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060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 古诗三首 教案.docx

新人教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

3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7个生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片感受诗中所描述的景物,并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古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结合图片感受诗中所描述的景物,并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

2.熟读古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描述风俗的现代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看一看它们分别描述的都是哪些传统节日?

古人在过节时又是什么感受?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章、鸦”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侯、脉、栖”时,可以使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学习“盈”时,可以使用猜谜语的方式。

谜语示例:

乃又占了盐半边。

(盈)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章”上部是“立”,写得比较扁平,底横舒展,中部是扁平的“日”,下部是“十”。

易错提示:

“侯”左右结构,单人旁,中间没有短竖,注意与“候”的区别。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永:

脉(含情脉脉)—泳(游泳)—咏(咏鹅)

西:

栖(栖身)—牺(牺牲)—洒(洒水)—晒(晾晒)

皿:

盈(充盈)—盘(盘子)—盆(水盆)—孟(孟子)—盐(盐巴)—盗(盗窃)—监(监察)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古诗分别和什么节日相关?

请简要概述每种节日的意义和主要活动。

明确:

《寒食》和寒食节有关,为了纪念介子推,主要活动有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迢迢牵牛星》与七夕节有关,别称乞巧节,是中国古代的妇女节,主要进行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结扎巧姑等活动;《十五夜望月》与中秋节有关,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主要活动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2)分别说说本课古诗的体裁。

明确:

《寒食》是一首刻画寒食节夜晚走马传烛图的七言绝句;《迢迢牵牛星》是诗人借牛郎织女抒发相思的一首文人五言诗;《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

(3)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每首古诗的含义。

明确:

《寒食》: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迢迢牵牛星》: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十五夜望月》: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2.学习《寒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1)提问:

诗的首句是一个什么句式?

明确:

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2)思考:

将首句的“飞花”改成“落花”或者“开花”好不好?

为什么?

明确:

不好。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改了之后就不能体现“飞”字的动态强烈,无法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不能说明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且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蕴意深远。

(3)提问:

诗的第二句中哪一个字是间接地写风?

明确:

“斜”。

(4)思考:

诗中运用典故的是哪两句诗?

请找出来进行赏析。

明确: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5)提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明确:

韩翃 唐代

(2)搜集一些有关寒食节的诗句。

明确:

示例: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云表《寒食诗》)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张镃《寒食》)

2.总结。

《寒食》这首诗借汉喻唐,强烈讽刺了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两首古诗,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汉宫 侯爷 素手 文章 盈盈 脉脉含情 栖身 乌鸦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韩翃的《寒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迢迢牵牛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1)思考:

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明确:

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教师点拨:

“牵牛星”“河汉女”是物,下面写的是人,由此可以看出是起兴手法。

(2)提问:

“纤纤”写出了织女的什么特点?

“札札”说明了什么?

明确:

“纤纤”写出了织女的素手之美。

“札札”说明了织布的繁忙和辛苦。

(3)提问:

“泣涕零如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比喻。

将眼泪比作雨,极言眼泪之多,体现了织女因与丈夫分隔两地而流露出深深的思念和牵挂。

(4)提问:

本诗的叠音词有哪些?

它们有什么样的使用效果?

明确:

“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显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汉灿烂的视觉感受。

“纤纤”是形容双手洁白、美丽而纤细,写出了织女的柔美。

“札札”是拟声词,状织机之声,写出了织女织布的辛劳。

“盈盈”,清澈的样子,但这里也可以形容女子仪态的美好,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现于河汉。

叠音词的使用,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和婉转流利的音乐美,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学习《十五夜望月》,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古诗的理解。

(1)提问:

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

明确:

“地白”,给人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

(2)思考:

“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

写鸦雀有什么作用?

明确: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

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3)提问:

“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

明确:

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提问:

“落”换成“在”好吗?

为什么?

明确:

不好。

换了之后就不能体现出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既无动感,形象也不新颖。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

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

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

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确: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②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札札弄机杼 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明确:

①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②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③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2.总结。

学习了本课,我们了解到古诗《寒食》通过寒食节一幅走马传烛图来表达对权宦的不满,《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织女的传说来寄予相思之情,《十五夜望月》则在中秋之夜抒发了诗人怀远的情思,最后再朗读一遍,仔细体味其中的感情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寒 食

流露不满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快乐练习

训练1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

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

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

“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

”但他没有得到回应。

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

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

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

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

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

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

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

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

“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并填在文章形状的横线上。

2、儿子发现危险知道解决危机一系列的反应是什么?

