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551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除法

第一课时分苹果(竖式除法)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苹果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二)教具准备:

苹果图、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妈妈去亲戚家做客,最喜欢带什么水果,能告诉老师吗?

生:

桔子、、苹果……

师:

那么,你们知道这两种水果的意义吗?

(生猜)

师:

对了,苹果代表平安,桔子代表吉祥。

师: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多苹果,希望大家平平安安。

你们看。

(投影出示一大盘苹果)小朋友,快来数一数,看老师一共带来了多少个苹果?

(20个)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师板书:

分苹果)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出示主题图、文字)老师想把这20个苹果放到一些小盘子里,如果每盘放5个苹果,那么20个可以放几盘?

师:

小朋友,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2、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师:

请听清老师的两个要求:

(1)用你手中的学具代替苹果,边说边摆,要说清你分的过程。

(2)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算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算法最多,好吗?

(学生动手分,小组讨论算法)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师: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找到了几种算法?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1)用乘法口诀来算,四五二十,可以放4盘;

(2)用连加来算:

5+5+5+5=20,4盘;

(3)用连减来算:

20-5-5-5-5=0,4盘;

(4)用除法来算:

20÷5=4,4盘。

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的算法可真多,还能联系以前的加法和减法来想,很有创意!

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生回答)

4、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师:

老师也比较喜欢用除法来算。

除法算式除了横式还有竖式,想知道除法竖式是怎么写的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除法的竖式。

横式:

20÷5=4

竖式:

4

5丿20

20

0

讨论:

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商:

“4”表示分4盘。

除数……5丿20……被除数:

“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20……商和除数的乘积:

“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

0……余数:

“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

“丿”表示横式中的“÷”。

(三)、巩固、提高

师:

小朋友,你学会了吗?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这几道题

1、(出示教材第2页试一试),动手做一做:

①生独立做练习②生汇报,集体订正。

2、用竖式计算25÷5=4÷9=

(四)、总结体验1、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苹果(竖式除法)

(1)四五二十,可以放4盘。

(2)5+5+5+5=20,4盘。

(3)20-5-5-5-5=0,4盘。

(4)20÷5=4,4盘。

横式:

20÷5=4

(5)竖式:

 4……商:

“4”表示分4盘。

除数……5丿20……被除数:

“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20……商和除数的乘积:

“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

0……余数:

“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

“丿””表示横式中的“÷”。

答:

20个苹果可以放4盘。

第二课时《分橘子》(有余数除法

(一))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体验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同学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2、教具准备:

橘子图、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小朋友们想不想一起去给笑笑庆祝生日啊?

(生:

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笑笑妈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

(出示情景图)

(设计意图:

与同学的生活实际联系,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师生互动

1.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投影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

(3)组织小组讨论:

有14个橘子,假如每盘放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橘子?

(4)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2.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和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

14÷4=3(盘)……2(个)

3

4丿14

12

2

3.引导同学认识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4.试一试:

让同学独立解答课本中的试一试,指名板书,并说一说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组织同学对小朋友的板书进行评价。

5.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同学讨论: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2、3、4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橘子》(有余数除法

(一))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橘子?

1、14―4―4―4=2,可以放3盘,还剩2个。

2、三四十二,14―12=2,放3盘,还剩2个。

3、

14÷4=3(盘)……2(个)

3.

4丿14.

12.

2………..余数

答:

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第3课时《分草莓》(有余数除法

(二))

主备人:

吉隆实验学校李明霞

审核人:

惠东县教育局教研室杨金凤

复备人:

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

2、教具准备:

草莓图、实物投影、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 )×8﹤44    7×( )﹤549×( )﹤62   

 ( )×﹤40( )×4﹤30    5×( )﹤48

2、提问:

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3、练一练:

20÷517÷518÷523÷534÷5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师:

今天是小兔乖乖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酸甜可口的水果,大家猜猜,是什么水果呢?

对了,数数,有几个?

它想把这些草莓平均装在8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还剩几个?

1、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师:

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

还剩几个?

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

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

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

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应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小结:

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

一商:

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

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

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

四比:

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提高

1、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2.哪只小动物算的对?

为什么?

小猴.小狗和小熊看我们学的那么棒,也要来考考你.他们说有57个气球,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还剩几个?

结合分气球的事说一说.小熊这样算:

57÷7=7······8

小狗这样算:

57÷7=9

小猴这样算:

57÷7=8······1

3,森林医生。

第6页第3题

4,我班有28人,每6人围坐一桌,可以坐几桌,还剩几人?

5,20只小猴子,平均放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放几只,还剩几只?

(四)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说说你以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分草莓》(有余数除法

(二))

55÷8=6(个)…….7(个)

6

8丿55.

48.

7………..余数

答:

每盘放6个,还剩7个。

第4课时《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一))

主备人:

吉隆实验学校李明霞

审核人:

惠东县教育局教研室杨金凤

复备人:

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2、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四﹑教学准备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二)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租船情景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5<36()×4<30()×7<40

()×9<65()×8<70()×8<31

2、列竖式计算。

48÷7=59÷8=65÷7=30÷4=

(二)主动探索, 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找数学信息

  师:

请仔细观察,你能从上面的图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每只船限乘4人

  每只船每时3元

2、提出数学问题

师:

谁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板书

 

(1)、21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2)、10元钱最多能划几时?

 3、解决问题

(1)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计算。

 21÷4=5(条)-------1(人)

(2)、至少要租几条船呢?

