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595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docx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剖析

小学科学常见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指导

一、小学科学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常见的测量工具及其使用

1、量筒

量筒的容积有10mL、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多种,其分度(最小刻度每格)依次为0.2mL、1mL、1mL、5mL、5mL和10mL。

量筒用于量度一定体积的液体,应该根据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时,以凹液面最低点为准;量筒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量筒是有刻度的玻璃容器,温度的变化会使刻度不准确,且量筒受热可能引起炸裂,因此,量筒不能用做反应容器或用来稀释浓硫酸、溶解强碱,也不能量取过热的液体或用于加热等)。

量取液体时,应先往量筒里注入液体到接近刻度,然后改用滴管,将液体逐滴加入,直到指定量。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使读数偏高;仰视使读数偏低。

2、温度计

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其中水银温度计的量程有200℃和360℃两种,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0℃。

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选择适合测量范围的温度计,严禁超量程使用温度计。

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入液体中,但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③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应与液柱的最高点或最低点水平。

④禁止用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用完后应擦拭干净,装入包装盒,远离热源存放。

3、体温计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可以精确到0.1℃。

体温计有一个U型弯,因此离开人体读数时,温度将会定格而不产生变化。

①腋下测量法。

使用前先将体温计的度数甩到35℃以下,然后把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夹紧,保证水银泡与皮肤密切接触,维持5~10分钟。

取出体温计,读取数据后用酒精棉擦干净以便下次使用。

②口腔测量法。

口腔测量比腋下更能反映人体的真实温度,但这种方法有咬破水银泡的危险。

采用口腔测量法时同样先把体温计的度数甩到35℃以下,然后把体温计放在舌头下,稍用力压住,含5~7分钟后取出读数。

4、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有平板和圆筒两种,这两种制式只是外形上有所不同,通常在选择测力计时主要考虑的是量程的大小。

小学阶段常用的测力计有2.5牛和5牛两种,要根据所测的大致范围,选择合适的测力计。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是:

①在测量前,先观察一下指针是否在0刻度上,如果不是,要先调零。

②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避免斜视,尽量减少读数误差。

5、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是常用的称量器具,用于精度不高的称量,一般能称准到0.1g。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的试验台上,在托盘两边放上大小相等的称量纸(有腐蚀性或者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②然后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线达到平衡,或者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如果旋转平衡螺母仍无法平衡,需检查托盘是否放错、刀口是否落在刀槽中、指针及活动部分有无摩擦阻碍)

③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所加砝码的总质量应略小于物体的质量,然后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④天平平衡时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所在位置表示的质量,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6、太阳高度测量仪

太阳高度测量仪由金属制的量角器、测量架、垂直线锤、底座等组成,全部零件固定的底座上。

①将仪器停放在测量地点,调节底座上的水平螺丝,使重锤线与刻度盘上的90度垂线完全重合,仪器保持水平。

调好后,将重锤线置于量角器的背后。

②让太阳光线穿过测量架的十字线空隙,投影到对面的十字线指示片上,使投影与指示片上的十字完全重合。

③观察测量架箭头所指的刻度盘上的度数,即是太阳高度角。

④如遇多云天气,投影不清楚,可换聚光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在十字线指示片上,以便观察比对。

⑤用这种方法可以观察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表,也可以观察记录一年中的太阳高度变化。

(二)常见的观察工具及其使用

1、放大镜

放大镜由透镜、镜柄两部分组成,放大镜的主要功能是放大物体的影像,次要功能是聚焦取火。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将需要进行观察的物体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放大镜靠近物体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方法二:

把放大镜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再将需要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放大镜下(靠近放大镜),然后沿着肉眼与放大镜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移动物体,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2、显微镜

实验室常用的是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下: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拿轻放。

显微镜应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略偏左的地方。

2、对光。

①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②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③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观察。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将所要观察的部位放在通光孔正中,两端用压片夹夹住。

②眼睛从侧面盯住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靠近载玻片为止。

③再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睁开右眼,慢慢的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如果物象不够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4、收镜。

①从载物台取下载玻片。

②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③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到垂直方向,物镜偏到两旁,下降镜筒。

④按照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三)常见的加热工具及其使用

1、酒精灯

酒精灯是中学化学实验最常用的加热工具。

使用注意事项:

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加热时禁止仪器与灯芯接触,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酒精喷灯

酒精喷灯按形状可分为座式喷灯和挂式喷灯两种,小学常用的是座式喷灯,酒精喷灯的使用方法如下:

①旋开旋塞向灯壶内注入酒精,至总容量的2/5~2/3之间。

②将喷灯放在石棉网上,往预热盘里注入酒精并将其点燃。

等汽化管内酒精受热汽化并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有时需要用火柴点燃)。

③移动空气调节器,使火焰按需求稳定。

④停止使用时,可用石棉网覆盖燃烧口,同时移动空气调节器,加大空气量,灯焰即熄灭。

然后拧松旋塞,使酒精蒸气放出。

⑤喷灯使用完毕,应将剩余的酒精倒出。

(四)其他常见仪器的使用

1、试管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烧杯

烧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蒸发部分液体和配制溶液,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烧杯的容积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几种,烧杯外壁擦干后方可用于加热(只用于盛液体加热,不可盛固体加热);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盛放液体的容量通常不超过容积的1/3。

