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学可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673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三中学可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中学可研.docx

《第三中学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中学可研.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中学可研.docx

第三中学可研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

第三章学生生源分析11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4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17

第六章公用工程23

第七章环境保护、消防、节能与水土保持30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项目进度34

第九章工程管理与招投标方案36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8

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40

附图:

附图1——项目区位图

附图2——校园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

附件1—****县发改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龙发改中[2007]079号)

附件2—****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07年8月3日)

附件3—****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龙土资预[2007]61号)

附件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附件5—配套资金承诺证明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县第三中学迁建工程

项目地点:

****县城西九里立交桥东侧地块

学校定位:

全日制寄宿制中学

办学规模:

48个班,在校生2400人

项目法人:

徐红斌

建设单位:

****县教育局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拟征地79700平方米(折合119.55亩),其中:

建设用地面积61019平方米。

项目总建筑面积37400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楼、科技图书楼、食堂综合楼、学生宿舍及生活服务用房等。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7097万元,其中:

工程费用4561万元,其他费用2134万元,预备费用402万元。

项目所需资金通过学校原有土地置换和政府拨款解决。

建设周期:

本项目总工期12个月,预计2008年12月竣工。

二、建设单位概况

****县第三中学始建于1927年,其前身为****镇红卫中学。

2003年7月****县第二中学整体搬迁,与****县第三中学合并成****县城关初中,后又复名为****县第三中学。

学校现有规模36个班,在校生1974人,校园用地面积33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教职工131人,其中:

拥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60人,本科以上学历的老师占70%。

学校现有获省“春蚕奖”教师3人,有12名骨干教师选入市115人才库。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国家级)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学校、浙江省卫生学校、衢州市名校等称号。

三、项目编制依据

(一)****县发改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龙发改中[2007]079号)

(二)《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

(三)《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

(四)《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浙土资发[2007]10号)

(五)《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

(六)****县城市总体规划

(七)****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八)****县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九)《****县教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四、研究内容

本可行性研究以“****县第三中学迁建工程”为研究对象,着重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学生生源、办学规模、项目建设条件、工程方案、总平面布置、投资估算及效益等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1-1。

表1-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

79700

折合119.55亩

1.1

其中:

建设用地面积

平方米

61019

2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37400

3

容积率

0.61

4

绿地率

%

35

5

总投资

万元

7097

6

建设期

12

六、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是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落实“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总体思路的重大举措。

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县“基础教育均衡化、教育装备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工程的稳步推进,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均衡发展;有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有利于满足库区移民子女就学,推动当地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项目地利位置优越、配套条件完善

本项目选址于****县城西九里立交桥东侧地块,建设区域内地势平整,无建筑物,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设条件优越,项目选址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

(2)本项目生源可靠

根据全县小学毕业生数量和目前初中承载能力,并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和外来生源等,本项目生源市场有保障。

****县第三中学属于城区优质资源,师资较强,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3)本项目建设方案可行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37400平方米,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符合《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和《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有关规范的指标要求和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

根据****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县第三中学拟用地总面积7.97公顷,其中建设用地6.1公顷,容积率不宜低于0.6”。

因此,《可研报告》通过对****县生源、学校教学实际需求等分析,参照《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等规范要求,提出****县第三中学校舍总建设规模为37400平方米,比****县发改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校园总建筑面积为34600平方米”增加了学生宿舍、食堂及生活配套用房等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4)本项目建设资金基本落实

本项目总投资7097万元,所需资金通过学校原有土地置换资金和政府拨款资金解决。

****县发改局《关于****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项目初匡总投资4691万元”,《批复》中未包含土地费用。

随着总建筑面积的增加,工程费用也随之增加,再将土地附属费用估算入内,因此,项目总投资比《批复》增加2406万元,增加的投资主要为土地附属费用、增加建筑面积的工程费用及相应增加的预备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其它费用。

(5)本项目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本项目的建设得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土地、供水、供电等基本落实。

(二)建议

1、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议有关部门能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确保工程按计划进度顺利实施,力争明年秋季开学的投入使用。

2、在下阶段工作中,要重视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的招标比选,满足建筑的智能化、节能等要求。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设县治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建有"姑蔑"古国,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

