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95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x

如何设计导学案

如何设计导学 

思考:

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如:

你认为是怎样的?

你判断的依据?

你的理由?

你的发现:

等等。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

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

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

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

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

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

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

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

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

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五、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

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

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

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

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如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

如:

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

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

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

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六、导学案编写流程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流程为:

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

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

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七、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

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我们的学案设置为ABCD四层,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作为理科一般为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呈现;语文则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

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

理科主要是一些基础题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语文则是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

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理科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归纳,此时常常会设置一两个一题多解的题目,使学生尽快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

语文则是重点语句的整理,在人物特点塑造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D层是拓展延伸,为“拓展级”。

理科是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把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在一起,一般比较难。

语文方面则是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

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

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课堂的精彩常常有他们来升华。

当然,学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

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

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6、《高效课堂22条》作者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化有句精辟的比喻,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导学案,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和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

以上是我对导学案的一点理解和思考。

 

 “导学案”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

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关注校本研修实效。

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实施细则:

(一)“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2、导学性原则:

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3、探究性原则:

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

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具体要求:

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⑴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

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⑵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

⑴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⑵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⑶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⑷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⑸穿插巩固;⑹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

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

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⑶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

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

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

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四)“导学案”基本格式:

常阴沙学校初三语文导学案

课题  课型  执笔 

审核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1预习导学

 2课堂研讨

3延伸拓展

(五)有关保障措施:

⒈实施“导学案”后,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教辅材料、除“导学案”与“周周清”或“单元清”巩固练习卷外,不得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⒉周周清、每次月调研考试题必须有不低于60%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和“导学案”的原题。

⒊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⒋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842学习小组”。

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即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8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

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为两个2人组。

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8人组讨论。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2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达标、纪律、卫生等。

一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每参与一次发言,本组所有成员都加1分)。

⒌实施“导学案”的学科教师,学校将发放适当的备课加班津贴。

⒍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效果,看效率。

学校验评组评课,强调两个字:

一是活,看学生参与和学生气氛;二是实,看课堂是否很实在,看学生

明确主体、把握时机

——论在课改中如何正确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趋势下,许多学校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反馈”基本课堂模式,而这种课堂模式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导学案(其虽有导学案、讲学稿、探究稿等多种说法,但其内容形式基本一致,姑且以导学案名之)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许多教师在导学案上花费了许多心思,也取得了的效果;但由于教师、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学案在设计与使用上五花八门,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我认为要正确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应注意下列问题:

一、明确导学案的使用者是谁。

导学案——顾名思义,他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他的使用者是学生。

虽说课堂教学角色已经转换,但是许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上却“先入为主”,是为了要求学生达到什么目标、解决那些问题,而不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导致下列问题的出现:

1、学习目标过多。

我见过的导学案中,学习目标大多在4个以上,甚至7、8个的也有,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

对于大部分一线教师来说,一堂课能够实现2-3个目标那是很好的课了,一堂课实现4个目标非常难,而5个以上的目标基本上完成不了。

2、语言过于深奥,不切学生实际。

一次我在一所学校学习,上课老师执教的是一篇关于人物的文章,她在其设计的导学案的“探究案”中有这样一个学习过程——“阅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是不容易理解的,也就无法达成这个目标。

俗话说“治病要对症下药”——既然明确了学生是学习是课堂的主体,是导学案的使用者,我们设计导学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因素,做好下列两点:

1、学习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学习内容,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目标不易过多,要精练,一个课时应尽力控制在4个以内,而且是学生能够实现的。

2、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不管是学习目标、还是探究问题……其使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学生一看就能明白自己应该实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前面提到的关于人物的文章中“阅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如果我们把其改成“阅读课文,谈谈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样人”,学生一看,就知道是要去阅读课文,通过阅读概括人物的性格等等——虽是几字之差,却能让学生很快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二、注重方法指导,避免导学案“问题化”倾向。

在众多导学案中,我们一眼看到的均是“()”“”“?

”,除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之外,导学案中几乎全是问题式的内容,而学生最需要的方法指导却寥寥无几。

例如,在初中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的导学案中,一些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学案中“探究案”的一个问题的:

……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付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体现“及时”的词语是;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为什么“很吃了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

教过八年级级下册语文的老师都清楚,《藤野先生》一文的课文内容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中占据了9页的篇幅,学生看一遍起码需要20分钟,而上面的设计必须要求所有学生对课文十分的熟悉,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显然很难达到,对实现这个课堂的目标肯定造成很大影响,是的课堂学习效果低下。

而如果其将“二、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改成“二、阅读课文《藤野先生》‘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这样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学生既能明确目的,又能提高效率。

又例如,在初中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的导学案中,一些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学案中“探究案”的一个问题的:

……

3、联系全文理解句子含义,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对于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往往放不开。

初中语文教师指导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不经常遇到的修辞——“双关”,许多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双关”这一修辞是不熟悉或是不了解的,若我们将“双关”这一修辞的相关知识附在问题之后,去指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取得的效果要强很多。

三、“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分设,适时使用。

我们知道,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的完成是有时间限制的:

“预习案”需要课前完成,“探究案”需要在课堂中完成,而“训练案”则是用来在课堂中或课后检测学生在本堂课在的学习效果的。

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大部分教师由于学校资金、自身素质等因素,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经常把“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放在一页张纸上,甚至是把几个内容少课时的“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集中在一页张纸上,提前下发。

这造成一些学生在课前就把应该在课堂中和课后应该完成的东西提前完成了(其中不乏抄袭的现象)。

“探究案”没有起到当堂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效果,而“训练案”也没有实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也就无法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

要正确使用“导学案”,我们必须分清其使用的时机,并把握好时机使用,以最大化的实现“导学案”的作用:

课前,我们要按时下发“预习案”,并督促学生完成;上课,我们要在学生完成“预习案”的基础上下发“探究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探究案”之后,我们才能下发“训练案”,并监督学生自主完成,并仔细批阅,使其真正起到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课改中正确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必须要明确导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主体是学生,同时把握好“导学案”的使用时机,适时使用,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