刚才有些同学写了那么多词语(指黑板上的词句),把这种感触放大,写出来。

第二,写下最真实的思考与启迪。

可以从多角度独立地思考,你可以支持老师,可以反对老师,可以保持中立,也可以有自己的其他的想法。

我希望你们把观点表达清楚,一句话是不足以说服人的,是不是?

展开来把观点表达清楚。

由一句话,拉为一段话、。

要不要从头开始写?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来到了学校,坐在台上上课”,不用。

就直接从考试以后,或者考试的过程开始写。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想继续跟你辩论”,你就写几句话——“老师我想对你说”,好不好?

好。

写作的时间,十五分钟。

开始。

(学生开始习作。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大约十二分钟后)

(大屏幕出示:

自我对话

轻轻地读一读自己作文的片段,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1.我有没有将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写具体?

2.我有没有将刚才最真实的感触写清楚?

3.我的启迪与观点,有没有完整地表达出来?

划出让自己不大满意的地方,多读几遍,再试着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师:

已经写好的同学可以看一看屏幕上老师的提示——轻轻地读一读自己作文的片段,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学生继续习作,或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师巡视,提示:

轻轻地读起来。

(大约四分钟后)

师:

请放下大家手中的笔,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思考着刚才的那一幕,在纸上思考着刚才的那一幕。

很多同学的笔非常犀利,看得我一阵阵的心底发虚。

很多同学的思考很深入,又让我感觉到了一丝欣慰。

还有不少的支持者。

同学们,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字可以把自己心中想说但是没有说清楚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

好,接下来,我们请一些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

反对我的声音——我在有些同学的作文上打上了五角星——哪些同学是反对我的?

(部分学生举手)打上了五角星的,有几位?

一个,两个,(对一生)你上来。

还有谁?

(对另一生)好,你上来。

三位同学,够了吗?

(对一生)你上来。

支持我的同学,我也在你们的文章里边打上了五角星,有哪几位?

一位,两位,(示意学生上台)还有谁?

那位同学,你是得一百分的,你也请上来,好不好?

你上来。

(对另一生)好,你上来。

(共七生上台)

师:

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发自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对生1)开始。

生1(读):

什么?

零分?

明明都是照老师说的写,为什么是零分?

难不成老师用最后一句话来告诉我们,前面的话都是假的?

怎么回事?

受人爱戴的老师,也会来欺骗我们。

这个老师怎么可以这样?

让白卷成为一百分,却让辛辛苦苦记忆的我们成为一个零分,用欺骗的手段而使我们懂得判断的重要性,虽然是用心良苦,但怎么能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呢?

老师,您应该是为人师表,却把欺骗这种像利剑的东西用在我们身上,未免也太无情了吧。

我认为,老师就是诚实的化身,是不应该欺骗我们的。

师:

掌声,响起来。

(全场鼓掌)

师:

好,(对生2)你来表达你的观点。

生2(读):

当考试以后,当老师公布答案以后,我的心里从疑惑变得气愤。

为什么交白卷就可以得满分?

为什么一张填满答案的卷子只能换来一个大鸭蛋?

这一切到底为什么?

“忽悠”、“耍”等诸多词语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

为什么这一切让我觉得老师在骗人?

为什么老师评分时黑白颠倒?

我觉得很奇怪很气愤。

白卷一百分,做完的试卷却零分、零分、零分。

师(打断):

注意,三个“零分零分零分”,她印象太强烈了,所以这“零分”里面包含着她的满腔的愤怒。

生2(接着读):

“0”这个数字像一颗种子埋进了我的心里。

平日,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看清题目,而今天为什么连老师也背叛了题目,也学会撒谎了呢?

师:

掌声响起来。

(全场鼓掌)

师(对生3):

来,你继续。

生3(读):

听到全班只有一个一百分,而其他的全是零分的时候,我的内心十分疑惑。

老师不会是搞错了吧?

但老师却说是在锻炼我们的思考力、判断力。

我真不明白,凭什么一张白卷就是一百分,一张全都填对的试卷只有零分。

老师这样说,是说思考力、判断力比记忆力重要吗?

照老师的观点,有思考力、判断力就是交白卷,那以后所有的学生考试都交白卷,改卷的老师都会给他们一百分吗?

不可能,我跟老师打赌,他们一定都是零分。

我想跟老师说:

想象是可以存在的,就算人类没有见过它,也没有见过化石,但人类有大脑,有想象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都是一百分。

因为这张试卷肯定了我们的想象力。

就是因为有了许多想象力,才会有许多童话故事,和这段美丽的文字的诞生。

师:

底下一定会有热烈的掌声。

(全场掌声同时响起)好,这三位同学的文章,大家看看(示意大家看屏幕上的提示),有没有将最关键的地方写具体?

有没有将最真实的感触写清楚?

有没有将启迪与观点完整地表达?

因为是写片段,所以她们三位同学的后两点做得特别好。

第一部分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没有让大家展开写事情的经过。

好,接下去听一听这边同学的观点。

哪位先读?

