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6234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0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docx

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精校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7·常州)2016年9月,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如图1所示,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B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2.(2017·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C )

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

3.(2017·昆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4.(2017·泰州)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2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D )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

5.(2017·桂林)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B.分子的运动是规则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肉眼可以直接看清分子的形状

6.(2017·随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7.(2017·淮安)如图3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 )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

8.(2017·湘潭)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灰尘四起B.花香满园C.雪花飘飘D.黄沙扑面

9.(2017·贺州)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温度在0℃时,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就停止B.南方的春天,室内的墙壁上会“流汗”,是熔化现象

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凉爽,是酒精汽化放热

D.夏天,从冰箱取出冰冻的饮料,放置一会表面会湿,是液化现象

10.(2017·营口)小明放学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香味,他来到厨房想看看是什么好吃的,打开锅盖,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A )

A.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C.“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2017·徐州)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D )

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

12.(2017·无锡)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D )

A.分子非常小B.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C.分子是可分的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

13.(2017·怀化)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C )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14.(2017·盐城)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1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图1图2图3图4图5

15.(2017·镇江)端午节,小红一进家门便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一现象表明( D )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6.(2017·南京)“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0.1nm.

17.(2017·安徽)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8.(2017·扬州)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30nm.如图2,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9.(2017·白银)位于黄河岸边的兰州市安宁区召开了第34届桃花节,桃花节上游人如织,香气袭人.游人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游人穿行于仁寿公园,公园中人工湖湖水清澈,鱼翔浅底,看到湖里的鱼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20.(2017·东营)2017年4月,东营园博园内的郁金香竞相开放,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观赏.如图3“暖风熏得游人醉,郁金香满园博园”,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人们能闻到郁金香花散发的香味,是因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1.(2017·柳州)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

22.(2017·聊城)端午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棕叶飘香”是扩散现象;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23.(2017·广东)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选填“大”或“小”).

24.(2017·黔东南州)每年的五一期间,丹寨县龙泉山映山红漫山遍野,吸收了很多游客,图4中为游客观光的情景,游客进入花海中闻到清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游客站在不同位置都能欣赏到漂亮的映山红,这是因为映山红发生了漫反射.

25.(2017·辽阳)雨后,小华在公园散步,闻到丁香花发出的清香,这是扩散现象;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天边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26.(2017·哈尔滨)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5甲.静置20日后,如图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7.(2017·六盘水)劣质油漆中含有大量甲醛,甲醛会散发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请你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

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表明什么?

请你再举出一个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答案:

劣质油漆中的甲醛散发到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有:

春天能闻到花坛中的花香,是因为花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8.(2017·广西)海鲜粥是北部湾地区的一道家常美食.煮好的粥香气扑鼻,这是什么现象?

而且粥的温度越高,香气就越浓,这是为什么?

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粥就凉得更快,这又是为什么?

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案:

(1)煮好的粥香气扑鼻,是粥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粥的香气就越浓;

(2)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们加快了茶水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茶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凉的更快。

 

第二节内能

一.选择题

1.(2017·成都)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2.(2017·广州)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3.(2017·连云港)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0℃的冰没有内能B.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就越多

4.(2017·金华)下列关于“热与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一定升高B.在搓手取暖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铁块在锻烧过程中,其内能从零开始增加

5.(2017·眉山)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A )

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6.(2017·兰州)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

B.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C.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温度降低的多

D.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7.(2017·杭州)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B )

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8.(2017·毕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2017·天水)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C )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10.(2017·天津)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B )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

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11.(2017·长春)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A.擦燃火柴B.炭火烤肉C.用热水袋取暖D.用冷毛巾降温

12.(2017·舟山)下列各项都能使如图1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 A )

A.不断晃动瓶子B.用酒精灯加热C.用手捂瓶子D.在烈日下照射

13.(2017·江西)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做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升高B.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C.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D.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14.(2017·海南)如图2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A )

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只有内能的转移

15.(2017·宜昌)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小车,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小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小车克服阻力做功动能减小

