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592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docx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案例,能够描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人类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及生物资源的不同利用。

(重点)

3.联系生活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移出地、移入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并能分析产业移入地承接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

自主研习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煤炭资源为例

(1)开采条件:

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的产量和1/2以上的出口量来自山西省。

(2)影响

①有利加快全省进程、促进建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②不利: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地下水漏失等问题。

问题磁场

(1)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并非我国经济强省。

最近,山西省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你认为应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使山西转变为经济强省?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大型工程:

中国的、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澳大利亚的

(2)影响:

(对调入区而言)

①增加水源,扩大水域,缓解缺水;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补偿调节水量。

②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

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充足的。

(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

①原因:

北部,萨克拉门托河等水量丰沛;南部,水资源短缺,而需水量较大

②影响:

不仅缓解了南部缺水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需求,使其成为生产出口基地和美国石油、电子和军事等尖端新兴工业中心,而且产生了水力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

问题磁场

(2)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北线(路线A):

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中线(路线B):

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华东电网输送。

南线(路线C):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送往广东。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什么优点?

3.生物资源利用

(1)负面影响:

森林的过度砍伐,直接导致。

(2)正面影响:

①使农产品产量有了大幅提高,提高了饲养的。

②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大幅度增加。

问题磁场

(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年,北京许多古典园林为了美化环境纷纷引种西欧的冷季型草,这些园林里原先的松柏树都是耐旱、深根树种,经常对冷季型草进行喷灌,导致树根反向生长,造成一些“挂牌”的古树被风吹倒而死,并且引种冷季型草的地方,昆虫、鸟类数量明显减少,就连蚯蚓都少见了。

①为什么引进的冷季型草需要经常浇水?

经常浇水产生了什么后果?

这种后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②造成引种冷季型草的地方昆虫、鸟类数量明显减少,就连蚯蚓都少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③以上引种冷季型草事件的教训,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4.产业结构

(1)劳动力及形态变化

产业

劳动力变化

产业结构形态

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产业

逐渐  

低级

高级

第二产业

先增后降

第三产业

稳步  

(2)地区差异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5.产业转移

(1)原因:

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2)过程:

(3)部门:

、密集型产业。

自主核对:

1.

(1)1/4 

(2)①城市化 基础设施 城乡一体化 ②地面塌陷

问题磁场

(1)推动山西省由能源大省到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是加大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适当压缩原煤产量和生产规模,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发展煤化学工业,实现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良性轨道上来。

(言之有理即可)

2.

(1)南水北调 北水南调 东水西调 

(2)①生态 河湖 ②地面沉降 ③水源 (3)①湿润 干旱少雨 ②水果、蔬菜 防洪 旅游

问题磁场

(2)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无污染、可再生、运营成本低等优点。

燃煤发电无论是在煤炭产地建坑口电站,还是在东部消费区建火电厂,燃煤造成的废气污染和炉渣占地、土地再利用等问题都不好解决,所以说水电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非常大。

3.

(1)物种急剧减少 

(2)①劳动生产率 ②生物产量

问题磁场

(3)①因为我国北京地区比西欧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引起了树根的反向生长,树木被风吹倒而死 松柏树长期适应了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多水环境使根变浅,减弱了抵御大风的能力。

②生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冷季型草的引进,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不同,适宜生长的生物也不同。

在引进外来物种时,必须充分考虑两地不同的生态环境。

4.

(1)减少 增加 

(2)大

5.

