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71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docx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的探讨(符安桂)摘要:

本文探讨了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在系统危害辨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运行的主要几种安全心理因素分析,探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运行中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重点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心理因素危害辨识控制措施1、前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核心之一就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害及危险源,然后针对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或预防措施,以达到避免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目的,防止减少对人的危害。

依据OSH18000(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危害辨识程序应该考虑过去、现在、将来等三个事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生理、行为、心理等七个因素。

在七个考虑因素中,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对危害辨识过程中仅考虑了物理、化学、行为等几个因素,而对劳动过程中人员的心理因素考虑较少。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主体对象——安全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从事生产活动的操作、管理人员,生产活动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作用对象等物质条件,以及生产活动所处的环境。

三个部分即构成“人

—机—环境”系统,在此系统中,人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从大量的事故统计分析可看出,绝大多数事故产生的原因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即便是物的不安全因素,物也是由人操作控制的。

而人的行为和心理与精神状态有紧密关系,因此,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危害识别程序中,辨识人员安全心理因素对安全系统的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安全心理因素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首先通过自身感官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认识信息通过大脑的思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形成思想,指挥活动,产生行为。

所以只要有不重视安全的思想,必然引起不安全行为,也就令有诱发事故的可能。

安全心理学认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意识有重要的联系。

当在受外界刺激影响和自身错误思维时,人便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安全思想来指挥行为,或者直接做出一些无意识的危险动作。

也就是说人的安全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了行为的安全性。

人对安全系统起着主导作用,要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就必须先从预防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着手。

而人的行为安全性受人当时的安全心理状态的影响,在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前,必然需要对人的危险安全心理因素进行辨识分析。

目前许多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都建立起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来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行。

但在体系运行的危害辨识评价过程中,大都忽略了人员安全心理对安

全系统的影响而没有对人员安全心理因素进行危害辨识,因此辨识出来的危害因素和危险源也仅包含表面的不安全行为、物体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等。

依据此辨识结果制定的安全预防和控制措施也只能治标,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

因此,为了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就必须对人的安全心理因素进行危害辨识。

正确地对安全心理因素进行辨识,就必须了解掌握人的安全心理。

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安全心理:

2.1侥幸心理把事故的偶然性绝对化是侥幸心理的重要表现。

这也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违章前的一种重要心态,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以前别人违章都没出事,这次也不会出事;即便出事了也不一定伤到人。

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性违章。

美国工程师海因希利通过大量统计资料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有一个统计分析的结果330:

29:

1,即330次同类型错误行为中有300次未造成伤害,有29次造成轻伤,有1次造成重伤。

这是著名的1:

29:

330法则。

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多次的错误行为必然导致事故,所以侥幸心理是极其危险的一种安全心理因素。

中国有句俗话: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2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在多数情况下,习惯性动作简便易行,也没有出现事故,因此,这种习惯很容易被人接受、模仿,从而放松安全戒备心理。

麻痹心理的危害就在于其让人逐渐丧失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人的感知觉兴奋度,出现抑制或愚钝。

其发展

过程是:

习惯—忘记—麻痹—感知迟钝。

2.3逞能心理表现欲和荣誉感一样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和炫耀、虚荣心结合起来,并且发展到过激的地步,就会走向危险的一面,发展成逞能心理。

逞能心理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盲目自信,不计后果,冒险蛮干。

逞能心理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但人的自尊心和潜意识里表现欲望在受到别人刺激、怂恿时,就很有可能促成逞能心理,继而做出冒险行为。

2.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产生的情况有两种:

2.4.1受狭隘的心理思想影响,采取固执、偏激的思维行动;2.4.2强烈求知欲,好奇心促使人们在行为被禁止而又未获解释的情况下,进行揣测、猜疑,以致寻根究底冒险尝试。

2.5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人的个人思想受群体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人云亦云”、“随大流”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不同工作群体中,有的群体中成员违章情况普遍,而有的群体却很少有成员违章,这就是典型人因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而将自己的行为与所处群体行为一致的结果。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在群体中个人意识知觉判断必然受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的影响。

因此从众心理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在辨识安全心理因素时,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2.6情绪心理情绪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情绪状态时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