****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素有"儒风甲于一郡"之誉,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的教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县”,成为全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中第一个教育强县。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与推动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全省得到了广泛推广。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随着高科技和信息化的迅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已脱离单纯依赖物质资源与市场资源,人才资源成为地区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人才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只有充分重视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才能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是为了县委、县政府实现教育事业的均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目标,遵循县政府《****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全县中小学布局的意见》(龙政发[2006]67号)的指示,落实“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的战略部署,依照****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学校建设布局的要求所提出的。

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县“基础教育均衡化、教育装备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工程的稳步推进,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均衡,推动全县教育从布局调整向打造精品的进一步转变,达到全县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具体体现在:

一、本项目建设是解决城区义务教育现有矛盾的迫切需要

随着****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逐步实行,****县逐渐从教育强县迈向了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但就目前发展来看,****县虽已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且各项指标也已高位运行多年,但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

幼儿教育薄弱,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不高,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不能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城区中、小学就学压力较大,仅有的两所初中与部分小学整体负荷较重,矛盾突出。

****县城区现有华茂外国语学校(民办)和****三中(公办)两所初中,共有在校生4154人,教学班74个,平均每班已达56.14人。

据统计,目前城区的小学毕业生每年达1000人左右,并在未来几年内以一定的幅度增长,而两所初中现有的容纳能力已经饱和,亟须得到有效调整。

因此,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存在的现有矛盾。

 

二、本项目建设是改善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县第三中学作为城区唯一一所承担初中阶段教育任务的公办学校,相对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迅速发展,龙三中的教育投入、供应相对不足,学校设施发展明显滞后。

该校生均占地仅13.67平方米,生均占有建筑面积6.58平方米,作为第二批市级名校,远未达到省一类学校生均用地22.47平方米和生均校舍9.8平方米的下限标准;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区,周边交通条件拥挤,扩展已无空间,学校教学生活设施、运动场所已远远不能满足办学需求。

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等因素大大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距离《****县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改善办学条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比例、标准化学校达到85%以上”的目标相差甚远。

除此之外,根据****县普通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三中新的办学规模为48个班,在校生2400人,较现有规模有大幅度扩张。

因此,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使城区学生能同等享受优质教育。

三、本项目建设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的需要

科学合理布局学校网点,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按照“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要求和全县校网布局调整的“三集聚”思路,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学移建到位后,充分利用迁建后腾空的校址改办小学,小学资源改办幼儿园,这样可以促使教育资源合理整合,梯度优化,减少建设投入和土地浪费,办学条件易于达到标准化要求。

****县第三中学现位于城市中心区,随着异地新建项目的落实,迁建后将原部分校舍(总占地16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40平方米)划给相邻的西门小学使用,将有效缓解西门小学教学场地、设施严重缺乏的压力,使其达到省标准化二类以上学校要求;同时,撤本县詹家中学并入****县第三中学,詹家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詹家中学(占地207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80平方米),詹家小学(占地1626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改划给詹家幼儿园,将有效改善詹家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满足各阶段不同的办学需要。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县委、县政府学校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当地现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中、小学办学层次和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升。

四、本项目建设是满足库区移民子女就学,推动当地移民搬迁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

据调查,当地水库库区移民搬迁后,教育辐射区域内主要有坊门街拆迁安置小区、竹锦花园小区及沐尘水库移民的芝溪家园小区。

库区小学学生136人将进入詹家小学就学,而随着詹家中学的撤并,近几年大部分库区移民子女将入读****县第三中学。

****县第三中学迁建项目的完成,将有效解决****三中和詹家小学面向库区移民生源的接纳压力,有利于库区小学生,以及未来中学生的就读,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稳妥地做好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准备。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完善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均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全面提高****县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第三章学生生源分析

生源市场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分析,其一是主要市场区域的小学段生源和外来生源情况;其二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指标(基本达到100%升学率);其三是区域内初中的供应能力。

据此对本项目的生源情况进行分析。

一、****县生源市场现状

2006年,全县小学毕业生4944人,升入初中阶段学校共5092人,全县现有初中13所,分别为****县第三中学、华茂外国语学校、横山中学初中部、溪口初中、湖镇初中、小南海初中、塔石初中、模环初中、詹家初中、城南初中、寺后初中、泽随初中、石佛初中,共有教学班284个,在校生15165人。

