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59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剖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剖资料.docx

《解剖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剖资料.docx

解剖资料

绪论

1、发育的关键期的---早期孩子怎么才聪明?

智力障碍最普遍的原因为:

单调贫穷的环境,如婴儿期缺乏营养,社交和感觉刺激

2、大脑的两侧半球在功能上显著不同。

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

左脑和右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近视的主真正原因:

一般说的近视指的是生理性近视,是因为眼球轴长变长,成像不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引起的。

它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逐渐变化,到成年时,随着眼睛发育的结束就定型了。

近视主要受基因控制,与后天因素的关系不大。

某些环境因素(例如阅读)可能是近视的诱因。

皮肤: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和真皮构成,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甲等附属器。

具有阻挡外界异物和病原体入侵,防止体液丢失,感受外界刺激,调节体温的功能.

2、表皮为皮肤浅层,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为:

1)基底层(Stratumbasale):

由单层嗜碱性的立方/矮柱状细胞构成。

细胞之间桥粒和半桥粒丰富。

细胞分裂增生能力强,用于表皮的更新。

2)棘层(Stratumspinosum):

由多层多边形细胞构成。

细胞边界清晰桥粒丰富。

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

由多层扁平的梭形细胞构成。

细胞内含有嗜碱性强的无被膜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alingranules)。

4)透明层(Stratumlucidum):

由若干层透明嗜酸性的扁平形细胞构成。

细胞核和细胞器开始退化,胞内逐渐充满了角质蛋白。

此层在无毛的厚皮肤内明显。

5)角质层(Stratumcorneum)本层细胞多已死亡,故无细胞核等细胞结构,被称为角化细胞。

3、真皮分为:

1)乳头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凸入,形成真皮乳头,扩大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等部位含较多触觉小体。

2)网织层:

为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粗大胶原纤维交织成网,有弹性纤维,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深层有环层小体。

{真皮下方为皮下组织(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肤色主要决定于角化细胞内黑素颗粒的数量和分布}

第一章组织

1、根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结缔组织的细胞种类有: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

结缔组织的构成:

由松散排列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结缔组织的特点:

细胞散在分布、无极性,间质包括纤维,基质和组织液。

3、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和突起

神经组织细胞的类型:

按神经元突起数目分为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按神经元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神经细胞特点:

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

4、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称为闰盘。

5、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的分类

上皮组织分为:

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肌肉组织分为: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6、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7、人体单层上皮包括:

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为什么眉毛和睫毛长不长:

因为眉毛、睫毛的生长周期短

8、呼吸道表面的细胞为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

9、软骨是胚胎早期的主要支架,随着胎儿发育大部被骨取代,成体内有少量分布

10、血脑屏障由那类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

第二章骨骼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骨根据功能可分为哪几类?

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其中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在一定情况下可转变为红骨髓。

5、人体骨骼的大体分布情况(P33)

6、骨细胞包括哪些?

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7、骨组织的形成骨组织的形成:

骨原细胞增殖分化→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骨细胞→类骨质钙化为骨质→骨组织形成。

8、成人共有206块骨

9、关节的结构:

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

10、鼻旁窦有4对,分别是额窦、蝶窦、上颌窦、筛窦

11、骨骼肌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特性:

骨骼肌肌肉收缩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其机械变化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等。

也会发生一系列的能量代谢,包括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形式。

持久的活动可引起肌肉的疲劳。

12、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严重程度

破骨细胞(osteoclast)活性增强,同时成骨细胞(osteoblast)活性相对减弱,出现不可逆的骨丢失、骨小梁变薄和间隙增宽,最终导致骨体积减少和骨小梁彼此连结的破坏,从而造成骨质疏松。

13、鼻炎会导致鼻窦炎

14、“风湿”并不是指一种病,风湿是以骨、关节、肌肉、韧带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15、降钙素和甲状腺旁腺素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血钙浓度降低;甲状腺旁腺素升高血钙浓度

16、男女盆骨的特异性有哪些?

(如何通过盆骨区分性别)

盆骨是由髋骨、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组成的。

男性盆骨狭而长,耻骨角小(70-75度);女性骨盆宽而短,耻骨角大(90-100度)

17、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在运动系统中骨骼肌是主动部分,骨和关节是被动部分。

第三章神经系统

9、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P51。

10、神经递质分类:

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P76。

11、胼胝体是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联合纤维。

12、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特点:

P78-79。

.