好,你来。

生4(读):

我们考过试后,发现班上只有一位同学打了一百分,而其他同学都是零分。

我开始非常惊讶,觉得老师在忽悠我们。

我不服。

可后来再仔细地想了一想,看了看题目,觉得试卷上写得很清楚。

它写了,考考你的记忆力、判断力、思考力,我就觉得老师刚才读资料时,清清楚楚地说过最后一句话——“科学家至今还没有发现它的化石”,我就觉得我原来是我太粗心了,没有看清题目,也没有听清老师说的话。

老师,我想对您说:

您在考前设下了一个陷阱,我觉得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您在读资料时是读得清清楚楚的,只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没有听清楚罢了。

所以老师,我支持您。

支持您的用心良苦,让我们今后能读清题目。

虽然有些同学一时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这种特别的方式,可是我后来想了想,我还是支持您,老师。

师:

“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

其实刚才我也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

怎么说我“忽悠骗人”呢?

谁都有在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的时候,都需要冷静下来想一想,是吗?

(对生5)好,你读。

生5(读):

我按照老师刚才说的信息填了空,老师却走过来给我打了一个大大的零分。

我看了看大屏幕上的那段话,又看看自己的,准确无误。

我顿时有些生气:

明明是对的,凭什么说我是错的,还给我一个零分?

师(打断):

注意,注意这位同学在写自己心理感触时候的一些细小动作。

动作往往是内心的流露。

注意——“看了看屏幕上的那段话,又看了看自己的,准确无误,顿时有些生气。

”两个“看了看”,非常重要。

(对该生)往下。

生5(接着读):

接着,老师让唯一考了满分的×××说几句。

从他的回答中,我恍然大悟,原来那段话都是假的,是我自己没有听到老师说的最后一段话呀。

师:

老师打断一下。

如果你把这篇文章读给你爸爸妈妈听,他们明白不明白你在讲什么?

(生摇头)所以这个地方你可以适当用一些笔墨把它展开——老师说了些什么?

把它加进去,就完整了,清楚了,是吗?

往下。

生5(接着读):

老师发话了,他说:

这些信息都是从一个网站上找来的,我把假的告诉你们,是想锻炼你们的判断力、思考力,我听完,陷入了沉思:

如果认真想一想,一定会知道这则信息是假的。

老师说的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连化石都没有见到过,那么人们又怎么会了解这么清楚?

是我们只顾着记下一些数字信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这条信息的真实性。

在做这道题时,我只顾着回忆刚才的信息,却把那最后一段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现在觉得,老师的话是对的。

我们一定要有判断力、思考力。

老师,我支持你。

师:

好。

谢谢。

(对生7)你放到最后。

(对生6)好,你来读。

生6(读):

老师,您故意读错资料,让我们一个个都得了零分,也许你是为了考我们的判断力、思考力;也许是为了让我们处处长满思考的眼睛……

师(打断):

注意这句话——“处处长满思考的眼睛”,人本来只有两只眼睛,他说要“处处长满思考的眼睛”,这句话非常地好。

往下。

生6(接着读):

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吧。

我觉得您这样做是对的,您让我明白了,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惑,要时时刻刻用大脑思考,用眼睛发现。

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就是人生的课堂。

也许耳朵、眼睛会欺骗我们自己,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

您上的这堂课,跟我看到的那篇怪猫的文章有点像。

但我还是陷入了您的圈套……

师(打断):

注意这句话——“跟我看到过的怪猫的文章有点像,但我还是陷入了您的圈套”,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就是看过也会上当。

所以这个社会上会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所以赵本山演的那个《卖拐》的小品,会让人觉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骗子的形象。

所以我们要警惕。

往下。

生6(接着读):

谢谢您,老师。

您的这堂课我会牢记在心的,我也会记住这只巨角猥的。

我支持您,老师。

拥有正确的判断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你欺骗了我们,可我得到了更多的知识。

师:

嗯,这个“欺骗”是加引号的,是吗?

好,谢谢你——真是加引号的。

好,回到位置上。

(示意前6位学生)好,几位同学,一起都回到位置上。

(对生7)你等一下。

(对全班)我告诉大家,虽然你们反对我,但是我更欣赏这几位反对我的同学,这不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播下的一颗学会思考的种子吗?

虽然你让我在感情上不一定能接受,但是,我觉得,学会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好,最后我们来听一听这位得一百分的同学的真实感受。

生7(读):

老师读完那段话,我皱了一下眉——好熟悉,这堂课仿佛似曾相识。

可是,在哪里上过呢?

当老师发下试卷让我们填空,我看了一眼题目——“考考你的记忆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又是那种感觉,好熟悉。

对,错不了。

那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翻过妈妈的语文书,里面的科学老师也是用这种方法告诉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

难道老师刚才说的都是假的?

我陷入了沉思。

回忆刚才那段话,哦,对。

老师刚才最后一句话不是说,“至今没有科学家发现它的化石”,这证实了我的猜想。

我又看题目,“考考你的记忆力、判断力和思考力”。

如果让我们填空,根本不需要判断力和思考力。

难道这是真的?

我犹豫地粘掉答案。

老师走了过来,给我打了一百分。

虽然同学们还是一头雾水,但我早已心如明镜。

老师表扬了我。

师:

“早已心如明镜”。

好一个“心如明镜”。

(掌声)

师(示意该生回座位):

这位同学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将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写得很具体,感触也写得很清楚。

同学们,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有盲点,你们一定在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任何极端的思维方式,也许不一定是正确的。

就像我今天的课堂,也许在你看来有很多的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