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5865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9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docx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数控加工培训教程

汽车冲模培训教程

              

总纲

第一章冲模有关术语

第一节冲压工序术语

第二节冲模和冲模零件术语

第三节冲压工艺术语

第二章汽车覆盖件冲模

第一节汽车覆盖件的特点与要求

第二节工艺方案的确定

第三节拉延模

第四节修边模

第五节翻边模

第六节斜楔模

第七节压合模

第三章汽车冲模所用的标准件

第一节导向件

第二节定位件

第三节冲压元件

第四节弹性元件

第五节取料件

第六节限位件

第七节起重件

第八节附属零件

第四章汽车冲模示例

第一节拉延摸

第二节修边模

第三节翻边模

第四节斜楔翻边模

第五节综合工序图或DL图

 

第一章 汽车冲模有关术语

 冲模有关术语,包括冲压工序术语、冲模和冲模零件术语以及冲压工序以外的其他冲压工艺术语。

大多数术语付有简图,以便理解。

但白马非马,术语简图只是术语的一个示意图例,不包括术语的全部内容。

而且此处的术语只是通用术语,不包括一些地方上的通用叫法。

      

  第一节 汽车冲压工艺术语

切开

切开是将材料沿敞开轮廓局部而不是完全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

被切开而分离的材料位于或基本位于分离前所处的平面上。

切边

切边是利用冲模修边成形工序件的边缘,使之具有一定直径、一定高度或一定形状的一种冲压工序

切舌

切舌是将材料沿敞开轮廓局部而不是完全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

被局部分离的材料,具有工件所要求的一定位置,不再位于分离前所处的平面上。

切断

切断是将材料沿敞开轮廓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被分离的材料成为工件或工序件。

反拉深(反拉延)

反拉深是把空心工序件内壁外翻的一种拉深工序。

反拉深的特点:

1反拉深材料流动方向与正拉深相反,有利于相互抵消拉深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

2反拉深时,材料弯曲与反弯曲次数较少,冷作硬化也少,有利于成型。

正拉深中,位于压料圈圆角部的材料,流向凹模圆角时,内圆弧成了外圆弧。

而反拉深中,位于内圆弧处的材料在流动中始终处于内圆弧地位。

3反拉深将原有的外表面内翻,原有外表面拉深时的划痕将不影响外观。

4反拉深坯料与凹模接触面较正拉深大,材料流动阻力也大,因而一般可不用压料圈。

但坯料外缘流经凹模入口圆角时,阻力已明显减少,故大直径薄料拉深仍需压料,以免起皱。

5反拉深的拉深力可比正拉深力大20%左右。

6反拉深坯料内径D1套在凹模外面,工件外径d2通过凹模内孔。

故凹模壁厚不能超过1/2(D1-d2)。

即反拉深系数不能太大,太大则凹模壁厚过薄,强度不足。

另外,凹模圆角半径不能大于1/4(D1-d2).

 冲中心孔

冲中心孔是在工序件表面形成浅凹中心孔的一种冲压工序,背面材料并无相应凸起。

冲孔

冲孔是将废料沿封闭轮廓从材料或工序件上分离的一种工序(图1-6)。

在材料或工序件上获得需要的孔。

冲缺

冲缺是将废料沿敞开轮廓从材料或工序件上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敞开轮廓形成一种缺口,其深度不超过宽度。

冲裁

冲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序)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

冲裁是切断、落料、冲孔、冲缺、冲槽、剖切、凿切、切边、切舌、切开、整修等分离工序工序的总称。

冲槽

冲槽是将废料沿敞开轮廓从材料或工序件上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敞开轮廓呈槽形,其深度超过宽度。