(理解“至少”。

)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3)、指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4)、得出结论:

至少要租6只船。

(5)、师:

21名同学租6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方案。

学生的方案只要合理即可,并进行交流。

(6)、小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解决了租船的大问题,还帮老师分好了组。

谢谢你们。

师: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遵守规则,不能超载,注意安全。

4、独立解决问题

(2)

试一试:

每只船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怎样列式解答?

引导列出算式10÷3=3(时)······1(元)

师:

横式中的1表示什么?

为什么不能划4时?

5、构造问题(3)应用所学知识。

南湖公园离我们这里较远,老师打算带50名同学们坐车去。

一辆面包车限坐8人,一辆小汽车限坐3人,可以怎样派车?

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三)巩固深化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小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B、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能直接写出得数的,直接写得数,有困难的学生列竖式解决。

2、课本“练一练”第2小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B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C班内汇报总结

3、课本“练一练”第3小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B、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C、班内交流

找几位小组的代表叙述各自小组的想法,其他生可以质疑让他释疑。

4、课本“练一练”第4小题

有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8分米,最多能做几条裙子?

A方法同第3小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然后在班内交流。

B让学生对比3、4两小题,说说能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能表达出一个是需要增加一个是省去。

C师总结:

在生活中,遇到有余数的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增加或减省。

(四)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一))

21个人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第5课时《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二)主备人:

吉隆中心小学林雪娜

审核人:

惠东县教育局教研室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一)教学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讲授法

(二)教具准备:

情境图,卡纸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1颗珠子,每盒最多装5颗,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把这些珠子装完?

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学生板演,全班订正。

31÷5=6(盒)……1(颗)答:

至少需要7盒。

(提问板演的学生:

为什么盒子总数要比商多1)

小结:

用盒子装珠子,当剩下的珠子装不满一盒时,为了把这些珠子都装到盒子里,所以盒子数要比商多1。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题图。

2、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

①25人要乘车②小轿车限乘3人③面包车限乘8人

3、探讨派车方案

(1)板书问题:

可以怎样派车?

(2)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派车方法:

①全部派面包车②全部派小轿车③面包车和小轿车都派

4﹑探讨全部派面包车

(1)板书:

如果25人都乘面包车,至少需要几辆?

(提示学生:

必须记住“每辆面包车限乘8人”)

(2)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全班讲解,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

25÷8=3(辆)……1(人)

答:

至少需要4辆。

(让板演的学生讲讲为什么派车总数比商大1)

师生共同小结:

全部派面包车时,为了保证25人都能坐上车,剩余的1人还要再派一辆车,所以派车的数量要比商大1,即派4辆车。

5﹑探讨全部派小轿车

(1)板书:

如果25人都乘小轿车,至少需要几辆?

(提示学生:

必须记住“每辆小轿车限乘3人”)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其答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板书:

25÷3=8(辆)……1(人)

答:

至少需要9辆。

(让学生讲讲为什么派车总数比商大1)

6﹑探讨面包车和小轿车都派

(1)问:

两种车都派,可能会有几种情况?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派1辆面包车,6辆小轿车;

 b、派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

c、派3辆面包车,1辆小轿车。

 7﹑小结:

我们可以全部都派面包车,也可以都派小轿车,也可以两种车都派,这么多种方案,请同学们思考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引导学生理解“合理”就是每个人都能坐上车,而空位越少就是越合理。

8﹑全班分组计算,两种车都派的情况

第一组:

派1辆面包车,6辆小轿车。

8+3×6=26(个)空一个座位

第二组:

派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

2×8+3×3=25(个)

没有空位

第三组:

派3辆面包车,1辆小轿车。

3×8+3=27(个)空两个座位

9﹑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1)学生观察比较哪种方案比较合理(引导考虑两个条件:

a、25人都坐上车,b、空位越少越好)

(2)小结:

“派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这种方案最好,因为25人全部坐上车而且没有空位。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有39名同学去春游,大车限乘9人,小车限乘5人。

  

(1)都乘大车,需要几辆?

  

(2)都乘小车,需要几辆?

  (3)还可以怎样乘车?

2、有一些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或平均分给7个班,都剩下3根,这些跳绳至少有多少根?

六﹑板书设计

主题图

派车

派车方法有三种:

①全部派面包车25÷8=3(辆)……1(人)

②全部派小轿车25÷3=8(辆)……1(人)

③面包车和小轿车都派

a、派1辆面包车,6辆小轿车。

8+3×6=26(个)空一个座位

b、派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

2×8+3×3=25(个)没有空位

c、派3辆面包车,1辆小轿车。

3×8+3=27(个)空两个座位

第6课时练习一

主备人:

平海中心小学游凤琴

审核人:

惠东县教育局教研室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练习一)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

2、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一)教学方法:

练习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

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

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第7题森林医生

先让学生先找每棵树有没错误,如有错,让学生更正

全班交流

7.第8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8.第9题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时,引导学生认识:

把个数除以5,如果余数是1或2,棋子是黑色的,如果余数是3、4或没有余数,棋子是白色的。

如:

第25个是白色的,因为25÷5=5(没有余数是的是白色的。

课时总结

提问:

1、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

2、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小熊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以内眼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三、课时划分:

5课时

1、小熊购物…………………………………1课时

2、买鲜花……………………………………1课时

3、练习二……………………………………1课时

4、过河………………………………………1课时

5、练习三……………………………………1课时

第一课时小熊购物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

主备人:

平海中心小学林佛喜

审核人:

惠东县教育局教研室杨金凤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列综合算式。

2、教学难点:

运算法则的灵活应用,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2、教具准备:

口算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第10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提出问题:

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

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

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方法一:

3×4=12(元)12+6=18(元)

(2)方法二:

3×4+6     6+3×4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

3×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