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065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docx

电梯维修保养毕业论文

 

电梯维保作业设计

 

作者***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电梯维保

实习单位****电梯有限公司

完成日期201*-**-**

 

**大学

摘要

作为一种频繁使用的特种建筑设备,电梯的安全运行不仅与产品质量和安装有关,更与定期维修保养有关,“三分产品,七分保养”是电梯行业内的共识,维保是电梯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配套环节。

电梯在安装调试完毕,通过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交付使用后,各零部件会随着电梯的运行而产生变化,这些变化会使电梯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为此需要对电梯的各部件进行定期维修保养,并根据各零部件的磨损情况或使用寿命情况等进行更换,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使用不当、安装不到位、高龄电梯等,都是导致电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因此,就需要电梯维修人员及时、高效地处理突发故障,同时还需要维保人员对电梯进行定期的日常保养,让电梯运行在最佳状态,使每位乘客都能安全、舒适地到达目的层,并尽可能地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电梯维保轿厢层门井道

 

引言……………………………………………………………………………………4

第一章电梯维修保养制度…………………………………………………………4

一、每周保养检查……………………………………………………………………4

二、季度保养检查……………………………………………………………………4

三、年度保养检查……………………………………………………………………4

四、电梯润滑周期……………………………………………………………………4

第二章电梯维护保养要点…………………………………………………………4

一、曳引电动机………………………………………………………………………4

(一)曳引电动机维护检查…………………………………………………………4

(二)曳引电动机完好标准…………………………………………………………5

(三)曳引电动机设置条件…………………………………………………………5

二、制动器……………………………………………………………………………6

(一)制动器维护检查………………………………………………………………6

(二)制动器的维修调整……………………………………………………………6

三、减速器……………………………………………………………………………7

(一)减速器维护检查………………………………………………………………7

(二)减速器蜗杆传动的齿侧间隙及调整…………………………………………8

四、曳引钢丝绳………………………………………………………………………8

(一)钢丝绳维护检查………………………………………………………………8

(二)钢丝绳更换标准………………………………………………………………9

(三)钢丝绳维修调整………………………………………………………………9

五、限速器……………………………………………………………………………10

(一)限速器维护检查………………………………………………………………10

(二)限速器的维修调整……………………………………………………………11

六、安全钳维护检查…………………………………………………………………11

七、层门、轿门和自动门……………………………………………………………12

(一)层门、轿门维护检查…………………………………………………………12

(二)自动门机构维护调整…………………………………………………………13

(三)安全触板维护调整……………………………………………………………13

八、限位开关与极限开关……………………………………………………………13

(一)限位开关维护检查……………………………………………………………13

(二)极限开关维护检查……………………………………………………………14

(三)极限开关维修调整……………………………………………………………14

第三章电梯故障的逻辑判别方法…………………………………………………14

一、常用电工仪表……………………………………………………………………14

(一)万用表…………………………………………………………………………14

(二)兆欧表…………………………………………………………………………15

(三)钳型电流表……………………………………………………………………15

二、电梯运行逻辑图…………………………………………………………………15

三、电气系统故障的判别方法………………………………………………………15

(一)电阻测量法……………………………………………………………………15

(二)电位测量法……………………………………………………………………15

(三)短接法…………………………………………………………………………15

总结……………………………………………………………………………………16

参考文献………………………………………………………………………………16

谢辞……………………………………………………………………………………17

附表1…………………………………………………………………………………18

附表2…………………………………………………………………………………19

引言

电梯是高层建筑物中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设备。

电梯为保障其安全可靠,从多方面设置了防范措施,如电气安全装置和机械安全装置。

随着电梯生产能力的迅速增长,技术发展潮流及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电梯行业的“双高”产品(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双重壁垒)使得整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

