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283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高三 百校大联考 第二次考试.docx

湖南省高三百校大联考第二次考试

湖南省高三百校大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总分:

150分时量:

150分钟

联合命题

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

醴陵一中;澧县一中;郴州二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

 

第Ⅰ卷(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伛偻觊觎揶揄瑕瑜互见向隅而泣

B.啁啾调配惆怅风流倜傥未雨绸缪

C.鞭笞偌大挞伐唯唯诺诺整饬纪律

D.闲逛诳语喟叹跬步千里功亏一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哈密瓜闻过则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B.安详撒手锏一愁莫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狙击押轴戏娇奢淫逸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D.焕散莫须有好逸恶劳天网恢恢,疏而不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幅画是我在大学读书时恩师的,多年来,虽四海漂泊,但我一直珍藏着它。

②馆中的蜡像,有坐的,有站的,有仰天大笑的,有怒目而视的,每一尊都。

③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各级党团组织及广大党团干部更是。

④酒泉原是一片沙漠,现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它是一个绿洲,一个生态城市,中国太空飞行所需要的卫星发射中心。

A.馈赠意态从容义不容辞既是/又是

B.惠赠惟妙惟肖责无旁贷既是/又是

C.惠赠惟妙惟肖责无旁贷不仅仅是/还是

D.馈赠意态从容义不容辞不仅仅是/还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日本理应

深刻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妥善处理历史问题。

B.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组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C.《阿Q正传》描写贫苦农民阿Q投向革命,而假洋鬼子等却不准他革命,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悲剧。

D.湖南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汉语“新词”漫议(节选)

在中国近代新观念的引进中,由于日本对“西学”的译介远胜中国、大量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中日“同文”等诸多原因,使译自日文的书籍在甲午战争中国为日本所败后突然后来居上,迅速超过原来的中译西文书籍。

梁启超到日本不久,即写下《论学日本文之益》一文作为《清议报》的社论,力论应向日本学习,从中可见当时知识界心态之一斑。

一年后,他更回忆说在日年来的经历使他“脑质为之改易,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

细查这几年梁启超等人的论文,的确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仅对“西学”的了解突飞猛进,而且所使用的重要术语从原来基本上都是中国术语转为几乎全用日本术语。

从1900年后,中国“新知识”的翻译工作几乎就集中在日本,甚至当时差不多每一种日本中级教科书都被译成了中文,连一些教员的讲义也被翻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几乎已被人遗忘的范迪吉译编的《编译普通教育百科全书》,当时广为发行,影响不小。

“全书”包括了“知识”的各个领域,共分八大类:

宗教和哲学六种,文学一种,教育五种,政治法律十八种,自然科学二十八种,实业(包括农业、商业和工业)二十二种,其他两种。

“全书”使用的是标准的日本术语,对中国各类学科术语的规范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种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引进,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学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当我们顺口说出“为人民服务”、“加强组织纪律性”、“讲政治”、“永远革命”、“申请入党”、“解决问题”、“学习理论”、“学好哲学”、“坚持原则”……时,这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语言如同流水,也是高往低流,难以人力阻止。

“普通话”之所以“普通”,就在于它能广纳“方言”,博采“外语”。

其实,近代中国的大门先于日本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因此“西学东新”也先于日本,所以在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恰恰是通过中国了解西方、“西学”,将中文“西学”书籍大量译成日文出版。

这期间的许多“日本新词”却是来自汉语,如铁路、铁道、新闻、国会、权利、主权、公法、选举、化学、植物学、细胞。

不一而足。

但当近代日本全面超过近代中国后,日语新词便开始大量、迅速注入中国。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从“新词”的“输入国”一跃而为“输出国”的重要原因是“西学”在日本遇到的阻力比中国小得多。

这种“师生易位”的历史说明,若想以保守封闭来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用心可谓良苦,但结果不仅无裨于事反而更加被动,“弘扬民族文化”云云则更无从谈起;相反,只有开放的文化才能赢得主动,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弘扬。

5.下列关于第四段中“师生易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指的是明治维新前后,还是通过中国了解西方、“西学”的日本,在近代用开放的文化赢得主动,使其民族文化得到了真正弘扬的现象。

B.指的是近代日本全面超过近代中国后,日语新词便开始大量、迅速注入中国,差不多每一种日本中级教科书都被译成了中文这一现象。

C.指的是明治维新前后,还是通过中国了解西方、“西学”的日本,在近代已全面超过中国,从“新词”的“输入国”一跃而为“输出国”的变化。

D.指的是近代日本全面屏除保守封闭的民族文化传统,采取开放的文化而赢得的对民族文化的大力弘扬的变化

6.不属于造成“甲午战争后,译自日文的书籍突然后来居上,迅速超过原来的中译西文书籍”这一情况的原因一项是()