扩口

扩口是将空心件或管状件敞开处向外扩张的一种冲压工序。

压凸

压凸是用凸模挤入工序件一面,迫使材料流入对面凹坑以形成凸起的一种冲压工序。

压花

压花是强行挤压材料,在工序件表面形成浅凹花纹、图案、文字或符号的一种冲压工序。

被压花表面的对面并无对应浅凹的凸起。

压筋

压筋是起伏成形的一种。

当局部起伏以筋形式出现时,相应的起伏成形工序称为压筋。

光洁冲裁

光洁冲裁是不经整修直接获得整个断面全部或基本全部光洁的一种冲压工序。

扭弯

扭弯是将平直或局部平直工序件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扭转一定角度的冲压工序

连续拉深

连续拉深是在条料(卷料)上,用同一副模具(级进拉延模)通过多次拉深逐步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冲压方法。

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是把空心工序件进一改变尺寸和形状,意图性地把侧壁减薄的一种拉深工序。

卷边

卷边是将工件边缘卷成接近封闭圆形的一种冲压工序。

卷边圆形的轴线呈直线形。

卷缘

卷缘是将空心件上口边缘卷成接近封闭圆形的一种冲压工序。

拉延

拉延是将平直毛料或工序件变为曲面形的一种冲压工序,曲面主要依靠位于凸模底部及压边圈上部的材料延伸形成。

拉弯

拉弯是在拉力及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弯曲变形,使整个弯曲横断面全部受拉伸应力的一种冲压工序。

拉深

拉深是将平直毛坯或工序件变为空心件,或者把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冲压工序。

拉深时主要依靠凸模以外的材料流入凹模而形成。

胀形

胀形是将空心件或管状件沿径向外扩张的一种冲压工序。

弯曲

弯曲是利用压力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弯曲成有一定曲率、一定角度的形状的冲压工序。

差温拉深

差温拉深是利用加热、冷却手段,使得变形部分材料的温度远远高于已变形部分材料的温度,从而提高变形程度的一种拉深工序。

剖切

剖切是将成形工序件一分为几的一种冲压工序。

起伏成形

起伏成形是依靠材料的延伸使工序件形成凹陷或凸起的冲压工序。

起伏成形中材料厚度的改变是非意图性的,即厚度的少量改变是变形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设计指定的要求。

校平

校平是提高局部或整体平面型零件平直度的一种冲压工序。

液压拉深

液压拉深是利用盛在刚性或柔性中的液体,代替凸模或凹模以形成空心件的一种拉深工序。

深孔冲裁(小孔冲裁)

深孔冲裁是孔径小于被材料料厚时的一种冲压工序。

落料

落料是将材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被分离的材料成为工件或工序件,大多数是平面形的。

凿切

凿切是利用尖刃的凿切模进行落料或冲孔工序。

凿切并无下模,垫在材料下面的只是平板,被冲材料绝大多数都是非金属。

精冲

精冲是光洁冲裁的一种,它利用带齿压料板的精冲模使冲件整个断面全部或基本全部光洁。

缩口

缩口是将空心件或管状件敞口处加压使其缩小的一种冲压工序。

整形

整形是依靠材料流动,少量改变工序件形状和尺寸,以保证工件精度的一种冲压工序。

整修

整修是沿外形或内形轮廓切去少量材料,从而提高边缘光洁度和垂直度的一种冲压工序。

整修工序一般也同时提高尺寸精度。

翻孔

翻孔是沿内孔周围将材料翻成侧立凸缘的一种冲压工序。

翻边

翻边是沿外形曲线周围将材料翻成侧立短边的一种冲压工序。

 

    第二节汽车冲模和冲模零件术语

下模

下模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即安装于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的冲模部分。

