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孝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002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昌孝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文昌孝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昌孝经.docx

《文昌孝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昌孝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昌孝经.docx

文昌孝经

窗体顶端

开经启

译文

  广大宽阔的紫宸天,香气浓郁的宝华筵。

文德辉耀的奇妙之道,体悟大道的人位列仙班。

振兴人们子嗣的恩泽向来都很重,而要想解救人们的灾难祸患,应当从行孝开始。

大道完成了人们的本愿,文昌帝君提倡的孝道灵验无比,人们应当信心坚如磐石。

窗体顶端

育子章

译文

真君说:

天为大父,地为大母。

天地包容养育万物,以万物为同胞朋友。

于是万物都得以顺利生长,各得其所。

天地赋予形体以成就万物,人秉承性理以成之为人。

于是人能够超过万物之上,成为万物之灵,脱离愚笨蠢物。

人头顶天,脚立地,俯察于下,仰观于上,得以自然地顺从其本性。

人们如果安于现实,不知不觉,就会迷失自己的自然本性。

父母生育我的恩情最宏大。

天地与父母两大,生成人身一小天地。

世人不自省悟,完全不知道行孝。

我今▼

译文

  真君说:

天为大父,地为大母。

天地包容养育万物,以万物为同胞朋友。

于是万物都得以顺利生长,各得其所。

天地赋予形体以成就万物,人秉承性理以成之为人。

于是人能够超过万物之上,成为万物之灵,脱离愚笨蠢物。

人头顶天,脚立地,俯察于下,仰观于上,得以自然地顺从其本性。

人们如果安于现实,不知不觉,就会迷失自己的自然本性。

父母生育我的恩情最宏大。

天地与父母两大,生成人身一小天地。

世人不自省悟,完全不知道行孝。

我今天清楚阐明,以警醒大众。

  天地养育万物,似辛劳而又不辛劳;父母生育子女,似不辛劳而又辛劳。

自怀孕到生产,自幼年至壮年,父母所倾注的心力,没有休止。

胎儿在母腹中没生下来的十月间,母亲呼气,胎儿也呼气;母亲吸气,胎儿也吸气。

母亲身怀妊娠之苦,如同身体压着一座山一样,周身筋骨疼痛,血脉凝滞,坐卧都不舒坦。

分娩之时,母亲性命都难以自保。

父亲关心悲伤,母亲身体担着忧患。

即使容易生产,也是受尽各种忧劳苦楚。

如果长久在母腹中,不能分娩,母亲就更艰难恐惧。

死里逃生,几乎丢掉母亲的性命,方才得到孩子。

母亲产后,闭门休养一月,乳哺孩子三年。

婴儿啼哭,当即抱在怀里,仍怕有不舒服。

睡觉就要使他安稳地睡着,一定不去动摇他。

口含食物以喂养他,常解自己的衣服将他包裹着。

揣度孩子的饥饱,让其冷热适中。

  在孩子出痘疹、犯关煞的时候,父母心中非常惊恐。

当孩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之时,父母手不离左右,心里毫不放松对孩子的照顾。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又恐怕其命不长久,多方设法护持。

侥幸能够得到神灵庇佑,又要为其筹划家产衣食,设法婚配。

此时孩子年纪尚轻,各种事务尚未明晓。

不管是出门还是在家,各个方面,父母无不挂念。

情意殷切,长吁短叹,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

正因为有父母的忧虑,才有了子女安乐美好的生活。

教授子女谋生之计,教授子女如何成就事业。

母亲生育子女非常艰难,父亲教诲子女也不容易。

  尽管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父母仍然像对待幼童一样对其体贴入微。

留作子女吃的饭食,胜过自己的食物;留作子女穿着的衣服,胜过自己的衣服。

子女若有疾病,比自己得病还要担忧。

如有能够代替子女承受的病痛,自己则甘愿忍受。

子女如果远行,旅途风霜劳苦,父母放心不下,常在睡梦中梦到。

逾期不归,父母则眼睛望穿,肝肠望断。

子女有微小的优点,父母就会赞美宣扬;如果子女有小的过错,父母总会袒护遮掩,并暗自伤心,唯恐其名声败坏。

子女只有贤良能干,父母才有依靠;子女如果无德无才,那么父母还能依靠谁呢?