A.在中国近代新观念的引进中,日本对“西学”的译介远胜于中国。

B.中日“同文”,加上当时知识界名人梁启超等的大力宣传、倡导。

C.范迪吉译编的《编译普通教育百科全书》,包括了“知识”的各个领域。

D.在中国近代新观念的引进中,大量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作用自然不可忽视。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跟日本比较起来,我们中国因为先遭受了西方诸列强的入侵,所以,随之而来的便是“西学东新”也先于日本。

B.现在我们学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如“服务”“纪律”“政治”“革命”“党”等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C.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引进,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

D.通过翻译引介的一大批日语词,几乎涉及各类学科,它们均为现代日本所新创,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8.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要使本民族文化真正得到弘扬,就必须屏除保守封闭的民族文化传统,采取开放的文化心态,吐故纳新。

B.中国从曾经的“新词”的“输出国”一转而成“输入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西学”在中国遇到的阻力较日本要大。

C.中国人曾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借口,用保守封闭的心态来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心虽可谓良苦,但结果却更加被动。

D.“‘弘扬民族文化’云云”,暗含了作者对用保守封闭的心态而不采取开放的文化心态来维护民族文化传统这一做法的痛惜和无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义田记

[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

“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日:

“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

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

彰君之赐乎?

”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

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

况于施贤乎!

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①者,又岂少哉?

况于他人乎!

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注释】

  ①沟中瘠:

指饿死在沟渠中。

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隅:

角落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

及,达到

  C.声色之多,妻孥之富富:

众多

  D.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负:

背靠着,这里有“靠近”意

10.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A.①桓子曰:

“是隐君之赐也。

”②是皆公之罪人也

B.①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 ②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

C.①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②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D.①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②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11、全都能体现作者“高其(范文正公)义”的一组是()

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2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③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④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⑤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⑥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12.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首段写义田的作用、管理方式及具体养济之法。

作者写这些繁琐的事情,简洁利落,有条不紊,无形中正体现出范仲淹设置义田,是何等悉心尽力,慎重其事。

  B.文章的第二段是对前文的补充,先追叙范仲淹早有此志,再补充说明所设置的义田实现之艰。

接着用子孙们能够“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来画龙点睛。

  C.末段称颂范仲淹“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而偏偏只取他设置义田一事来写,“独高其义”,这也是把他平生的大功大业,与设置义田这件小事作对比,从而更加突出这件事不寻常的意义。

  D.文章主要运用三组对比:

一是范仲淹自己“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与族人受到救济而生活安定相对比;二是与古人晏婴相对比;三是与一毛不拔的当代公卿、大夫、士相对比。

通过比较,突出了范仲淹设置义田“好施予”的美德懿行。

 

第Ⅱ卷(114分)

四、(21分)

13.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

  译文:

    ⑵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译文:

  (3)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①蔡家亲:

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两首诗都是写到了外弟带给作者的欣喜,司空曙的诗写诗人贫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况的;李益的诗则是与外弟忽然相逢又要别离而写。

他们的“喜”分别体现在诗中何处?

请用自己的理解性话语做扼要分析。

(3分)

(2)两诗中都是名诗,但写法有异。

请问:

“异”在何处?

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为读者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3分)

15.古诗文默写。

(6分,每小题1分)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氓》)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陶潜《归去来兮辞》)

(3)但见悲鸟号古木,。

,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苏轼《前赤壁赋》)

(6)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

(王安石《桂枝香》)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空山鸟语

郭 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

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④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⑤在朝来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

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

真是太傻!

名字有什么用?

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⑥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争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阻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

不是吧?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

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

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想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

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⑦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

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

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

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

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

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

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真的是鹧鸪吗?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

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

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

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

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

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

“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

这是梦境,呵!

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⑧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澜谷间。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和人世的沧桑了吗?

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⑨还要做些什么呢?

⑩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注]郭枫,原名郭少鸣,出生于徐州,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16.作者在文末写到“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17.作者为什么说“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5分) 

答:

18.第⑥段,作者发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这一感慨的原因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分) 

答:

(1)

(2)

19.第⑤~⑦段,作者从“朝来的阳光”写到“过午之后”,从不知名的鸟儿写到山雀,再写到鹧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

六.(16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也可自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短文。

(1)澄心静虑,晶莹剔透

——《空山鸟语》的主题思想及表现

(2)入微的描写

——《空山鸟语》表现手法谈片

(3)精巧的构思艺术

——试析《空山鸟语》的结构特点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作家曾经告诫我们,要感念圣灵——它让我们成为一名劳动者;要感念劳动——它赋予了我们生活以激情。

劳动,使我们潜藏着的人道精神和乐观进取的性格得到凸显;劳动,还使我们在疲惫中看见了自已生命的韧性,感觉到了自己生命的硬度......

