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746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9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强化练习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加入锌粒

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

6.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7.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

A.硫酸B.硝酸C.pH为5的溶液D.烧碱溶液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时,需先用水湿润pH试纸

B.滴瓶(如图)上的滴管用完后,应先清洗再放回滴瓶中

C.水是常见的溶剂,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0.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1.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分别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B.溶液的质量都减少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12.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说法:

①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有锌或铁②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4种溶质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至少存在3种溶质。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和葡萄糖均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

B.双氧水和氧气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C.氧化铜和高锰酸钾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是化合物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都是碱

14.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

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可能是铁

15.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提取Cu,并得到ZnSO4溶液,主要转化流程如图。

已知:

①反应条件已略去;

②Cu+H2SO4+H2O2=CuSO4+2H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加快铜帽反应溶解的速率,过程I宜控制在80℃左右进行

B.过程II中,只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过程III的物质D选用稀盐酸

D.溶液E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硫酸锌晶体

16.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7.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中一定含有(  )

A.CuB.AgC.Cu、AgD.Zn、Ag

18.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19.化学学习小组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后,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碳能形成多种单质,如:

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具有还原性,用焦炭可冶炼铁

B.SO3、CO2、CO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可用NaOH溶液吸收

C.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某些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C、CO、CH4、C2H5OH均能作为燃料使用

20.X、Y、Z代表三种金属,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

Y>

Z

B.Y>

X>

C.Y>

Z>

X

D.Z>

2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双氧水

22.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23.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24.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盐酸B.

酚酞

石蕊D.

二氧化碳

25.下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酚酞试液,a可能是碳酸钠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盐酸,d可能是单质

26.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稀释浓硫酸

B.

氧气的溶解度曲线

等质量的Mg和Fe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D.

浓盐酸露置空气中

27.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

B.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质量减小

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与氧气反应

D.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28.醋酸(化学式为C2H4O2)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其水溶液显酸性。

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向醋酸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29.常温下既能与CO2反应,又能与CaO反应的是()

A.盐酸B.水C.NaClD.NaOH

3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B.H2SO4、FeCl3、NaOH、NaCl

C.NaCl、Ba(OH)2、Na2CO3、Na2SO4

D.K2SO4、Na2CO3、BaCl2、HCl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分析】

将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说明硫酸全部参加反应,溶液的溶质由硫酸变为硫酸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消耗

解析:

B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生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质量比为120∶114,

假设硫酸溶液都为100g,质量分数都为9.8%。

根据题意设生成MgSO4的质量为x,Al2(SO4)3的质量为y。

解得x=12g

解得y=11.4g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

则生成的硫酸镁、硫酸铝质量不相等。

【详解】

A、反应前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说明反应过程中硫酸全部反应,分别转化为硫酸镁、硫酸铝,由于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没有变化,生成的硫酸镁、硫酸铝质量不相等,所以反应后两种溶液质量不相等,选项A错误;

B、由计算可知,等质量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硫酸镁质量比硫酸铝质量大,所以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选项B正确;

C、由计算可知,等质量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硫酸铝质量比硫酸镁质量小,所以铝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小,选项C错误;

D、通过计算可以比较生成物质量大小,也可以比较反应后溶液质量大小,所以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算的质量相等且金属过量,说明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本题还可以通过比较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溶液增重大小,得出正确结论。

2.A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

A

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盐不是碱,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两个:

反应物要求必须是可溶的(当有酸参与反应时,另一种物质可不溶于水,但一定要溶于酸才行,也就是能与酸发生反应);

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水。

3.B

试题分析:

解答此类不加其他试剂,仅用组内物质进行鉴别的试题,首先应考虑能否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找出一种或两种关键物质,然后用它们作为试剂来鉴别其他物质.如颜色无法鉴别,则应考虑彼此相互混

解答此类不加其他试剂,仅用组内物质进行鉴别的试题,首先应考虑能否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找出一种或两种关键物质,然后用它们作为试剂来鉴别其他物质.如颜色无法鉴别,则应考虑彼此相互混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中的异同点,来加以鉴别.A组中Na2SO4与其他三种反应的现象和BaCl2与其他三种反应的现象相同,故此组无法鉴别.B组中Na2SO4与其他三种反应的现象是一个沉淀,两个无现象;

Na2CO3作试剂时是一个沉淀,一个产生气体,一个无现象;

BaCl2作试剂时是两个沉淀,一个无现象;

HCl作试剂时是一个产生气体,两个无现象.由以上分析可知,本组四种物质分别作试剂与其他三种物质反应的现象各不相同,所以是可以区别开来的.C组中FeCl3溶液为黄色,用它作为试剂,可以鉴别出NaOH,但其他物质无法区别开,所以这组无法鉴别.D组中只有AgNO3与HCl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其他物质也无法鉴别.

考点:

物质的鉴别,复分解反应

4.A

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

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

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

A、氧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既可以用浓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体干燥;

B、NH3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S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5.A

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硫酸钠能

硫酸、硫酸钠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钠与锌不能反应,则甲是硫酸钠溶液,丙是稀硫酸,丁是稀盐酸,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④③②①,故选A。

6.B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

A、溶液中阳离

A、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溶剂质量增加,故B不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图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了,故A代表水分子,故D正确。

酸碱中和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7.D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

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

D

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一定升高。

A、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硫酸时,由于硫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A不正确;

B、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硝酸时,由于硝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B不正确;

C、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pH=5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不变,故C不正确;

D、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时,由于烧碱溶液pH大于7,则混合液的pH一定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8.D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分子很小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A不正确;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B不正确;

C、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如碘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溶解,故C不正确;

D、分子的性质有:

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正确。

9.B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A不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汽化吸热,故D不正确。

灭火方法: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0.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11.D

A.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

B.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错误;

C.浓盐酸具有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小,故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小,故正确。

故选:

D。

12.B

根据金属活动性:

铁>

锌>

氢>

铜>

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

银,可知,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①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滤渣中不可能有锌,说法错误;

②在滤渣中有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反应完全,硝酸铜可能有剩余,滤液可能为蓝色,说法正确。

③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硝酸银,则硝酸银未被反应完,则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

硝酸亚铁、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说法正确。

④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反应完全,此时滤液中至少存在硝酸亚铁、硝酸锌,说法正确。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

13.C

A、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故碳酸挂属于无机物,故错误;

B、双氧水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是氧化物;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错误;

C、氧化铜由氧

C

C、氧化铜由氧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高锰酸钾由锰元素氧元素和钾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后溶液均为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类,故错误。

故选C。

14.C

A、R是单质,硫酸铜是化合物,生成的铜是单质,硫酸R是化合物,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R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R的活动性要比铜强,故B说法正确;

C、铝能与硫酸铜

C、铝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但是铝与硫酸铜反应是生成的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而这个反应生成的盐中,R显+2价,该金属不能使铝,故C说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