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060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甘肃省高台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甘肃省高台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网络用语拉低了社会格调吗?

《别让粗鄙网语拉低文化品位》一文提出,当前网络热词“不乏‘尼玛’‘撕逼’之类格调低下、有伤风化的粗鄙化网语”“低俗、粗鄙的网语大行其道,对汉语的纯净和美感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拉低了社会的文化品位”。

因此,必须“捍卫汉语言文化的圣洁,对网语要甄别与规范”。

这种“原则性”的指导隔段时间就有人重提,这次是把严重性上升为维护“汉语言文化的圣洁”。

去年一篇文章《媒体用语要有“三条线”》则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了捍卫“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的高度。

然而,这种高屋建瓴的批判似乎注定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它没有弄清楚造成这种“污染”的到底是新词还是运用新词的人。

如果造成污染的是新词,在网上对之进行审查、过滤和删除,便能起到禁止的效果。

如果造成污染的是运用新词的人,那么事情就另当别论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以理服人,让他们打心底自觉避免使用。

语言是出于表意和传情的需要,并为之服务的工具。

需要是发明之母,强行禁止一些新词,就会有别的新词创造出来。

主张对语言进行审查和管控的人们对语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那就是语言来自于人,除了表意和传情,日常用语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使用没格调热词的人并不是不知道没格调,而是根本就不在乎那个,或是有意要反抗。

这就像“文革”时,许多人开口就用“大老粗”的语言,这是一种对资产阶级及其文化的“造反”行为。

社会上的“哥们语言”也是一样,那些油里油气、流氓气十足的语言会让“文明人”听着觉得不顺耳,甚至反感。

但又如何?

这些语言可以看作是社会边缘人、受漠视者的一种逆反行为,你能用“汉语言文化的圣洁”或“五千灿烂文化”去教化他?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最早从社会行为角度来看待语言运用。

他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语言是人参与人群活动的一种方式。

需要“抓住说话者的观点和他们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们在遇到与自己不同的语言人群时,必须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语言——把这种理解放在原来的文化位置上。

语言学家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

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在语言中,格调是一种不确定的“言后行为”。

为表现格调而表现格调,反而会让人觉得是在装腔作势。

主张禁绝“低格调”网语的论点也有其“言后行为”的一面,它的效果也是不确定的一一有的人会觉得义正辞严;有的人则会觉得那是自以为是;更有人会觉得那是假装高尚。

因此,自爱、自重之人一般不会拿这个问题来大做道德文章。

(《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05期有删改)

1.对于“杜绝粗鄙化网络语言”,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技术对网络语言进行审查、过滤和删除,可以禁止那些造成污染的粗鄙化网络新词。

B.强行禁止使用粗鄙化的网络语言不一定有效,粗鄙化的网络语言满足了一些网友传情和表意的需要。

C.在遇到我们不能理解的粗鄙网语时,要多从对方的角度理解他的语言文化,才能够尽量避免造成误解。

D.只有做到以理服人,让使用者自觉避免使用粗鄙网语,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语言的粗鄙化。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让粗鄙网语拉低文化品位》《媒体用语要有“三条线”》等文章,反映了其作者对语言的基本特点缺乏认识。

B.“文革”时的“大老粗”语言和社会上的“哥们儿语言”,都可能是特定人群的一种叛逆行为,即使反感也不见得能够杜绝。

C.粗鄙的语言使用者根本不在乎格调,单纯从文化层面教化去纠正他们不使用粗鄙语言的做法,是没有用的。

D.自重、自爱之人不会一味从道德层面批判“低格调”网络语言,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种不确定的言后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语言的粗鄙化趋势伤害了汉语的纯净和美感,拉低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品位,所以引发一些人来捍卫汉语言文化的圣洁。

B.虽然不断有文章对粗鄙化网语现象进行批判,但这些批判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因为批判者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根源所在。

C.马林诺斯基最早从社会行为角度提出,只要抓住说话者的观点和他们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就能了解其语言。

D.一味地主张禁绝“低格调”网语可能会被认为是为了表现格调而表现格调,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人感觉是在装腔作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莫言:

我与马尔克斯“搏斗”多年模仿他没出息

在麦家西溪湿地的工作室,在冬日的暖阳里,一南一北两个作家,泡上了两杯绿茶。

莫言和麦家谈论的,是“魔幻现实主义”。

“在高密东北乡,车开着开着,会有一只黄鼠狼跳跃着穿过公路。

在中国的传统故事里,黄鼠狼是神怪的化身。

马尔克斯说,他写的不是魔幻,而是拉丁美洲的现实。

故乡留给我的印象,也是我小说的魂魄。

”在杭州西溪的莫言如是说。

今天,也就是马尔克斯去世的第三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作家几乎是集体阅读《百年孤独》的情景。

我不能说马尔克斯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但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这是59岁的诺奖得主莫言对87岁的诺奖得主马尔克斯的目送。

顺着他,听之任之写下去

1984年秋,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在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

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莫言说。

那一次,在杭州的莫言全面剖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他说当年并非要写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版,而是想写出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的小说,即“梦幻的现实主义”。

“后来我读到他的书之后,还是爱不释手,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读起来好像是马尔克斯在讲述我的故事一样。

为见他,两周读完《百年孤独》

2012年10月,莫言在瑞典摘得诺奖桂冠,本报记者也在莫言身边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辞中说他的作品是“梦幻的现实主义”,莫言认为这是比较合适的说法,如果仅是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的结合,就没有原创性。

莫言说,《百年孤独》他很早就读过,但没有读完。

“他的书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

”莫言在瑞典跟本报记者回忆,2008年他要去日本参加一个活动,他们说马尔克斯也要参加。

他想,要见崇拜已久的大师,就应该读完他的《百年孤独》。

用两个星期读了一遍。

读完感觉18章之后写得勉强,甚至有点草率。

感觉作家写到这里,气不足,有点强弩之末。

他就说,即便是马尔克斯这样的大师的巅峰之作也是不完美的,也是可以挑出不足的。

当然这只是作为读者的莫言的个人看法。

后来由于个人原因,他没去参加这次会议,马尔克斯也因身体原因没有出席。

说到这次未遂的见面,莫言道:

“很遗憾没有见到。

其实,作家之间互相读作品,就是最好的见面。

莫言说,1984年前后,“中国文坛出现了许多马尔克斯的模仿者,我想这样的模仿没有出息,我要‘避开这两座灼热的高炉’。

”“福克纳也是马尔克斯的精神导师,马尔克斯学了福克纳,建起了自己的故乡,但支撑他的宫殿的支柱是孤独。

我们不可能另外去发现一种别的方法,唯一可做的是——学习马尔克斯——发现自己的精神支柱。

用20年,离开他又靠近他

对此,莫言并不否认马尔克斯对自己的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

我在1984年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心情就像当年马尔克斯在巴黎读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样:

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但是莫言强调,事实上,他与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搏斗”多年,“我想这几十年来我就一直在千方百计地逃离他们。

从第二个长篇《天堂蒜薹之歌》,莫言就因为有意要回归到现实主义而忍痛割爱一些具魔幻色彩的精彩细节。

但2005年在写作《生死疲劳》时,莫言决定不再躲避马尔克斯,“这个时候我彻底地放开了,我觉得躲他这么多年,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都没写进去,我把脑子里面积累多年的魔幻的资源写进去了,但用了东方的情节。

”到写《蛙》的时候,莫言再退了一步,老老实实地塑造人物,回归到了读《百年孤独》之前的状态。

“我搏斗了20年,终于可以离开他了,但我觉得我现在也终于可以靠近他了,因为我把中国的魔幻素材处理得和他不一样,这个过程是如此的痛苦也如此的漫长。

(选自《光明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本文可知,在莫言的文学创作中,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他产生的影响不大。

B.莫言并非要写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翻版,而是想写出有自己特色、中国特色的小说,即“梦幻的现实主义”。

C.莫言认为作家之间互相读作品,就是最好的见面,作家之间见面没有意义。

D.《百年孤独》18章之后写得勉强,甚至有点草率,它是不完美的,也是可以挑出不足的。

5.本文用三个小标题概述全文主要内容,运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概括。

(4分)

 

6.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莫言又是怎样对待这种影响的?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爱的狙击

从亚速海上空飘过来的雾气,浓浓的,飘了一晚上,也没能将硝烟的味道稀释。

滚滚升腾的黑烟熏得他直流泪,那种轮胎烧焦的气味不断刺激鼻孔,他只能用湿毛巾捂住嘴,以免呛出声来。

怀抱一支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背靠残壁,坐在一座巴洛克式建筑的屋顶一块快要坍塌的水泥板上。

