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78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甘肃省高台县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高台县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语言积累与运用

1.赏读下面两幅书法作品。

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用简化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书写工整美观正确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

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

要结合写字训练,提高自己的硬笔行楷书写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

本题要认真欣赏两幅书法作品,知晓繁体字对应的简体字,然后依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2.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九溪因山曲折,峰回路转,水行险处,珠花迸发;夹岸重峦叠障,古木庇荫,峰带云气,影影绰绰;溪水潺潺,如鸣佩环,音韵和谐,汇入钱江。

钱塘潮来之际,声若雷霆,势如山崩,浊浪滔天,气冲斗牛。

九溪钱江,二者比邻,相映成趣。

A.bìngbìchuòdòuB.bìngpìchāodǒu

C.bèngpìchāodòuD.bèngbìchuòdǒu

【答案】D

【解析】气冲斗牛dǒu迸发bèng庇荫bì影影绰绰chuò,故D项正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阅读课上,我们阅读并讨论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大家都被主人公“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所降服。

B.热身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发热,增加身体肌肉、肌腱、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或者降低肌肉拉伤的可能性。

C.许多反映战争主题的历史图片,记录了无与伦比的瞬间,表现了各种人物的命运,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D.在杭州清河坊这个历史文化街区中,各类特色店铺鳞次栉比,游人漫步其中,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答案】D

【解析】A.“降服”指投降顺服,使投降顺服。

不合语境,改为“信服”;B.“或者”指也许。

词语使用错误,改为“从而”;C.“无与伦比”意为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东西。

不合语境,改为“刻骨铭心”。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红”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

B.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工匠”仅仅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

C.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们在诗词知识上的比拼,引导观众领略诗词之美。

D.从《梁祝》等民族乐曲到《我的太阳》等世界名曲,改造升级后的西湖音乐喷泉更换过多次曲目,终于在五一节重新与我们相见。

【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在“综合作用”后边加上“的结果”;B.词语重复,“的原因”与“是因为”删去其中一个;D.把“改造升级后”放在“终于在五一节重新与我们相见”前面,去掉“的”。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

从节日中最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特色。

②所谓“相与之情厚”,通俗点讲就是人情味浓。

③这一点在中国传统节日上也有鲜明的体现。

④梁漱溟先生曾把中华民族精神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

⑤春节的阖家团圆、融融泄泄(yì),清明的祭扫先人、慎终追远,端午的追慕先烈、崇敬爱国,中秋的赏月饮酒、思念亲人,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间气息。

⑥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人的节日。

这一点与西方宗教性节日是的,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1)将②③④⑤句重新排序,使文段语意连贯。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④③②⑤B.④②③⑤C.③②⑤④D.③⑤②④

(2)第⑥句横线处,填入恰当词语的一项是(______)

A.迥然不同B.格格不入C.不相上下D.大同小异

【答案】

(1).B

(2).A

【解析】

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然后再依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衔接语。

依次排序即可。

本题④梁漱溟先生承接①句概括民族的特色的两点内容;②句依据相关(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紧承④句介绍“相与之情厚”;③名中的“这一点”是针对②句所讲的内容;⑤句则具体介绍节日中的“相与之情厚”。

据此,正确顺序是:

④②③⑤。

故答案为B。

点睛:

排序题最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者是尾句,确定首句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相关,依据内容再进行排列顺序。

排序完成后再仔细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意表达是否正确。

6.试题分析:

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

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

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

辨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

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

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

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

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

本题根据上文的介绍,说明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的节日是明显不同的。

“迥然不同”是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符合语境表达的需要。

故答案为A。

6.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座谈时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音乐相声、男女相声的看法?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

”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山之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

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

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是对标点符号的考查。

A句如音乐相声、男女相声的看法?

,问号改成句号;C句“太不了解它们了。

”句号应在引号外边;D

考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文忠”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谥号,这两本书都是以作者死后的封号作书名。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他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代表作有《哲学通讯》《形而上学论》等。

【答案】C

8.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不逾矩。

④董卿在《朗读者》里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范仲淹在何时忧何时乐这一问题上的选择。

⑤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⑥如果没有闻一多的慧眼识才,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数学得零分的臧克家就绝不可能成为中国诗坛上璀璨的明星。

这正如《马说》中韩愈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气蒸云梦泽

(2).②何人不起故园情(3).③五十而知天命(4).七十古稀(5).④先天下之忧而忧,(6).后天下之乐而乐(7).⑤不要悲伤,(8).不要心急!

(9).⑥世有伯乐,(10).然后有千里马。

点晴: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口袋里的父爱

李静

①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

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②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了饭才离开。

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

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

父亲恍然大悟,忙说:

“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

”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丝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老了。

③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会迷路。

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

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

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

她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④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

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背着母亲把攒的钱用来贴补她。

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

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⑤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

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

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去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⑥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父亲会再次“离家出走”,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

起初,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

后来不好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的。

⑦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

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

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

付了车费,她想可能是自己什么时候放进口袋里忘了。

⑧付了车费,她想可能是自己什么时候放进口袋里忘了。

同样的事情接连发生两次,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

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

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想到这,她倒吸了一口凉气。

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却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⑨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

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

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着:

“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逐渐在她眼前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从未停止。

(选自《读者》(017年04期)

9.请从父亲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①想去看女儿,却找不到路-----②_________———③________

10.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⑴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他几百元钱。

(加粗词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⑵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

(加粗词“离家出走”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11.文中有两处地方相互照应。

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2.请赏析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着:

“放好,别让你妈知道……”

1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以“口袋里的父爱”为标题的理解。

【答案】9.