子女如果胡作妄为,就会连累父母,使其处于危险的境地。

不管有无做事,都要贴合父母的心意。

  就像生物萌芽,就必须栽育;要让其茁壮成长,就必须培育;子女长大后,还要为他们建筑庭堂,植立根基。

母亲勤劳,不过是希望子女能够顺利成长;父亲有所创造,无非是希望子女能够传承于后。

父母养育子女,不厌其苦。

父母怜惜挂念子女,没有放下之时。

既使身体暂时分离,父母的心也永远不会远离子女。

即使是如帝王般尊贵,如圣贤般聪明,如公卿般显赫,又或者如平民般贫贱,如未开化之人般愚钝,其爱子女之心,无不如此。

不管是困厄还是显达,不管是愁苦还是喜乐,不管是活着的还是已经去世的,也不管是在人世还是在阴间,父母的心也都如此。

天地初开,从古至今,普天遍地,爱子女之心真切连绵,作父母的无不如此。

如同上天覆盖万物,如同大地承载万物,温和慈爱流盈,充满天地之间。

再大的慈悲,也比不过父母爱子之心。

  于是说偈道:

万般劳累都有停止的时候,只有养育子女的辛劳没有尽头。

怀孕生育,忍受苦痛,从不厌烦。

训导告诫,循序渐进,不怕索求。

培养子女智慧聪明不是容易的事情,父母终日爱护从来没有犹豫过。

子女都是父母自身养育的,父母人老后心里仍在为子女操心筹划。

  又说偈道:

一片真诚结成慈爱心,完全没有半点矫饰虚伪。

慈爱中养育子女聪慧成长,生生不已没有尽头。

  灵慈神咒:

佛菩萨的菩提心,大罗会上的陀罗尼,一切救苦救难的菩萨,都不会超越我父母的爱心。

圣明仁慈的君主,救济生灵,不忍心一个生物不能生长,这都不如父母的爱子之心,父母的爱子之心,没有不出于至诚之心的。

就是推究极为仁慈惠爱的人,谁也不能够超越父母二人的爱心。

体亲章

译文

真君说:

前章所言,不只是讲养育子女,还有父母细微周到地体谅子女的心思。

凡是作为子女的,应当以父母体谅自己的心情来体谅父母。

体察我的身体,骨是秉受自父母的精血而化生,肉是秉承自父母的精血而生成。

即使是一块皮肤,一根毛发,如果有所毁伤,父母心中都会隐隐作痛,那么子女又如何能够心安呢?

心是身体的主宰,主宰天地的太和之气蕴藏其中。

人身是父亲精血所化生,母亲精血所孕育的。

子女一旦有不孝的行为,就失去了禀自父▼

译文

  真君说:

前章所言,不只是讲养育子女,还有父母细微周到地体谅子女的心思。

凡是作为子女的,应当以父母体谅自己的心情来体谅父母。

体察我的身体,骨是秉受自父母的精血而化生,肉是秉承自父母的精血而生成。

即使是一块皮肤,一根毛发,如果有所毁伤,父母心中都会隐隐作痛,那么子女又如何能够心安呢?

