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946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

企业名称:

某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企业法人代表:

蓝某某

项目性质:

水泥粉磨站技术改造

1.2项目建设地点

某某省某某市

1.3公司概况

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某某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位于某某省某某市南郊,厂区东至集团公司总部3公里,其余三面与某某市某某区某某乡相邻。

厂区内有铁路专用线至某某火车站与浙赣线接轨,交通便利。

1.4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公司现有两条Φ2.9×10m机立窑生产线,每年可以消纳3~4万吨电石渣(干基),约占某某电石渣总量的10%。

同时消耗了部分粉煤灰、硫酸渣、氟石膏等工业废渣,为某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根据某某省经贸委2004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公司两台机立窑需在2007年底之前关停;同时根据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1月1日实施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公司两台Φ1.83×6.12m水泥磨属国家明令淘汰设备。

目前,某某集团公司还有大量的其他工业废渣,如热电厂年产生粉煤灰40万吨,氟化公司年产生氟石膏5.1万吨。

如何将工业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以综合利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水泥工业作为大宗原材料基础工业具有消化大量工业废渣的潜力,本项目是利用原有的部分设施进行磨机更新改造,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其他工业废渣,为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进行配套,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

同时也顺应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上大改小、淘汰落后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总体要求。

项目建成以后,可以处置12.0万吨/年粉煤灰及1.86万吨/年氟石膏等固体废渣,提高某某的循环经济水平;还可以解决机立窑停产后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

本项目是某某“煤、盐、石灰石→电力→电石→聚氯乙烯→水泥”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环,在公司产业链及循环经济的地位见下面的示意图:

受公司委托,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派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编写了《某某有限公司60万吨/年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请有关部门审批。

1.5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某某有限公司与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签定的《技术合同书》。

2.根据《某某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列入某某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本项目是为其配套,项目的建设符合某某集团发展规划。

3.2000年12月31日,某某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发[2000]300号”文对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了批复,批复中要求统筹规划某某集团的发展,本着既有利于某某集团公司发展又有利于某某市发展的原则,由某某市政府、某某集团公司协商确定。

4.某某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

1.6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内容

在对公司现有场地和生产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后,对从熟料进厂到水泥包装出厂的工艺、总图运输、建筑与结构、电气自动化、给排水等内容及辅助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系统论述,并根椐所制订的技术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

1.7可行性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可行性研究根据现场考察结果和业主意见,本着以利用原有的部分设施、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提出适宜的建设方案。

2.提出的方案要求生产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高效、节能、提高质量、调整产品结构、美化厂容厂貌的目的。

3.工艺设备的选型适当、布置合理、操作方便,确保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条件良好。

4.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新技术、新装备,继续为我国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5.充分考虑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6.坚持“三同时”原则,注重清洁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选用成熟、可靠、高效的环保设备,使生产线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7.新建建筑物选用适当的结构形式,满足工艺和现场的环境及地质要求。

8.电气自动化要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工艺提供良好的条件。

1.8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及主要设计指标

本项目利用现有机立窑生产线场地,本着合理选用新技术为前提,并综合考虑该公司的场地条件、管理水平、合理用电以及业主的要求,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采用HFCG120-45型挤压机、打散分级机和一台Φ3.2×13m高效筛分磨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

项目实施后年产水泥60.0万吨,其中年产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18.0万吨,全部散装;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42.0万吨,其中18.0万吨袋装,24.0万吨散装,出厂水泥散装与袋装比为7:

3。

生产线的主要设计指标

水泥产量:

60.00万t/a

水泥综合电耗:

≤36kWh/t

1.9降低建设投资的主要技术措施

1.对水泥粉磨物料、设备等进行综合平衡,确保生产线匹配合理,生产稳定。

2.工艺设计在保证生产工艺线完整、可靠以及确保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各环节工艺流程力求简化。

3.在满足工艺合理、生产安全、设备维护维修方便的前提下,布置尽量紧凑。

4.设备选型力求成熟、可靠、投资低,并适当提高设备运转率。

5.合理减少各种物料的库内储存期,以减少储库投资。

6.合理采用露天化方案、简化厂房结构,减少车间建筑面积。

7.结构设计合理选取柱网布置和结构型式,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建筑物自重;输送廊和提升机楼做成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合理选择建筑物楼板活荷载和设备动荷载系数。