人的情绪受环境影响而不断变化。

这里的环境包括气候、光线、色彩等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诸如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事故倾向理论”认为:

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发生事故,其主要原因个人情绪不稳造成。

例如:

受工作环境恶劣或家庭突然变故刺激影响,人的情绪就很可能变的相当低沉,从而使感知灵敏度下降,动作迟缓,为事故埋下隐患。

以上介绍的六种心理因素是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影响最大的几种安全心理因素。

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对安全心理因素进行危害识别时应考虑的几个重点。

3、危险安全心理因素辨识及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危害辨识一般按作业活动单元进行,作业活动单元又常按三个标准划分:

按从业人员划分,按作业场所划分,按施工工序划分。

三种划分方法相互交叉,互为补充。

下面就按三种划分方法分析各活动单元安全心理因素的危害辨识工作。

3.1按从业人员划分的活动单元在对安全心理因素进行危害辨识时,主要考虑同类人员作业过程中因受群体意识的影响而表现出的从众心理。

若整个群体的安全意识环境较差,安全纪律涣散,制度不健全,成员间对违章无监督提示,在这种群体环境下,大多数成员必然形成从众心理,自觉或被动的重复别人的危险行为。

对于受此心理影响的人群,在制定安全预控措施时主要从树立正面榜样方面入手。

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利用从众心理有利的一面,在人群中树立正面的榜样,引导群体意识朝安全高效方面发展。

3.2按作业场所划分的活动单元中,安全心理因素的危害辨识主要考虑情绪心理和麻痹心理。

若人员情绪不稳定或作业环境差,如光线、空气不好、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则很容易诱发人的情绪心理。

当人长期工作于一个固定的环境中,会引起人的感知觉疲劳,敏感度下降,进而逐渐放松安全戒备心理,失去安全防护意识。

形成麻痹心理。

麻痹心理还会导致习惯性违章,量变引起质变,多次的违章终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控制和消除情绪心理的影响,首先需要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多关心多开导,帮助情绪不稳定的人;其次,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人员的个人修养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

然后是从客观条件方面进行整改,例如增加安全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条件、为作业人员消除安全心理障碍和阴影。

3.3按工序划分的作业活动单元中辨识的安全心理因素主要有:

逞能心理、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等。

当一个新工序开始时,由于不熟悉新工序,人们普遍小心谨慎,但那些平时自大、盲目自信的人会利用这个机会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逞能冒险,甚至故意做出危险行为。

对于逞能心理,绝不能姑息,必须树立反面典型,以儆效尤。

但为避免造成新的逆反心理,在处理逞能冒险的人员时,要耐心的向其讲解,让其明白自己逞能冒险的后果,即之所以禁止这么做的原因,以及应该如何正确的做,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4麻痹心理主要表现在长期从事重复性作业的人群中,因为在重

复性工作中,人会形成机械性动作而不对动作加以思考。

一旦工作节奏突变,麻痹的心理未来得及做出反应,不能即使指导机械性动作改变,则会导致事故。

对于麻痹心理的控制措施,需要从刺激人员疲劳心理,提高感知敏感度方面努力。

例如,在重复性的作业环境中,经常性地设置显眼的安全警示标语;在不影响操作安全安全性和舒适度的情况下改变工作环境的布置等。

3.5侥幸心理在短期作业的工序中表现较为明显,为了贪图方便或省力省事,以为短期的作业中即便有危险,也不会发生事故或几率很小,所以毫无安全防备工作。

这是错误地把事故的偶然性绝对化了。

侥幸心理往往是人们对自我要求不严格的结果。

针对此辨识结果,就需要合理运用相互调节和制约机制来控制其发展,所谓相互调节和制约,就是在人群中建立相互制约监督的机制,能使人们在侥幸心理滋生之初就相互监督提醒,避免在侥幸心理驱使下违章。

4、结论危害辨识是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对建筑企业中人员的危险安全心理进行辨识,在整个系统的危害辨识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考虑了心理因素的危害辨识,系统的危害辨识才算全面,负责该系统的危害辨识不能得出完整的辨识结果。

同时,通过对安全心理因素的危害辨识,可以了解掌握不同人群的安全心理状态,便于对不同心理状态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和增加技术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