下模座

下模座是下模的与压力机工作台面接触的零件,一般为板件。

其直接固定在压力机台面或垫板上。

上模

上模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即安装于压力机滑块上的冲模部分。

上模座

上模座是上模最上面的板状零件,工作时紧帖压力机滑块,并通过模柄或直接与滑块固定。

刃口斜度

刃口斜度是冲裁凹模孔刃壁的每侧斜度。

刃壁

刃壁是冲裁凹模孔刃口的侧壁。

气垫

气垫是以压缩空气为原动力的一种弹顶器。

反侧压块

反侧压块是从工作面的另一侧支持单向受力凸模的零件。

凸模

凸模是冲模中起直接形成工件作用的凸形工作零件,即以外形为工件表面的零件。

凹模

凹模是冲模中起直接形成工件作用的形凹工作零件,即以内形为工件表面的零件。

冲模

冲模是安装在压力机上用于生产冲件的工艺装备,由相互配合的上下两部分组成。

压料板(圈)

压料板(圈)是冲模中用于压住冲压材料或工序件以控制材料流动的零件,在拉深模中,压料板多数称为压料圈。

压料筋

压料筋是拉延模或拉深模中用以控制材料流动的筋状突起,压料筋可以是凹模或压料圈的局部结构,也可以是镶入凹模或压料圈中的单独零件。

压料槛

压料槛是断面呈矩形的压料筋特称。

导正销

导正销是深入材料孔中导正其在凹模内位置的销形零件。

导板

导板是带有与凸模精密滑配内孔的板状零件,以内孔导向,用于保证凸模与凹模的相互对准。

另有一种结构不同的导板,用于大、中型冲模。

这种导板是以平面导向的板状零件,用于保证凸模、压边圈与凹模三者间的两两相互对准、滑动。

导板模

导板模是以导板做导向的冲模,模具使用时凸模不脱离导板。

导柱

导柱是为上、下模座相对运动提供精密导向的圆柱形零件,多数固定在下模座,与固定在上模座的导套配合使用。

导柱模架

导柱模架是导柱、导套相互滑动的模架。

导料板

导料板是引导条(带、卷)料进入凹模的板状导向零件。

导套

导套是为上、下模座相对运动提供精密导向的圆柱形零件,多数固定在上模座,与固定在下模座的导柱配合使用。

防护板

防护板是防止手指或异物进入冲模危险区域的板状零件。

连续模

连续模是具有两个或更多工位的冲模,材料随压力机行程逐次送进工位,从而使冲件逐步成型。

连续模又名级进模。

定位销(板)

定位销(板)是保证工序件在模具内有不变位置的零件,义其形状的不同而称为定位销或定位板。

废料切刀

废料切刀有两种。

1.装于拉深件凸缘切边模上用于切断整圈废料,以便于废料的顺利清除。

2.装于压力机或模具上用于将条(带,卷)状废料按定长切断以利清除的切刀。

单工序模

单工序模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工序的冲模。

顶杆

顶杆是以向上动作直接或间接顶出工序件或废料的杆件零件。

顶板

顶板是在凹模或模板内活动的板状零件,以向上或向下运动直接或间接顶出工序件或废料。

顶料销

顶料销是将材料从凹模面上顶离,以利送进的销形零件。

有的顶料销兼具导料功能,有的只用于顶料。

齿圈

齿圈是精冲凹模或带齿压料板上的成圈齿形凸起,是凹模或带齿压料板的局部结构而不是单独的零件。

固定板

固定板是固定凸模用的板状零件。

固定卸料板

固定卸料板是固定在冲模上位置不动的卸料板。

固定挡料销(板)

固定挡料销(板)是在模具内固定不动挡料销(板)

卸件器

卸件器是从凸模外表面卸脱工(序)件的非板状零件或装置。

卸料板

卸料板是将材料或工(序)件从凸模上卸脱的固定式或活动式板形零件。

卸料板有时与导料板做成一体,兼起导料作用,仍称卸料板。

卸料螺钉

卸料螺钉是固定在弹压卸料板上的螺钉,用于限制弹压卸料板的静止位置。

侧刃

侧刃是在条(带、卷)料侧面切出送料定位缺口的凸模。

侧压板

侧压板是对条(带、卷)料一侧通过弹簧施加压力,促使其另一侧紧靠导料板的板状零件。

承料板

承料板是用于接长凹模上平面,承托冲压材料的板状零件。

限位柱(块)