劳动既指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也指人类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

任何时候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然而,时下的社会里,一些人淡化了“劳动”观念,疏忽了“劳动”锻炼,甚至在意识里滋生了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鄙夷或不屑......

请以“感念劳动”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散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标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湖南省2006届高三百校大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分别读chī/ruò/tà/nuò/chì)

2.A(B愁——筹C押——压娇——骄奢D焕——涣,陋——漏)

3.C(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有谦敬意;馈赠,赠送(礼品),无谦敬意。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意态从容侧重于神态。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

既是/又是,表并列关系;不仅仅是/还是,表递进关系)

4.A(B“不采取紧急行动”赘余。

C歧义,送上断头台的是谁不明确。

D,语序不当,应为“建立与完善”。

二、(12分,每小题3分)

5.C(本题实际上就是考查“这种”词语的指代意义,放到第四段具体语境中去考虑,便知)

6.C(答非所问)

7.D项(以偏概全)。

8.D.(考查特定语境中词句意义的理解。

更多要表达的不是痛惜和无奈,而是反思和嘲讽)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A项中的“边隅”为同义复词,意为“边疆”;“隅”字意义与“边”相同,意为“靠边的地方”而非“角落”。

 10.A(A项:

两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B项:

前一句中的“于”字表比较,译为“比”;后一句中的“于”字是介词,译为“在”。

C项:

两句中的“而”字都是连词,但前者表并列,可以译为“又”,后者表承接,不译;D项:

两句中的“其”都是代词。

前一句中的“其”是人称代词,译为“他”;后一句中的“其”是指示代词,译为“那些”。

 11.C(②是晏子之仁有等级⑥是说卿、大夫、士,他们享受着公家的供给,奉养优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人享受罢。

12.B(第二段在写子孙们能够“承其志”之后,笔锋一转,谓范仲淹“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与义田中“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前后对照,紧接着写“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二句,这儿才是画龙点睛之笔。

四.(21分)古文翻译、古诗鉴赏、古诗文默写

13.【古文翻译参考答案】(9分,每小题3分,原则上,每处1分,加点字未翻译对,一个要扣0.5分)

⑴他虽然官位高、俸禄厚,但是贫穷一生;他死的时候,连殡殓的衣服也没有

⑵亲爱亲族,因而能够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能够爱惜万物。

”晏子是接近这一点的

⑶我可以不必记述了。

只是推崇它的义举,因而把他写下来,以便在世上流传。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

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

当他显贵的时候,买了靠近城市而且常年丰收的田约千亩,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

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都有供养、补贴。

选择同族中年长而又贤明的人管理这件事,按一定时间共同结算收支账目。

每天供给吃的,每人一升米;每年供给穿的,每人一匹绢绸。

嫁女的给五十千钱;再嫁的给三十千钱;娶妻的给三十千钱,再娶的给十五千钱。

葬的跟再嫁的补贴数目一样,葬小孩的给十千钱。

族人聚居在一起接受供给的共九十人,从每年的收入中,供给稻谷八百斛。

用千亩田的收入,供给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并且没有穷尽的时候。

退职回家的等待缺额的人,可以享受供给;出去做官的,便停止供给。

这就是他举办义田的大概情况。

起初,范文正公尚未显贵的时候,就曾有志举办义田,由于力量达不到,耽搁了二十年。

后来,他做了陕西路的大帅,接着参与了国家的大政,于是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他死了以后,后世的子孙继续他办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舍的遗志,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

他虽然官位高俸禄厚,但是贫穷一生;他死的时候,连殡殓的衣服也没有,子女没有钱给他办理丧事;他只是把布施穷人和养活族人的义举,传给子孙罢了。

从前,晏平仲坐的是破败的车辆,驾的是瘦弱的马匹。

陈桓子说:

“你这是隐藏君上给予的赏赐啊!

”晏子说:

“我自从显贵到现在,父亲这一族人,出外没有不乘坐车辆的;母亲这一族人没有不丰衣足食的;妻子这一族人,没有挨冻受饿的;齐国等着我的救济生火做饭的士人,有三百多人。

这样,算是隐藏君上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上的赏赐呢?

”于是齐侯拿起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

我曾经仰慕晏子的好仁,齐侯的知贤,以及桓子的服义。

又爱晏子的仁爱有等级,说话有次第:

先是父族,次是母族,再次是妻族,然后才说到疏远而贤良的人。

孟子说:

“亲爱亲族,因而能够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能够爱惜万物。

”晏子是接近这一点的。

现在看范文正公设置义田的办法,比晏子高明;他规划得很远,似乎还要胜过晏子。

唉,世上久居三公爵位,享受万钟俸禄的人,他们官府宅第的雄伟,车辆服饰的华丽,声色女乐的繁盛,妻室子女众多,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