(1)经济总体水平 

(2)创新活动发生 (3)劳动 资源

疑难探究

探究一  人类开发矿产资源对区域环境影响的利与弊

  1.有利影响

以我国山西省煤炭开发为例,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目前,中国是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全国有1/4的产量和1/2以上的出口量来自山西。

山西是我国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的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能源工业成为山西的支柱产业,为山西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不利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地面沉降

使地面建筑物出现裂隙,甚至倒塌,出现大面积积水,交通道路破坏等

破坏地表和地下生态平衡

表土层剥离,破坏地表植被和水系,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破坏地下水资源

破坏地下水层,地下水流失,导致水源紧张;污染水源,加剧紧张状况

污染空气

开采爆破所用炸药和爆破土石产生的尘埃对空气的污染;矿石层所夹含的有害气体因开采释放

废石污染

废石占用耕地和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噪声污染

开采产生的噪声影响生态环境

[图表点拨] 图1-3-1 中国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利用

本图由两幅图片组成。

左为机械化采煤,山西煤炭储量大、质量好,分布相对集中,为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条件,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右为晋煤外运,晋煤外运主要是通过铁路运输,目前晋煤外运的主要路线是大秦(秦皇岛)专线。

探究二 我国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1.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平衡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差异,使水资源的供需不平衡,为调整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从而产生了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

  

(1)线路工程评价:

线路工程内容包括线路分布、资源供应量及安全性、施工难度、资金技术等。

方案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沿线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调入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中、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京津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西北干旱地区

评价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梯级抽水北送,耗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水质差

需挖渠道的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2)线路效益评价

资源跨区域调配也要充分考虑线路的效益。

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线路最长,水源地水质最差,但该线路沿线及输入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收效周期短,收效大,因此首选东线。

3.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又涉及到输入地、输出地及沿线地区。

(1)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调入区)

效益类型

表现

社会效益

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

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生态效益

缓解调入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对调出区和沿线地区)

区域

影响

长江

径流量减少

尤其是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降低下游水质。

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沿线地区

水位上升

对江淮沿线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探究三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物种急剧减少

(1)砍伐森林面积大。

在历史上,世界陆地2/3的面积曾经为森林所覆盖,但是经过人类的长期开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部分林地已永久性地变为农田和牧场。

近300年来,已有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1/5的森林被砍伐。

(2)热带雨林是砍伐最严重的地区,尤其是巴西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动植物资源丰富,号称“生物王国”,占全球陆地物种资源的一半,而乱砍滥伐导致物种急剧减少。

(3)由于森林急剧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2.滥捕鱼类成为造成海洋渔业资源破坏的重要原因

我国近海渔业存在着过度捕捞的现象,水产品产量逐年下降,而且个体越来越小。

比如,大黄鱼已从最高年产19万吨降到8万吨左右。

应此,应该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增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3.人类培育了许多优秀生物品种

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帮助下,人类培育了大量优秀品种,如高产杂交水稻,无核柑橘等。

其他生物新品种如高产蛋鸡、肉鸡、奶牛等还能大大提高饲养的劳动生产率。

4.一些地区,人类有目的地植树造林或休耕,使地表径流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蒸腾作用加强,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感悟归纳

①图示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②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作用

(1)分布在河流源头、山坡等流水冲刷严重地区的森林,主要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森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分布在沿海等风灾严重地区的森林,主要作用是降低风速、减小风力危害,保护农田;

(4)分布在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严重地区的森林,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等。

探究四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内部产业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有所不同。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

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遵循着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一般而言,从一个区域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图表点拨] 图1-3-6 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3年)  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表现。

中国的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小,说明中国正在进行工业化,尚处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正向中国转移。

美国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达76.5%,第一、二产业比重小,说明美国已完成工业化,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2.区域间产业转移。

由于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发达地区。

因此,发达地区较落后的产业就向较落后的地区转移,主要表现为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3.产业转移的影响。

(1)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也使不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产业移出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但也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产业移入区会加重环境污染,但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感悟归纳

图示产业转移

①区域内产业转移

②区域间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原理包括两个部分:

首先,产业转移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差异(落差);其次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有两个:

经济较发达地区因有更高的产业类型而成为落后产业移出地,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成为落后产业的接受地。

“阅读——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点拨

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

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该地区进行的两次产业转移分不开的。

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于改革开放之初。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国家给予的许多优惠政策及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传统制造业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等的扩散,这种产业转移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背景相统一。