他在等待天亮,等待反政府军出现。

从他这里望去,整座城市看不到灯亮,只有星星点点的火光,忽明忽暗。

偶尔听到远处传来几声流浪狗的叫声,他才知道,这座城里,还有生命没有逃亡。

街的对面,另一个房顶上,潜伏着他的战友,也是一名政府军狙击手。

他们是趁着夜色悄悄来到反政府军控制的街区,选择屋顶作为狙击点的。

寒冷、饥饿,还有恐惧袭扰着他。

左手托着下巴,身子蜷缩一团,右手掏出一枚戒指,上面镶着一张照片,那是他的妻子——新婚妻子,一位具有亚洲人的身材和眼睛、欧洲人的头发和肤色的美女。

要不是炮弹落在婚礼场上,这枚戒指已经戴在她的手指上了。

他被炮弹炸晕,醒来时,发现孤身一人躺在帐篷里——他进了难民营。

他四处寻找,先是到她可能藏身和落脚的地方,但处处都是人去楼空,只在废墟中找到那枚戒指。

后来,失魂落魄的他,只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茫茫然转悠,无数次被瓦砾绊倒。

他坚信她一定还能活动,也像他一样,在四处寻找,或者,在某个地点等着他。

他想去城市的另一边,却被政府军设立的检查站拦住。

他猛踢路障,大声吼叫,放我过去,放我过去,我要去找妻子。

他被政府军士兵塞进了车子。

此时的他已身无分文,只好参加政府军,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被派上战场。

他想划燃一根火柴,点上一支香烟,打发难熬的夜晚,也借着火光,看看戒指上的她。

可是不能,他知道,哪怕是一点点亮光都会招来杀身之祸。

他只好将戒指贴在脸上,感受她的存在。

天,终于亮了。

他起身,躲藏在断垣残壁后面,用望远镜观察街面动静。

太阳出来,大雾散去。

几辆坦克行驶过来,外壳上搭乘着反政府军士兵。

那些士兵一身迷彩服,戴着黑色的头套,只露出眼睛、鼻孔和嘴。

经过昨天的激战,这条街道已经是他们的地盘了,手举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欢呼雀跃,仍然沉浸在胜利的兴奋之中,全然不知前方有两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

忽然,他发现,坦克上有一别样的士兵,头裹红色毛巾,十分耀眼。

傻子一个,他心里讥笑——先干掉她!

坦克越来越近,瞄准镜里的红毛巾清晰起来。

毛巾裹着的是一张清新的脸,脸下面是一袭长发披肩,金黄色的——原来是个女兵。

就在他要抠动扳机的一刹那间,心里一颤。

这毛巾、这脸庞、这头发?

与照片中的她太相似了。

他闭上眼,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再瞄准。

是她,真的是她,洛斯莉娅,妻子洛斯莉娅。

天呀,我的上帝,她?

……

该死的战争!

该死的狙击!

他慌忙压低枪口,开了一枪,子弹打在坦克前方的街面上,弹壳弹起碰响坦克,咣的一声。

坦克停止前进,一排子弹立即向屋顶射来,打得尘土飞扬。

他大喊一声,洛——斯——莉——娅——

他扔掉枪,转弯抹角,跳下楼,跃到街面上。

脱掉披风,摘下帽子,用手飞舞,发疯似地跑向坦克,边跑边喊,洛斯莉娅,洛斯莉娅……

反政府军士兵听到他喊洛斯莉娅的名字,停止了射击,这情境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

她,洛斯莉娅,先是惊愕,随即丢掉枪,跳下坦克,摘下红头巾,飞舞着跑向他,边跑边喊,德洛科夫,德洛科夫……

只差两步,只差两步就可以拥抱的时候,从头顶传来枪声。

她一个趔趄,跪在地上,毛巾从手中脱落,随风飘逸。

她将手使劲伸向他。

就在要拉住她的手时,一颗子弹射中他。

他抱着她,躺在血泊中,用颤抖的手,掏出戒指给她戴上。

血顺着手指往下滴,染红了戒指。

他断断续续地说,洛斯莉娅……亲爱的……我想……守住……这座城市……守住……我们的家……等你……回来……

她喘着大气,拼命地说:

德洛科夫……亲爱的……我想……攻克……这座城市……夺回……我们的家……回到……你的身边……

坦克轰鸣,驶过来了。

(选自《小说月报》2014年第9期)