同时也加深了电梯行业对其维保人员的素质要求。

而电梯与汽车不同,汽车是在工厂进行组装调试的,电梯是散装运到工地后,现场进行组装的,其工艺要求、安装质量很难有效控制。

社会在发展,更多的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耸立起来。

在这些建筑物中每天都有许许多多人们和物流都是用电梯来进行垂直运输传送的。

在高层的建筑物中,电梯的使用价值尤为重要。

例如纽约世贸中心大楼,高度410m共有110层,几乎每天的客运流量都超过5万人次,此外还有不固定的8万多的游客及采访人员。

为了高效地进行运输,大厦共设置了垂直电梯208台、自动扶梯49台。

并通过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使得上下运输过程变得简单、便捷。

由此可见,为了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维修保养的重要性,目前电梯向着安全、稳定、高速的方向发展,本文着重介绍电梯在维保过程中的基本技术要求。

第一章电梯维护保养制度

(一)每周保养检查

电梯保养人员每两周对电梯的主要机构和部件作一次保养、检查,并进行全面的清洁、除尘、润滑等工作。

每台工作量应视电梯层站而定,一般不少于2小时。

(二)季度保养检查

电梯保养人员每隔九十天左右,对电梯的各重要机械部件和电气装置进行一次细微的调整和检查,视电梯层站而定其工作量,一般每台所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年度保养检查

电梯每运行一年后,应由电梯维保专业单位技术主管人员负责,组织安排维修保养人员,对电梯的机械各部件和电气设备以及各辅助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修,并按技术检验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性能测试,在检测合格后,向有关部门申报验收,办理年度使用手续。

(四)电梯润滑周期:

(见附表1)

第二章电梯各部件维护要点

一、曳引电动机

(一)曳引电动机维护检查

1.应保证电动机各个部位清洁,要防止水或油等液体侵人内部。

并不得使用汽油,煤油、机油等液体擦拭电机绕组。

2.应保证电动机的绝缘良好.可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阻值应大于0.5MΩ,若阻值小于此规定值时,则应将线圈作绝缘干燥处理。

3.检查电动机内部有否杂物或小动物(老鼠、小鸟)钻入,以防电动机发生故障;检查电动机轴承润滑状况。

4.滚动轴承内填满润滑脂;一般在使用半年后应予以补充。

滑动轴承内润滑油应定期更换,最长时间不应超过一年。

5.电动机轴承内润滑油应保持在规定的“油标线”位置,对于放油塞、油位计等处不应有漏油现象,甩轴环应能自由灵活转动,无卡阻现象。

6.电动机运转时轴承温度不应超过80℃,在此范围内伴有轻微而均匀的转动响声,如果发现温度高于80℃或有异常杂音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检查清洗,并重新注入L-AN46全损耗系统用油(相当老标准30#机油)。

滑动轴承油的注入量可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D=25~40mm时

T=D/4

D=46~60mm时

T=D/5

D=70~210mm时

T=D/6

式中D—甩油环直径

T--油位高度(油环内径最低点至油面的距离)

7.检查电动机地脚螺栓是否紧固,电动机与减速器齿轮轴连接的两个半联轴节,其转动中心不得偏心和歪斜。

8.电动机运转时稍有电磁噪声,即电磁“嗡鸣”声,这是正常现象若有异常的声音,应检查定子与转子间气隙是否保持均匀,如果间隙相差超过0.2mm时,应更换轴承,因为轴承磨损过甚时会导致电动机定子与转子相互摩擦,此时电动机旋转会发生摩擦噪声。

9.电动机不得在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值7%的电源下运转,此时输出转矩降低很多,在电动机轴上负载不变情况下,电动机超负载运转,有烧毁电动机的可能或使电动机被迫停转(闷车)。

(二)曳引电动机的完好标准

1.运行正常

1.1电流在允许范围内,输出功率能达到铭牌规定要求

1.2定子和转子的温升不超过25℃{用温度计测量},轴承温度不超过80℃。

1.3集电环、换向器无火花运行。

各部振幅及轴向窜动应小于下列允许值

振幅允许值

(单位)/mm

滑动轴承电动机轴向允许窜动量

(单位)/mm

电动机转速/(r/rain)

电动机功率/kW

1000

750以下

10及以下

10-20

30以上

0.13

0.16

0.50

0.74

1.00

2.零件无损(质量符合要求)