其中城区现有的****县第三中学(公办)、华茂外国语学校(民办)两所初中,容量共为74个教学班,在校生4154人,平均每班达56.14人,两所学校存在班级超员的情况。

二、****县初中阶段生源市场分析

(一)全县初中布局及规模

根据预测,2008~2010年间,****县小学毕业生总数约在4200~4600人左右,每年新近外来学生300人左右,按初中升学比例100%计算,初中招生数预测在4900人左右。

按每班50人计,每年招生共98个班,三年共294个班。

按****县初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全县初中调整为10所,其中华茂外国语学校、溪口初中、湖镇初中、小南海初中、塔石初中每年各招收36个班,模环初中、横山中学初中部各招收18个班,新建城南初中招收30个班,詹家初中撤并入****县第三中学计划招收48个班。

因此,****三中48个班,是符合规划的,生源是有保障的。

(二)城区生源预测

城区小学段生源总量:

根据****县城区小学阶段在校生情况统计,2007年****县城区小学毕业生总人数为996人,2008~2010年每年小学毕业1000人左右,以后五年内每年还要增加50人左右。

迁建辐射地区生源:

****县第三中学的迁建,扩大了对詹家镇小学生源的教育辐射。

据预测,詹家镇2007年小学毕业生255人,2008~2010年预测平均每年小学毕业生250人左右。

移民子女生源:

根据近几年外来人口(投资经商者、来龙居住者)、沐尘库区移民和要求进城就学的农村学生情况看,每年新近外来学生300人左右(已扣除小学就已进城就学的农村学生和詹家镇学生)。

因此可见,城区初中学校每年至少有1550名学生入学,依照每班50人的规格计算,需要31个班级,城区整个初中段需要93个班级,在校学生4650人左右。

根据生源预测和目前两所初中承载能力的分析,仍缺少19个班,无法满足生源市场的需求,根据规划今后新建城南初中将解决供需矛盾。

 

(三)其他影响生源的因素

优质教育的需求人数将大幅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家长对子女的就学环境、校舍质量、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标准日趋走高。

外地生源已形成一定规模。

****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在省内享有“教育强县”的盛名,县市间已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但受学校规模限制,目前无法接纳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这将是项目的潜在市场。

事实上,随着水库移民工作的逐渐完成,每年进入的外地生源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以上分析表明,迁建的****三中按照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一类学校标准设计,教学环境大大改善,基本设施逐渐完善,师资力量有所加强,按48个班、2400名在校生的建设规模,其生源市场是有保障的。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一)选址的原则与要求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交通便捷、环境适宜;

3、周边基础设施完善;

4、远离污染源、集贸市场和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地方;

5、选址要为日后发展留有余地

(二)备选方案及比选

根据前期的调查,本项目选址有二个备选方案,方案一是****县城西九里立交桥东侧地块;方案二是县城老铁路路以南的兰石地块。

经过比选,方案一土地已由政府收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可相对较快,并有利于****县“丰满坊门街”工程实施及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城西教育布点;同时方案一地块还有利于增强对詹家镇的教育辐射功能,方便詹家镇及移民子女上学,带动香溢市场西面及九里立交桥南(原铁路线)区块的土地增值。

方案二位于城区,从近期看存在交通便利、方便市区走读生等优势,但随着铁路南移,该区与土地价值不断升高,新建学校的投资成本将相应增加。

因此,结合地块条件和各方利弊,经分析比较论证,项目选址按第一方案,选址在九里立交桥东侧地块(具体见附图),具体位置为:

东临****城区,南为衢龙路,西靠九里立交桥,北为320国道,占地面积约79700平方米(折合119.55亩)。

二、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盆地特征,光照、气温、降雨、湿度等气象因子都有明显的变化,其特点是:

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旱涝明显,垂直差异明显,春早秋短,夏冬长,春夏“雨势同步”,冬季“光温互补”,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根据****县气象局多年资料统计,****县多年平均气温17.1℃,日极端最高气温41℃,日极端最低气温-11.4℃,多年平均降水量1602.6毫米,无霜期25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地面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平均风速2米/秒。