【注】亚速海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一个被克里木半岛与黑海隔离的内海,乌克兰独立以后,它成为俄乌两国的“公海”。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小说叙事简洁,通过“他”和“她”这两个普通人的爱情悲剧,以小见大,表现小说的主旨,控诉战争的罪恶,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B.小说描写细腻,主要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甚至一些特写镜头,刻画男主人公的形象。

C.小说第7段写“他想划燃一根火柴,点上一支香烟,打发难熬的夜晚,也借着火光,看看戒指上的她。

可是不能”,说明“他”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

D.造成“他”和妻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另外一个狙击手杀死了“他”的妻子,也杀了“他”,使得二人相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

8.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概括分析。

(5分)

 

9.结合作品,探究作品以“爱的狙击”为题目有何好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

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

母死,蔬食庐墓三年。

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

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

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

太祖嘉纳之。

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

减死,戍贵州关索岭。

特许弟侄代役,曰:

“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

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

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

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略曰:

“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

臣又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

贤者下诏褒奖之。

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

”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

巍复上书,言:

“臣愿使燕。

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

令休兵归藩。

”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

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

今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

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经数月,尚不能出蕞尔一隅地。

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

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罢矣。

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

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

况大丧未终,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

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

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

巍窃自负:

既为孝子,当为忠臣。

死忠死孝,巍至愿也。

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

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

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

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

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列传》,有删节)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旌孝子也旌:

表彰

B.帝壮其言,许之壮:

认为……豪壮

C.毒兴师旅毒:

毒害

D.巍自拔南归拔:

脱身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指古代的大学,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B.“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季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C.“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

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D.“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

建文四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

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

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

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

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

减死,戍贵州关索岭。

(5分)

(2)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问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4.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

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

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

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

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

“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

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15.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2)《琵琶行》中“,。

”一句,写出琵琶女演奏结束时的动作,乐曲在巨大的声响中戛然而止。

(3)《劝学》“,。

”一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荃,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③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④导师是位德高望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十数名博士生。

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理应辅助导师的工作,为其分忧解难。

⑤风骨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应约会见美国国务院对朝政策特别代表尹汝尚。

双方就缓和当前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坦率、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B.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国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引起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C.入世以后,人们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接触国外的影片和国外娱乐节目、国外的艺术形式。

D.据韩联社报道显示,韩国检方计划于6日再度前往看守所询问前总统朴槿惠,同时,由于“干政门”待查事项仍多,计划申请延长对其逮捕的期限。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所谓氛围,是指意境造成的一种气氛、情调。

盛唐诗人多追求意境的整体感,使意境弥漫浓烈的情思,,。

,;,。

它是可感的,但又空灵而飘忽,而盛唐诗人正是表现意境氛围的高手。

①捉这种气氛很不易

②就一下子把人带进某种气氛、某种情调中去了

③因为它既不是写景,又不是直接抒倩,难以直接着笔,但又必须以写景和抒情烘托出来

④在读者还没有对诗加以细细品味、对意境的具体含蕴加以细细领略之前

⑤因为它是一种整体感受

⑥表现它就更难

A.④②①⑤⑥③B.④②①③⑥⑤C.②④①⑤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

20.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情形与西方世界稍有不同。

  ①  数百年前的幻想作品比如《西游记》《封神榜》和《镜花缘》,可以用来证明中国人原本并不缺乏想象力,就思想“血统”而言,②  这些作品和西方当代的科幻并无相通之处。

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之后,  ③  固然是一片赞美之声,  ④  也有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不过他们通常都徒劳地纠缠在“黑暗森林”法则能不能成立、光速能不能超越之类具体问题的争论中,而这类争论  ⑤  可能在现阶段获得确切结论,对于赞美或贬低刘慈欣的作品  ⑥  可能在学理上产生任何作用。

摘自《百年科幻:

中国与西方之殊途同归》

虽然

一方面

另一方面

既不

也不

即使

然而

既不

也不

即使

一方面

另一方面

虽然

虽然

然而

虽然

21.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

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100字以内。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春节期间,浙江金华浦江有3名农家孩子失联。

72小时,151支救援队7700余人次搜寻,上万人参与,对110余平方公里土地进行地毯式搜索,空中直升机、水库潜水员,各大媒体头条寻人……“水陆空”立体搜救,最终成功救出3名失联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