C.摩擦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D.小车的惯性逐渐变小直至为零

16.(2017·福建)下列利用改变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是( B )

A.洗衣机B.柴油机C.收音机D.电视机

17.(2017·湘潭)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A.锯木头锯条发热B.用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C.放进冰箱的水果温度降低D.阳光照射使石凳温度升高

18.(2017·巴彦淖尔)如图所示,对于图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甲图中小孩下滑过程中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乙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C.丙图中两个底部光滑的铅柱紧压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没有斥力

D.丁图中冰棒“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9.(2017·南京)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以下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A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20.(2017·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C )

 A.锯木头锯条发热B.划火柴点火C.烧水时水温升高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图1

21.(2017·遵义)如图1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A )

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22.(2017·白银)下列现象中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23.(2017·北京)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24.(2017·湖州)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A )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B.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25.(2017·武汉)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26.(2017·怀化)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B )

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钻木取火

27.(2017·潍坊)(双项)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C)

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D.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二.填空作图题

28.(2017·襄阳)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 做功(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阳春三月,襄阳万亩桃花香气袭人、飘香万里,这属于扩散现象.

29.(2017·沈阳)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 降低(填“升高”或“降低”),内能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30.(2017·齐齐哈尔)如图1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向瓶内打气时,活塞对瓶内气体 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大,当塞子跳起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但“白雾”又很快消失了,“白雾”消失是 汽化(请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图1图2图3图4图5

31.(2017·安顺)在图2的漫画中,老人和小孩的感觉虽然不同,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两幅图都说明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能的内能,图中的小孩从滑梯上滑下,他的机械能减小(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32.(2017·江西)如图3所示,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同时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由此可判断乙杯保温性能较好,杯壁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33.(2017·河南)烩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图4中,厨师将面坯拉成长长的面条,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在锅里煮面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4.(2017·德州)端午节妈妈在厨房煮粽子,小强在客厅里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大粽子内能的.

35.(2017·宿迁)如图5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增加(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三解析题

36.(2017·毕节)如图将一个烧瓶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过程中是用什么方法改变了物体内能?

(2)请从物态变化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答案:

(1)做功()2当塞子跳起时,瓶口出现白雾,是怎么形成的?

塞子跳起时,瓶子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放热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

37.(2017·大连)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活塞与玻璃筒的内壁接触紧密且能自由移动.用手压活塞时,越用力、越迅速地将活塞压下去,就越容易点燃玻璃筒内的硝化棉.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

用手压活塞时,越用力、越迅速地将活塞压下去,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就越多,空气的内能就会越大,空气的温度就会升的越高,就越容易点燃玻璃桶内的硝化棉。

38.(2017·黄冈)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玻璃筒内放一团硝化棉,用力下压活塞,硝化棉被点燃:

(2)答案图

(1)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2)请在图乙中画出活塞下行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O点).

第三节比热容

一.选择题

1.(2017·自贡)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2.(2017·成都)小明根据下表1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D )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D.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4.2×105J

3.(2017·广州)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表1图1图2

4.(2017·上海)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相同温度,则(  )

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

C.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D.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

5.(2017·无锡)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

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C)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6.(2017·乐山)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B.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是因为香水发生了升华现象

C.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因为蒸发放热D.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7.(2017·宜昌)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A )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8.(2017·株洲)下图1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A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9.(2017·长沙)小天用电热水壶将1千克20℃的水加热至70℃,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c水=4.2×103J/(kg•℃)}.

A.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5JB.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

C.水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减小D.水的温度升高,它的比热容变大

二.填空作图题

10.(2017·哈尔滨)用如图2所示的两个相同装置,同时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铁砂加热,升温较慢的物质是水,因为它的比热容较大.

11.(2017·大庆)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过程中水吸热(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若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同一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铝球.

12.(2017·长春)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水的比热容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2017·昆明)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让它正常工作,需要对它进行冷却,“水冷”是冷却方式之一,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冷却效果好;当水吸收发动机缸体热量后,水的内能增大.

14.(2017·益阳)下表列举了部分物质的比热容.

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供人们取暖,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