13、静息电位:

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4、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对特异性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细胞膜内外最重要的是带正电的Na+、K+,带负电的Cl-和细胞内不易透膜扩散的大的有机负离子。

细胞外的Na+、Cl-的浓度高于细胞内,而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

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远远大于Na+,因此K+很容易顺浓度梯度流向胞外,虽然Na+离子也可以顺浓度梯度流向胞内,但不如K+那样容易通过;Cl-也存在一定由外向内的梯度,但扩散时会受到膜内带负电的大分子的排斥,通透量也不大。

因此,在静息状态下,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外流,总体效应是膜外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聚集较多的负离子,从而造成膜两侧的电位差即外正内负。

(膜内K+向膜外扩散并最终达到膜内外动态平衡的水平,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

15、极化:

对于机体的大多数细胞而言,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这一现象称为极化。

16、去极化和超极化:

可兴奋细胞由静息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时膜两侧的极化状态将遭到破坏,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去极化(Na+内流),膜极化状态变大的变化趋势称为超极化。

17、复极化:

膜电位从去极化状态恢复到静息状态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K+外流)

18、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兴奋时将产生去极化,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19、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上升支的形成:

当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引起Na+内流,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迅速内流造成膜的快速去极化,使膜内正电位迅速升高,形成上升支。

当Na+内流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与阻力(电场力)达到平衡时,Na+内流停止,此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即Na+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当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相)主要是Na+的平衡电位。

②下降支的形成:

钠通道为快反应通道,激活后很快失活,随后膜上的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K+顺梯度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迅速恢复到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复极相),回复后随时准备开始下一个动作电位。

20、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1、运动单位:

一个a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所有肌肉纤维构成运动控制的基本单位。

22、慢运动单位:

红肌,主要进行有氧代谢,线粒体多,收缩慢,不易疲劳;

23、快运动单位:

白肌,主要进行无氧代谢,线粒体少,收缩有力但易疲劳。

24、9.小脑的功能部分主要有3个:

25、前庭小脑:

主要控制躯体的平衡;

26、脊髓小脑:

精确调节肌肉活动,纠正运动偏差,协助大脑皮质对随意运动的控制;

27、皮质小脑:

与运动计划的形成、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

28、10.小脑的解剖学结构:

小脑前叶、小脑后叶、绒球小结叶。

29、11、基底神经节——中央黑质纹状体通路包括:

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中脑黑质、丘脑底核。

功能:

调节肌紧张,协调姿势反射,配合随意运动的进行;若基底神经节受损;

(1)可能导致黑质中DA能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运动过多和肌紧张低下,如手足多动症

(2)黑质中DA能神经元病变,从而导致对纹状体中胆碱能神经元的抑制性作用,表现为运动过少,肌紧张亢进,如帕金森症(口服L-DA治疗)。

30、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互拮抗:

31、交感神经: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第一级神经元释放Ach,第二级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心博加速,血压升高,骨骼肌血流加快,瞳孔放大,利于进行紧张性活动(战斗、逃跑);

副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节前纤维,第一、第二级神经元均释放Ach。

消化吸收功能加强,心跳、血流减慢,利于机体储备能量。

32、大脑初级运动、感觉皮层的基本特点:

P111-112。

运动代表区:

(1)运动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呈交叉支配;

(2)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3)功能代表去的大小与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有关,而不与肌肉的大小相适应。

即运动越精细、越复杂的部位,其代表区越大;(4)以适当强度的电流刺激运动代表区的某一点,只会个别肌肉收缩,或某块肌肉收缩,而不是肌肉群的协同收缩;(5)运动区的神经细胞呈柱状纵向排列,称运动柱。

感觉代表区

(1)躯体感觉传入冲动向皮质的投射具有交叉的性质;

(2)总的空间射影是倒置的;(3)投射区域的大小与躯体各部分的面积不成比例,而是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灵敏程度以及感受器的密集程度和传导这些感受器冲动的传入纤维数量有关。

33、边缘系统:

大脑半球的内侧面,环绕胼骶体周围的一些结构如扣带回、海马结构等合称为边缘叶,加上与其功能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核、隔区等共同组成大脑边缘系统。

34、抑郁症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35、突触的结构及传递过程:

P63—64.

36、5-羟色胺与幻觉形成、抑郁症有关。

37、随意运动的发起和管理(三个阶段):

运动的策划、运动的编程、运动的执行。

38、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促发因子是什么?

Ca+。

39、除了支配某些平滑肌血管,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分泌的神经递质是什么?

副交感神经的呢?

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

40、大脑中什么结构与恐惧有关?

杏仁核

41、情绪反应是由大脑那部分起作用的呢?

边缘系统

42、心肌细胞上有哪种乙酰胆碱受体?

M2型

43、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产生的机制?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P58。

44、什么是强直收缩?

什么是不完全强直收缩?

什么是完全强直收缩?

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P74.

45、Ach的生理作用:

参与学习与记忆,神经肌肉接头,植物神经系统,吸烟与成瘾。

46、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是什么?