2.1电动机内部无明显积灰和油污,线圈、铁心、槽楔未有老化、移动、变色等现象

2.2绝缘电阻在热状态下,每千伏不小于1MΩ。

3.主体完整清洁

3.1电动机外壳有铭牌,字迹清晰。

3.2电动机选型得当,灵敏适用,起动、保护和测量装置齐全。

3.3电缆头接线符合规定要求,保护盖完好。

3.4电动机外观整洁,轴承无漏油现象,零、附件接地装置齐全。

(三)曳引电动机设置条件

1.曳引电动机安放地点必须保持清洁,慎防杂物及尘埃沾污,对于有湿气、逸出蒸汽,管道滴漏水、油和酸碱等液体物质的环境,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地面不应有积水,若地面难免会发生积水的情况,则基础或底座应高于水面之上250mm。

3.环境通风应良好,无其它物品妨碍机器周围的空气流动。

且有足够的便于维修拆除、清扫和检查电动机的作业空间场地。

4.电动机底座脚板下的垫片必须平整,其表面要保证与脚板和机座接触良好,垫片的数量不宜超过二层重合,若垫片厚度不合适,应重新选择更换。

5.电动机安装在由铸铁制成的整体机座上,制造厂已经过校正调试,对于未曾拆卸移动电动机或减速器的,就不必再对电动机安装校正。

二、制动器

(一)制动器维护检查

1.制动器须确保制动力,要加强对主弹簧的维护检查,检查时先使闸瓦合上处于全抱合状态,再用松闸装置使闸瓦打开,凭手感可先探测弹簧是否松软,亦可用手锤敲击弹簧,凭声响判断弹簧有无裂纹和失效性。

2.制动器开关在有效行程内应动作可靠,全部构件应运转正常,无卡塞现象,所有交接部位每周应润滑保养一次,在活动部位滴人L—ANl6全损耗系统用油,且注意机油不可污染到制动轮和闸瓦的表面。

3.检查制动器闸瓦是否贴合在制动轮表面,闸瓦两端闸带是否与制动瓦本体有脱离;制动轮表面质量是否良好,固定制动带的铆钉不允许与制动轮接触,制动带磨损量超过制动带厚度的1/3时应更换;制动器的调整螺母、锁紧蠕母须捡查有否松动情况。

4.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可靠,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工作表面应清洁,且两者应紧密地贴合。

对于新装的闸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不得少于闸带面积的80%,可用田点法测量(即称为包围测量法或八点测量法)。

松闸时制动瓦应同时离开制动轮,松闸间隙不大于O.7mm,无局部摩擦。

在紧急制动时,电梯的滑行距离按运行速度0.5m/s计算,不应超过100mm。

5.制动线圈接点应无松动情况,线圈外部必须有良好绝缘保护,防止短路。

直流电磁制动器在松闸时,是通过接触器常闭接点断开将经济电阻串人线圈回路,使温升降低。

正常起动时线圈两端电压为11OV串入电阻为55±5V,制动线圈温升应不超过60℃,绝对温度应不超过80℃。

6.制动器的销轴能自由活动,无积灰或油垢,可用薄质油润滑,销轴磨损量超过原直径的5%或椭圆度超过0.5mm时,应更换新轴。

杠杆系统和弹簧发现裂纹要及时更换。

7.电磁铁可动铁芯在钢套内应滑动灵活,必要时可用石墨粉润滑(铅笔芯研成粉末可代用)。

8.制动带应无油腻或油漆,以防制动滑程过大,减小制动力矩,可用小型刀具轻刮或用煤油擦净。

9.固定闸带的铆钉应埋入沉头座孔中,新闸带的铆钉头部沉入深度不小于3mm,任何时候闸带的铆钉头部不可与制动轮接触。

10.为保证制动瓦上下两端与制动轮间隙均匀和在整个接触面上施加的力均匀,必须用垫片调整制动器底座,使制动瓦与制动轮中心水平线保持一致,并达到中心高度及直线度的要求,因此,要注意垫片是否发生位移情况。

11.制动轮表面应无划痕和高温焦化颗粒,对此则应打磨光滑。

(二)制动器维修调整

1.电磁力的调整。

使制动器具有足够的松闸力,必须调整两个铁芯的间隙,其方法:

1.1用扳手松开调节螺母部位的锁紧螺母,然而调整调节螺母的间隙至适当程度后,再拧紧锁紧螺母。

1.2粗调时两边的调节螺母先要向内拧动,使两个铁芯完全闭合,测量栓杆的外露长度并使其相等。

1.3粗调完毕,以一边的调节螺母先退出0.3mm作为已调好的位置,拧紧螺母不再变动,另一边仔细地退出调节螺母,使两边栓杆后退时总和为0.5~lmm,即两个铁芯的间隙为0.5~1mm。

栓杆后退量可用表具测量。

2.制动力矩的调整。

制动力矩是由弹簧作用产生,因此,须调整主弹簧的压缩量,其方法:

2.1松开主弹簧锁紧螺母,将调节螺母拧紧,使弹簧长度缩短,增大弹力,制动力矩增大。

2.2松开主弹簧锁紧螺母,将调节螺母拧松,使弹簧长度增长,减小弹力,制动力矩减小。

2.3制动力矩调整完毕,应拧紧锁紧螺母。

其调整注意事项:

2.3.1应使两边主弹簧长度相等,压缩量的调整应适当。

2.3.2满足轿厢升降时足够的制动力,迫使轿厢迅速停止运行,可靠地处于静止状态。

2.3.3制动力过大会造成制动过度,影响电梯的停层平稳性,应满足平滑迅速制动。

2.3.4制动力过小会使制动力矩不足,造成不能迅速停止,影响电梯的平层准确度,甚至会出现滑车或出现反平层现象。

2.3.5制动器的闸带安装使用,其初期磨损速度很快,待闸带与制动轮磨合后,磨损速度趋向缓慢。

当闸带磨损量增大,主弹簧亦随之伸长,从而制动力矩逐渐减小。

为保证制动力矩不变,且调整方便,宜在制动器安装调整完毕,将弹簧长度在双头螺杆上刻线作记号。

当闸带磨损使弹簧伸长后,可根据刻线将弹簧调整至原来的长度。

3.制动瓦与制动轮的间隙调整,通常为0.5~0.7mm,且在制动瓦与制动轮表面各部位间隙均匀,其方法为调整时用手动松闸装置松开制动瓦,此时两个铁芯闭合在一起,将上面两个螺钉旋进或旋出,用塞尺检查制动瓦和制动轮上、中、下三个位置的间隙应当均等。

用塞尺塞入间隙2/3为限,两侧制动瓦都应检查,其测量值应尽可能一致。

制动瓦与制动轮的间隙,若调整得当,可调至0.4~0.5mm。

4松闸装置的调整。

检修电梯、检查电动机、调整制动瓦间隙以及升降轿厢等,需要使用松闸装置松开制动瓦,其方法为调整时用扳手拧住双头螺杆旋转90,,固定在双头螺杆上凸轮的斜面将制动臂向外推,制动臂绕支点转动,制动瓦离开制动轮,松闸动作完成。

若要恢复原位,即用扳手拧住双头螺杆向相反方向旋转90°,在主弹簧作用下,使凸轮的斜面重新贴合,制动器恢复至原始状态。

三、减速器

(一)减速器维护检查

1.减速器地脚螺栓不允许松动;减速器运转时应无异常声音和振动;减速器箱体内油温不得高于85℃。

2.减速箱体分割面,窥视盖等应紧密连接,不允许渗漏油。

当箱盖或油窗盖漏油时,可更换衬垫或在结合面涂敷薄层透明漆,且必须均匀用力拧紧各个螺栓。

3.减速器蜗杆轴承部位漏油是常见缺陷,应及时更换油封。

安装油封时应注意密封圈的唇口应向内,压紧螺栓时要交替操作拧紧,使压盖均匀地压紧油封。

安装羊毛毡圈前必须用机油浸透毡圈,既可减小毡圈与轴颈的摩擦,又可提高密封性能。

蜗杆轴伸出端渗油应不超过150cm2/h。

4.减速器在正常运转时,其构件和轴承的温度一般不超过70℃,如果超过80℃或产生不均匀噪声,出现摩擦和撞击声时,应检查维修并更换轴承。

在蜗杆的一端通常装有双向推力轴承,检查推力座圈可以知道是否发生过度磨损;当不正常的磨损而致空隙加大,轴向力可能传给电动机轴承,将引起过热和碎裂,亦可致使联轴器弹性圈在孔内窜动而造成损坏加剧。