8.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力求实用、先进,在满足生产过程检测、控制集中的前提下,选择专业性强而又投资低的技术方案。

9.利用现有的闲置设备和设施。

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新建生产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生产规模

日产水泥

t/d

2054.8

年产水泥

t/a

60.00×104

2

产品品种

P.O42.5普硅

t/a

18.00×104

P.C32.5复合

t/a

42.00×104

3

装机容量

kW

3296

4

计算负荷

kW

2505

5

年耗电量

kWh/a

21600000

6

生产用水

m3/d

972.00

循环水利用率

%

95.06

7

总平面图指标

厂区占地面积

Ha

2.14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6710

8

劳动定员

50

生产工人

48

管理服务人员

2

9

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t/人·a

12000

生产工人劳动

生产率

t/人·a

12500

10

单位指标

水泥综合电耗

kWh/t

36

11

总投资

万元

3938.27

建设期利息

万元

生产流动资金

万元

946.15

11

企业经济指标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

11461.62

12

经济效益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27.69

全投资税后

投资回收期

4.58

全投资税后

贷款偿还期

总投资收益率

25.35

投资利税率

28.32

资本金利润率

20.95

1.11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某某有限公司60万吨/年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本项目为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配套,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渣生产高标号水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提升公司的循环经济水平有利。

2.项目条件优越,水、电资源供应充足,公路铁路运输条件较好。

建设单位有一整套辅助生产和公用设施,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有稳定畅通的产品销售渠道,同时还可直接利用公司机立窑生产线场地建设。

3.本项目总投资3938.27万元,项目完成后,将年产优质高标号水泥60.00万吨,年平均销售收入11461.62万元。

投资回收期(全投资税后)为4.58年(含建设期1年),小于水泥行业13年的基本指标;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7.69%,项目总投资收益率25.35%,项目投资利税率28.32%,项目资本金利润率20.95%。

项目平均盈亏平衡点为63.06%,即年产产品37.84万吨即可实现盈亏平衡,安全盈余为36.94%,有一定的安全系数,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好。

4.本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机立窑停产后职工的就业问题,保证某某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既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又有其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批准该项目的实施。

 

第二章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

2.1项目概况与市场定位

本项目厂址位于某某市南部(公司现有厂址内),改造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距城区6.5公里,有专用道路与国家干线公路相接,并拥有铁路专用线与某某站接轨,产品可直销宁波和温州等地。

根据公司现有的营销网络,水泥产品主要销往某某本地、宁波及温州等市场。

2.2水泥工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某某水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以后,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速,水泥产量由八十年代初的不足500万吨增至2006年的9947万吨。

2005~2006年某某抓住水泥行情低迷的时机,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府采用补贴等手段淘汰机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2年时间淘汰了375台机立窑,淘汰率达到95%,淘汰生产能力近4000万吨,至2006年底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完成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目标。

2007年某某水泥行业将淘汰最后的17座机立窑,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机立窑工艺的省份。

2005年某某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为1亿吨,而当年的水泥需求量为9000万吨。

2006年某某全省没有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水泥产量9947万吨,同比增长12%;水泥价格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全行业年利润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400%多。

总体来看,某某水泥工业已经从单纯数量增长型转向为质量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装备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能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能源节约型。

经历过市场不断磨练的某某水泥在发展中成熟、壮大,某某的水泥企业将继续演绎某某水泥工业发展的奇迹。

某某市现有水泥企业37家,水泥生产能力1700万吨。

2006年实际产量为1630.1万吨,比上年增长23.8%。

全市16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及熟料粉磨系统生产的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1577.1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96.6%,比上年增长45.9%,机立窑水泥为53万吨,仅占3.4%。

根据某某市政府的要求,目前全市现有的7条机立窑生产线,在2007年底前必须关停。

某某市规模较大的水泥企业有10家,其中某某虎山集团有限公司、某某红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60强名单。

2006年某某市主要水泥企业生产情况见表2-1。

某某市主要大型水泥企业2006年生产情况表2-1

序号

企业名称

实际产量(万吨)

1

某某×集团有限公司*

319.0

2

某某×集团有限公司

300.8

3

某某某某集团*

258.6

4

某某集团

176.6

5

某某水泥有限公司

136.3

6

某某水泥有限公司*

41.6

7

某某水泥有限公司

82.7

8

某某×建材有限公司

66.3

9

某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62.0

10

某某有限公司

36.1

随着绿色循环经济及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对水泥工业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产业升级,大力推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把污染型产业改造为清洁环保型产业,实现水泥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生产优质水泥,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更主要的是可以满足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3市场分析