3、烧瓶

烧瓶包括平底烧瓶和圆底烧瓶,容量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多种。

烧瓶常用作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平底烧瓶还可制作洗瓶,可平放在桌上使用。

加热时,应隔石棉网间接加热;使用时(制气体或有机合成等),应固定在铁架上,烧瓶夹应垫石棉绳或套橡皮管。

4、蒸发皿

蒸发皿有瓷、石英以及铁、铂制作的,容量在20mL~120mL之间,用于蒸发、浓缩液体或干燥固体。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虽耐高温,但不宜骤冷。

5、漏斗

漏斗内放滤纸用于过滤,也可通过漏斗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

漏斗不能直接加热;过滤时应固定在铁架台的铁环上或固定在漏斗架上。

6、石棉网

石棉网是石棉铁丝网的简称。

石棉网用于给玻璃仪器或蒸发皿加热,石棉的隔热作用,可使受热均匀、缓和。

7、胶头滴管

滴管是用来吸取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

取液时,要先在瓶外排出胶头里的空气,然后插入瓶中取液;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使用时滴管口不得接触容器内壁,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上。

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冲洗干净;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取别的液体。

8、药匙

药匙大多数由塑料或牛角制成。

药匙质料较坚韧,不易和一般药品起反应。

使用时要擦净。

取用试剂时应专匙专用,不可交叉使用。

匙的两端一大一小,取用量大时用大匙一端,取用量少时用小匙一端。

9、集气瓶

集气瓶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盛放气体时,瓶口要盖毛玻璃片。

在集气瓶里做燃烧实验时,要在瓶底铺沙或水,注意防止集气瓶炸裂。

10、铁架台

附有铁夹、铁圈。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使用时,铁夹、铁圈和铁架台应在同一方向,确保重心要稳;夹持玻璃仪器不能太紧,内侧应衬上橡胶或石棉绳。

11、试管夹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使用时应从试管尾部向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时要握住试管夹得长柄,同时要注意防止烧损和锈蚀试管夹。

(五)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

①药品的取用有“三不”:

不能用手拿;不要将鼻子凑近容器口闻气味;不得用嘴尝。

②节约原则:

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固体药品一般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原则。

③防污染原则:

取用后多余的药品不能放回试剂瓶;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不能倒置,也不能将胶头滴管的尖嘴伸入仪器口内。

用过的药匙、镊子应该用滤纸等擦干净以备用。

1、固体药品取用

少量微晶和粉末状固体须用药匙或塑料匙取用,微量药品用尾端小勺取用,大量取用可直接倾倒,块状固体则用镊子夹取。

固体药品取用量,有用量要求的应用天平称量,无用量要求的应取最少量,以盖满试管底或者在烧杯中加1~2药匙为度。

向试管和烧瓶中装粉末和微晶试剂时,为了防止药品沾附在容器口和内壁,应将盛有药品的药匙(或把药品盛在用硬纸条迭成的V形纸槽中),用右手平拿住,小心送入平卧着的试管底部或烧瓶中,再竖起容器即可。

将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放入烧瓶、烧杯和试管等玻璃器皿时,应将盛器倾斜,使固体沿器壁慢慢滑入盛器底部,切勿向竖直的玻璃容器中直扔固体颗粒,以免击碎玻璃盛器。

2、液体试剂的取用

定量取用液体试剂应用量筒,取用少量液体试剂可用胶头滴管。

方法为:

使用时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

吸取液体时先挤掉空气,然后深入液体试剂里松开手指吸取试剂。

取出滴管把它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向容器中滴加试剂,勿让滴管的尖嘴触及容器内壁,以免玷污滴管,将杂质带回试剂瓶中。

用后立即将滴管插回到滴瓶中,不可平放在桌上,以免腐蚀胶头滴管。

往烧杯中倾倒液体试剂应沿玻璃棒倒。

玻璃棒下端轻抵烧杯内壁,瓶口紧贴玻璃棒,缓缓倒入。

二、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指导(选例)

三年级

(一)实验名称:

比较材料的软硬

实验目的:

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

实验方法:

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

1、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2、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3、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4、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二)实验名称: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抹布。

实验方法: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

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实验后桌面要干净

(三)实验名称:

水和油的比较

实验目的: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实验材料:

给每个小组准备:

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实验方法:

1、观察水和食用油

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滴液比较

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注意事项:

1、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2、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四)实验名称:

空气有重量吗?