5.减速器蜗轮齿圈与轮筒的连接必须精心检查,螺母、螺栓应无松动位移现象,轮筒与主轴的配合连接无松动,并用手锤敲击检查轮筒有无裂纹。

6.减速器安装时,尽量不要在箱体底部塞垫片,如果底座不平,应用锉刀、刮刀等机修加工,以达到符合安装要求。

7.减速器的蜗轮、蜗杆传动应灵活,啮合应有一定的齿侧间隙,最小齿侧间隙称为保证侧隙,因此,装配后蜗杆和蜗轮轴的轴向游隙应符合规定。

8.减速器漏油经堵漏修复后应补人润滑油,其牌号应与原箱内的油牌号相同,否则全部更换新油。

润滑油品种一般选择30#齿轮油或24#、28#汽缸油。

9.减速器箱体内的润滑油加入量要适量,因为关系到蜗轮、蜗杆浸入油的深度,浸入太少会使润滑不良,浸入太多会产生过大的搅油能量损失和不利于热量的散发。

对蜗杆下置式,润滑油应保持在蜗杆中线以上,啮合面以下;对蜗轮上置式,蜗轮的侵入深度在2个齿高为宜。

当减速器箱体设置油针或油镜,对于油针应使油面位于两条刻线之间;对于油镜应位于中线为佳。

10.减速器新装或大修后,在运转8—10天必须更换润滑油,以后在半年内每季度换一次油,再后根据油的清洁情况,半年或一年换一次油。

换油时将减速器箱体内清洗干净,在加油口放置过滤网,经过滤网过滤后再注入箱体内,以保持油的清洁度。

11.减速器的滚动轴承用轴承润滑脂(钙基润滑脂),必须填满轴承座空腔2/3为宜,再则每月挤加一次(油杯内必须装满润滑脂,挤加方法是将油杯盖旋转2/3~l圈)。

并且每年清洗更换新油一次。

(二)减速器蜗杆传动的齿侧间隙及调整

1.互相啮合的轮齿在不工作齿侧存在的间隙称齿侧间隙。

其作用应防止轮齿在工作时被卡住,因此在使用中轮齿啮合应保证最小侧隙。

当减速器箱体发热至50℃、蜗轮蜗杆发热至80℃时,能保证不会因热膨胀而卡齿,标准保证侧隙如下。

中心距A/mm

>80~160

>160~320

>320~630

保证侧隙Dc/pm

130

190

260

2.齿侧间隙过大时,会使轮齿传动不平稳,换向时产生冲击。

对于中心距可调型式减速器,当齿面磨损而使齿侧间隙过大时,可降低中心距离减小侧隙,中心距调整方法有:

2.1垫片法:

主轴两端轴承座底部垫有垫片,减少垫片,就能达到减小中心距的目的。

2.2偏心套法:

在主轴两端的轴承座内,装设偏心套,同时转动两端的偏心套,就可达到改变中心距的目的。

2.3偏心轴法:

主轴的两个支承端与轴承装有偏心轴,其中心距的偏差值,只要将轴转动,就可以调整中心距。

2.4升降箱体端盖法。

支承主轴的两侧箱体端盖,可以调整高度,只要同时升降端盖就可调整中心距。

3.当轮齿磨损使齿侧间隙超过lmm,并在运转中产生猛烈撞击时,或者轮齿磨损量达原齿厚15%时,应更换蜗轮和蜗杆,且应成对更换。

四、曳引钢丝绳

(一)曳引钢丝绳维护检查

1.曳引钢丝绳所受的张力应保持均衡,若张力有不均衡情况,可以用钢丝绳锥套螺栓上的螺母调节弹簧的松紧度使其均衡。

2.钢丝绳要有适当的润滑,以降低绳丝之间的摩擦损耗,并保护表面不锈蚀。

钢丝绳中心有油浸麻芯一根,绳内浸有特殊润滑防锈油,使用日久油外渗损耗,需定期加油,宜用钢丝绳油(戈培油),也可用粘度中等L—AN46或L—AN68全损耗系统用油。

