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896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x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

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

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很有洞见性的分析:

“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

”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性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示化以实用。

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性。

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于认知理解的贡献。

莱辛意在突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

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

即便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

莱辛认为诗歌能够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

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

也因此,他攻击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

他想维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

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

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内含的抽象性,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

很显然,格林伯格20世纪末期的创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

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

浏览20世纪晚期到21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和其他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

有意味的是,不仅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

而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动。

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互动。

这表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中,将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文本思路:

在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莱辛认为诗歌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将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文字

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

B.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对于汉字的书写、

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很有洞见性的分析。

C.在很大程度上,书法和绘画依赖创新、表达,离不开社会环境,中国画匠的作品与

来自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

D.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使中国书法与绘画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

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需要借讨论绘画和

诗歌哪个更重要来探讨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B.莱辛认为诗歌能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提供一个更为整体的

观念,达到更广泛的境地,因此更具有优越性。

C.尽管当代诗歌理论和视觉艺术的发展使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发生转变,

但东西方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

D.与莱辛的观点不同,格林伯格强调每门艺术的绝对独立,追求写作和绘画的纯粹性,

攻击文人化的绘画,反对诗歌对绘画的入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中西方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随着诗歌

理论和视觉艺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B.西方现当代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动,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

视觉艺术家也在自己的影像作品中大量引入了文字。

C.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只要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一直发展下

去,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就会持续发生转变。

D.当代艺术家们都在加紧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之中,努力将文字融入到

视觉形象之中,以使文字与图像更好地融汇在一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6题。

(15分)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黃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4.这首小诗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具有怎样的作用?

(4分)

 

5.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5分)

 

6.诗人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已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

“一种独特的诗声歇息了,中国现今诗坛一颗明亮的诗星陨落了。

”2013年2月14日,当代杰出诗人、作家雷抒雁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享年71岁。

雷抒雁早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

上学的时候,很多东西他都能比别人早发现,要快半拍,还很勤奋,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听到一句什么话,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画面,他就记下来,这成为了创作的素材库。

“钟的名字叫声音”,这是雷抒雁的诗句。

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他同《小草在歌唱》《空气》《父母之河》《太阳》《告别永恒》等诗篇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将自己的诗视为人生的一道道“擦痕”,或伴着小草存在,或在树叶上留痕,甚至如同波纹一样在河流中出现和消失。

但不管如何,他的诗作都有着分明的个性。

他是现今很少真正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

由于对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所以雷抒雁始终关注诗坛的一举一动。

2013年,《星星》诗刊扩刊,二十多天前,雷抒雁还向诗刊主编梁平提及此举是诗坛的一件大事,是大动作。

去年,他为小学二年级学生赵若凡的儿童诗集《月亮生锈了》撰写评论,并提出恳切的期待:

“孩子的写作,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像蓄满水珠的云朵,让雨点自己降落。

我读过许多孩子的作品,感到那雨水像是‘人造雨’,极不自然,不时露出成人的‘马脚’。

爱之深,责之切。

他一度痛陈如今的部分诗人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缺乏厚实的生活和真情的投入,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力度,热衷于流行一时的“网络体”“微博体”诗歌。

他指出这种诗歌没有提供诗最本质的东西,诗人没有用心沉静思考,随心地用键盘敲击,这跟跳迪斯科一样,想怎么扭,就怎么扭,很快就被人淡忘了,“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

”雷抒雁告诫同道们。

敢说话,敢说真话,雷抒雁把诗人气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一次古体诗词研讨会上,雷抒雁正色地说:

“今天参加会议的全是诗人,本来没有什么尊卑贵贱,在诗的面前一律平等,以诗论高下。

可是你们弄这么个主席台,按官职排位,这还是研讨诗吗?

”这风骨,这名节,真豪杰!

雷抒雁能够生长成为一棵诗歌常青树的秘密在于他生命至上的诗歌创作观。

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

沿着这个方向,他逐次拷问生命的重大系列命题,例如永恒与瞬间、生与死、城市生活体验与乡村生活经验。

这个过程中,雷抒雁的诗歌进一步转向对生活世界的个体体验的关注,朴实贴切的语言表达,贡献着他过人的生活智慧,为新诗开辟一条稳健的道路。

雷抒雁的诗歌为诗坛提供了一种灼人的热度,一种深邃而大气的方向,一种“力”的美与震撼。

诗人对大地和祖国的深情,真诚崇高的人格之魂,以及他丰赡的文学经验与业绩,都成了当代中国诗坛的精神象征。

“桥”是雷抒雁诗歌创作的重要意象,这恰好是诗人的自我象征,他连接了传统和现代的两端,从传统走来,向现代走去。

他的诗作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现代意味,在真挚中透着深刻,在大气中蕴含灵秀。

“我们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个‘中国梦’。

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

”这是他去世前二十多天的时候写下的励志之语,如今,诗梦犹在,斯人已逝!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雷抒雁早就具备了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这主要体现为他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勤奋

努力,积累素材。

B.雷抒雁作为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主要体现在他的分明的个性上。

C.雷抒雁关注诗坛,为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对《星星》扩刊表示了肯定,对赵若

凡则有些许批评。

D.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以此作为诗歌创作的方向,为新诗

开辟了一条稳健的道路。

E.以“桥”为代表的诗歌意象是雷抒雁的自我象征,具有泥土气息和现代意味,成为连

接了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纽带。

8.简要概括文中雷抒雁的诗作具有哪些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标题“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如果改成“诗人雷抒雁”好不好?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俦、叔刘。

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

“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

“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

“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

“无之。

”姜曰:

“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

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璧焉。

公子受飨反璧。

及楚,楚子飨之,曰: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对曰: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

”曰:

“虽然,何以报我?