实验目的:

学生探究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实验材料:

给每个小组准备:

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

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

实验方法:

1、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2、小天平调平。

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方法1:

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方法2:

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学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注意事项:

1、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2、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五)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

利用实验证实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

烧杯、水槽、餐巾纸、水。

实验方法:

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六)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学生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去测量物体的温度,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

实验材料:

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实验方法: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

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

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七)实验名称:

水和水蒸气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实验材料:

两个杯子、冰、热水。

实验方法:

1、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2、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的小杯子。

3、观察发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

(可以解释:

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冷却下来,形成可见的水滴)

4、将装满冰的玻璃杯放在桌面上。

5、观察发现杯外壁上有小水珠。

(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装有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形成了小水滴。

注意事项:

1、放在上面的杯子温度相对要低;2、教室内湿度要大,实验效果明显。

(八)实验名称:

做一个指南针

实验目的:

用磁铁摩擦方法制磁针,判别磁针的南北极。

实验材料:

钢针、磁铁、线、水槽、吹塑纸。

实验方法: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一根磁化的钢针。

2、用磁铁检测一下,钢针是否变成磁铁。

3、安装磁针。

(可用悬挂法:

将钢针悬挂,静止后观察钢针的指示方向。

也可制做水浮式指南针:

将磁化的钢针放在吹塑纸上,再将吹塑纸放入水中,静止后观察指示方向。

注意事项:

1、做磁针的钢针一般用大号的缝衣针,使用前要先处理针尖,保证学生制作时的安全;2、磁化钢针时,要按一个方向摩擦;3、悬挂法的线要细、软、长,避免扭力过大阻碍磁针自由旋转不能停在南北方向;4、水浮式指南针,选择容器要大一些,指南针放在水中央。

因为水表面张力的作用,吹塑纸片容易吸靠在容器边上,指南针就不能自由转动了。

四年级

(一)实验名称:

制作风向标

实验目的: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实验材料:

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1支带橡皮的铅笔、1枚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方法: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注意事项:

1、大头针要穿过吸管平衡点,并使其能自由转动;2、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扎手。

(二)实验名称: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目的: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实验材料:

四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高锰酸钾、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

实验方法:

1、在4个透明的烧杯中,加人3/4的水。

2、分别取适量的高锰酸钾、食盐、面粉、沙放入4个盛水的烧杯中,静观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3、搅拌以后,观察4种水溶液,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

注意事项:

1、注意使用时一定轻拿轻放,搅拌时,手拿搅棒的一端另一端深入水中,尽量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2、先放水,再放物质。

(三)实验名称:

溶解的快与慢

实验目的: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

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

实验材料:

6个透明玻璃杯、3根搅拌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方糖。

实验方法:

1、水温对比实验:

取两杯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并每杯加入一块大小相同的放糖,学生静观发现。

2、搅拌对比实验:

取两杯同样多的水,并每杯加入一块大小相同的方糖,选一杯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发现。

3、改变糖大小的对比实验:

取两杯同样多的水,在一个杯子中加入一整块糖,在别一个杯子中加入粉碎的糖。

不搅拌静止观察。

4、综合条件实验:

两个杯子,一个杯中加冷水,放入整块水果糖,不搅拌。

别一杯中加热水,放入粉碎的水果糖,搅拌。

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

1、控制好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2、实验时用玻璃仪器,要注意安全。

(四)实验名称: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实验目的:

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当食盐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时,食盐就析出来了。

实验材料:

酒精灯、蒸发皿、食盐、三脚架、石棉网、玻璃棒、水、放大镜、火柴

实验方法:

1、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取少量的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3、用酒精灯加热,蒸发浓盐水。

4、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注意事项:

1、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五)实验名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

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材料:

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薄铁皮(尺寸尽量大一些)、培养皿、豆子。

实验方法:

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看到直尺在振动。

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到锣的振动。

用手按住锣面,不让锣振动,锣声也就停止。

3、在鼓面上放二粒豆子,敲鼓,听到鼓声,同时可以看到豆子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皮在振动。

停止敲鼓,鼓皮停止振动,豆子停止跳动,鼓声也就停止。

4、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嗡嗡声;用手轻摸音叉,可以感到音叉在振动。

音叉停止振动,嗡嗡声也就停止。

5、敲击音叉后,将音叉接触培养皿内的水面,可以看到溅起水花,水面出现水波。

如把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上述现象。

6、将薄铁皮提在手中,由弱到强的抖动,可以观察到铁皮的振动,同时听到打雷般的声响。

停止抖动铁皮,使振动停止,“打雷声”也就停止。

注意事项:

1、观察要认真仔细;2、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六)实验名称: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实验方法:

1、先预测尺子分别伸出桌面不同长度和对应的尺子发声时振动的快慢。

2、把尺子伸出桌面8厘米,拨动听声音。

3、分别把尺子伸出桌面用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并用同样力度来拨动尺子,听声音。

4、按伸出的长度对应填写声音的高低。

注意事项:

1、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2、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3、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七)实验名称: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

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实验材料:

1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

实验方法:

1、利用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2、把电路中的其中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

3、把两根导线接触一下,看小灯泡是否发亮。

注意事项:

避免连接时断路和短路。

(八)实验名称:

导体与绝缘体

实验目的:

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实验材料:

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方法:

1、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以确定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

2、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每种物质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3、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1、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2、每组实验要重复检测一次。

五年级

(一)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的:

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材料: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