限位柱(块)是限制合模后上模座上平面至下模座下平面距离的柱形(块状)零件。

始用挡料销(板)

始用挡料销(板)是供材料起始端部送进时定位用的零件。

始用挡料销(板)都是移动式的。

组合冲模

组合冲模是按几何要素(直线、角度、圆弧、孔)逐副逐步形成各种冲件的通用、可调式成套冲模。

平面状冲件的外形轮廓一般需要几副组合冲模分次冲成。

活动挡料销(板)

活动挡料销(板)是在模具内可以上下或左右活动的挡料销(板),如图1-80b所示。

参阅“挡料销(板)”

拼块

拼块是组成一个完整凹模、凸模、卸料板或固定板等的各个拼合零件。

挡块(板)

挡块(板)是供经侧刃切出缺口的材料送进时定位用的淬硬零件,兼用以平衡侧刃所受的单面切割力。

挡块(板)一般与侧刃配合使用。

参阅“侧刃”。

挡料销(板)

挡料销(板)是材料沿送进方向的定位零件,以其形状不同而称为挡料销或挡料板。

挡料销(板)是固定挡料销(板)、始用挡料销(板)等的统称。

垫板

垫板是介于固定板(或凹模)与模座间的淬硬板状零件,用以减低模座承受的单位压缩应力。

带齿压料板

带齿压料板是精冲模中压料板的特称,因压料面带齿圈而得名。

复合模

复合模是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完成两道或更多工序的冲模。

保持圈

保持圈是滚珠导柱模架中容纳并限制滚球(子)位置的多孔管状零件。

浮动模柄

浮动模柄是随上模座同时上下,但其中心轴线与上模座平面所成的角度可成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的模柄装配。