目前到2010年是某某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水泥工业必须保持快速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适应日益增长和变化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优质高性能水泥的需求。

2.3.1经济发展对水泥的需求分析

某某省地处东海之滨,西邻安徽、江西,北通江苏、上海,南达福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省市之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某某省经济发展很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

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扩大基本建设投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使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十五”以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进而实现现代化进程,为某某省水泥工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全省水泥的市场需求量一直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拉动水泥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投资规模的增长;国家规划高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增长等。

“十五”期间某某水泥生产能力大于需求量600~1000万吨;2006年某某全省没有新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前8个月水泥需求增幅为15%,而产能增长为0,水泥供求基本平衡,水泥价格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某某水泥需求增长将保持在10%左右。

由于某某能源价格较高、石灰石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交通条件限制,建设较大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可能性比较小(根据规划,产能增幅控制年均增长5%以内)。

“十一五”后期有可能出现水泥供不应求的状况。

由于“十五”期间水泥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量,形成了省内水泥的恶性竞争,从2006年开始,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关注下,某某省水泥协会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行业自律工作,通过省内各地水泥协会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水泥价格的协调机制,通过互相沟通和协商,共同抵制恶性竞争的做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随着全省水泥企业逐步建立起行业内的价格协调机制,恶性竞争将得到有效遏止,加上市场基本面好转,企业的亏损面将从目前的50%以上下降到20%以下,吨水泥利润保持在10~20元左右。

某某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华东地区水泥需求的主要市场之一。

但某某本省水泥生产企业受资源分布限制,基本布置在浙赣线以西地区及诸暨市。

浙赣线以东的宁波、温州、台州、丽水、舟山等地基本没有水泥熟料生产线,但水泥需求占某某水泥消费的50%左右,依靠某某西部地区供应。

由于运输距离长,而且基本依靠汽车运输,运输成本较高,销售半径被局限在300~500km。

而省外部分企业如海螺等在沿海、沿江建设水泥熟料基地,在某某建设水泥粉磨站、销售中转基地,依靠便宜的水运价格,销售半径可扩展到1500km。

因此某某水泥还面临安徽、山东、江苏等省外企业的竞争。

同时省内部分企业在省外某某周边布置水泥生产线,而将市场销售定位在某某,也加剧了某某水泥市场的竞争。

综上所述,近期某某水泥市场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从中长期来看,将是稳中有升的格局,但市场竞争依然残酷。

——某某市场

某某市水泥产量大,但市场容量有限,目前每年消耗约400万吨。

大部分水泥销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随着“十一五规划”、“六大百亿工程”及“五城联创”工程的不断推进,黄衢南、杭新景高速、衢常铁路、电力设施、衢江航道恢复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某某新一轮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正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县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同时某某市后发优势明显,是承接省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适合区域,工业立市战略、某某制造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随着某某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泥需求量将逐年增加。

某某本地所需水泥基本由本地企业供应。

公司在本地有部分固定客户。

——温州市场

温州市提出要在2007年提前实现“小康水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

要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推进一系列的改革,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综合配套的交通体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多元结构的能源体系等。

根据《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未来5年内,温州将着眼于适度超前,着力打造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进网络智能化,提高互动协调性,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

“十一五”时期,规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

近年来,温州市场需求量猛增,由1997年的1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000万吨左右。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温州的经济规模将不断扩大,水泥市场容量也随之增加。

——宁波市场

目前宁波市年需求水泥为1600万吨左右,宁波本地企业生产水泥不到700万吨(包括水泥粉磨站在内)。

2006年宁波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6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人均GDP突破5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5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

今后几年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10位,某某经济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

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00亿元,到201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

宁波还将加快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力争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宁波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水泥的需求量逐年递增。

随着以上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水泥总用量有一定增加的前提下,高标号优质水泥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

2.3.2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对水泥市场的影响

到2007年底某某水泥行业将淘汰最后的17座机立窑,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水泥机立窑工艺的省份。