同时利用港澳地区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由于传统制造业污染环境比较严重,因此这次产业转移,使得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

尽管众多优势条件,如政策、低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20多年的发展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为顺利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保证。

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产业而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并初步确立了华南经济圈中的中心地位。

产业转移,加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质量开始好转。

图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的结果可以使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

可以分为对产业移出地区和产业移入地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

   纺织工业移出地    纺织工业业移入地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

2.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

2.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幅度高于产业移入地)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2.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

2.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误区警示

一、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有效解决调入区缺水问题,但水资源的短缺除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自然原因有关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如浪费与污染等,因此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要与水资源的保护相结合。

对点训练

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

请你用上述资料,说明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施加的影响。

(3)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与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 

(1)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实施跨流域调水,保障可持续发展。

(2)地表径流(3)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二、发达国家第一、二产业比重变小了,说明它们的第一、二产业衰落了。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能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以美国为例,虽然它的第一产业产值仅占1.2%,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农业。

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农业、工业的同时,更注重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更快,远远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

对点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

(1)~

(2)题。

(1)该省可能是 (  )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2)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后,该地区第三产业比重大于60%,远大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说明该地区经济很发达,因此选择台湾省。

(2)题,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总体趋于下降,但产值总量并非下降。

案例研究

怎样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快速增长。

但这种超常速的增长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

同时不合理的布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人口的过分集中及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导致的防治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造成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脆弱的形势,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紧张。

为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地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个案例集中讨论人类对于负面影响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负面的影响可以概括为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缓解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压力,必须采取必要的对策。

案例中提出了四个主要的对策:

发展新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消费。

这些都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区域环境关系的非常重要的对策,是现代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能量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它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比较项目

清洁生产

末端治理

思考方式

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

控制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

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

控制效果

比较稳定

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

产污量

明显减少

间接可推动减少

排污量

减少

减少

资源利用率

增加

无显著变化

资源耗用

减少

增加

产品产量

增加

无显著变化

产品成本

降低

增加(治理污染费用)

经济效益

增加

减少(用于治理污染)

治理污染费用

减少

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

污染转移

有可能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

在传统经济中,遵循的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开放式线性经济。

这种经济方式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前提是: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净化其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很显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前提条件已经逐渐丧失。

自然资本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就必须走节约型、循环型经济发展之路。

要点例析

考查要点 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1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能源大省山西将优化能源建设布局和结构,以煤炭建设为基础,加大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多元发展战略,规划建设222个重点项目和14个循环经济园区,总投资将达到3001亿元。

材料二 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甲图)及该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乙图)。

(1)20XX年初,因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我国南方不少地方的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

面对能源状况的严峻形势,山西的煤炭生产受到高度关注,原因是(  )

①山西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多的省份

②我国的发电厂都是用煤作为燃料来发电的

③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居第一位

④我国煤炭分布不均,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甲图阴影区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该能源基地建设中可能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4)简述乙图所示产业链带来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能源基地建设立意,综合考查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知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结构单一;煤炭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相对比较集中;能源开采过程中可造成地表扰动,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如炼焦、火力发电等会带来严重的“三废”污染。

答案 

(1)A

(2)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位置适中,靠近东部消费区;靠近水源等。

(3)可能造成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地面塌陷、损失耕地、地下水漏失等生态破坏。

(4)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变式训练1

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所示区域工业发展的优势矿产资源可能是(  )

A.煤炭            B.有色金属

C.水力发电          D.铁矿

(2)图中反映出当地矿产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水土流失

答案 

(1)B 

(2)C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知该区域为湖南省,区域内有丰富的钨矿、锡矿、锑矿等有色金属矿产;煤炭分布少;水能虽然丰富,但不属于矿产资源。

(2)题,从图中pH值等值线上的数值小于5.6可知该区域酸雨现象较为严重。

考查要点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例2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

(1)~(3)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