推杆

推杆是以向下动作直接或间接推出工(序)件或废料的杆状零件。

推板

推板是在凹模或模块内活动的板块零件,以向下动作直接或间接推出工(序)件或废料。

斜楔

斜楔是模具中改变直线运动方向的楔形零件,多数斜楔使垂直运动变为水平运动。

弹压卸料板

弹压卸料板是由弹簧、橡胶、液压、气压等作用的活动卸料板。

弹顶器

弹面器是装于压力机工作台下或模座下的冲压辅助装置,由气压、液压、弹簧、橡胶等推动,对下模的顶板,顶杆等提供向上压力和促使其向上移动。

硬质合金冲模

硬质合金冲模是以硬质合金作为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的冲模。

滚珠导柱模架

滚珠导柱模架是导柱与导套分别对滚珠(子)相互滚动的模架,简称滚珠模架。

锥形压料圈

锥形压料圈是压料面呈凸锥形的拉深模压料圈。

漏料孔

漏料孔是与冲裁凹模孔直接贯通,用于排除废料或工(序)件的孔。

漏料斜度

漏料斜度是刃壁以下凹模孔的每侧斜度。

漏料斜面用以使废料或工(序)件畅通坠落。

模柄

模柄是突出于上模座顶面的圆柱形零件,工作时伸入压力机滑块孔中并被夹紧固定。

模架

模架是上、下模座和导柱、导套的组合件,可以带模柄或不带模柄。

大多数模架是标准件。

模框

模框是容纳凹模拼块的基体。

     第三节冲压的工艺术语

下死点

下死点是压力机滑块上下运动的下端终点。

上死点

上死点是压力机滑块上下运动的上端终点。

工件

工件是已完成工艺文件规定的各道工序的冲件。

工序件

工序件是已经冲压的坯料或冲件,但尚须进一步冲压。

毛刺

毛刺是冲裁后冲件断面边缘锋利的凸起。

双面间隙

双面间隙从一侧至对面另一侧的间隙或两侧空隙之和。

出件

出件是使已冲过的工(序)件从模具中外出。

出件装置

出件装置是使已冲过的工(序)件从模具中外出的装置。

模具闭合高度

闭合高度是冲模在工作位置下极点时上模座上平面至下模座下平面的距离。

冲件

冲件是坯料经过一道或多道冲压工序后的统称,也就是工序件和工件的统称。

回弹

回弹有两种,一种是成形冲件从模具内取出后的尺寸与模具相应尺寸的差值。

对于弯曲件,一般以角度差或半径差表示。

行程

行程是压力机滑块上下运动两端终点间的距离。

间隙

间隙是相互配合的凸模的凹模相应尺寸的差值或其间的空隙。

步距

步距是可用于多次冲压的原材料每次送进的距离。

单面间隙

单面间隙是从中心至一侧的间隙或一侧的空隙。

拉深系数

拉深系数是本工序圆筒形拉深拉件直径与前工序拉深件直径的比值。

对于第一道拉深,拉深系数是拉深件直径与展开直径的比值。

突耳

突耳是拉深件上口边缘的耳形突起。

起皱

起皱是拉深件凸缘产生波浪形皱裥的现象名称。

排样

排样是完成排样图的冲模设计过程。

有时也把排样图简称为排样。

排样图

排样图是描述冲件在条(带、卷)料上逐步形成的过程,最终占有的位置和相邻冲件间关系的布局图。

崩刃

山脚刃是凸模或凹模刃口小块剥落的现象名称。

搭边

搭边是排样图中相邻冲件轮廓间的最小距离,或冲件轮廓与条料边缘的最小距离。

塌角

塌角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冲裁件外缘近凹模面或内缘近凸模面呈圆角的现象,另一是指冲裁件断面呈塌角现象部分的高度hR

塌角面

塌角面是边缘呈塌角的冲裁件平面,即毛刺面的对面。

 

第二章汽车覆盖件冲模

第一节汽车覆盖件特点与要求

一、汽车覆盖件的特点

汽车覆盖件(简称覆盖件)是指覆盖发动机、底盘、构成驾驶室和车身的薄钢板展开体的表面零件和内部零件而言。

凸头载重车的车前板和驾驶室、桥车的车前板和车身等都是由覆盖件和一般冲压件构成的。

覆盖件和一般冲压件相比较,具有材料薄、形状复杂、多为空间曲面、结构尺寸大和表面质量高等特点。

在覆盖件冲压工艺、冲模设计和冲模制造工艺上也具有独自的特点,因此对覆盖件及其冲模须作为一类特殊的问题来研究。

覆盖件按作用和要求可分为三类:

外覆盖件、内覆盖件和骨架件。

外、内覆盖件是由厚度为0.7、0.8、0.9、1.0、1.5mm 的08或09Mn钢板冲压而成,多数骨架件是由厚茺为1.1、1.2、1.5、2.5mm的08或09Mn钢板冲压而成。

二、对覆盖件的要求

(一)表面质量

覆盖件表面不允许波纹、皱纹、凹痕、边缘拉痕、擦伤以及其他破坏表面完美的缺陷。

覆盖件上的装饰棱线、装饰盘条要求清晰、平滑、左右对称以及过渡均匀。

覆盖件之间的装饰棱线衔接处应吻合,不允许参差不齐。

表面上一些微小缺陷都会在涂漆后引起光的漫反射而损坏外观。

(二)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覆盖件图和汽车主模型

覆盖件间的装配多用点焊,间用螺钉连接。

装配连装处的两个覆盖件的空间曲面必须一致,衔接处也是如此。

覆盖件图只能表示一些投影的主要尺寸。

标注出外形以及孔、窗孔、局部凸包和其他类似部分的尺寸、过渡部分的尺寸则均依据主模型。

主模型是根据定型后的主图板制造的。

制造主模型的材料有木质和玻璃钢两种。

个体主模型经装配后成为整体汽车主模型。

由于覆盖件形状复杂、空间曲面多,覆盖件图是无法完全表示出来的,只能依赖于主模型。

因此,主模型是覆盖件图必要的补充,真正能表示覆盖件的不是覆盖件图而是主模型。

主模型的用途是覆盖件冲模,焊装夹具和检验夹具制造的标准。

(三)刚性

在拉延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不够而使覆盖件的一些部位刚性差,造成覆盖件受振动后就会产生空洞声。