迷走神经

47、控制手臂和手指精细运动的是皮质脊髓束。

48、5-羟色胺与精神分裂和幻觉形成有关,多巴胺(缺乏)与帕金森综合症有关。

49、横桥的作用及横桥循环:

横桥可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分子呈可逆性结合,同时出现横桥向A带中央方向的扭动,继而出现横桥与细肌丝的解离、复位,然后再与细肌丝上另外的作用点结合,出现新的扭动,横桥的这种往复活动称为横桥循环。

50、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分子机制:

肌丝滑行学说——P71-72。

51、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在延髓,因而被称为保命中枢

52、扣带皮层参与情绪体验,下丘脑参与情绪的表达

53、精细触压觉、本体感觉的传入通路与疼痛觉、温觉传入通路的差异——精细触压觉传至脊髓不交换神经元,要传至延髓才交换,而疼痛觉、温觉传至脊髓要交换神经元。

54、脊髓丘脑侧索:

痛觉和温度觉;脊髓丘脑前索:

粗略的触压觉。

55、五种基本味觉:

酸甜苦咸鲜。

56、嗅细胞是嗅觉刺激的感受器。

第四章血液

1、贫血是一种疾病吗?

贫血不是一种疾病,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2、白血病是血液中白细胞过多导致的疾病吗?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特点是体内有大量白血病细胞广泛无控制的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产生相应症状,临床表现:

贫血、出血、感染、浸润

3、凝血过程

3、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①血液受重力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

②各部分血管静水压的高低,取决于血管所处的位置与右心房水平之间

的垂直距离;

③右房水平以下血管每下降1cm,静水压增高0.77mmHg;以上血管则重力作用使血压相应降低

4、输血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受血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膜的凝聚原必须一致

5、为什么大便颜色是黄色?

粪便主要是黄色是因为胆汁里胆色素的影响,

胆管阻塞,肠道内没有胆汁的时候,粪便甚至可以是灰白色的,称为白陶土样便。

其它颜色主要是看食物和药物作用,根据摄入的食物或药物不同,粪便可以变成不同的颜色譬如为了导泻喝酚酞,粪便就是红色的。

胃肠道大出血的话,症状之一就是粪便黑亮,称为柏油样便。

6、细胞外液的组成部分;血液的基本组成及各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l细胞额外液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和脊液。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

红细胞:

大小:

直径为7.5-8.5um。

形状:

双凹圆盘状。

结构特点:

无核,无C器,RBC膜上有ABO抗原,决定血型。

内含物:

充满血红蛋白(Hb)。

数量:

350万-550万/mm3。

白细胞: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

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个/mm3。

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7、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血红蛋白=4条多肽链构成的珠蛋白+4个血红素辅基

8、白细胞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

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功能:

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9、心脏泵血过程。

先有左心室射血,通过二尖瓣血液到达左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到达右房,再经过肺循环,血液又到达左房,二尖瓣射血到左室…如此周而复始

10、血浆蛋白的分类

血浆蛋白:

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不能透过毛细血管。

用盐析法可分为三类:

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血浆与组织液的区别:

主要是蛋白质含量不同

11、血浆与血清最大的不同在于?

血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原

12、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第五章循环

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2、心肌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3、心电图各个波的物理意义。

P波心房去极化,PR间期神经冲动在房室传递的时间,QRS波两心室去极化,T波心室复极化,QT间期心室去极化和复极化所用的时间

4、房室延搁意义:

可避免房室收缩出现重叠;但容易产生传导阻滞

5、动脉血压的形成是以血管血液充盈为基础,是心脏收缩射血和血液外周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6、心肌收缩的特点

心肌也属于横纹肌,但因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几乎占据了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收缩,因此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心脏总是有节律的舒缩。

在整体情况下,在心脏舒张早期之后,给心室肌一次有效的刺激,会引起心脏一次期前收缩,紧接着出现一次较长的间歇,叫代偿性间歇。

由于心肌细胞有分支,相邻心肌细胞之间以闰盘连结;同时在心脏中有特殊的传导系统能将心肌的兴奋迅速传导到整个心脏。

因此,心脏的收缩表现出功能合胞体的特征。

7、心动周期的概念以及各时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之为心动周期。

1心房收缩期2.等容收缩期3.快速射血期4.减慢射血期5.等容舒张期6.快速充盈期7.减慢充盈期

8、心血管中枢在什么地方?

延髓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量和血压的调节

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当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时,肾血流量减少,刺激肾脏入小球动脉壁细胞分泌肾素进入血液。

肾素能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的缩血管作用很微弱,但当进入肺循环后,它在一种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它是一种很强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以升高血压(图2-11)。

①血管紧张素Ⅱ可使全身的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周围循环阻力增大,血压上升。

②血管紧张素Ⅱ可使肾上腺皮质释放更多的醛固酮,后者可促使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起到保Na+和存水的作用,使循环血量和回心血量增加,血压升高。

③做为一个次要的因素,由于小静脉也收缩,回心血量增加,对血压的升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0、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11、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来自哪个部分?