根据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县属于6度地震烈度区。

(二)用地条件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79700平方米(折合119.55亩),项目建设区域内地势平整,无建筑物。

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性质为文化教育用地,并已由县政府征用。

(三)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地块位于****县城西约2公里,紧邻詹家村,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可为本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1、交通条件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为320国道,南为衢龙路,西靠九里立交桥,对外交通联系方便、条件优越,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供水条件

项目供水纳入城市供水系统,由****县自来水公司供水。

本项目地块北侧衢龙路敷设有DN200的市政供水管,供水水压、水质、水量均能得到保证。

3、排水条件

项目建设区域周边已铺设雨、污分流管,地块北侧衢龙路下敷设有DN300和DN800的市政污水管和雨水管,本项目所产生的污水、雨水等可经市政排水管道收集后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4、电力和电信

项目电力线可从区块东侧的35kV詹家变电所引入,目前电缆已接到项目地块。

项目电信及有线电视等均可从北侧衢龙路直接接入。

(四)经济社会条件

****县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6镇7乡2街道,总人口40.4万人。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8.70亿元,财政总收入4.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79元。

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可以为本项目提供较好的经济环境支撑。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模

根据《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以及《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浙土资发[2007]10号)等,参照当前有关同类学校的建设情况,结合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县的教育发展需要,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

学校为寄宿制普通中学,按48个班,每班50人,2400名在校生的办学规模筹建实施。

项目建设规模如下:

(一)学校用地

项目总用地面积79700平方米(折合119.55亩),其中:

建设用地面积61019平方米;生均建设用地面积25.42平方米,符合《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

(二)建筑规模

根据****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的容积率要求和学校教学实际需求,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7400平方米,生均15.58平方米,符合《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

根据学校的性能和需要,校区内主要分教学、生活和文体活动等三个功能区。

1、教学区

教学区是学生学习、实验,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场所,是学校的主体建筑,主要建筑有教学楼、科研图书楼等。

教学楼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的中心和主要建筑。

教学楼建筑面积12850平方米,内设60个教室(普通教室、选修课专用教室、阶梯教室等各种规模教室)及教师办公室、附房等。

科技图书楼包括实验用房、图书馆及附属用房等。

实验用房是学生和老师进行学科实验的主要场所,包括理化实验室及附房、电脑室、语音教室、劳技教室及附房、史地教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天文及天象馆及办公室等。

图书馆是学生、教职工等进行图书阅览、自修等的主要场所,根据《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试行)》,中学图书馆藏书量按在校生每生40册计算,学校藏书量应为9.6万册。

在全部藏书中,30%为闭架书,70%为开架藏书。

学生阅览室座位数按学生数的20%配置,教师阅览室座位数按教室40%配置。

图书阅览室内除布置藏书库、声像阅览室、普通阅览室、教室阅览室、电子音像教育资源库、分类陈列室等外,还配置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

科技图书楼建筑面积7050平方米,其中:

学科实验用房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图书阅览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2、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及生活服务设施等。

学生宿舍按在校生2400人,每生4.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指标计算,建筑面积为10800平方米。

每幢宿舍底层设停放自行车的架空层,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两幢宿舍楼共计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食堂综合楼包括餐厅、厨房、风雨操场、贮藏室等,根据在校生数和学生体育活动需求,规划建设食堂综合楼5300平方米,其中食堂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风雨操场1100平方米。

生活服务用房是学校的生活后勤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变配电房、开水间、锅炉房等,合计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3、文体活动区

根据中学生教学和日常锻炼等的需要,文体区内主要布置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内设足球场、单双杠及跳远、跳高、投掷场地等;田径场周边根据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布置篮、排球场共10个。

4、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详见表5-1。

表5-1主要建设内容、规模一览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单位

建筑面积

层数

备注

校舍

平方米

37400

1

教学楼

平方米

12850

3幢5~6层

2

科技图书楼

平方米

7050

1幢3层

3

食堂综合楼

平方米

5300

1幢3~4层

4

男生宿舍

平方米

5950

1幢4~6层

含架空层

5

女生宿舍

平方米

5950

1幢4~6层

含架空层

6

生活服务用房

平方米

300

1层

体育设施

1

400米田径运动场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