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59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docx

初语人教版8上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

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一课一练

知识点:

字音字形识记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领yù()yǎn()射 

二氧化guī()排chì() 

答案:

域衍硅斥 

考点:

字形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字形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骨骼  流逝  携带

B.繁盛  彗星  潮夕

C.覆盖  劫难  措施

D.陨石  致密  不解之谜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形近字、易错字的辨析。

B选项中“潮汐”的“汐”字应该有三点水,因为“潮汐”指的是因为天体引力而形成的水位定时涨落,这两个字都应该有三点水。

根据“潮”字和整个词的词义也可以推断出“汐”字的写法。

此题提醒学生,在词语记忆时常常需要把形和意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考点:

字形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字形

3.给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鸟臀目( )两栖( )  

追溯( )  衍射( )地壳( )  蟾蜍( )( )

答案:

hái;zhě;tún;qī;sù;yǎn;qiào;chán;chú。

解析:

此题考查汉字的注音。

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考点:

字音

难度:

一般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字音

4.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

D飘移大陆飘移飘逸白云飘逸

答案:

D

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认。

(D项中的“飘移”应为“飘逸”。

) 

 考点:

字形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字形

5.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骨骼蟾蜍飘移深渊B驮着汇聚分裂爆发

C措施致蜜趋势膨胀D携带悲残舒适流逝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形近字的区分。

(A项“飘移”应为“漂移”;C项“致蜜”应为“致密”;D项“悲残”应为“悲惨”。

故选B)

考点:

字形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字形

知识点:

字词意义及运用

1.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_______,_______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_______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_______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答案:

然而  由于  所以  从而

解析:

此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考点:

字词运用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字词

2.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________成四部分。

(A.破裂  B.分裂)

(2)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________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互相分离。

(A.褶皱  B.挤压)

答案:

(1)B

(2)A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考点:

字词运用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字词运用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这________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察近义词的辨析。

1)句中使用“似乎”比“几乎”更准确,前者明显表示推测的意思,而“几乎”则是肯定的口吻,几亿年前的事情,又没有具体的实证,用推测的语气更合适。

(2)句横线处填“一直”与句末的“争论不休”可以更好地呼应。

(3)句只是一种假设和推测,用“也许”更得体。

考点:

字词运用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字词

4.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贝多芬是难得的明星。

C.小明在学校专门讲鬼故事,使大家骇人听闻。

D.小学毕业典礼那天,王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真是感人肺腑啊!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C句中“骇人听闻”指让人惊恐的消息,“故事”不是“听闻”。

考点:

词语理解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词语理解

5.下列成语刻画不确定事件的是()

A.水中捞月B.十拿九稳C.海枯石烂D.万无一失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理解。

十拿九稳、万无一失表示肯定事件,水中捞月表示不可能事件。

故选C

考点:

词语运用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词语运用

知识点:

句子理解及运用

1.修改病句。

(1)目前,我国个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目前,我国个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1)语句不完整,在后面加“的需要”。

(2)“中”字多余应去掉。

考点:

修改病句

难度:

较难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C.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D.《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在》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答案:

C

考点:

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3. 试说说句中引号是什么用法。

(在括号中填写字母)

A.引用;B.表强调;C.表特殊含义;D.表特定称谓;E.表否定讽刺

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句中的双引号表示----------()

答案:

D

考点:

标点符号的运用

解析:

此题考察标点符号的运用,仔细分析句中引号的用法,正确选择。

难度:

较难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句子的理解及运用

4.缩写句子。

(1)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斯石英转化为二氧化硅

(2)理论提供了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的缩写。

考点:

文章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文章理解

5.《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文意理解。

A项中的句子统领两篇短文,是两篇短文的中心。

考点:

句子的运用

难度:

一般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句子的运用

知识点:

阅读理解

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互相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的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

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

因此,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斯石英”是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

第一段中找出斯石英的定义。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2)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句中的括号表示--------。

()

A重点强调B解释说明C插入词语D补充未完的话

答案:

B

解析:

此题文章的标点符号的运用。

文中起到解释“二氧化硅”的作用。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3)第三段划线的“这种”具体指代金刚石中的____向外扩散恢复成_______的过程。

答案:

碳原子普通碳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分析能力。

联系上下文准确判断。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4)第四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在_____条件下很快恢复成_____。

答案:

斯石英高温普通沙子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内容。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2.阅读下面课内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潮汐()大劫难()

答案:

xījié

解析:

此题考查汉字的注音。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2)第③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举例子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

运用举例子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3)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采用了____的说明顺序。

 答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4)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 

答案:

①‖②③④‖⑤

解析:

此题考查段落分析。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①地震是自然,中对人类____最大的____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

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

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

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

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上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

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帕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理位置在移动。

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

到震前2-3天,位格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匣来。

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1)根据第①段文字的意思,将"危害、灾难、灾害"三个同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地震是自然_____中对人类____最大的____之一

答案:

灾害;危害、灾难。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2)第②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是一个长句,请改成意思与原句相同的两个短句。

(1)_提供了有利条件;

(2)_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

(1)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为人们大面积观测;

(2)计算机的应用为快速综合分析资料

解析:

此题考查语段的理解。

结合文中长句,“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

”将“和”分为前后两部分填写。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较难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3)第③段文字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和____的说明方法。

答案:

举例子和列数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运用。

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地震前震区地理位置的移动。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4)本文主要说明了(  )

A.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B.预测地震的方法

C.预报地震的方法D.预测地震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语段的理解。

本文主要讲了预测地震的两种方法。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较难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气候的威力》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

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

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

(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

(C)

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

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下面是对上述4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幻莫测。

答案:

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概括能力。

作者用“实际上人类并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是为了引出下文,吸引读者,并非文中主要内容。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2)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

(A)处,(B)处,(C)处。

正确的是________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的运用。

“在这样的条件下”“可想而知了”显然是总结句,放在最后最合适。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中档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3)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答案:

举例子逻辑概括具体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的运用。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4)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答:

说明方法有:

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答案: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

第二段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考点:

阅读理解

难度:

容易

关键字:

人教版语文一课一练八年级上册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