加油时应使轿厢由底层慢速上行进行操作,油不宜过多,以手触摸感知油即可。

油切忌不可滴在制动轮表面,对不绕过曳引轮部分的钢丝绳,必须涂敷防腐剂保护外表面。

3.钢丝绳作为备用绳,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底部用木方垫高至少300mm,且绳表面应涂防腐剂,每年检查一次,存放期在五年以上的,使用时须进行拉力试验。

4.钢丝绳应卷绕在卷绳木轮上,使用时由卷绳木轮转动放出钢丝绳,避免钢丝绳打圈、打结、松散或钢丝绳破断。

5.在电梯运行中,因导轨不直或接头不平,导轨与导靴间隙过大,均会引起钢丝绳运行时震动受损。

如果采取点动平层,既使电气元件受损坏,又会使钢丝绳产生附加载荷而受损坏。

6.钢丝绳锈蚀破坏性极大,其外层容易锈蚀并向内层蔓延,谨防隐蔽性破坏。

绳的表面有否麻斑、断股、锈蚀或绳的受力均匀与否都在维护检查范围。

7.钢丝绳头组合应安全可靠,且每个绳头均应装有双螺母与开口销。

8.新钢丝绳悬挂前试验时,发现其中断丝、弯曲不合格的钢丝绳面积与钢丝总截面积之比达到6%时即不得使用。

9.在用钢丝绳应定期检查,且按规定更换新绳。

换新绳应符合原设计要求,若用其它型号代用,则要重新计算有关参数,除绳的直径符合原有绳的规格外,破断拉力也不可低于原有绳的规定。

10.在用钢丝绳每周必须检查一次绳的锈蚀、断丝等情况。

电梯应慢速行驶,在机房细心观察检查绳在曳引轮上绕行全过程,可用棉纱围在绳上,若绳有断丝其断头会将棉纱挂住。

少量断丝不需更换,仍可使用,但必须细心检查,在一个捻距(7~7.2倍绳径),断丝数目若超过钢丝总数的2%,每周应当增加检查次数。

11.在用钢丝绳在稳定期后出现不正常的伸长或断丝数增多的情况,如连续三天出现显著伸长,或者某一捻距内每天都有断丝出现,则显露绳已接近失效,宜尽早及时更换。

12.电梯行驶到轿顶与对重平齐位置,人站在轿顶上,检查绳的轿厢与对重联结部分,再启动电梯慢速使轿厢从井道顶部移到底部,并在其每隔15m距离停止一次,检查对重上部的钢丝绳。

其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均与机房检查相同(见第10条)。

13.钢丝绳的连接装置和零件需仔细检查,不允许有锈蚀,紧固螺母不允许有松动,压紧弹簧不可有永久变形和裂纹。

可以用小铁锤轻轻敲击被查部位,观察松动和损坏情况。

若敲击时有“嘶哑声”,表明有裂纹存在,应及时维修。

(二)钢丝绳更换标准

1.钢丝绳应无机械损伤,当钢丝绳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用同样规格的钢丝绳予以更换,更换时,整台电梯的悬挂钢丝绳应同时更换:

1.1钢丝绳出现断股。

1.2钢丝绳严重磨损或锈蚀,造成实际直径为公称直径90%时。

3钢丝绳的一个绞丝跨距长度(即一个捻距)中达到下列规定的断丝根数时。

断丝表面磨损或锈蚀为其直径的比例(%)

在一个捻距内的最大断丝数

断丝在股绳

之间均匀分布

断丝集中

在1或2个绳股之间

10

27

14

20

22

11

30以上

16

8

(三)钢丝绳维修调整

1.钢丝绳的连接。

为使钢丝绳曳引力不降低,一般采用锥形套筒法,即钢丝绳穿过锥形套筒,将绳端钢丝解散弯曲折成圆锥状或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