这种现象表现为敲击拉延件其音频不一,用手按时并发生“乒乓”声。

用这样的覆盖件装车,在汽车行驰中要发生振动,造成覆盖件的早期损坏。

这种情况多产生在曲面平滑的覆盖件上。

(四)工艺性

覆盖件的工艺性关键在于拉延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即拉延的工艺性。

而拉延工艺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覆盖件的形状。

如果覆盖件能进行拉延,对于拉延以后的工序仅是确定工序数和安排工序间的先后次序问题。

覆盖件一般都是一道工序拉延。

为了实现拉延或造成良好的拉延条件,将翻边展开,窗口补满再加添补充部分构成一个拉延件。

工艺补充部分是拉延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拉延以后要将工艺补充部分修掉,所以工艺补充部分也是冲压工艺上必要的材料消耗。

工艺补充部分的多少首先取决于覆盖件结构。

覆盖件结构对于材料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关系,拉延深度深的,形状复杂的覆盖件要用08ZF刚板进行拉延。

三、覆盖件的工艺分类

为了便于编制冲压工艺和设计冲模,按覆盖件的拉延复杂程度和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覆盖件进行工艺分类。

拉延复杂程序是指拉延的深度和形状的复杂性。

其具有的特点是指覆盖件本身有无对称面。

根据对已有的覆盖件归纳和分析可做如下分类:

1、对称一个平面的覆盖件。

诸如水箱罩、散热器罩、前围板、后围板、发动机罩、行李箱罩、顶盖等。

这类覆盖件又可分为深度浅、成凹形弯曲形状的,深度无效、形状比较复杂的,深度相差大、形状复杂的和深度深的几种。

2、不对称的覆盖件。

诸如车门外板、翼子板、侧围外板等。

这类覆盖件又可分为深度浅且平坦的,深度均匀、形状比较复杂的和深度深的几种。

3、可以成双冲压的覆盖件。

 

第二节拉延件的确定

一、确定拉延方向

确定拉延方向是确定拉延方案首先遇到的问题。

它不但决定能否拉深出满意的覆盖件来,而且影响到工艺补充部分的多少,以及拉延后各个工序(如整形、修边、翻边)的方案。

因此,必须慎重考虑拉延方向。

覆盖件本身有对称面的,其拉延方向是以垂直于对称面的轴进行旋转来确定。

这类覆盖件平行于对称面的坐标线是不改变的,拉延方向也较易确定。

不对称的覆盖件是绕汽车位置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面进行旋转来确定拉延方向的。

这类覆盖件的拉延方向确定后,其投影关系改变较大。

经过确定拉延方向,其坐标相互关系完全不改变的拉延方向称为处于汽车位置;其坐标关系有改变的拉延方向称为处于非汽车位置。

确定拉延方向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保证凸模能够进入凹模

确定拉延方向首先应保证凸模能够进入凹模,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某些覆盖件的某一部位或局部形状成凹形或有反拉延。