”对曰:

“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藁键,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日: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晋公子乎?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违天,必有大咎。

”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

奉匾沃盥,既而挥之。

怒,曰: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公子惧,降服而囚。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

“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

”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

赵衰曰:

“重耳拜赐!

”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节选自《左传》)

[注]①校:

较量、对抗。

②廧咎如:

狄族的一个部落。

③唐叔:

晋国始祖,周成王之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为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B.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C.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D.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跪下

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B.古代称兵车,四马车为一乘。

“有马二十乘”说的是有马20匹。

C.“诸侯”指中国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

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

D.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

成语“退避三舍”就出自本文,比喻退让和回避,避

免冲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在国内大乱中逃亡到狄,一住十二年。

到齐国后又贪图安逸,一住五年,从者

谏,姜氏劝,他都无动于衷。

这些既显出他贵公子的劣根性,也说明他胸无大志。

B.重耳面对楚王送他回国所开出的条件,先是拒绝,后被逼问,便恼羞成怒说若两军相

遇只肯退避三舍,再不行就开打,这反映出他缺乏大局观,在政治上不够成熟。

C.在长期的流亡磨难中,重耳在逐渐成长。

在秦国娶公主,他一不小心得罪了妻子,见她

发怒,赶紧脱去上衣自我拘囚请罪,以免因夫妻口角而影响秦国对他的支持。

D.这篇文章记录的时间漫长、事件众多,但精于剪裁、善于组织,清晰叙述了一个落难

贵公子经历磨难成长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过程,为他后来成为霸主作了铺垫。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子盍蚤自贰焉?

(3分)

(2)怒,曰: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浣溪沙

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

②箨:

竹笋的壳皮。

14.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

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

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

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

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

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15.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做简要的分析。

(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______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

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3)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但一场小雨却不期而遇,淅淅沥沥,既洗去了笼罩在宜宾的

雾霾,也带给人们清凉滋润的感觉。

B.带着沉甸甸的提案,带着人民的嘱托,“两会”代表们齐聚北京,就与老百姓息息相

关的问题,道民生之盼,谋发展之道。

C.每站列车发出后,都会有旅客咨询各种问题,“最美列车值班员”刘卉总是满脸微笑,

不厌其烦地解答,带给旅客细心温暖的服务。

D.国际人权治理,需要的是来自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建设性的正能量,应该摒弃

的是美国颐指气使的老做派。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

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

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

制。

19.下列各句中,最得体的一组是(3分)(  )

A.您的文章我已经拜读了,另外这文章里有几处错误,我已经给您斧正了。

B.听闻省市教育部门领导-一行数人今天惠顾我校,前来指导高考考点布置工作,学校班

子成员早已到校门口迎候了。

C.某单位为退休干部汪先生举行九十大寿茶话会,汪老激动地说:

“我今年九十高寿,见

证了国家跨世纪的发展变化。

D.老同学,久违了!

我们大学毕业后,大约有三十年没见面了吧?

你难得来我们这个偏

僻的江南小镇,这回就多住几天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3个字。

(6分)

我们的有些乡村或许已经衰败或者说“沦陷”了。

如果说故乡沦陷了,那么①。

我们都不过是雪崩中的一枚雪花,共同造成了这个“恶果”。

对于这样的“恶果”,即使不向苟延残喘的故乡表示敬意,②。

衰败起于逃离,③。

期待故乡能够有复兴的一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下面的漫画内容,请简要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字)。

(5分)

争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有人说,“文明”意味着一个国家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有人说,“文明”意味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也有人说,“文明”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健康的思想、得体的举止和优雅的语言。

《周易·贲卦》说: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你是怎样看待“文明”的?

请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叙事,表达出你对“文明”的理解和看法。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10月份阶段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以偏概全。

原文第1段“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

在中国,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术领域里”中,“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不等于选项“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

2.答案:

D

解析:

偷换概念。

原文第3段“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

格林伯格“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而选项偷换成了“强调每门艺术的绝对独立”。

3.答案:

C

解析:

不合逻辑。

原文第3段“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点持续地发生转变”,选项强加了“只要……就……”,改变了逻辑关系。

4.答案

第一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5.答案

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

进一步表达了“我”失去母亲的孤独及对母亲的爱。

6.答案

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是持久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心中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悲惋之情。

7.答案:

AD

解析:

B.诗人的气质和诗才主要体现在诗作的个性上;C.雷抒雁对赵若凡的态度是期许,他批评的是不正常的现象;E.“具有泥土气息和现代意味”的是雷抒雁的诗作,只理解成“意象”,片面。

8.答案:

①诗作个性分明,以诗作来表现人生;②坚持生命至上的诗歌创作观,诗作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③诗作大气、深邃、真挚、有力;④诗作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