2006年某某市17家水泥企业共拆除了26台机立窑生产线,减少机立窑生产能力235万吨。

目前全市现有的7条机立窑生产线,要求在2007年底前必须关停。

大量的机立窑水泥企业改造成为粉磨站,同时在资源丰富的原料基地建设熟料生产线,在市场需求潜在空间大的区域建设水泥粉磨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温州仅有钟山(60万吨粉磨站)等生产水泥,其余需要外部运入。

宁波主要水泥生产企业有舜江水泥有限公司(2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宁波象山港水泥有限公司、某某明峰水泥有限公司、宁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慈溪浒山水泥公司、宁波杭州湾三狮有限公司、鄞州科华水泥有限公司、奉化市金龙水泥粉磨站等,宁海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320万吨水泥粉磨站在建。

综上所述,在整个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发展阶段,伴随着立窑水泥的淘汰,对高标号优质水泥需求增加。

2.3.3市场竞争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不断得到加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由于地方小水泥企业本身难以克服的弱点,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有力地促使他们退出市场。

只有那些产品竞争力强、经营管理完善的大水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

本项目优劣势如下:

1、资源综合利用优势

本项目利用粉煤灰、氟石膏等作原料生产水泥,为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配套,一方面消化了工业废渣,有利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也使本项目拥有了充足的原材料。

而某某部分水泥主产地,石灰石资源已日显贫乏、环境容量有限,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2、政策优势

本项目建设条件好,主要原材料利用工业废渣,可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返还等优惠政策。

3、公用工程优势

本项目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距城区约6.5公里,拥有专用铁路可运输成品到目标市场。

4、品牌优势

公司严把材料入口关、工艺控制关、产品出厂关,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品富裕强度合格率、出厂合格率、袋重合格率均达100%。

生产的“某某”牌水泥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固定的客户关系,具有完善的销售全程服务;注重运用恰当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并建立了健全的营销网络。

这些为项目建成后企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2.4市场分析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建设条件好、投资省、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等有利条件。

可以预见,建成后产品质量较好,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某某的循环经济水平。

2.5产品销售价格

2.5.1近几年某某及周边地区的水泥价格

某某及周边地区的水泥价格(含税价,元/吨)表2-2

品名

现行单价

P.O42.5普硅散装

236

P.C32.5复合散装

216

P.C32.5复合袋装

226

说明:

水泥价格为出厂价。

2.5.2产品市场销售定价

预计本项目建成后,市场价格将在近几年的平均价之间波动,考虑到某某水泥市场逐步好转,故拟定水泥销售价格按现行单价计算。

 

第三章技术改造条件

3.1原材料

3.1.1熟料

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年产水泥熟料40.33万吨,本项目就是为其进行配套。

熟料化学成份见表3-1、表3-2。

熟料化学成份表(%)表3-1

Loss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f-CaO

合计

0.20

22.35

2.85

5.27

66.51

0.84

0.78

98.02

熟料率值和矿物组成表表3-2

KH

n

p

C3S

C2S

C3A

C4AF

0.908

2.75

1.85

58.29

20.10

9.15

8.66

3.1.2混合材

1.粉煤灰

采用某某集团公司热电厂产生的干粉煤灰,年排量可达40万吨,水份约为0.5%,运输方便,运距约为3公里,通过罐装汽车运输进厂。

其化学成份见表3-3。

粉煤灰化学成份表(%)表3-3

Loss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合计

6.91

54.14

28.34

5.81

3.25

1.26

99.71

从粉煤灰化学成份分析可以看出,其烧失量为6.91%,品质指标完全满足水泥生产需要。

2.矿渣

矿渣来自江西新余等地,由火车运输进厂,运距为500km左右。

容重为1.01,水份8%左右。

化学成份见表3-4。

矿渣化学成份表(%)表3-4

MnO2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合计

0.20

34.06

14.92

1.55

39.58

8.58

98.89

3.石煤渣

石煤渣来自建德市等地,由汽车运输进厂,运距约100km左右。

化学成份见表3-5。

石煤渣化学成份表(%)表3-5

Loss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合计

2.91

76.18

11.90

1.64

0.99

0.53

94.15

3.1.3石膏

1.氟石膏

氟石膏为某某股份公司氟化公司生产无水氢氟酸的工业副产石膏,外观为粉状,水份在1%以下,采用汽车运输进厂,运距约3km,化学成份见表3-6。

氟石膏化学成份表(%)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