窦房结P细胞

12、什么是心音?

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区别。

心音(heartsound)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

产生时间:

心室收缩期开始心室舒张期开始

产生原因: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

心室射血冲击血液冲击动脉

血管及血液涡壁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

流引起的振动

声音性质:

音调低、钝音调高、亢

持续时间:

0.12~0.14s0.08~0.1s

听诊部位:

左锁骨中线第五胸骨右,左缘第二肋间隙

肋间隙(即心尖部)(主,肺动脉瓣听诊区)

13、肾上腺素、去肾上腺素对血管活动的影响

肾上腺激素:

作用于骨骼肌β2-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减低舒张压。

对α-受体兴奋,可使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收缩。

 

Epinephrine(E)

Norepinephrine(NE)

来源

肾上腺髓质80%

20%同E大部分交感N节后f

受体

可与α1、β1、β2结合

弱激动β1,与β2结合力更弱

作用

心脏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

血管(α受体)→收缩(皮肤、胃肠道、肾)

血管(β2受体)→舒张(肝、骨骼肌)

总效应:

血流重新分布

心脏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

血管(α受体)→收缩→BP↑

用途

强心剂

升压药

14、心动周期的过程

心脏收缩和舒张有规律交替进行,称为心动周期。

心房与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即为一个心动周期。

正常心动周期的顺序为:

首先两心房收缩,一般占0.1秒(以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继而心房舒张,持续0.7秒。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舒张状态,持续0.5秒;心房进入舒张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随后又进入舒张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另一方面,无论心房或心室,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心动周期的持续时间与心跳频率有关,心率过快,心动周期时间就过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时间也过少,这样就会影响心脏内血液充盈程度,降低每次心搏的输出量。

心动周期与心率一样受很多因素影响。

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脏病对心动周期常有较大影响。

作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动周期的变化

第六章呼吸

1、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2、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吸气:

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张-肺扩张-肺容量增加-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吸气末,肺内压已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气流也就停止

b.呼气: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回缩-胸廓回缩-肺内压升高并超过大气压-气体被呼出,至呼气末,肺内压又降到与大气压相等。

3、呼吸过程包括3个环节:

肺呼吸(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内呼吸(组织呼吸)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经化学结合和物理溶解两种形式。

5、呼吸系统的组成:

由呼吸器官组成,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6、缺氧时肺动脉血管收缩

7、呼吸中枢是延髓

8、一型、二型肺泡细胞的功能: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作用是分泌活性表面物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减少吸气阻力。

I型细胞参与气体交换

9、肺泡气中的氧气向毛细血管血液中扩散至少要通过哪六层膜?

P207

10、普通感冒(急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

11、肺气肿最终给会导致右心脏衰竭:

肺气肿———肺部血管收缩——肺动脉气压上升——右心室衰竭

第七章消化

1、胃和肝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答: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上连食管,下接十二指肠。

胃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胃主要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

(P222)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似楔形。

肝的功能有:

A分泌胆汁B代谢功能C防御和解毒功能D造血功能(P226)

2、胃肠道的运动形式和生理意义。

答:

胃的运动形式:

A容受性舒张B紧张性收缩C蠕动(P229)

小肠的运动形式:

A紧张性收缩B分节运动C蠕动(P231)

大肠的运动形式:

与小肠相似,但比较微弱而缓慢,是与其暂时储存粪便的功能相适应的。

另外大肠有集团运动或集团蠕动。

(P232)

3、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

一、消化管: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二、消化腺:

(1)大消化腺:

口腔腺、肝、胰

(2)小消化腺:

食道腺、胃腺、肠腺等。

4、人为什么是以素为主的杂食性动物

答:

(要点。

主要从人类的进化的角度进行说明。

)在人类进化初期,因为能力和工具的限制,只能以草根和果实为主要食物,偶尔会以少量肉质为食。

长期以后,人类的胃肠等消化系统适应了这种植物性食物为主,肉性食物为副饮食习惯。

故人类是以素为主的杂食性动物。

8、龋齿的成因(细菌腐蚀)

答:

主要是因为牙齿中存在有细菌,产生的物质腐蚀了牙齿的釉质步,进而损伤了牙齿的牙本质,加之日常会进食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残留在牙齿中,被细菌进行分解,会加剧牙齿的损伤。

9、食管下括约肌(LES)在抗反流作用上最为重要,形成生理性的高压带,防止胃食管反流。

10、促进HCl分泌的物质:

Ach、组胺、Gastrin

11、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原因

第八章泌尿

1、尿形成的基本过程式

答:

三个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充吸收作用,分泌与排泄作用。

2、大热天不喝水尿很浓为什么?

答:

大热天,人体散失大量的水,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后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与肾结合管,使胞浆中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