(1).给女儿买点心,又迷路了

(2).给女儿外套放钱

10..⑴一个“塞”子很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女儿的爱⑵“离家出走”本意是指在家庭中的某一个成员(通常指青少年)因与其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其他原因而离开家的一种行为。

此处的“离家出走”指的是父亲由于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出门后找不到家。

11.“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他钱”“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补贴她”“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着:

“放好,别让你妈知道”

1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通过“放”“说”两个连贯的动词,以及说的话“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生动的刻画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13.标题“口袋里的父亲”中的“父爱”是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作者以“口袋里的父爱”为标题,流露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同时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9.试题分析:

考查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解题时,围绕文章所写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或层次,然后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

作答时要仿照给出的示例格式作答。

10.试题分析: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采用答题格式是: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11.试题分析: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照应: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

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作答时从文章中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作答即可。

12.试题分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

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注意作者的情感)。

本题从动作和语言描写的角度赏析作答。

13.试题分析:

考查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

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

作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脸识别:

安全不能只靠“颜值”

何晓亮

①北京天坛公园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发放卫生纸的消息,近来引发了《纽约时报》等多家外媒的兴趣。

据报道,天坛公园公厕的访客,如今需要和“一台计算机”进行视觉接触,才能够获得免费的卫生纸,这种脸部识别技术能够防止设备给同一个人重复发放卫生纸。

②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它属于非接触式识别技术,操作更方便快捷。

推广方面,当前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传感器,人脸识别主要依靠人脸识别软件和算法进行处理,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采集人脸信息的传感器,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客户也较容易接受。

③阿里巴巴围绕着“安全支付”同蚂蚁金服和“Face++”合作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备受关注,蚂蚁金服花费7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生物验证公司EyeVerify,进一步加深其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布局。

腾讯的“优图”基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的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各产品线,而XX则在吴恩达博士的率领下将“面部识别”作为XX深度学习研究室的重点研究项目。

④据2015全球安防设备市场报告显示,受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优势等因素影响,中国将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主战场。

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6.7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75亿元,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巨大。

⑤但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市场的推广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关乎个人财产安全的金融支付领域。

⑥3·15晚会对刷脸登陆漏洞的曝光,更是将这一焦虑刺激到了顶点。

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网络上随便找来的一张人物自拍,通过简单的图像处理和动态合成技术,将网络人脸合成到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上,覆盖原视频的人脸,就能简单骗过一些通过面部识别作为认证信息的软件。

⑦今天,人脸识别技术在业界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超过人类水平的97%,在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助理下,准确率的继续提升并不是难事。

可以预见,人脸识别技术逐渐深入社会生活的潮流,难以阻挡。

但如何把这一技术真正的商业化,减少落地应用的阻碍才是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精确度以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⑧首先还是技术方面。

由于关键技术的封闭,以及在现实应用领域,光线、角度等因素仍对识别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识别结果的精确度和安全性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⑨同样,有关人脸识别所涉及的隐私和道德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

此前,Facebook因为未经用户允许而私自储存和使用用户的人脸识别数据而饱受诟病;而Google则因隐私政策和舆论压力而禁止GlassApp使用人脸识别功能。

(选自《科技日报》,2017.3.23,有删改)

14.本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说明?

15.第②段中加粗的词“主要”能否删去?

为什么?

16.第⑦段划线处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7.本文以“人脸识别:

安全不能只靠:

‘颜值’”为标题有何妙处?

18.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生活的各方面,一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一方面也使个人信息暴露在外,结合文章⑥段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14.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商业化需要考虑的因素。

15.不能删去。

“主要”指人脸识别最重要的方法是依靠人脸识别软件,但并不排除有其他方法也可以识别。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列数字、作比较。

把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和人类水平进行比较,通过具体的数据突出强调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极高的特点,使说明更加准确、具体、有说服力。

17.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安全不能只靠‘颜值’”揭示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在人工智能越来越方便的今天,他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使个人信息被泄露。

所以,我想在我们研发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只有将便捷生活与信息保密结合,才是真正的“科技让生活更便捷”。

【解析】

14.试题分析:

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

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

一般采用“对象+特征”方法来概括。

15.试题分析: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答方法:

①表态(删还是不删)。

②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本题抓住“主要”的表达作用分析即可。

16.试题分析:

考查说明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

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事物的特点。

本题语句把“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和“人类水平进行比较”,运用科学的数据,突出强调而具体地说明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极高的特点。

据此作答。

点睛: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17.试题分析:

考查标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的作用。

在表达上,运用了xx方法,形象生动说明了XX事物XX特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如开头如果是设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若引用古诗文往往增添文学色彩。

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即可。

1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章第6段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曰: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19.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______)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______)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2.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

请说说理由。

【答案】19.D20.

(1).①偏爱

(2).②实在、确实(3).③担任(4).④离开

21.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关键词“时时”“间进”)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关键词“擅权”“恶”)

22.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

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解析】

19.试题分析:

文言文句子节奏的确定方法有五个: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试题分析:

注意“私”是偏爱的意思,文言实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句子意思,平时学习是要注意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