心是身体的主宰,主宰天地的太和之气蕴藏其中。

人身是父亲精血所化生,母亲精血所孕育的。

子女一旦有不孝的行为,就失去了禀自父母的本性。

  孝顺优先于其他品行,根起于人心中。

侍奉父母要晚上服侍就寝,早晨及时问安,冬天温被,夏日扇凉,时刻恭敬服侍。

每做一件事,都要想着慰藉父母;每说一句话,都要想着告知父母。

入则侍奉父母,父母的欢乐我来顺承分享,父母的忧愁由我来化解;外出必定告知父母,恐怕有恶行,以连累父母;归来后必定要探望父母,恐怕家人有恶言恶语,不顺父母的心意。

尽力做到戒除恶念,随时提高警惕,不造口业,不作身业。

恐怕有意业,欺骗自己,欺骗父母;恐怕有心业,牵累自身,拖累父母。

  我有兄弟,父母都一样相待。

异母兄弟,总属天然的亲伦关系,恐怕有不和睦的情况发生,这样就如同伤害父母的肢体。

叔伯兄弟,整个宗族都是一家,恐怕有不和的情况,这样会伤害父母的至亲。

对于祖辈先人,恐怕有失侍奉,有悖父母孝亲之思。

子孙后代,恐怕有失生育,断绝父母的后代血脉;恐怕有失教育,败坏父母的家规。

子侄后辈,恐怕有失和睦,致使父母所建立的家庭生起祸端。

夫妇二人要尽到为子为媳的职责,要和气逊顺,恐怕有失和顺恭敬,致使父母不安宁。

我有姻亲,属于最亲近的亲属,恐怕失去老交情,使父母不安宁。

向上则有君主,是父母所事奉的主宰者,恐怕有所不忠,致使父母获叛逆之罪;向下有民众万物,与父母共同生育于天地之间,恐怕对其有失怜悯,损害双亲的幸福。

外面有朋友,是父母的辅助者,恐怕有失信用,断绝父母与朋友交往的准则和道义。

老师是我效法的对象,老师的劝诫即是父母的劝诫,事奉老师恐怕有失贤德,违背父母的训导。

行为不端和巧言谄媚的人,是父母所远离的,恐怕自己交友不慎,而连累了父母的心志。

仰望则见天之高远,天帝位在其上,日月星斗,是父母所敬畏的,恐怕有所冒犯亵渎,轻易地触犯天怒,以致增加父母的罪过。

俯察则见地之厚重,众生借此以生长发育,是父母所敬奉的,恐怕有所亵渎轻慢,恶业累积,损害浪费毫不顾惜,致使灾祸蔓延及父母。

中间有天神地祗,主掌父母的生死,恐怕自己有过错,致使父母的阳寿减少。

一举一动,都期望归于善,以成全父母的德行。

  父母有善行,我要承顺他们的美德。

救人于危难,也就好比是双亲施救;救济别人于危急之时,也就是双亲救济;怜悯别人的孤苦,也就是双亲怜悯;宽容别人的过错,也就是双亲宽容。

各种不同情况,都要体察双亲的心意。

双亲如果有过错,就要委婉地提出意见,直到改正为止。

用善规劝双亲,就好比承担起赡养的责任。

赡养父母,同时一定要以善来劝谏,这才是为人子所应当做的。

人们各自都有父母,怎么能不挂怀思念?

  父母在世,长寿也不过百岁,唯有功德之人,才能声名久远。

所以“至孝”,就是父母在世一天,就要赡养一天。

父母都健在,子女依聚在父母身边,这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应当珍惜这段时光,因为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不管是富贵人家多个荤菜美食的美味佳肴,还是贫贱人家一勺水、一盘豆食的粗茶淡饭,都能让各自父母尽其欢心。

子女见父母多进饮食就高兴,见父母减少膳食就担心。

不管是贫贱富贵,或者是丰裕贫困,孝敬父母的心意都没有改变。

希望父母永远安康,恐怕父母身体有病痛。

父母的疾病和喜忧,常常牵动子女的心。

一旦父母身体有病,怎能不心生担忧?

喂父母的药,要自己先尝味道的甘苦,衣不解带,辛勤侍奉,服侍父母休息。

父母病好之后,要慢慢调养,食物不要乱吃,要弄清其是否适宜父母食用。

如果不能痊愈,就要请医问药,占卜吉凶。

滴酒不沾,诚心为父母祈祷。

竭尽心力,以便祈求父母痊愈。

父母逝世的时候,饮食不贪求美味,痛哭以至于失声。

寿衣、被褥、棺椁,都要多方设法,尽力筹备。

哀痛地服丧三年,早晚都要陈设祭品。

选择好的陵园,墓地建筑得坚固厚实。

把遗体礼送往墓地,把精魂迎回祠堂,父母的灵魂就有了皈依。

宗庙供奉,墓前祭祀,四季完备。

父母离开时间久了,时常追思怀念。

父母的形体容貌,就如同自己听到见到一样。

于是就会常常停下行动,停止说话,顺着声音寻找父母的踪迹,心中时刻不忘。

心怀敬慕,如同父母健在一样;不管生死,都同此心,不管在阴间或阳间,都是同一个道理。

孝道从此根本上去做,则孝道人伦就会彰显。

子女即使能够如此,体恤双亲之心,还是不及父母的万分之一。

  偈说:

幼小时父母双全,不知道安宁快乐。

假如双亲不在,饥寒交迫,生命难以自保。

只有遭受了孤独无依之苦,才想念双亲健在的好处。

  又有偈说:

在父母怀抱中玩耍,只知道依恋双亲。

为什么长大后,渐渐丧失了天真?