第一个反应——()第二个反应——()

儿子最后的办法——()

3、父亲为什么无论孩子怎样的反应都置之不理?

他是怎么想的?

4、如果你也发生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你的父亲或其他大人会怎么做?

训练2

挑书

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

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的要命。

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

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

六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

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后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

这一决定做出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

“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

”父亲逢人便说。

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

“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碰上熟人问:

“要干什么去?

”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

“秀才搬家——净是书。

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

”“这回算得了!

”对方回敬了一声。

“嗨!

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打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的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

尤其是那个“嗨”字。

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

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

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

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1)“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2)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3、摘抄几处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

训练3

父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

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

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

“没事,只是摔了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

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

“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

“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

“妈妈!

妈妈!

”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

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

”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

“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为人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洞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请用心阅读。

⑴“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

⑶“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讲?

3、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训练4

母爱的力量

  母女俩在家中洗澡,因淋浴器煤气泄露,她们几乎同时倒在卫生间里。

恍惚中母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硬是一寸一寸地爬到电话机旁,发出微弱的呼救声,结果她们获救了。

  一个年轻的母亲因患白血病缠绵病榻多时,身心越来越疲惫。

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趁医生护士不注意的时候拼命地女儿编结了一件毛衣。

毛衣结完藏在枕头下,人也从此进入半昏迷状态。

后来她隐约听见护士的议论,知道不出三日将永远地离开亲人,心里倒也十分镇定。

第二天忽听得病房外有鼓乐声,向床前守护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诉她:

“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生们在操练。

”年轻的母亲咬了咬牙说:

“我要活过儿童节,我不能死在六月一日。

不然,每到儿童节,女二想起这天失去母亲,她能高兴起来么?

”果然,这个年轻的母亲在半昏迷状态下与死神周旋,时不时微睁开眼睛问一下,什么时候了?

终于坚持到六月三日,她松了一口气:

“好了,我要同你们说再见了。

”说完指指枕头下,含笑而去。

  还有一则故事说来更加揪心。

这个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常发作,发作起来就用脑袋撞墙,头破血流也不止。

也许是遗传的缘故,她的第二个儿子也得了这种病,而且更加严重。

到大儿子准备成家时,她把小儿子送到精神病康复院,因为家太小,怕未来的媳妇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然而媳妇进门得知婆婆患有这种可怕的疾病时,非但不给予同情,反而生厌起来,也准备把她送到康复院。

这位母亲知道了,对儿子说:

“两个人一起进医院,这笔费用我们家承担不起。

”无能的儿子却说:

“那叫我怎么办呢?

”这位患有精神分裂的母亲此刻清醒起来,不再说话了。

第二天在儿子儿媳妇上班后,从窗口跳了下来。

  是的,母爱是伟大的。

在这种母爱的支持下,母爱富有超长的坚韧。

超长的勇气,超长的镇定和超长的牺牲精神。

这种超长的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

  但是,儿女们常常忘记这个简单的道理,非要到他们为人父母后才觉醒.那时,一切都晚了。

1、“恍惚中母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问题的严重性”指什么?

2、母亲为什么说“我要活过儿童节。

”?

3、这位患有精神分裂的母亲此刻清醒起来。

这位母亲此时明白了什么?

4、“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是什么?

训练5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

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

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

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

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

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

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

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

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

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

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

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

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

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

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

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

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

我一怔。

她继续说:

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

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

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

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

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

我打电话去问他。

他说:

忘了。

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

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

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

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

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

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

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

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1、我为什么要坚持每月用填写汇款单的方式给父亲寄钱?

2、怎样理解父亲取钱时的“庄严”程序?

3、儿子表面上很了解父亲,他真的很了解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训练6

北风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

“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

“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

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

要不然,叫你妈妈给你寄……”

儿子只漫不经心:

“不要紧,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

“知道了知道了。

”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

“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

“已经感冒了不是?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

“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

“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

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用自己的话讲讲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短文,理解“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

”中的“亲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指的是什么?

3、读完短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