为了使凹形或反拉延的凸模能够进入凹模,只能使拉延方向满足上述要求,因此覆盖件本身的凹形或反拉延的要求决定了拉延方向。

但有时满足上述要求时,还会出现其他问题,而对拉延条件有较大的影响。

如凸模开始拉延时与材料接触面积小,或过多地增加了工艺补充部分而使材料的消耗增加,这时就应从整个形状的拉延条件考虑。

在可能条件下,将凸模不能进入凹模的凹形和反拉延部分给予恰当的改变而使凸模能够进入凹模,在拉延以后的适当工序中再整回来,使之符合覆盖件的要求。

改变部分与整回来部分的材料应是相等的。

整回时最好是简单的压弯或成形。

(二)凸模开始拉延时与拉延毛坯的接触状态

开始拉延时凸模与拉延毛坯的接触状态应保持接触面大,接触面位于冲模中心。

(1)凸模开始拉延时与拉延毛坯的接触面积要大。

由于接触面积小,接触面与水平面夹角a大,应力集中容易产生破裂,所以凸模顶部最好是平的,并成水平面。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在保证凸模能进入凹模的先决条件下,则需改变拉延方向。

也可使工艺补充部分的压料面开头造成与凸模顶部形状相似,这样压料圈首先将拉延毛坯压紧在凹模压料面上而形成形状,也就造成了凸模开始拉延时与拉延毛坯大面积接触。

(2)凸模开始拉延时与拉延毛坯的接触地方应接近中间,这样凸模在拉延过程中使材料均匀拉入凹模内。

如果接触地方不接近中间,则在拉延过程中拉延毛坯可能经凸模顶部窜动,使凸模顶部磨损快并影响覆盖件表面质量。

(3)凸模开始拉延时与拉延毛坯的接触地方要多,要分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触地方,最好同时接触。

如果不同时接触,则在拉延过程中拉延毛坯可能经凸模顶部窜动而影响表面质量,所以要改变拉延方向,改善接触状态。

(4)凸模开始拉延时与拉延毛坯在两个地方接触,同时又满足了凹形的凸模能进入凹模。

首先由于凹形的要求决定了拉延方向,为了满足凸模开始拉延时与拉延毛坯接触地方要多、要分散的要求,只好在工艺补充部分想办法,即改变压料面形状使两个地方同时接触。

还应指出拉延凹模里的凸包形状必须低于压料面形状。

凸包高于压料面,凸模开始拉延时凹模里的凸包形状先与凸模接触,凸包上的拉延毛坯处于自由状态而引起了弯曲变形,致使拉延件的内部形成大皱纹甚至材料重迭。

(三)压料面各部位进料阻力要均匀

拉延深度均匀是保证压料面各部分进料阻力均匀的主要条件。

进料阻力不一样,在拉延过程中拉延毛坯可能经凸模顶部窜动,影响表面质量,严重的产生破裂。

二、工艺补充部分

为了实现拉延或造成良好的拉延条件,除了慎重确定拉延方向外,还应考虑工艺补充部分,以满足拉延、压料面和修边工序等要求。

图12-6所示为工艺补充部分可能采用的几种情况。

图12-6a所示的修边线在拉延件的压料面上,垂直修边,压料面本身就是覆盖件的凸缘面。

在拉延模的使用中由于压料面要经常调整以及由于压料筋的磨损而需打磨压料筋槽。

为了不致因上述两点而影响到修边线,因此修边线距压料箱的距离A应有一定数值,一般取25mm。

图12-6b所示的修边线在拉延件的底面上,垂直修边。

修边线距凸模圆角半径R凸的距离B应保证在使用中不致因凸模圆角的磨损而影响到修边线。

B值一般取3~5mm。

凸模圆角半径R凸应根据拉延深度和形状来确定,一般取3~10mm。

对于拉延深度浅的和直线部分,取下限;对于拉延深度深的和形状部分,取上限。

凹模圆角半径R凹对拉延毛坯的进料阻力影响极大,因此,其半径大小必须适当。

一般凹模圆角半径也是工艺补充的组成部分,R凹取8~10mm。

如果压料面本身就是覆盖件凸缘面,其拉延凹模圆角半径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确定。

由于覆盖件要求的圆角半径一般都是比较小的,采用它作拉延凹模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