我的父母既然生育了我,我却完全不能尽孝。

为什么我养育子女时,我又对他们怜恤至深?

回头反省,感觉到惭愧后悔,这才知道父母的恩情有多大。

  又有偈说:

我们夫妇家庭是父母促成的,并不是作为远离双亲的地方。

不要因为外边风景好,而把对父母的喜爱改变。

贫贱缘于前世的因由,不是父母遗留的。

我的出生如果不依托父母的身体,也就没有我的生命。

不要抱怨出生在贫苦人家,只要努力修行,就能得到回报。

富贵出于父母的栽培,并不是向父母炫耀的工具。

父母如果不教导我,我怎么会有富贵际遇。

报答父母的根本正在这里,赤诚之心没什么能够代替。

最容易忘却父母的地方,更加要警省谨慎。

  真君说:

在父母怀抱中的幼儿,哭笑玩耍,都关系着父母的心,这完全出于真挚的情感。

作为子女的,能够如此吗?

试着想想父母的爱子之心,怎么能够将父母放得下一刻?

父母身体强壮健康,能玩能笑,能吃能喝,子女能够见到这些就很喜欢。

父母渐渐衰老,玩乐饮食,不见得同平常一样,子女心里应该有所警惕。

父母责打我不疼,知道父母力气已经衰弱,父母骂我时的声音微弱,知道父母的气息不足。

更要安息休养,不要使其有一点劳累。

父母逝世,苦于没有父母的嬉笑,能够使我喜笑颜开;苦于没有父母的怒骂,能让我身受。

即使我有丰厚的俸禄,父母也不能吃;即使我有锦帛,父母也不能穿用。

不能让父母生前尽欢,追念怎么会来得及呢?

死去的父母还心系子女,在世的子女还在思念父母。

只能遥遥供奉祭祀,幽明分隔不能相见。

想着告慰父母,却悲痛哀切无处可寻。

想念非常痛苦,作为子女也实在是难。

  于是说偈道:

以前父母抚养幼小的我,怎么能与现在正值强壮的我相比?

我刚开始学说话,父母怕我是否在啼哭。

我刚开始迈步时,父母怕我是否要跌倒。

我刚开始发出咿呀之声时,父母怕我是否患病了。

我刚想要吃东西,父母就知道我是饿了。

我刚想要加衣服,父母就知道我是冷了。

怎么能不以父母的情感为本,首先体恤父母。

父母如今已经垂垂老矣,怎能再与强壮时相比?

就像父母喂养我那样,事奉父母的饮食。

就像父母照顾我,将我包裹在襁褓中一样,事奉父母就寝休息。

就像父母照顾我那样,搀扶衰老时的父母。

就像父母抚育我那样,事奉父母去世。

这些我哪样曾经尽力做过?

我完全不知觉。

父母生我是为了什么,怎么不自我惭愧?

  孝子明心宝咒:

以此未及父母万分之一的心思,时时处处体恤父母的心意。

应当想到父母爱护养育我的恩情非常大,经常想到父母孕育乳哺我的深情。

每日都生长在天地之中,覆载着风光和父母的仁爱。

这与万物向往春天的阳光一样,没有什么不同,切记终生都要怀抱至诚之心。

窗体顶端

辨孝章

译文

真君说:

我今天阐明教法,以告知众人。

父母在世时,不对其赡养;父母去世后,不将其安葬,父母的福泽就不会延长。

无故溺死女婴,无故杀死儿子。

父母客死他乡,不去收埋骸骨,这些都是最大的不孝。

只是奉养父母的衣食,还不算是孝敬;只有能够体恤父母的心思,促成父母的志愿,才算是最大的孝敬。

父母在世时,不能尽到赡养的责任,待去世后虽然尽孝,但不足以算是孝敬;既能在父母在世时,尽到赡养的责任,又能在父母去世后尽孝,这▼

译文

  真君说:

我今天阐明教法,以告知众人。

父母在世时,不对其赡养;父母去世后,不将其安葬,父母的福泽就不会延长。

无故溺死女婴,无故杀死儿子。

父母客死他乡,不去收埋骸骨,这些都是最大的不孝。

只是奉养父母的衣食,还不算是孝敬;只有能够体恤父母的心思,促成父母的志愿,才算是最大的孝敬。

父母在世时,不能尽到赡养的责任,待去世后虽然尽孝,但不足以算是孝敬;既能在父母在世时,尽到赡养的责任,又能在父母去世后尽孝,这才算是“至孝”。

我的生母,我固然应当尽孝;后母庶母,我也应该尽孝道。

我的母亲或许因过失而被父亲休掉,或者改嫁,但母亲生育我的劳苦,也是不可以背弃的。

幼年就失去父母而孤苦伶仃,恩爱养育我的养父母,都不可忘记,何况是亲生父母。

同母兄弟,我固然应当友爱;前母所生兄弟,我也应当友爱。

亲生姐妹,我固然应当和敬,对于妯娌,我也应当和敬。

我的亲生子女,我固然保爱;前妻所生的子女,我也应当保爱。

一切善行,家人一起身体力行,无不是由此孝心推及而来。

按照这个样子来尽孝,才能够真正为孝。

于是开始知道百般品行,孝才是源头。

  我孝敬父母,不敬爱叔伯,不敬爱祖先,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爱子孙,不敦睦宗族,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和爱姻亲,不与乡邻和睦,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效忠君上,对师友不讲信用,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爱人民百姓,不怜恤万物的生命,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礼敬天地,不礼敬日月星辰三光,不礼敬天地神明,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不敬奉圣贤,不远离恶人,有损孝德。

我孝敬父母,非分地贪求财色,不顾性命,知道过错而不悔改,见有善行可为而不去做,有损孝德。

奸淫毒害妇女,破坏人家的名声和节操,有损孝德。

极力成全别人的名节,这算是大的孝行。

虽能奉行各种善行,但不孝敬父母,终究只是小善;奉行各种善行,而又能够孝敬父母,这才称得上是“至善”。

为孝之道,本于人心自然本性,没有一点勉强。

不通过学习就能实行,随着自己的良心去做,所作所为自然就合乎孝道。

读书明白了道理,用良心统率爱,用良心统率敬,自然就能够使孝圆满。

愚夫俗子,不经过雕琢,没有不和暴戾之气,自然合乎孝道。

假使他们具有了灵明的根性,知道用爱心来统率爱,知道用敬心来统率敬,这样,孝行就可以推行于外了。

想知道在父母之前的孝敬,看儿子的容颜,就可以知道;想知道闺中女子的孝行,看妇女的容德威仪,就可以知道。

孝子的行为端重大方,孝女文静贞洁。

孝子温良恭敬,孝女顺从柔和。

孝子行事诚恳,孝妇持身清洁。

孝子率先行孝,就必定会有孝孙继承孝行。

通过尽孝来修身,一身的品行就可以立正;通过尽孝来治家,全家就会和顺;通过尽孝来治国,国家就会充满仁爱;通过尽孝来治理天下,天下就会升平;通过尽孝来事奉天地,天地就会太平。

孝道可以通达于天地,不分贵贱,都要尽孝。

  偈说:

世上恩情的伤害总是由于金钱的缘故,这比其他各种事务尤为关键。

兄弟之间应该相互通融,相互谦让,父母心里欢喜而家境也会吉祥。

用钱财养育人民的生命就如哺乳幼儿,做高官事奉国君就如同赡养双亲一般。

总之以慈爱孝道为源流,就会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万物万事光明兴盛。

  又说偈道:

子女因为依赖父母而得以安享,而不想着尽孝是否容易。

只有遭受了困苦,才会知道尽孝的困难,难和易虽然不相同,但敬奉恭顺父母却并没有不同。

  又说偈道:

今天我分辨什么是孝,是从夫妇关系开始着手的。

孝子有赖贤惠妻子的帮助,互相帮助就能够使家庭得到治理。

做皇后的唯有尽孝,做皇帝的才能继承好先皇传下的事业。

做妻子的唯有尽孝,丈夫才能把家治理好。

夫妻因为孝才能同气相协,安养双亲也并无别的心思。

自古以来贤惠善良的妻子,其行动能成为丈夫规范。

对上能够顺承婆婆的欢心,对下能够安抚慈爱媳妇。

而自古以来嫉妒心强、生性泼悍的媳妇,其丈夫的行动就会被她所迷惑,不能够顺承婆婆的心意,对媳妇亦不能安抚慈爱。

唯有尽力按照做妻子的规范行事,才可以做人家的媳妇;唯有尽力履行做媳妇的职责,方才可以做人家的婆婆。

既有做媳妇的时候,也有做婆婆的时候。

只要自己能够以身作则,自己的后人才有行为的标准。

作嫔妃的和作侍妾的,只有行孝才能安身立命。

妻子的德行能够促成丈夫的品行,一切都是从内室行为标准而来。

牵涉关系重大,怎么可以轻越做女人的训条。

  又说偈道:

从心来辨别孝,千万不能使其心有所不安分。

从行为辨别孝,千万不能使行为有所偏颇。

从时间来辨别孝,千万不要使其孝行有所改变。

从伦常之理来辨别孝,千万不要使其孝行错乱。

男女老少各自尽孝,家里家外都无过失。

真诚和虚伪只在微茫之间,在行动之前应当反省警惕。

  又说偈道:

以双亲的情怀为自己的情怀,最真诚的本性实在是绵绵不绝,这就是佛、菩萨,这就是成道的大罗仙。

  纯孝阐微咒:

万种关系自己的应当做的事,全都可以由孝来观察到。

只要认清了它真正的道理,本于孝道而行动,就一定会合乎道。

守身章

译文

真君说:

所谓孝子,要想体恤双亲的心志,首先应当立身处世。

立身的基始,最为重要的是要慎重自己的操守。

没有人身的初始之时,我的身体是从何处而来的呢?

有了人身之后,身体又是怎么得以抚育的呢?

我有从出生挟持同来的良心,此心不可暗昧,我应当仔细想想。

以父母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想,父母怜爱子女的身体,胜过爱护自己的身体。

艰难地哺乳,期望他渐渐成长,希冀他能够成为有用的人。

一寸一节肢体,日渐栽育培养。

哪一点不是靠▼

译文

  真君说:

所谓孝子,要想体恤双亲的心志,首先应当立身处世。

立身的基始,最为重要的是要慎重自己的操守。

没有人身的初始之时,我的身体是从何处而来的呢?

有了人身之后,身体又是怎么得以抚育的呢?

我有从出生挟持同来的良心,此心不可暗昧,我应当仔细想想。

以父母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想想,父母怜爱子女的身体,胜过爱护自己的身体。

艰难地哺乳,期望他渐渐成长,希冀他能够成为有用的人。

一寸一节肢体,日渐栽育培养。

哪一点不是靠双亲勤劳保护,才得以有了我的存在?

父母爱我此身,是如此的关切,好好保护此身,怎能不关系重大?

守持好双亲给我的身体,尤其应当加倍地坚定。

遵守规则符合规范,效法前人的行为。

骄横傲慢之貌不显,淫欲放荡之心不生,节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和欲望。

在父母面前,声音不要太高,气息不要粗大;神色温柔娴静,行动举止舒缓。

坚持久了就成为自然的事情。

这样,身体就有光明,九灵三精等神就会保佑你吉祥;而三尸等邪神,也会化恶为善。

凡有希望得到的东西,都会称心如愿。

众生都小心谨慎,保护好双亲给我的身体,没有一点亏损而返归原初,这就是守身。

如果不能持受,徒具躯壳,就会辜负父母,虽生犹死。

  哪里会懂得人生,形体相貌完备,就会有神,它每天都在人身中,身体各部位都是它的处所。

整个身体的运动,都是由神主宰。

神存在于五脏六腑,不可以纵欲;神存在于四肢,不可以受到刑罚。

放纵欲望,触犯刑律,非死即伤。

凡是有身体的人,都应当守护。

保守真性是最上乘的,守持良心次之,保守形体最次。

一般的平民百姓,没有什么作为,也可以做到保身。

为什么你这么聪明,却去做奸妄之事,蒙昧心性,忘了自身,沉溺于欲海,却全然不知醒悟?

天帝神仙看到这些,发大慈悲心,降生圣人,以便能够随时救度世人。

只有这样的圣人,亲自率先躬行孝道。

谨慎加倍地检察自己,加倍地爱恤自身。

不忍心看到世人,将父母给予他们的身体堕落毁坏。

一切栽培扶植,无非帮助他们实现保守身体的目的。

种种孝顺的行为,当以自身体恤万物。

体道虽是圣人一人,却能够感化众生。

将此道理授给所有有身体的人,使其同归于孝道。

守身不动,而又能广泛地应接事物,如此守身,那才是大孝。

  即说偈道:

双亲非常看重子女的身体,常常将自己的身体看轻。

人们为什么反而背叛自己,损坏自身而违背父母?

不要将充满灵性的身躯,看作是血肉形体。

今生之所以能够享受一切,是因为前世所造就的灵根。

  又说偈道:

一切本来体相,从父母那里禀受而来。

说自己身体即是双亲的身体,人们仍然不能明白这个道理。

所谓父母即是自身,此理重大不可有误。

保全这个聪明的躯体,完成我当前应作的要务。

成就无量大道身,随处都圆满充足。

  又说偈道:

每个人的形体都是秉承自父母,形体具备。

好啊,孝子的身体,能够超越尘世。

不磨灭自己的对身心的保养守护,保持炼养和谐的元气。

以真气培养长生不死的身体,以元气涵养神仙体身。

广大不可限量,有生之后的形体与原初的本性没有差异。

  孝子金身咒:

唯有这个光明的孝子身,果真是金刚不坏身。

一旦修化成就,即在自己身内显现千千万亿个化身。

教孝章

译文

真君说:

孝是人性中本来自有的,教育尽孝则是后来出现的。

世人多半不孝,都是因为习俗使其改变。

愚笨之人不明道理,聪明的人又错用心思。

圣人在上,唯独对于孝道而着急。

教习孝道的责任,重要的是在师傅,尤其应当慎重选择。

贤良的师傅,能将恶人化导成善人;不贤明的师傅,却能将善人变成恶人。

作为师傅而不教导学生,师傅有过错,并对过错负有责任;而如果教导不好的东西,其罪过就更加重大了。

不贤明的师傅,会教导人行为邪恶,▼

译文

  真君说:

孝是人性中本来自有的,教育尽孝则是后来出现的。

世人多半不孝,都是因为习俗使其改变。

愚笨之人不明道理,聪明的人又错用心思。

圣人在上,唯独对于孝道而着急。

教习孝道的责任,重要的是在师傅,尤其应当慎重选择。

贤良的师傅,能将恶人化导成善人;不贤明的师傅,却能将善人变成恶人。

作为师傅而不教导学生,师傅有过错,并对过错负有责任;而如果教导不好的东西,其罪过就更加重大了。

不贤明的师傅,会教导人行为邪恶,引到奸邪的道路上,教成品行不端之人,流变为凶狂顽劣之人,毁越礼法,违犯法纪,胡作非为而没有忌惮。

虽然想拯救这样的人,但急切间也难以改正变化。

如果像这样为师教人,罪过实在是不轻。

  能够导人向善的师傅,只教人以贤良的品德。

立身行事端正庄重,以忠信引导人,其他不合乎孝道的事情,不敢教人。

孝道更没有畸巧,不过依于人的自然本性,复归人的固有善性。

朝夕不断地敦促教导,长幼都依循而行,总要用此孝悌之道,先行教育化导。

虽是愚笨之平民百姓,也没有不熟悉的。

像这样教育学生,功德实在是不少。

既能立功也能获罪,师傅一职不是那么容易胜任的。

师傅的名称甚是尊贵威严,其实质又是什么呢?

就是以“孝”“悌”为根本。

如果能够以孝服人,“悌”的品质也就本于此而立了。

帮助国君治理国家,移风易俗,完全在于以儒为师。

师傅不可误人子弟,子弟不可以违背师傅。

师傅应当自重自爱,弟子应当遵从教导。

孝本来都是自性具备的,但有了师傅的提醒,孝心才得以兴起。

  偈说:

孝悌虽然都是源自天性,但也有赖良师的时时警省。

一干不孝的事情,怎么能使“悌”行圆满。

罪愆有所源自,师傅实在难于推卸责任。

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训导弟子才能有确定的准则。

  又有偈说:

教化虽然有赖好的师傅,人们也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